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厚夜
(1).长夜。喻不明之境。 唐 王勃 《益州德阳县善寂寺碑》:“建灵幢於厚夜,珠饰年深;悬法鼓於迷津,规模岁远。” 唐 皇甫湜 《送孙生序》:“ 孙生 天与之觉,独晓然於厚夜,聪然於大醉,发奋而著书。”
(2).长夜。喻人死后永埋地下,处黑暗中,如漫漫长夜。左传·襄公十三年“唯是春秋窀穸之事” 晋 杜预 注:“窀,厚也,穸,夜也,厚夜如长夜……长夜谓葬埋。” 孔颖达 疏:“长夜者,言夜不復明,死不復生,故长夜谓葬埋。” 唐 王缙 《玄宗大明皇帝哀册文》:“厚夜兮藏昼,终天兮戢辉。” 唐 刘禹锡 《代杜司徒谢追赠表》:“紫书忽降於重霄,密印荣加於厚夜。”参见“ 窀穸 ”。
《國語辭典》:窀穸  拼音:zhūn xì
墓穴。《后汉书。卷五七。刘陶传》:「死者悲于窀穸,生者戚于朝野。」《儒林外史》第四三回:「将军已去,怅大树之飘零;名士高谈,谋先人之窀穸。」
《國語辭典》:壑谷  拼音:huò gǔ
比喻地窖下阴湿的地方。《左传。襄公三十年》:「吾公在壑谷,皆自朝布路而罢。」
《國語辭典》:伏流  拼音:fú liú
石灰岩分布区,地面上的河流,中途忽然流入岩洞,在地下流动。
《漢語大詞典》:洑流
(1).回漩的水流。 南朝 梁 何逊 《渡连圻》诗之一:“洑流自洄纠,激瀨视奔腾。” 唐 李咸用 《江行》诗:“鱼依沙岸草,蝶寄洑流槎。” 清 许承钦 《琉璃河》诗:“洑流摧古墓,烽堠断渔家。”
(2).潜流;水潜流地下。 唐 钱起 《登覆釜山遇道人》诗之二:“山阶压丹穴,药井通洑流。” 金 元好问 《黄华峪十绝句》之九:“也应嫌被红尘涴,才近山门便洑流。” 元 王恽 玉堂嘉话卷六:“ 太行山 水皆洑流地中, 关中 诸水皆行流地上。”
《國語辭典》:滴溜  拼音:dī liū
1.盘旋、旋转的样子。引申为盘算。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三折:「老汉挑起担儿,恰待要走,则见那相公滴溜的拨回马来。」也作「滴流」、「滴流流」。
2.引申为悬空、甩离。元。杨梓《霍光鬼谏》第二折:「慨君王圣怒难分辨,便是老性命滴溜在眼前。」
3.圆、圆滑的样子。元。乔吉《两世絪缘》第一折:「有那等滴溜的猱儿不觅钱,他每都错怨天。」
4.用手提著。《醒世姻缘传》第六回:「第二日清早,我滴溜著这猫往市上来,打那里经过,正一大些人围著讲说哩!」也作「提溜」。
《漢語大詞典》:没地
莫非,难道。《水浒传》第二三回:“休要胡説。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喫。”《水浒传》第二八回:“看你怎的奈何我!没地里倒把我发回 阳穀县 去不成?”
分類:莫非难道
《國語辭典》:大夜  拼音:dà yè
1.形容人死后,从此长眠不醒。南朝梁。王僧孺〈从子永宁令谦诔〉:「昭涂长已,大夜斯安。」
2.佛教称僧人死后火葬的前夜为「大夜」。
《漢語大詞典》:三奇
三个阳爻。 汉 焦赣 《易林·剥之旅》:“三奇六耦,相随俱市,王孙善贾,先得利宝,居止不安,大盗为咎。”
(1).术数家以乙、丙、丁为天上三奇,甲、戊、庚为地下三奇,辛、壬、癸为人间三奇。“三奇”出现于年、月、日,顺布为吉。 明沈鲸《双珠记·母子分珠》:“三奇六甲未应通,雨偏侵漏屋,风不助冥鸿。” 清 钱谦益 《星士陈叟生子》诗:“三奇六合人谁晓,汤饼筵前问乃翁。”
(2).中医指人的精、气、神。《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二·龟鹿二仙胶》“上用铅罈,如法熬胶”﹝集注﹞引 李中梓 曰:“人有三奇:精、气、神,生生之本也。精伤无以生气,气伤无以生神。”
《国语辞典》:地陷  拼音:dì xiàn
一种由于地下固体被采掘,或液体被抽取,或为一般性地质循环,所引起地表下陷的现象。
《國語辭典》:潜流(潛流)  拼音:qián liú
在地面下土壤或岩石中流动之水。北齐。刘昼《刘子。卷二。慎独》:「荃荪孤植,不以岩隐而歇其芳;石泉潜流,不以涧幽而不清。」唐。杨涛〈狐听冰赋〉:「究阴冰之厚薄,听潜流之微细。」
《漢語大詞典》:下阴(下陰)
(1).谓地下的阴气,即地气。汉书·五行志上:“春秋·成公十六年‘正月,雨,木氷’。 刘歆 以为上阳施不下通,下阴施不上达,故雨。”
(2).中医指男女外生殖器官及尿道,又称前阴。《素问·气府论》:“下阴别一。”
《漢語大詞典》:疾雨
急骤地下雨;急骤的雨。《韩诗外传》卷五:“久矣,天之不迅风疾雨也,海不波溢也,三年於兹矣。” 宋 陆游 《风雨中望峡口诸山奇甚戏作短歌》:“安得朱楼高百尺,看此疾雨吹横风。”
《漢語大詞典》:薯蓣(薯蕷)
多年生缠绕藤本。地下具圆柱形肉质块茎,含淀粉,可供食用,并可入药。也称山药。 唐 王绩 《采药》诗:“从容肉作名,薯蕷膏成质。”
《國語辭典》:埋铭(埋銘)  拼音:mái míng
一种把死者传略刻于石块,埋在墓内做为识别的文体。也作「墓记」。
《國語辭典》:喷泉(噴泉)  拼音:pēn quán
原指由地下喷出的水,当雨水雪水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后,由于重力的缘故,自断层的裂口或峭壁底下喷出,故称为「喷泉」。喷泉温度随著它经过的岩层而不同,如在火山地区的温度较高,便成了「温泉」。现代的人工喷泉都是利用电帮浦或马达在水源上施加压力,并且注重四周装饰及喷水的形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