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57,分3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王纵(字 希圣 )
李昂( 李涵、昂 庙号 文宗 元圣昭献孝皇帝、元圣昭献皇帝、日昭献 名 涵 别称 唐文宗 江王 )
李忱( 李怡 庙号 宣宗、唐宣宗 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 名 怡 光王 )
释定兰( 觉性 杨 号 圣寿欤 )
高退之(字 遵圣 )
陈商(字 述圣 许昌县男 )
李漼(庙号 唐懿宗、懿宗 昭圣恭惠孝皇帝、昭圣恭惠孝帝 名 温 郓王 )
张读(字 圣用、圣朋 别称 得士 )
司空图(字 表圣 号 知非子、耐辱居士 )
裴枢(字 纪圣 )
萧遘(字 得圣 楚国公 )
杜光庭(字 宾圣、宾至 号 东瀛子、广成先生 广成 蔡国公 )
孙揆(字 圣圭 )
朱全忠(庙号 太祖 世称 后梁太祖 名 朱温、温 朱晃 神武元圣孝皇帝、神武元圣孝帝、梁神武元圣孝帝 别称 五代后梁太祖 朱三 全忠、晃 梁王、魏王 )
其它辞典(续上)
唐穆宗(庙号 穆宗 睿圣文惠孝皇帝、睿圣文惠孝帝 李恒 名 宥 建安郡王、遂王 尊号 文武孝德皇帝 )王纵(字 希圣 )
李昂( 李涵、昂 庙号 文宗 元圣昭献孝皇帝、元圣昭献皇帝、日昭献 名 涵 别称 唐文宗 江王 )
李忱( 李怡 庙号 宣宗、唐宣宗 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 名 怡 光王 )
释定兰( 觉性 杨 号 圣寿欤 )
高退之(字 遵圣 )
陈商(字 述圣 许昌县男 )
李漼(庙号 唐懿宗、懿宗 昭圣恭惠孝皇帝、昭圣恭惠孝帝 名 温 郓王 )
张读(字 圣用、圣朋 别称 得士 )
司空图(字 表圣 号 知非子、耐辱居士 )
裴枢(字 纪圣 )
萧遘(字 得圣 楚国公 )
杜光庭(字 宾圣、宾至 号 东瀛子、广成先生 广成 蔡国公 )
孙揆(字 圣圭 )
朱全忠(庙号 太祖 世称 后梁太祖 名 朱温、温 朱晃 神武元圣孝皇帝、神武元圣孝帝、梁神武元圣孝帝 别称 五代后梁太祖 朱三 全忠、晃 梁王、魏王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95—824 【介绍】: 即李恒。唐朝皇帝。宪宗第三子。初名宥,后改现名。封建安郡王,后封遂王。宪宗元和七年,立为太子。十五年,由宦官拥立为帝。游幸无常,击球奏乐,久不视朝。自此宦官权势更重。卢龙、成德、魏博三镇相继叛乱,无力讨平,乃以叛将为节度使。又好饵金石之药,后服金丹致死。在位四年,谥睿圣文惠孝皇帝。全唐文·卷六十四
帝讳恒。宪宗第三子。贞元十一年生。初名宥。封建安郡王。元和元年八月进封遂王。七年十月立为皇太子。改今名。十五年正月即位。长庆元年七月。上尊号曰文武孝德皇帝。在位四年。年三十。谥曰睿圣文惠孝皇帝。庙号穆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95—862 【介绍】: 唐太原祁人,字希圣。少从军。穆宗长庆初,以力战拜监察御史。文宗大和九年,为河中兵马使。武宗会昌二年,从石雄讨回鹘,颇有功。迁晋州司马,历沁、邢二州刺史,官至盐州防御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9—840 【介绍】: 唐朝皇帝。穆宗次子,敬宗弟。初名涵,后改现名。敬宗宝历二年,为宦官王守澄等拥立即位。初励精求治,出宫女三千余人,放五坊鹰犬,省冗食千二百余员,政号清明。后宦官挠权,乃用李训、郑注等,发动甘露之变,谋尽诛宦官。事败,训、注等被杀,帝亦被软禁。在位十四年,卒谥元圣昭献皇帝。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09—840 即唐文宗。初名涵,后改名昂。郡望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唐穆宗第二子。穆宗长庆元年(821),封江王。敬宗宝历二年(826)十二月,即帝位。开成五年(840)卒,谥元圣昭献皇帝。昂恭俭儒雅,听政之暇,博通群籍。尝言:“若不甲夜视事,乙夜观书,何以为人君。”每试进士,多自出题目。及所司进所试,披览吟咏,终日忘倦。常请学士讨论经义,较量古今。又喜与宰相论诗之工拙,常吟杜甫《曲江》诗。善诗,尤好五言,古调清峻。生平详见新、旧《唐书·文宗纪》、《唐诗纪事》卷二。《全唐诗》存诗6首、联句2句。唐诗汇评
李昂(809-840),即唐文宗。初名涵,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穆宗第二子,敬宗之弟。宝历二年即位,在位十三年。开成五年卒,谥日昭献。昂恭俭儒雅,勤政好学,暇馀与宰臣论诗,讽咏不辍。所作清峻有古声。《全唐诗》存诗七首。全唐文·卷六十九
帝讳昂。穆宗第二子。元和四年生。长庆元年封江王。名涵。宝历二年十二月即位。改今名。在位十四年。年三十三。谥曰元圣昭献孝皇帝。庙号文宗。
作品评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10—859 【介绍】: 唐朝皇帝。初名怡,后改现名。宪宗第十三子。武宗会昌六年,宦官马元贽等拥立为皇太叔。及即帝位,罢斥李德裕党,重用牛僧孺党。大中三年,吐蕃以秦、原、安乐三州及石门等七关归唐,自肃宗、代宗以后,河西陇右尽没吐蕃,至是,河、湟克复。曾与宰相令狐绹谋诛宦官,未成。以服长生药致死。在位十三年,谥圣武献文孝皇帝。全唐文·卷七十九
帝讳忱。宪宗第十三子。元和五年生。长庆元年三月封光王。名怡。会昌六年三月立为皇太叔。翌日即位。改今名。大中二年正月。上尊号圣敬文思和武光孝皇帝。在位十三年。年五十。谥曰圣武献文孝皇帝。咸通十三年。加谥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庙号宣宗。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成都杨氏子也。性初凶狠。父母没失。身佣保中。后薙落。隶名福感寺。然耐劳苦污辱。每遇二亲忌辰。则号恸至殒绝。入青城山。裸露以饲蚊蚋。拔耳剜目。以喂鸷禽犷兽。曰此内施也。用以报答劬劳。顾不可欤。或劝之。刺血书经。化缘以创造伽蓝。既成号圣寿。逮老以尝剜目。行步非扶导必颠踬。莫知所适。忽有客。以善医谒。因出珠。内之眶中。遂能视睹如旧。未几。而客见梦曰。我南天王也。以师勤脩故。以目珠还之。远近闻者莫不骇异。大中三年。诏入内供养。仍许弟子有缘给侍。六年二月。表乞然臂。以酬国恩。臂已然。而有诏止之。众因灭其火。乃以焦烂死。有缘表请。易名建塔。诏谥觉性。塔号悟真。今蜀直呼为定兰塔院云。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三 遗身篇第七
释定兰。姓杨氏。成都人也。本阛阓间凶恶屠沽类。天与厥性悔往前非。誓预六和化行三蜀。当尔时也咸归信焉。造伽蓝一号圣寿欤。其缘未发。乃藏于佣保中耳。而父母早亡无资可以追往。每遇讳辰兰悲哭咽绝。辄裸露入青城山。纵蚊蚋䗈蝇唼咋肤体。且云。舍内财也用答劬劳。蜀中有黑白蟆。形如粟。𠯗人口及肉。而少见者。次则刺血写经。后则炼臂至于拔耳剜目喂饲鸷鸟猛兽。既而行步非扶导而触物颠踬。后有异人。掌擎物若珠颗然。内空眦中。斯须瞻瞩如故。冥告曰。南天王还师眼珠矣。远近惊骇。常谓人曰。吾闻善戒经中名为无上施。吾愿勤行速要上果矣。大中三年。宣宗诏入内供养。仰其感应之故以优礼奉之。弟子有缘恒执事左右。六年二月中。又愿焚然肩膊。帝累劝勉。年耆且务久长修炼。兰不奉诏。遂焚焉而绝。有缘表请易名建塔。敕谥觉性也。塔号悟真也。蜀都止呼定兰塔院。于今香火不绝云。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繁昌人,字述圣。宪宗元和进士。武宗朝历官史馆修撰、礼部侍郎知贡举。出为陕、虢二州刺史。宣宗大中时进工部尚书。与郑亚撰《敬宗实录》。有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55 字述圣,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左散骑常侍陈彝之子。早年从韩愈游,韩愈曾作书授为文之法。宪宗元和九年(814)登进士第。累官户部员外郎。武宗会昌元年(841)任司门郎中、史馆修撰。三年任刑部郎中,旋迁谏议大夫,权知四年、五年礼部贡举,改礼部侍郎。六年出为陕虢观察使。官至秘书监,封许昌县男。事迹散见《韩昌黎集》卷一八、《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一下》、《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一二。有文集十七卷,《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不存。《吟窗杂录》卷三五存其诗1句。《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五
商。元和九年进士。武宗朝历官户部员外郎司封刑部郎中史馆修撰。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出历陜虢二州刺史。大中时进工部尚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3—873 【介绍】: 唐朝皇帝。宣宗长子。初名温,后改现名。宣宗大和十三年,宦官王宗实等矫诏立为太子。及即帝位,以咸通为年号。奉佛,于禁中设讲席,自唱经。又数幸诸寺,施与无度。在位十四年,曾发生浙东裘甫起事和庞勋所率桂州戍卒起事。卒谥睿文昭圣恭惠孝皇帝。全唐文·卷八十三
帝讳漼。宣宗长子。太和七年生。会昌六年封郓王。名温。十三年八月立为皇太子。改今名。翌日即位。咸通三年正月。上尊号睿文明圣孝德皇帝。十二年正月。又上尊号睿文英武明德至仁大圣广孝皇帝。在位十四年。年四十一。谥曰睿文昭圣恭惠孝皇帝。庙号懿宗。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7—908 【介绍】: 唐河中虞乡人,字表圣,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懿宗咸通十年登进士第。卢携知政事,召为礼部员外郎。僖宗次凤翔,召图知制诏,寻拜中书舍人。昭宗龙纪初,复召拜舍人,以疾辞。乾宁中,又以户部侍郎征,数日乞还。隐中条山王官谷,作文以伸志。晚年为文,尤事放达。后梁代唐,闻哀帝被杀,绝食而卒。有《二十四诗品》(有云非图所撰)及诗集、文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37—908 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故又自称“泗水司空氏”、“泗水司空图”;然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东),应为虞乡人。懿宗咸通十年(869)登进士第,僖宗乾符三年(876)曾入宣歙观察使王凝幕,复召为殿中侍御史,因赴阙迟留,责授光禄寺主簿。乾符六年为礼部员外郎。广明元年(880)黄巢军入长安,僖宗奔蜀,图不克从,乃退还河中。光启元年(885)三月,僖宗自蜀还,次凤翔,召图知制诰,寻拜中书舍人;僖宗至宝鸡,图又还河中。昭宗即位,复召图为舍人,未几以疾辞,居华阴。后两度见征,两度还山,曾居淅上,终归中条山王官谷。朱温篡唐,召图为礼部尚书,不起;翌年闻哀帝被弑,乃不食而卒。生平事迹散见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八。图曾自编其集为《一鸣集》,其嗣子司空荷亦曾编辑其集为30卷。今存《司空表圣文集》10卷、《司空表圣诗集》5卷。《全唐诗》编司空图诗为3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收诗4首,断句2。宋苏轼谓司空图“诗文高雅,犹有承平之遗风”(《书黄子思诗集后》)。而明人胡震亨谓图诗“篇法未甚谙,每每意不贯浃,如炉金欠火未融”(《唐音癸签》卷八)。司空图之主要成就在诗论,有《与李生论诗书》、《与王驾评诗书》、《与极浦书》等论诗名篇,而以《二十四诗品》最为著名。近年陈尚君、汪涌豪撰《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辨伪》一文,以其为明人伪作,引起热烈讨论,尚无定论。唐诗汇评
司空图(837-908),字表圣,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咸通十年(869),登进士第,为宣歙观察使王凝慕僚。召拜殿中侍御史,以赴阙返留,贬授光禄寺主簿分司东都,与旧相卢携游。携复相,召为礼部员外郎,迁郎中。僖宗幸蜀,图扈从不及,还河中。僖宗还京,召知制诰,拜中书舍人。后归隐。初居华阴,后居中条山王官谷。眧宗朝,累以谏议大夫、兵部侍郎等召,辞疚不赴。唐亡之明年,不食而卒。有《一鸣集》三十卷,已佚。后人辑有《司空表圣文集》十卷、《司空表圣诗集》五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三卷,中有郑谷诗羼入。词学图录
司空图(837-908) 字表圣,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河中(今永济西)人。有《诗品》、《司空表圣文集》,存词23首。全唐诗补逸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登咸通十年进士第,后梁太祖开平二年卒,年七十二(据两《唐书》本传)。补诗一首。全唐文·卷八百七
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咸通十年进士。乾宁中累迁户部侍郎。乞还山。昭宗在华阴。徵拜兵部侍郎。不赴。朱全忠篡国。召为礼部尚书。不起。闻哀帝弑。不食卒。年七十二。
作品评论
北梦琐言
(王凝)知举日、司空一捷,列第四人登科。同年讶其名姓甚暗,成事太速,有鄙薄者,号为“司徒空”。琅琊知有此说,因召一榜门生开筵,宣告子众曰:“某叨忝文柄,今年榜帖,全为司空先辈一人而已。”由是声采益振。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
唐末司空图,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之遗风。其论诗曰:“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盐梅,而其美常在咸酸之外。”盖自列其诗之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恨当时不识其妙。予三复其言而悲之。《王直方诗话》
司空表圣自论其诗,以为得味外意,如“绿树连村喑,黄花入麦稀”,此句最善。又云“棋声花院闭,幡影石坛高”。吾尝独游五老峰白鹤观,松阴满庭,不见一人,惟闻琴声之音,然后知此句之工。但恨其寒俭而僧态。若子美诗云:“暗飞萤自照,水宿咚相呼”、“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则才力富健,过表圣远甚。唐才子传
(司空图)性苦吟,举笔缘兴,几千万篇。内致于绳检之外,豫置冢棺,遇胜日,引客坐圹中,陚诗酌酒,沾醉高肷。升庵诗话
司空图论诗,胡致堂评其清节高致,为晚唐第一流人物,信矣。唐音癸签
司空表圣自评其集,“撑霆裂月,劼作者之肝脾”,夸负不浅。此公气体,不类衰未,似篇法未甚谙,每每意不贯浃,如炉金欠火未融。诗筏
晚唐惟司空图善论诗……但其自为诗,亦未脱晚唐习气,时辄自誉云:“千变万状、不知所以神而自神。”抑太过矣。余于图所自摘警句之中,独赏其五言春诗“人家寒食月,花影午时天”,又“雨微吟思足,花落梦无聊”,山中诗“川明虹照雨,树密鸟冲人”,丧乱诗“骅骝思故主,鹦鹉失佳人”,美人诗“晚妆留拜月,春睡更生香”;七言则“得剑乍如添健仆,亡书久似忆良朋”,又“逃难人多分隙地,故生鹿大出寒林”,数联而已。围炉诗话
司空图佳句,大有高致,又甚细密。一瓢诗话
司空表圣《诗品》二十四则,无一毫剩义,学诗不可不熟读深思。余选《全唐正雅集》,所以将此二十四则列之于首。《大历诗略》
司空文明诗亦以情胜,真到处句卢允抒可云鲁卫。石洲诗话
司空表圣在晚唐中,卓然自命,且论诗亦入超诣。而其所自作,全无高韵,与其评诗之语,竟不相似。此诚不可解。《二十四品》真有妙悟,而其自编《一鸣集》所谓“撑霆裂月”者,竞不知何在也。《中晚唐诗主客图》
表圣诗,格韵清妙,与水部有神骨之肖。但遗文散失,五律才有二十首,稍汰之,仅得九篇。其他古体十首,七律十八首,五七言绝句三百馀首,多寡乃尔不伦,固知表圣五言诗尚多。其散见于他书者,如“人家寒食月、花影午时天”、“棋声花院静,幡影石坛高”等句,俱清新奇警,抉律格之精,今俱不得全篇,惜战!聊就所存者,推为升堂第三人。《东馆诗见》
司空表圣品高,五律新隽闲澹,虽刻划而无迹,七绝有远致。观《二十四品》知其功力所到。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元、白,而更落一尘;显露词华,尤为缛累。其纵横议论,蕴藉变衰,已启宋元末派。《诗品》四言,特为研妙,古峭不及齐、梁词赋,而艳采过之,《诗学渊源》
(司空图)诗效长庆、平淡不尚雕琢;绝句典雅清丽,有大历风。自此而后至于五代、宋初,皆尚西昆一体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41—905 【介绍】: 唐末绛州闻喜人,字纪圣。裴向孙。懿宗咸通十二年进士。历迁殿中侍御史、给事中、右散骑常侍,出为汴州宣谕使。与朱温相结纳,故温听命,修贡献不绝。擢兵部侍郎,俄以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帝在凤翔,罢为工部尚书。已还宫,出为清海节度使。以温力,复拜相。哀帝嗣位,柳璨用事,温以牙将张廷范为太常卿,枢持不可,累贬泷州司户参军,至滑州,温遣人杀之白马驿。全唐文·卷八百十二
枢字纪圣。绛州闻喜人。咸通十二年进士。再迁蓝田尉。直宏文馆。从僖宗入蜀。擢殿中侍御史。龙纪初进给事中。改京兆尹。出为歙州刺史。迁右散骑常侍。以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罢为工部尚书。出为清海节度。再知政事。累进右仆射诸道盐铁转运使。哀帝时。忤朱全忠意。罢政事。拜右仆射。贬登州刺史。又贬陇州司户参军。至滑州。全忠遣人杀之白马驿。投尸于河。年六十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7 【介绍】: 唐人,祖籍南兰陵,字得圣。萧复曾孙。少负大节,以王佐自许。懿宗咸通中擢进士第。初为秘书省校书郎、太原从事,僖宗时累拜司空,封楚国公。时田令孜总禁军,公卿大臣,无不候其颜色,唯遘未尝屈降。帝奔凤翔,朱玫立襄王煴为嗣,召遘作册文,遘以疾苦辞,罢为太子太保。帝还宫,宰相孔纬劾遘尝为伪官,赐死,时人哀之。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87 字得圣,郡望南兰陵(今江苏常州)。懿宗咸通五年(864)登进士第,累官右拾遗,迁起居舍人。十三年,为韦保衡所排,贬为播州司马。保衡死,召为礼部员外郎。僖宗乾符时转考功员外郎、知制诰,改户部员外郎,拜中书舍人,累迁户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僖宗出奔,改兵部侍郎。中和元年(881),入相,进封楚国公。光启二年(886),因不肯撰立嗣襄王李煴册文,罢为太子太保。三年,复为宰相孔纬奏受伪命,赐死。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宣和书谱》卷四、《唐诗纪事》卷五九。遘能诗,亦善书法。《全唐诗》存诗3首、断句1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括苍人,字宾圣,自号东瀛子。喜读经、史书,工词章、翰墨之学。懿宗设万言科选士,不中,遂入天台山为道士。僖宗奔蜀,光庭始充麟德殿文章应制,后隐居青城山白云溪。王建据蜀,赐号广成。有《广成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50—933 字宾圣(一作宾至),号东(一作登)瀛子、华顶羽人,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北)人,寓居处州缙云(今浙江缙云)。懿宗咸通间,应九经举不第,遂入天台山为道士。僖宗中和间,住长安太清宫。光启初,僖宗召见,赐号广成先生。后入蜀,依蜀帅王建,住成都玉局观。王建以为太子王元膺之师。通正二年(917)拜户部侍郎,封蔡国公。王衍即位后,从其受道箓,封为传真天师、崇真馆大学士。后解官,居青城山白云溪,以著述为务。《十国春秋》卷四七有传。著作今存20余种,较著名者有《道德真经广圣义》、《道门科范大全集》、《墉城集仙录》、《录异记》、《仙诗拾遗》、《广成集》等。《全唐诗》存诗1卷,内11首为郑遨诗误入。另《诗律武库》、《诗渊》及其编订各书中,尚有诗150余首,但其中部分可能仅经其修订。唐诗汇评
杜光庭(850-933),字宾圣,处州缙云(今浙江缙云)人。一云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博极群书。咸通中应举不第,遂入天台山学道。僖宗召见,赐紫,为道门领袖。中和初,从僖宗入蜀,竟留居成都青城山,号东瀛子。初事王建,为谏议大夫,封蔡国公,赐号广成先生。后主立,进户部侍郎,为传真天师、崇文馆大学士。卒。善属文,有《录异记》、《墉城集仙录》、《神仙感遇传》等著作传世。文集《广成集》三十卷,已佚。后人辑有十二卷本(或作十七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一卷。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九
光庭字宾至。缙云人。一曰长安人。咸通中应九经举不第。入天台山学道。从僖宗幸兴元。留蜀事先主。为金紫光禄大夫谏议大夫。封蔡国公。赐号广成先生。迁户部侍郎。后主立。授道箓于苑中。以为传真天师崇真馆大学士。后解官隐青城山。号东瀛子。年八十五卒。
作品评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1 【介绍】: 唐博州武水人,字圣圭。孙逖五世从孙。第进士,辟户部巡官。历中书舍人、刑部侍郎、京兆尹。昭宗讨李克用,以揆为兵马招讨制置宣慰副使,既而更昭义军节度使,以本道兵会战。克用伏兵刀黄岭,执揆,厚礼将用之,揆大骂不屈,克用怒,使以锯解之,詈声不辍至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52—912 【介绍】: 即五代后梁太祖。后梁王朝创建者。宋州砀山人。小名朱三。少孤。初从黄巢为同州防御使。唐僖宗中和二年降唐,为河中行营招讨副使,赐名全忠。以败黄巢军、破秦宗权、拒李克用诸功,封梁王,累官宣武、宣义、护国、忠武四镇节度使。昭宗天祐初杀昭宗,四年代唐称帝,建国号梁,史称后梁。更名晃,改元开平,建都汴州。寻杀哀帝。在位六年。乾化中为子友圭所杀。全唐文·卷一百一
帝姓朱氏。讳晃。初名温。宋州砀山人。唐大中六年生。初从黄巢。寻降于河中节度使王重荣。重荣表奏僖宗。授左金吾卫大将军。赐名全忠。天复元年封梁王。天祐二年加相国。改封魏王。备九锡。四年四月受唐禅。改今名。开平三年。加尊号睿文圣武广孝皇帝。在位六年。年六十一。谥曰神武元圣孝皇帝。庙号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