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二圣
【佛学大辞典】
(名数)释迦如来与多宝如来,是为法华之二圣。
二种圣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圣说法,说三藏十二部经也。二、圣默然,一字不说也。如来唯有此二法。见思益经如来二事品。
七百贤圣
【佛学大辞典】
(杂语)佛灭后百年,在吠舍离城为第二结集之贤圣也。(参见:结集)
七祖圣教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三卷,集净土真宗七祖所撰述之论疏,名为七祖圣教。
七圣
【佛学大辞典】
(名数)俱舍论说七贤七圣。(参见:七贤)
七圣财
【佛学大辞典】
(名数)见道以后之圣者,分七种。诸经所说少异。宝积经四十二曰:「云何圣财?谓信(信受正法)、戒(持法律)、闻(能闻正教)、惭(自分有惭)、愧(于人有愧)、舍(舍离一切而无染著)、慧(智慧照事理),如是等法,是谓七圣财。彼诸众生不护此故,名极贫穷。」涅槃经十七曰:「有七圣财,所谓信戒惭愧多闻智慧舍离故,故名圣人。」二卷法句经上曰:「信财戒财,惭愧亦财,闻财施财,慧为七财。」维摩经佛道品曰:「富有七财宝,教授以滋息。」报恩经谓人生世间。祸福从口生。当护于口。甚于猛火。猛火能烧一世。恶口能烧无数世。猛火烧世间财。恶口烧七圣财。口舌皆凿身之斧也。七圣财谓一信,二精进,三戒,四惭愧,五闻舍,六忍辱,七定慧。七者能资用成佛。故名。(参见:七法财)。梵Saptadhana。
【佛学常见辞汇】
七种已经见道的圣人所得到的功德法财。诸经所说的略有不同,宝积经说:「云何圣财?谓信、戒、闻、惭、愧、舍、慧。如是等德法,是谓七圣财。彼诸众生不护此故,名极贫穷。」法句经说:「信财戒财,惭愧亦财,闻财施财,慧为七财。」报恩经说:「七圣财为信、精进、戒、惭愧、闻舍、忍辱、定慧。」
七种圣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与七圣同。(参见:七贤)
七贤七圣
【佛学大辞典】
(名数)是小乘俱舍宗所立贤圣之数也。七贤如前,七圣者,俱舍论,四教仪之目也。华严孔目章谓之七士夫,七大夫,七圣人。圣者正也,以正智照见真理,故名。见道以上者是也。差别其圣者之位次,有八圣,四向四果是也。今由利钝之根性差别其圣者,则为七圣:一随信行,二随法行,三信解,四见至,五身證,六慧解脱,七俱解脱。俱舍论二十五曰:「学无学位有七圣者。一切圣者皆此中摄:一随信行,二随法行,三信解,四见至,五身證,六慧解脱,七俱解脱。」四教仪三曰:「七圣位者:一随信行,二随法行,三信解,四见得,五身證,六时解脱罗汉,七不时解脱罗汉。」止观三下曰:「若析法入空,有无二门所断三道,如毗昙所明七贤七圣四沙门果,成论所明二十七贤圣等,差别位次。」大乘义章十七本曰:「或分十四,如毗昙说,见谛道前说七方便(七贤),见谛道中信行法行,修道位中有信解脱及与见到,通前十一。阿那含中得灭定者名为身證,通前十二。无学位中说慧解脱及俱解脱,通前十四(七圣)。」
【佛学大辞典】
(名数)萨婆多宗所立。五停心,别相念住,总相念住,煖法,顶法,忍法,世第一法之七方便位为七贤。信行,法行(初果),信解,见得(第二果第三果),身證(第四向),慧解脱,俱解脱(第四果)之人为七圣。
【佛学常见辞汇】
小乘俱舍宗所立的贤位与圣位。七贤(参见:七贤)。七圣又名七士夫,或七大夫,或七圣人。俱舍论说:「学无学位有七圣者,一切圣者皆此中摄。一随信行,二随法行,三信解,四见至,五身證,六慧解脱,七俱解脱。」
八圣
【佛学大辞典】
(名数)声闻乘之四向四果也。仁王经上曰:「七贤八圣。」同天台疏上曰:「八圣谓四果四向也。」【又】八圣道也,与八正道同。三藏圣教序曰:「发挥八圣,固先圣之丕业。」
【佛学常见辞汇】
1。指声闻乘的四向四果。2。即八圣道。
八圣道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与八正道同。阿弥陀经曰:「七菩提分,八圣道分。」俱舍论二十五曰:「七等觉支,八圣道支。」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八正道。(参见:八正道)
八正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总谓之八正道分。俱舍作八圣道支。圣者正也,其道离偏邪,故曰正道。又圣者之道,故谓之圣道(A^ryama%rga,巴Ari^yamagga)。玄应音义三曰:「八由行,又作游行,又作道行,或作直行,或言八直道,亦言八圣道,或言八正道,其义一也。」一、正见Samyak-dr!s!ti,巴Samma%-dit!t!hi(正者Samyak及Samma%也,以下略之),见苦集灭道四谛之理而明之也。以无漏之慧为体,是八正道之主体也。二、正思惟(一sam%kalpa,巴一sam%kappa),既见四谛之理,尚思惟而使真智增长也。以无漏之心所为体。三、正语(-va%c,巴-va%ca%),以真智修口业不作一切非理之语也。以无漏之戒为体。四、正业(-karma%nta,巴-kammanta),以真智除身之一切邪业住于清净之身业也。以无漏之戒为体。五、正命(-a%jiva,巴同),清净身口意之三业,顺于正法而活命,离五种之邪活法(谓之五邪命)也。以无漏之戒为体。六、正精进(-vya%ya%ma,巴-va%ya%ma),发用真智而强修涅槃之道也。以无漏之勤为体。七、正念(-smr!ti,巴-sati),以真智忆念正道而无邪念也。以无漏之念为体。八、正定(-sama%dhi,巴同),以真智入于无漏清净之禅定也。以无漏之定为体。此八法尽离邪非,故谓之正。能到涅槃,故谓之道。总为无漏,不取有漏,是见道位之行法也。七觉支者,修道之行法也,经以七觉八正为次第者,是数之次第,非修之次第也。此中正见之一,是八正道中之主体,故为道,亦为道分道支,馀七者是道分道支而非道也。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八圣道,即八条圣者的道法。一、正见,即正确的知见。二、正思惟,即正确的思考。三、正语,即正当的言语。四、正业,即正当的行为。五、正命,即正当的职业。六、正精进,即正当的努力。七、正念,即正确的观念。八、正定,即正确的禅定。修此八正道,可證得阿罗汉果。
【佛学次第统编】
八正道统云:「八正道分,一名八圣道支。圣者,正也。其道离偏邪,故曰正道。又圣者之道,谓之圣道。此八法尽离邪非,故谓之正。能通涅槃,故谓之道。」法界次第云:「八正道者,谓此八法,不依偏邪而行,故名为正。复能通至涅槃,故名为道。」
一、正见 见苦集灭道分明四谛之理,以无漏慧为体,是八正道之主体也。又谓八修,无漏道即戒定慧。见四谛分明,破外道有无等种种邪见,是为正见。
二、正思惟 既见四谛之理,当思惟筹令增长真智,以无漏心所为体。又谓人见四谛时,正念思惟,观察筹量,令观增长,是为正思惟。
三、正语 以真智修口业,不作一切非理之语,以无漏戒为体。又谓人以无漏智慧,常摄口业,远离一切虚妄不实之语,是为正语。
四、正业 以真智除身之一切邪业,住于清净之身业,以无漏戒为体。又谓人以无漏智慧,修摄其心,住于清净正业,断除一切邪妄之行,是为正业。
五、正命 清净身口意之三业,顺正法而活命,离五种之邪活法(谓之五邪命),以无漏戒为体。又谓出家之人,当离五种邪命利养,常以乞食,自活其命,是为正命。
五种邪命者,比丘不如法事,以求生活,谓之邪命。
一、诈现异相 于世俗之人,诈现奇特之相,以求利养。
二、自说功德 说自己之功德,以求利养。
三、占相吉凶 学占卜说人之吉凶,以求利养。
四、高声现威 大言壮语,现威势,以求利养。
五、说所得利以动人心 于彼得利,为此称说,于此得利,为彼称说,以求利养。
六、正精进 发明真智,强修涅槃之道,以无漏勤为体。又不杂名精,无间名进,谓人勤修戒定慧之道,一心专精,无有间歇,是名正精进。
七、正念 以真智忆念正道无邪念,以无漏慧为体。又谓人思念戒定慧正道,及五停心助道之法,堪能进至涅槃,是名正念。
八、正定 以真智入无漏清净之禅定,以无漏定为体。又谓人摄诸散乱,身心寂静,正住真空之理,决定不移,是名正定。
【三藏法数】
(出法界次第)
谓此八法不依偏邪而行,故名为正。复能通至涅槃,故名为道。(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正见〕,谓人修无漏道,见四谛分明,破外道有无等种种邪见,是为正见。(无漏道者即戒定慧。修此道者,能断三界有漏生死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二、正思惟〕,谓人见四谛时,正念思惟,观察筹量,令观增长,是为正思惟。
〔三、正语〕,谓人以无漏智慧,常摄口业,远离一切虚妄不实之语,是为正语。
〔四、正业〕,谓人以无漏智慧,修摄其心,住于清净正业,断除一切邪妄之行,是为正业。(清净正业者,谓戒定慧等出世之善业也。)
〔五、正命〕,谓出家之人,当离五种邪命利养,常以乞食自活其命,是为正命。(五种邪命者,一诈现异相,二自说功能,三占相吉凶,四高声现威,五说所得利以动人心也。)
〔六、正精进〕,不杂名精,无间名进。谓人勤修戒定慧之道,一心专精,无有间歇,是名正精进。
〔七、正念〕,谓人思念戒定慧正道及五停心助道之法,堪能进至涅槃,是名正念。(五停心者,多散众生数息观、多贪众生不净观、多瞋众生慈悲观、愚痴众生因缘观、多障众生念佛观也。)
〔八、正定〕,谓人摄诸散乱,身心寂静,正住真空之理,决定不移,是名正定。
【三藏法数】
不邪曰正,能通曰道。一、正见,谓能见真理也。二、正思惟,谓心无邪念也。三、正语,谓言无虚妄也。四、正业,谓白净善业也。五、正命,谓依法乞食活命也。六、正精进,谓修诸道行无间杂也。七、正念,谓专心忆念善法也。八、正定,谓一心住于真空之理也。
八圣道支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名圣道分。(参见:八圣道)
十八贤圣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与十八有学同。(参见:有学)
十圣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地之圣者也,地前之三十位,谓之三贤,地上之十位,谓之十圣。
【佛学常见辞汇】
大乘初地以上乃至十地的菩萨,叫做十圣,或地上菩萨。
入圣
【佛学大辞典】
(术语)断惑證理之人曰圣。入圣者入于圣位也。俱舍论十八曰:「入圣得果,离染漏尽。」往生十因曰:「三乘行人入圣之方便。」
【佛学常见辞汇】
进入圣人的地位。
三圣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三种之圣道也。台家指藏别圆三教之圣道而言。法华玄义一曰:「横破凡夫四执,竖破三圣之證得。」其他三位圣人,种种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