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99,分47页显示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21  22  23  2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布衣交
重尊
夺宗
争途
门品
低微
乡贵
行夫
十位
强权
判教
权威
显处
下辈
一席地
《國語辭典》:布衣交  拼音:bù yī jiāo
布衣,平民的服饰,借指平民。「布衣之交」指贫贱时交往的朋友。《后汉书。卷一三。隗嚣公孙述列传。隗嚣》:「嚣素谦恭爱士,倾身引接为布衣交。」《太平广记。卷二三五。唐霍王元轨》:「唐霍王元轨,高祖第十四子也。谦慎自守,不妄接士。在徐州,与处士刘玄平为布衣交。」
《漢語大詞典》:重尊
地位重要,受人尊敬。史记·吕不韦列传:“ 不韦 因使其姊説夫人曰:‘……今夫人事太子,甚爱而无子,不以此时蚤自结於诸子中贤孝者,举立以为适而子之,夫在则重尊,夫百岁之后,所子者为王,终不失势。’”
分類:地位尊敬
《漢語大詞典》:夺宗(奪宗)
汉书·梅福传:“诸侯夺宗,圣庶夺适。”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夺宗,始封之君尊为诸侯,则夺其旧为宗子之事也。”后称夺取嫡长子地位为“夺宗”。三国志·魏志·贾诩传:“是时 文帝 为五官将,而 临菑侯 植 才名方盛,各有党与,有夺宗之议。”隋书·炀帝纪下:“每矫情饰行,以钓虚名,阴有夺宗之计。”
《漢語大詞典》:争途
亦作“争涂”。 抢占道路。亦喻争夺地位。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聘兰筋以陟六万者,不争途乎蹇驴之群。”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於是 聃 周 当路,与 尼父 争涂矣。”
《漢語大詞典》:门品(門品)
指家庭在社会上的地位等级。魏书·韩显宗传:“ 冲 ( 李冲 )曰:‘若欲为治,陛下今日何为专崇门品,不有拔才之詔?’”
《國語辭典》:低微  拼音:dī wéi
低贱卑微。《三国志平话》卷中:「周瑜笑曰:『我闻诸葛出身低微,元是庄农。』」《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一:「焦家不过市井之人,门户低微。」
《漢語大詞典》:乡贵(鄉貴)
当地有地位的人物。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考异:“自 文公 ( 朱熹 )以来, 建 之乡贵,率少荐乡曲特起之彦。”
分類:地位人物
《漢語大詞典》:行夫
官名。地位较低的使臣。周礼·秋官·行夫:“行夫,掌邦国传遽之小事媺恶而无礼者。凡其使也,必以旌节。” 郑玄 注:“传遽,若今时乘传骑驛而使者也。”
士兵。 汉 刘向 《九叹·愍命》:“ 韩信 蒙於介胄兮,行夫将而攻城。” 王逸 注:“令行伍怯夫反为将军而攻城,必失利而无功也。”文选·张衡〈西京赋〉:“息行夫,展车马。” 张铣 注:“行夫,士卒也。”太平广记卷一一一引 唐 戴孚 《广异记·成珪》:“拷掠行夫,不胜楚痛。”
《漢語大詞典》:十位
古代指按地位区分的人的十个等级。左传·昭公五年:“日之数十,故有十时,亦当十位。自王已下,其二为公,其三为卿。” 杜预 注:“日中当王,食时当公,平旦为卿,鷄鸣为士,夜半为皁,人定为舆,黄昏为隶,日入为僚,晡时为僕,日昳为臺。”
《國語辭典》:强权(強權)  拼音:qiáng quán
通常指国际关系中,拥有强大军事力量和经济资源的国家,对于其他国家或政治实体存在著一定的威胁性。
《國語辭典》:判教  拼音:pàn jiào
佛经经典因背景、作者渊源不同,前后期经典中的思想差别很大。为了调和其间的冲突,及提升自宗经典地位,于是将各种经典加以分期和判定高下,以确立自宗思想的优越,这种批判称为「判教」。
《國語辭典》:权威(權威)  拼音:quán wēi
1.权势威望。《吕氏春秋。审分览。审分》:「万邪并起,权威分移。」《北史。卷九。周本纪》:「昔者水运将终,群凶放命,或权威震主,或衅逆滔天。」
2.在某种领域具有崇高地位和影响力的人。如:「院长是医学权威。」
《漢語大詞典》:显处(顯處)
显要的地位。 唐 柳宗元 《与萧翰林俛书》:“凡人皆欲自达,僕先得显处,才不能踰同列,声不能压当世,世之怒僕宜也。”
分類:显要地位
《國語辭典》:下辈(下輩)  拼音:xià bèi
1.卑微的人。《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列传》:「稠人广众,荐宠下辈。」唐。元稹 戒励风俗德音:「小则综覈之权,见侵于下辈;大则机枢之重,旁挠于薄徒。」
2.晚辈、后辈,或子侄辈。如:「身为下辈的我们,应当主动为尊长服务。」
《国语辞典》:一席地  拼音:yī xí dì
一张坐席的地方。比喻位置、地位。如:「我在文坛上好歹也占有一席地,你怎可如此轻蔑我的作品呢?」也作「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