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80,分92页显示  上一页  54  55  56  57  58  60  61  62  63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李渊(庙号 唐高祖、高祖、艺祖 太武皇帝、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神尧、太武帝、唐太武帝、大武皇帝 叔德 唐国公、唐公 渊 )
李世民(庙号 太宗、唐太宗 文皇帝、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唐太宗帝 别称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世称 太原公子 秦王、赵公 )
文德皇后(别称 长孙皇后 文德、文德圣皇后 )
李羲叟(圣仆 )
毛熙圣
杨扶(圣仪 )
武则天(别称 则天皇后、武后、圣神皇帝 世称 武皇后、阿武、阿武婆、高宗武皇后、阿武子 武媚 天后 则天大圣皇后、则天顺圣皇后、大圣则天皇后 )
李治(庙号 高宗、唐高宗 天皇大帝、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唐高宗帝 别称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为善 晋王 )
僧伽( 證圣大师、真相大师 )
窦德妃( 昭成顺圣皇后、昭成皇后、昭成 窦 )
冯昭泰(遇圣 安昌公 )
李显( 庙号 中宗、唐中宗 孝和皇帝、唐中宗帝、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李显 周王、英王 尊号 应天皇帝、应天神龙皇帝 )
李旦(庙号 睿宗、唐睿宗 大圣真皇帝、唐睿宗帝、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大圣贞皇帝 旭轮 殷王、豫王、冀王、相王、安国相王 武 )
李隆基(世称 唐明皇 庙号 玄宗、唐玄宗、元宗 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至道大圣大明孝帝、明 别称 明皇帝、明皇 楚王、临淄郡王、平王 )
李亨( 李嗣升、李浚、李玙、李绍、浚、亨、玙、绍 肃宗皇帝、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肃宗帝 庙号 肃宗、唐肃宗 嗣升 陕王、忠王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6—635 【介绍】: 唐开国皇帝。祖籍陇西成纪,迁狄道,又徙武川镇,后入中原,居南赵郡广阿。字叔德。其祖于北周时封唐国公。渊七岁袭爵,隋时累迁太原留守。炀帝大业十三年起兵反隋,次年称帝,国号唐,建都长安。在位九年,平定群雄统一天下,传位于太子世民,自称太上皇。卒谥大武皇帝。
全唐文·卷一
帝姓李氏。讳渊。字叔德。其先陇西成纪人。后徙长安。祖虎。佐周有功。为柱国。追封唐公。帝生袭封。隋大业十二年十二月为太原留守。明年五月举义兵。十一月入长安。尊立恭帝。自为大丞相。进爵为王。义宁二年戊寅五月受禅。建元武德。在位九年八月。传位太子。年七十一。谥曰大武皇帝。庙号高祖。追尊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99—649 【介绍】: 高祖次子。隋末,劝父举兵反隋,征服四方,成统一之业。高祖武德元年,为尚书令,进封秦王。先后镇压窦建德、刘黑闼等起义军,讨平薛仁杲、王世充等割据势力。九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李建成及弟李元吉,遂立为太子。旋受禅即帝位,尊父为太上皇。锐意图治,善于纳谏,去奢轻赋,宽刑整武,使海内升平,威及域外,史称贞观之治。铁勒、回纥等族尊之为“天可汗”。在位二十三年,以服“长生药”中毒死,谥文皇帝。
全唐文·卷四
帝讳世民。高祖神尧皇帝次子。方四岁。有书生谒高祖。见帝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几冠。必能济世安民。语毕而去。不知所往。因以为神。故采其语名之。首创大业。平定天下。初封赵公。进爵秦王。武德九年立为太子。八月受内禅。明年改元贞观。在位二十三年。年五十三。谥曰文皇帝。庙号太宗。追尊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集四十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01—636 【介绍】: 唐太宗皇后。洛阳人。长孙晟女。高祖武德元年,册为秦王妃。九年,册拜皇太子妃。太宗即位,立为皇后。性俭约,好读书,尚礼法,每劝帝纳谏及抑退外家。卒谥文德。有《女则》,佚。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01—636 洛阳(今河南洛阳)人。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女。年13,嫔于太宗。高祖武德元年(618),册为秦王妃。九年封皇太子妃。同年太宗即位,立为皇后。性俭约,喜图传,矜于礼法。尝采古妇人善事,撰成《女则要录》10卷。太宗贞观十年(636)卒,谥文德。上元中,益谥文德圣皇后。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怀州河内人,字圣仆。李商隐弟。善古文。以进士擢第,累为宾佐。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曾至资州,作诗题于孟岩。世次无考。《舆地纪胜》卷一五七《资州》收其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浦江人,字圣仪。仕为武源令。后迁交州刺史。所至有恩惠,州人谣曰:“杨圣仪,政多奇。”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4—705 【介绍】: 即武后。并州文水人,名照。武士彟女。年十四,太宗选为才人。太宗崩,出为尼,高宗复召入宫。永徽六年立为皇后,代决政事,与高宗并称“二圣”。高宗崩,临朝称制,废中宗、睿宗。天授元年,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在位十六年。杀唐宗室,任用酷吏,然富权略,能用人,故名相辈出。奖励农桑,改革史治,重视选拔人材。晚年则豪奢专断,颇多弊政。神龙元年宰相张柬之等迫则天禅位于中宗,同年病卒,谥则天皇后。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24—705 名照,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武士彟之女。14岁入宫为唐太宗才人,赐号武媚。太宗卒,削发为尼。高宗时,复召为昭仪,进号宸妃。永徽六年(655),立为皇后,参决朝政,号为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弘道元年(683)临朝称制。载初元年(690)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史称武周。神龙元年(705)中宗复位,后徙居上阳宫,去帝号。是年冬卒,谥曰则天大圣皇后。玄宗天宝八载(749),定谥则天顺圣皇后。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则天后在位16年,实掌国政40余年,素多智谋,兼涉文史。曾召文学之士周茂思、范履冰等编纂《要览》、《字海》、《乐书要录》等书,撰有《垂拱集》100卷,俱佚。《全唐诗》存诗46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诗序1首。
唐诗汇评
武则天(625-707),自名照(zhao),并州文水(今属山西)人。太宗时被召入宫,为才人,年十四。太宗崩,为尼感业寺。高宗复召入宫,拜昭仪。永徽六年立为皇后。中宗即位,尊为皇太后,临朝称制,睿宗文明元年,自称帝,改国号日周。神龙元年传位于皇太子显,十一月卒。谥曰则天顺圣皇后。则天素多智计,辅政、当国数十年,颇有兴革,亦多弊政。兼涉文史,能诗,与近臣诗会,传为美谈。有《垂拱集》一百卷,《金轮集》十卷,均佚。《全唐诗》存诗四十六首。
全唐文·卷九十五
后名照。并州文水人。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封应国公士彟之女。高宗立为昭仪。进号宸妃。永徽六年立为皇后。上元元年进号天后。中宗即位。尊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寻自称皇帝。改国号曰周。在位二十二年。中宗反正。谥曰大圣则天皇后。天宝八载。定谥则天顺圣皇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8—683 【介绍】: 唐朝皇帝。字为善。太宗第九子。太宗贞观五年,封为晋王。十七年,立为太子。即位后,多承太宗旧制。曾出兵击平西突厥,又命李绩率六总管兵攻高丽。后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在位三十四年,卒谥天皇大帝。
全唐文·卷十一
帝讳治。太宗第九子。贞观二年生。五年封晋王。十七年四月册为皇太子。二十三年六月即位。年二十二。咸亨五年八月称天皇。在位三十四年。年五十六。谥曰天皇大帝。庙号高宗。追尊天皇大圣大宏孝皇帝。集八十六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8—710 【介绍】: 唐时西域僧。葱岭北何国人,俗姓何。于本土出家,为僧后志在游方。高宗时至洛阳行化,历吴楚间,寻于泗州构伽蓝居之,中宗亲为题额曰普光王寺,迁止荐福寺。卒谥證圣大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始不知何从来。龙朔初。隶名山阳龙兴寺。至临淮。得信义坊贺跋氏所舍地。遂见伽蓝名普照王。初钁土致碑文曰。齐香积寺。又致金像。刻其衣叶文曰。普照王佛。贺跋氏深已叹异。然殊未有舍宅意。一夕卧其家。或窥见其首足各长于床三尺许。未几。复见作观音形相。别具眼耳口鼻者。凡十一面。于是举族归命。寺以成就。先以古额号香积。景龙二年。诏赴内道场。上御法筵。详问休咎。占对允当。因褒锡其额曰普光王。以避天后讳。故改照字。四年庚戌示疾。诏迁荐福寺安置。三月二日卒。颜貌如生。上惨悴。赐帛三百匹。葬淮水上。上间问万回师曰。彼僧伽何人也。对以观音化身。宋太平兴国间。诏复寺额为普照。其生前灭后。灵应之迹。备载实录。兹不殚纪。贺跋名玄济。谓亦于道有悟入。弟子慧俨慧岸木叉。
宋高僧传·卷第十八 感通篇第六之一
释僧伽者。葱岭北何国人也。自言俗姓何氏。亦犹僧会本康居国人便命为康僧会也。然合有胡梵姓名。名既梵音。姓涉华语。详其何国在碎叶国东北。是碎叶附庸耳。伽在本土少而出家。为僧之后誓志游方。始至西凉府。次历江淮。当龙朔初年也。登即隶名于山阳龙兴寺。自此始露神异。初将弟子慧俨同至临淮。就信义坊居人乞地下标。志之言。决于此处建立伽蓝。遂穴土获古碑。乃齐国香积寺也。得金像衣叶刻普照王佛字。居人叹异云。天眼先见。吾曹安得不舍乎。其碑像由贞元长庆中两遭灾火。因亡踪矣。尝卧贺跋氏家。身忽长其床榻各三尺许。莫不惊怪。次现十一面观音形。其家举族欣庆倍加信重。遂舍宅焉。其香积寺基。即今寺是也。由此奇异之踪旋萌不止。中宗孝和帝景龙二年遣使诏赴内道场。帝御法筵言谈造膝。占对休咎契若合符。仍褒饰其寺曰普光王。四年庚戌示疾。敕自内中往荐福寺安置。三月二日俨然坐亡。神彩犹生止瞑目耳。俗龄八十三。法腊罔知。在本国三十年。化唐土五十三载。帝惨悼黯然。于时秽气充塞。而形体宛如。多现灵迹。敕有司给绢三百疋俾归葬淮上。令群官祖送。士庶填𨶮。五月五日抵于今所。帝以仰慕不忘。因问万回师曰彼僧伽者。何人也。对曰。观音菩萨化身也。经可不云乎。应以比丘身得度者。故现之沙门相也。初伽化行江表止嘉禾灵光寺。彼泽国也。民家渔梁矰弋交午。伽苦敦喻。其诸杀业陷堕于人。宜疾别图生计。时有裂网折竿者多矣。伽闲而宴息。见神告曰。天方亢阳百姓苗死。身胡藏其懒龙耶。伽曰。为之奈何。神曰。若今夕但小指出窗隙外。其如人何。伽依之。其夜霆击异常。质明视指微有红线脉焉。伽曰。吾与此壤无缘。乃行抵晋陵。见国祥寺荒废。乃留衣于殿梁而去。后人闻异香芬馥。伽尝记之曰。伊寺有人王重兴去。三十年后果有僧。俗姓全为檀那矣。通天万岁中于山阳众中。悬知嫌鄙伽者。乃昌言曰。吾有五十万钱奉助功德。勿生横议。伽于淮岸招呼一船曰。汝有财施吾可宽刑狱。汝所载者剽略得耳。盗依言尽舍。佛殿由是立成。无几盗败拘于扬子县狱。伽乘云下慰喻言无苦。不日果赦文至免死矣。昔在长安。驸马都尉武攸暨有疾。伽以澡罐水噀之而愈。声振天邑。后有疾者告之。或以柳枝拂者。或令洗石师子而瘳。或掷水瓶。或令谢过。验非虚设功不唐捐。却彼身灾则求马也。警其风厄则索扇欤。或认盗夫之钱或咋黑绳之颈。或寻罗汉之井。或悟裴氏之溺。或预知大雪。或救旱飞雨。神变无方测非恒度。中宗敕恩度弟子三人慧岸慧俨木叉各赐衣盂令嗣香火。洎乎已灭多历年所。尝现形往汉南市漆器。及商人李善信船至寺觅买斋器。僧忽见塔中。形像凝然而指曰。正唯此僧来求买矣。远近嗟叹。又尝于洪井化易材木。结筏而至焉。大历中州将勒寺知十驿。俾出财供乘传者。至十五年七月甲夜。现形于内殿乞免邮亭之役。代宗敕中官马奉诚宣放。仍赍舍绢三百疋杂䌽千段金澡罐皇太子衣一袭。令写貌入内供养。又乾元中州牧李(亡名)有推步者。云为土宿加临灾当恶弱。伽忽现形抚李背曰。吾来福至汗出灾销。后无他咎。尝于燕师求毡罽。稍是泗州寺僧燕使赍所求物到认塔中形信矣。遂图貌而归。自燕蓟展转传写无不遍焉。长庆元年夜半于州牧苏公寝室前。歌曰。淮南淮北自此福焉。自东自西无不熟矣。其年独临淮境内有年耳。二年寺塔皆焚。唯伽遗形俨若无损。咸通中庞勋者。本徐州戍卒。擅离桂管。沿路劫掠。而攻泗州围逼其城。伽于塔顶现形。外寇皆睡。城中偶出击之。惊窜而陷宿州以事奏闻。仍锡号證圣大师也文德元年外寇侵轶。州将婴城拒敌。伽现形于城西北隅。寇见知坚垒难下。骇而宵遁。大顺中彭门帅时溥。令张谏攻于北城。除剿戮外有五百馀人。拘鞠场中。谏凭桉恍惚间见僧衣紫。诲之曰。此辈平人何可杀耶。不如舍之。言毕不见。谏遂纵之而逸。乾宁元年太守台蒙梦伽云。寒东南少备。蒙不喻旨。以绵衾法服施之。十二月晦夜半。有兵士踰垒而入蒙初不知。复梦一僧以锡杖置于心上。冷彻心骨惊起。蒙令动鼓角。贼惊奔获首领姓韩。至是方晓矣。由此多于塔顶现小僧状。倾州瞻望。然有吉凶表兆于时乞风者分风。求子者得子。今闻有躬礼者。往往有全不见伽形相者。或见笑容者吉。不然则凶。其不可爰度者如此。洎乎周世宗有事于江南。先攻取泗上伽寄梦于州民言。不宜轻敌。如是达于州牧皆未之信。自尔家家梦同告之。遂降全一郡生民。赖伽之庇矣。天下凡造精庐必立伽真相。榜曰大圣僧伽和尚。有所乞愿多遂人心。李北海邕胡著作浩各为碑颂德。今上御宇也留心于此。其年三月有尼游五台山回。因见伽于塔顶作婴孩相。遂登刹柱舍身命供养。太平兴国七年敕高品白承睿。重盖其塔。务从高敞。加其累层。八年遣使别送舍利宝货。同葬于下基焉。其日有僧怀德。预搆柴楼自持蜡炬焚身供养。灾燎之中经声不绝。又将欲建浮图。有巨木三根沼淮而下。至近浮桥且止。收为塔心柱焉。续敕殿头高品李庭训主之。先是此寺因竁中金像刻其佛曰普照王。乃以为寺额。后避天后御名。以光字代之。近宣索僧伽实录。上览已敕还其题额曰普照王寺矣。弟子木叉者。以西域言为名。华言解脱也。自幼从伽为剃䰂弟子。然则多显灵异。中和四年刺史刘让厥父中丞忽夜梦一紫衣僧云。吾有弟子木叉。葬寺之西。为日久矣。君能出之。仍示其葬所。初梦都不介意。再梦如初。中丞得梦中所示之处欲施断之。见有二姓占居。于是饶钱市焉。开穴可三尺许乃获坐函。遂启之。于骨上有舍利放光。命焚之收舍利八百馀颗。表进上僖宗皇帝。敕以其焚之灰塑像。仍赐谥曰真相大师。于今侍立于左。若配飨焉。弟子慧俨。未详氏姓生所。恒随师僧伽执侍瓶锡。从楚州发至淮阴。同劝东海裴司马妻吝白金沙罗。而堕水抵盱眙开罗汉井。宿贺跋玄济家。俨侍十一面观音菩萨旁。自尔诏僧伽上京师中宗别敕度俨并慧岸木叉三人。各别赐衣钵焉。
神僧传·卷第七
僧伽大师。西域人也。俗姓何氏。唐龙朔初来游此土。隶名于楚州龙兴寺。自此始露神异。初将弟子慧俨至于泗洲临淮县。信义坊乞地施标。将建伽蓝。于其标下掘得古香积寺铭记并金像一躯。上有普照王佛字。居人叹异云。天眼先见。吾曹安得不施乎。于是争求布施。尝卧贺跋氏家。身忽长其床榻各三尺许。人莫不惊怪。次现十一面观音形。其家举族欣庆倍加信重。遂舍宅而建寺焉。由此奇异之踪变现不一。初伽化行江表止嘉禾灵光寺。彼泽国也。民家渔梁矰弋交午。伽苦敦喻。其诸杀业陷堕于人。宜疾别图生计。因而裂网折竿者多矣。伽闲而宴息。见神告曰。天方亢阳百姓苗死。身胡藏其懒龙耶。伽曰。为之奈何。神曰。若今夕但小指出窗隙外。其如何。伽依之。其夜霆击异常。质明视之微有红线脉焉。伽曰。吾与此壤无缘。乃行抵晋陵见国祥寺荒废。乃留衣于殿梁而去。后人闻异香芬馥。伽尝记之曰。伊寺有人王重兴去三十年后果有僧。俗姓全为檀那矣。通天万岁中于山阳众中。悬知嫌鄙伽者。乃昌言曰。吾有五十万钱奉助功德。勿生横议。伽于淮岸招呼一船曰。汝有财施吾可宽刑狱。汝所载者剽略得耳。盗依言尽舍。佛殿由是立成。无几盗败拘于扬子县狱。伽乘云下慰喻言无苦。不日果赦文至免死矣。昔在长安附马都尉武攸暨有疾。伽以澡罐水噀之而愈。声震天邑。后有疾者告之。或以柳枝拂者。或令洗石狮子而瘳。或掷水瓶。或令谢过。验非虚设福不唐捐。却彼身灾则求马。警其风厄则索扇。或认盗夫之钱。或咋黑绳之颈。或寻罗汉之井。或悟裴氏之溺。或预知大雪。或救旱飞雨。神变无方莫测恒度。景龙二年。中宗遣使迎师入内道场。尊为国师。寻出居荐福寺。尝独处一室。而顶上有一穴恒以絮塞之。夜则去絮香从顶穴中出。烟气满房非常芬馥。及晓香还顶中。又以絮塞之。师尝濯足人取其水饮之。痼疾皆愈。一日中宗于内殿。语师曰。京邑无雨已是数月。愿师慈悲解朕忧迫。师将瓶水汎洒。俄顷阴云骤起甘雨大降。中宗大喜。诏赐所修寺额以临淮寺为名。师请以普照王寺为名。盖欲依金像上字也。中宗以照字是天后庙讳。乃改为普光王寺。仍御笔亲书其额以赐焉。至四年三月二日。于长安荐福寺端坐而终。中宗即令于荐福寺起塔漆身供养。俄而大风歘起臭气遍满。中宗问曰。是何祥也。近臣奏曰。僧伽大师化缘在临淮。恐是欲归彼处。故现此变也。中宗默然心许。其臭顿息。顷刻之间奇香郁烈即以其年五月送至临淮起塔供养。即今塔是也。后中宗问万回师曰。僧伽大师何人耶回曰。是观音化身也。法华经普门品云。应以比丘比丘尼等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此即是也。先师至长安。万回礼谒甚恭。师拍其首曰。小子何故久留。可以行矣。及师迁化后不数月回亦卒。

人物简介

简介
昭成顺圣皇后,本姓窦氏,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市)人。唐睿宗李旦妃嫔,莘国公窦诞的孙女,润州刺史赠太尉窦孝谌的女儿。姿容婉顺,动循礼则。 嫁给相王李旦,册封孺人。光宅元年(684年),唐睿宗第一次即位,册封德妃,生下唐玄宗李隆基、金仙公主、玉真公主。长寿二年(693年),被诬使用巫蛊之术,诅咒武则天,遇害于嘉豫殿。景云元年(710年),作为太子李隆基生母,追封皇后,谥号昭成,招魂安葬于东都城南,号为“靖陵”,设置仪坤庙祭祀。 唐玄宗即位,追尊为昭成顺圣皇后,祔葬于桥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5—709 【介绍】: 唐福州长乐人,字遇圣。冯长命子。幼袭安昌公,累迁文州司马,为酷吏所陷罢。起为荣州长史,迁宋州司马,曾假节廉察江南。历潞、湖二州长史,受诬贬饶州司马,未行,拜鄂州刺史。入为太子家令,知内外铸钱事。出为检校邢州刺史,有善政,玺书劳之。移睦州刺史,为群小所谮,累贬荣州司马。官至括州刺史,卒于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6—710 【介绍】: 唐朝皇帝。高宗第七子。既嗣位,母武后临朝称制,废之为庐陵王,迁均州,又迁房州。武周圣历二年,复为太子。神龙元年,张柬之等以羽林兵讨乱,始复帝位及唐国号。复位后,皇后韦后与武三思等专权,安乐公主卖官鬻爵。前后在位七年,为韦后及安乐公主毒死。谥孝和皇帝。
全唐文·卷十六
帝讳显。高宗第七子。显庆元年生。二年封周王。仪凤二年徙封英王。改名哲。永隆元年八月立为皇太子。宏道元年十二月即位。嗣圣元年。武后废帝为庐陵王。房州安置。圣历元年复立为皇太子。仍名显。神龙元年正月复辟。十一月上尊号应天皇帝。三年八月加尊号应天神龙皇帝。立二年被废。复位四年。年五十五。谥曰孝和皇帝。庙号中宗。追尊太和大圣大昭孝皇帝。集四十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2—716 【介绍】: 唐朝皇帝。高宗第八子。初名旭轮,改名轮,又更现名。通训诂,工草隶书。始封殷王,改豫王。母武后废其兄中宗,立为皇帝。及改国号周,赐姓武,以为皇嗣。中宗自房州还,复为皇太子,封其为安国相王。及中宗被杀,其子李隆基起兵诛韦后,遂拥其即帝位。在位三年,传位于太子隆基,自为太上皇。卒谥大圣真皇帝。
全唐文·卷十八
帝讳旦。高宗第八子。龙朔二年生。封殷王。乾封元年徙封豫王。总章二年徙封冀王。初名旭轮。改名轮。上元三年徙封相王。永淳二年又封豫。改今名。嗣圣元年二月即位。武后临朝。天授元年降为皇嗣。仍名轮。圣历元年又封相。复今名。神龙二年改封安国相王。唐隆元年六月复辟。延和元年八月传位元宗。在位三年。年五十五。谥曰大圣贞皇帝。庙号睿宗。加尊元真大圣大兴孝皇帝。集十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5—762 【介绍】: 亦称唐明皇。唐朝皇帝。睿宗第三子。善骑射,通音律、历象之学。始封楚王,后为临淄王。中宗景龙四年,密谋匡复,起兵诛韦后,奉父睿宗即帝位。旋受禅为帝,在位四十四年。初以姚崇、宋璟为相,革除弊政,国力强盛,史称开元之治。后宠杨贵妃,用李林甫、杨国忠相继执政,吏治腐败,又好声色,奢侈荒淫,至天宝十四载,爆发安史之乱,避难奔蜀。太子李亨即位灵武,被尊为太上皇。返京居西内,左右悉遭贬逐,抑郁而卒,谥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85—762 即唐玄宗,谥曰明,故亦称唐明皇。睿宗第三子,始封楚王,后封临淄郡王。因诛韦后有功,立为太子。先天元年(712)继位,在位45年,前期励精图治,以张九龄、姚崇、宋璟为相,形成“开元之治”;后期沉湎酒色,奸相李林甫、杨国忠执政,国事日非,终于引发“安史之乱”。后因受肃宗监视,悒郁而死。事迹见新、旧《唐书》本纪。玄宗多才多艺,知音善书,工诗能文。王世贞云:“明皇藻艳不过文皇(太宗),而骨气胜之。”又云:“虽使燕许草创,沈宋润色,亦不过此。”(《艺苑卮言》卷四)《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8首,诗序1首。
唐诗汇评
李隆基(685—761),即唐玄宗,世称唐明皇。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睿宗第三子。景云初,以诛韦氏功,立为皇太子。延和元年即帝位。天宝末安禄山叛乱,潼关失守后奔蜀,册太子亨即位灵武。两京收复后,还京。上元二年卒。隆基多才艺.知音律,善书法,工诗能文,有《玄宗集》,己佚。《全唐诗》存诗一卷。
词学图录
李隆基(685-762)庙号玄宗。陇西成纪人,睿宗第三子。《旧唐书·本纪》称"多艺,尤知音律,善八分书"。有《好时光》词云:"宝髻偏宜宫样,莲脸嫩,体红香。眉黛不须张敞画,天教入鬓长。 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
全唐文·卷二十
帝讳隆基。睿宗第三子。垂拱元年生。三年封楚王。长寿二年降封临淄郡王。韦后矫诏称制。帝定策讨乱。拜殿中监。唐隆元年进封平王。睿宗即位。立为皇太子监国。延和元年七月即位。累加尊号开元天地大宝圣神文武孝德證道皇帝。至德元载七月禅位。册为上皇天帝。在位四十五年。年七十八。谥曰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庙号元宗。

作品评论

《唐诗品》
或曰:“唐自神龙以还,品格渐高,颇通远调。”夫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其于诗义,亦固然尔。玄宗内智明朗,睿心疏畅,既新国步,遂拾词华。开元之际,君臣悦豫,饯别临游,动纾文藻,而感旧瞩芳,探奇校猎,情欣所属,辄有命赋。一时赓歌之盛,上武虞皇,下收葑藻,词人竞进,六艺争长,固已陵夸建安之迹,而泳贞观之馀波矣。然贞观之初,浮靡虽去,而绮丽犹扬。殆乎垂拱之后,法章陈具,吏事深刻,人怀密志,无复疏节,先时风轨,为之一变。故感惕之言,易流于激,悲愤之调,不吐其华,骨气顿高,风神遂委,而藻思丽情渐异往时矣。天宝之后,治人凋谢,而乱梗外集,飘零奔溃,无复治朝之风,求之风人闲雅之意,盖亦徵(微)矣。三变之端,殆有出于此乎!
《艺苑卮言》
明皇藻艳不过文皇,而骨气胜之。语象,则“春来津树合,月落戍楼空”;语境,则“马色分朝景,鸡声逐晓风”;语气,则“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语致,则“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虽使燕、许草创,沈、宋润色,亦不过此。
唐诗归
钟云:六朝帝王鲜不能诗,大抵崇尚纤靡,与文士竞长,偏杂软滞,略于文字中窥其治象。至明皇而骨韵风力一洗殆尽,开盛唐广大清明气象,真主笔舌与运数隆替相对。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1—762 【介绍】: 唐朝皇帝。玄宗第三子。初名嗣升,改名浚,又改名玙、绍,再更名亨。玄宗开元二十六年立为太子。安禄山之乱,随玄宗奔蜀,至马嵬,支持禁军杀杨国忠,逼帝缢死杨贵妃。乃还灵武,即帝位,尊玄宗为太上皇。后借回纥兵,命郭子仪收复两京。在位七年,宠信张良娣及宦官李辅国、鱼朝恩等,致兵祸不断。宝应元年,李辅国等杀张皇后,拥立太子,乃惊忧卒。谥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
全唐文·卷四十二
帝讳亨。元宗第三子。景云二年生。初名嗣升。先天元年封陕王。开元十五年徙封忠王。改名浚。又改名玙。二十六年六月册为皇太子。改名绍。天宝三载改今名。十五载七月即位于灵武郡。至德三载正月。上皇册帝尊号曰光天文武大圣孝感皇帝。乾元二年正月。上尊号乾元大圣光天文武孝感皇帝。在位七年。年五十二。谥曰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庙号肃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