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80,分92页显示  上一页  43  44  45  46  47  49  50  51  52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圣正三昧
圣印
圣印经
圣行
圣多罗菩萨梵赞
圣多罗菩萨
圣多罗菩萨一百八名陀罗尼经
圣多罗菩萨经
圣吉祥持世陀罗尼经
圣位
圣位经
圣言
八圣言
圣妙吉祥真实名经
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经
圣正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三昧之一。(参见:三三昧)
【三藏法数】
自初果须陀洹已去,圣位所修,名为圣正。谓以定修心,因慧能破烦恼;以慧修心,因定能破烦恼。定慧一时具足,故名圣正三昧。(梵语须陀洹,华言预流。)
三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是为旧称,新称云三三摩地,译曰三定,三等持,就能修之行而名之。仁王经谓之三空,此就所观之理而名之。十地论谓之三治,此就所断之障而名之。此三昧有有漏无漏二种:有漏定谓之三三昧,无漏定谓之三解脱门。解脱即涅槃,无漏为能入涅槃之门也。犹如有漏曰八背舍,无漏曰八解脱也。三三昧之义:一、空三昧与苦谛之空,无我,二行相相应之三昧也。观诸法为因缘生,无我无我所有。空此我我所二者,故名为空三昧。二、无相三昧,是与灭谛之灭,静,妙,离,四行相相应之三昧也。涅槃离色声香味触五法,男女二相,及三有为相(除住相)之十相,故名为无相。以无相为缘,故名为无相三昧。三、无愿三昧,旧云无作三昧,又云无起三昧。是与苦谛之苦,无常,二行相,集谛之因,集,生,缘,四行相相应之三昧也。苦谛之苦,无常及集谛可厌恶,又道谛之道,如,行,出,四行相如船筏之必舍故总不愿乐之,故以之为缘,谓之无愿三昧。又于诸法无所愿乐,则无所造作,故谓为无,名为无起。但苦谛之空无我二行相与涅槃之相相似,非可厌舍,故无愿三昧中,不取之也。法华经信解品曰:「世尊往昔说法既久,我时在座,身体疲懈,但念空无相无作。」无量寿经上曰:「超越声闻缘觉之地,得空无相无愿三昧。」同下曰:「住空无相无愿之法,无作无起观法如化。」智度论十九曰:「于三界中智慧不著,一切三界转为空无相无作,解脱门。」同二十曰:「涅槃城有三门,所谓空无相无作。(中略)行此法得解脱,到无馀涅槃,以是故名解脱门。」俱舍论二十八曰:「空谓非我,无相谓灭四,无愿谓馀十,诸行相相应,此通净无漏无漏三脱门。」大乘义章二曰:「言无愿者,经中或复名为无作,亦名无起。(中略)此三经论名解脱门,亦名三治,亦名三空义,或复说为三三昧门。三脱三昧经论同说,三治一门如地论说。言三空者,如仁王经,言三脱者就果名也。三障对治,故名三治。言三空者就理彰名,三三昧者,就行名也。」
【佛学常见辞汇】
三种的三昧、即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三昧是定的意思。空三昧是观察世间的一切法都是缘生的,也都是虚妄不实的;无相三昧是观察世间的一切形相都是虚妄假有;无愿三昧又名无作三昧,即观一切法幻有,而无所愿求。
【佛学次第统编】
法界次第云三三昧:梵语三昧,华言正定,亦云正心行处。谓众生之心,从无始已来,常不正直,得是三昧,心行正直,故名三昧。
一、有觉有观三昧 谓初心在禅曰见,细心分别禅味曰观。以空无相无作相应心,入于初禅,则一切觉观,皆悉正直,故名有觉有观三昧。
二、无觉有观三昧 谓以空无相无作相应心,将入二禅之时,觉知之心已亡,分别禅昧之念犹在,一切定观,皆悉正直,故名无觉有观三昧。
三、无觉无观三昧 谓以空无相无作相应心,入于三禅,乃至灭受想定时,觉知之心,分别禅味之念俱亡,故名无觉无观三昧。
【三藏法数】
(出法界次第)
梵语三昧,华言正定,亦云正心行处。谓众生之心,从无始已来,常不正直,得是三昧,心行正直,故名三昧。
〔一、有觉有观三昧〕,谓初心在禅曰觉,细心分别禅味曰观。以空、无相、无作相应心入于初禅,则一切觉、观皆悉正直,故名有觉有观三昧。(空、无相、无作,即三解脱门也。)
〔二、无觉有观三昧〕,谓以空、无相、无作相应心将入二禅之时,觉知之心已亡,分别禅味之念犹在。一切定观皆悉正直,故名无觉有观三昧。
〔三、无觉无观三昧〕,谓以空、无相、无作相应心入于三禅乃至灭受想定时,觉知之心、分别禅味之念俱亡,故名无觉无观三昧。
【三藏法数】
(出成实论)
〔一、分修三昧〕,谓定、慧二分,随修一分也。或修定不修慧,或修慧不修定,是名分修三昧。(梵语三昧,华言调直定,亦名正定、正受。)
〔二、共修三昧〕,谓修定亦兼修慧,修慧亦兼修定,是名共修三昧。
〔三、圣正三昧〕,自初果须陀洹已去,圣位所修,名为圣正。谓以定修心,因慧能破烦恼;以慧修心,因定能破烦恼。定慧一时具足,故名圣正三昧。(梵语须陀洹,华言预流。)
圣印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如三法印实相印,圣道之法印也。又言密家之印契。
【佛学常见辞汇】
圣道的法印,如三法印与实相印等是。
圣印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圣法印经之略名。
圣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涅槃五行之一。圣者正也。菩萨戒定慧所修之行也。
【佛学常见辞汇】
进入圣位的行为,即戒定慧。
【三藏法数】
圣即正也,谓菩萨依戒定慧所修之行,故名圣行。(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圣多罗菩萨梵赞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施护译。梵语之赞颂也。
圣多罗菩萨
【佛学大辞典】
(菩萨)又曰多罗观音。(参见:多罗观音)
圣多罗菩萨一百八名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法天译。多罗菩萨说一咒。自在天说一咒。
圣多罗菩萨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法贤译。佛在香醉山为五髻乾闼婆王说多罗菩萨之咒,及颂持者得生于极乐国。
圣吉祥持世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具名大乘圣吉祥持世陀罗尼经,一卷,赵宋法天译。持世陀罗尼经之别译。
圣位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乘圣果之位也。华严经二十六曰:「愿一切众生,速入圣位。」
圣位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略述圣位经之略名。
圣言
【佛学大辞典】
(名数)圣者正也,正直之言也。四圣言:一言不见为不见,二言不闻为不闻,三言不觉为不觉,四言不知为不知。见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十。
【佛学常见辞汇】
正直的言语。圣言有四种,即言不见为不见、言不闻为不闻、言不觉为不觉、言不知为不知。
八圣言
【佛学大辞典】
(名数)于不见不闻不觉不知之事中,言为实见等,或于所见所闻所觉所知之事中言为不见等。如是八种,名为非圣言。若于不见乃至不知,言为不见等,或于所见乃至所知,言为实见等,如是八种,名为圣言。见俱舍论十六。【又】谓梵语为圣言或圣语。(参见:圣语)
圣妙吉祥真实名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元智慧译。前为文殊菩萨发菩萨心之愿文。中明五智勇识之真实名。后有文殊之一百八名赞等。
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施护释。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同本。有序及流通,般若之智生诸佛,故称为圣佛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