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四重圣众
【佛学大辞典】
(杂名)胎藏界曼荼罗四重圆坛之诸尊也。
四圣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十界分凡圣时,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四界称四圣,馀称六凡。【又】罗什门人道生,僧肇,道融,僧睿四人曰关中四圣,或曰什门四圣。佛祖统纪三十六曰:「罗什弟子有生肇融睿,时号关中四圣。」释氏稽古略二曰:「师之第子曰生肇融睿,谓之什门四圣。」【又】禅林以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大海众菩萨为四圣。敕修清规尊宿迁化起龛曰:「山门维那,向内合掌,中立,举往生咒,或四圣号,大众齐念。」
【佛学常见辞汇】
佛、菩萨、缘觉、声闻。因此四者都是圣人,故称四圣。
【佛学次第统编】
前言世间,所谓六趣三界,总称六凡。兹叙出世,亦有四圣。圣者正也,圣人行于正道,故谓之圣。如何谓之正道耶?能对治凡夫一切妄惑染业,即行正道。究竟断其妄惑染业,而不受报趣,即为圣者。总之转迷为悟而已。所谓迷者,对于事理颠倒闇昧之谓;所谓悟者,对于事理明达了彻之谓也。
四圣行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粪扫衣,二乞食,三树下坐,四身心寂静。又名四良药,与行四依及四圣种大意同。南山业疏三下曰:「涅槃具显治本,故彼文云:出家之人有四种病,由此不得四沙门果。为有衣欲,乃至为有恶欲。有四良药能治此病:谓粪扫衣,乞食,树下坐,身心寂静。治有恶欲,故名四圣行。」
四圣言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圣言)
【三藏法数】
(出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四圣言者,圣,正也,即正直之言也。
〔一、不见言不见〕,谓眼识所受,眼识所了,则可言见;若实眼识未受未了,则不可言见。是名不见言不见。
〔二、不闻言不闻〕,谓耳识所受,耳识所了,则可言闻;若实耳识未受未了,则不可言闻。是名不闻言不闻。
〔三、不觉言不觉〕,谓鼻觉香、舌觉味、身觉触也。若鼻识、舌识、身识所受所了,则可言觉;若实三识未受未了,则不可言觉。是名不觉言不觉。
〔四、不知言不知〕,谓意识所受,意识所了,则可言知;若实意识未受未了,则不可言知。是名不知言不知。
四圣种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圣种)
四圣谛
【佛学大辞典】
(术语)苦集灭道之四谛也。为圣者所见之谛理,故名圣谛。又圣者正也,为正真之谛理,故名圣谛。涅槃经十二曰:「苦集灭道,是名四圣谛。」(参见:四谛)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四真谛,或四谛法,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苦谛是说明人生多苦的真理,人生有三苦,八苦,无量诸苦,苦是现实宇宙人生的真相;集谛的集是集起的意思,是说明人生的痛苦是怎样来的真理,人生的痛苦是由于凡夫自身的愚痴无明,和贪欲瞋恚等烦恼的掀动,而去造作种种的不善业,结果才会招集种种的痛苦;灭谛是说明涅槃境界才是多苦的人生最理想最究竟的归宿的真理,因涅槃是常住、安乐、寂静的境界;道谛是说明人要修道才能證得涅槃的真理,道有多种,主要是指修习八正道。此四圣谛括尽了世出世间的两重因果,集是因,苦是果,是迷界的因果;道是因,灭是果,是悟界的因果。
┌苦 谛(迷的果,即苦果)┐
四 │集 谛(迷的因,即苦因)┘─────世间的因果
圣─┤
谛 │灭 谛(悟的果,即乐果)┐
└道 谛(悟的因,即乐因)┘─────出世间的因果
出圣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出世之圣道也。归敬仪中曰:「但出圣道,无始未经。」
外道问圣大乘法无我义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宋法天译。因外道之问而说一切法如梦如幻之义。
自觉圣智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日如来之法界体性智,为无师自悟,故称之曰自觉圣智。菩提心义十曰:「如来第五种智,亦名法界性智。菩提心论名法界智。牟利经名法界体性智,又名金刚智。瑜祇经云:唯一金刚断诸烦恼,金刚自性清净所成,是金刚如来智,故名金刚智。分别圣位经名自觉圣智,如法华经自然成佛道。华严亦云不由他悟。今真言宗大日如来自然觉了诸法本初,非流转者始修證之。」
妙法圣念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八卷,赵宋法天译,正法念处经之抄译。
底哩三昧耶不动尊圣者念诵秘密法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三卷,唐不空译。说念诵佛莲金三部不动尊之仪轨。
空圣
【佛学大辞典】
(杂名)得圣者之名,无圣者之实德者。
金轮圣王
【佛学大辞典】
(杂名)与金轮圣帝同。
金轮圣帝
【佛学大辞典】
(杂名)又名金轮王,金轮圣王等。为有金轮宝之圣帝也。三论玄义曰:「悉达处宫,方绍金轮圣帝。能仁出俗,遂为三界法王。」(参见:金轮)
和合二圣
【佛学大辞典】
(杂名)清雍正十一年,封天台寒山大士为和圣,拾得大士为合圣。
【佛学常见辞汇】
清朝雍正帝封天台寒山大士为和圣,拾得大士为合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