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佛土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与一佛世界同。往生论曰:「于一佛土,身不动摇,而遍十方,种种应化。」【又】同一佛土。即弥陀之净土也。
【佛学常见辞汇】
一佛所化度的国土。一佛土的范围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
(术语)与一佛世界同。往生论曰:「于一佛土,身不动摇,而遍十方,种种应化。」【又】同一佛土。即弥陀之净土也。
【佛学常见辞汇】
一佛所化度的国土。一佛土的范围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
一佛净土
【佛学大辞典】
(术语)从一般之佛土,称弥陀净土曰一佛净土。十疑论曰:「阎浮提之众生,心浊多乱,偏赞一佛净土,使专心一境,即得往生。若总念一切佛,境宽则心散漫,三昧难成,故不得生。」又一佛土,即一佛净土。皆指弥陀之净土而言。
【佛学常见辞汇】
一佛的净土。通常是指阿弥陀佛的净土,即西方极乐世界。
(术语)从一般之佛土,称弥陀净土曰一佛净土。十疑论曰:「阎浮提之众生,心浊多乱,偏赞一佛净土,使专心一境,即得往生。若总念一切佛,境宽则心散漫,三昧难成,故不得生。」又一佛土,即一佛净土。皆指弥陀之净土而言。
【佛学常见辞汇】
一佛的净土。通常是指阿弥陀佛的净土,即西方极乐世界。
二土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性土,法性之理,非秽非净,非广非狭,犹如虚空,遍满于一切处,如常寂光土是也。二、相土,或名净土。或为秽土。随众生之心行而有种种之差别者。见宗镜录八十九。【又】一、净土,为金银琉璃所成种种庄严且无四趣五浊等之杂秽者,如西方之极乐世界是也。此中有报土化土之二。报土为佛之果报而自行受用之净土,化土为众生而变化之净土。极乐净土,或曰报土,或曰化土,诸家各有异论。二、秽土,为瓦铄土石所成,秽恶充满而有四趣五浊之杂秽者。如裟婆世界是也。此二土为相土中之差别见华严疏钞四。【又】一报土,报身所居之土也。此中有自受用,他受用之别。佛自受用身之所居,为自受用报土,对于初地已上菩萨而现之报土,为他受用报土。如华严经所说之莲华藏世界是也。二化土,佛之化身住处也。此中有净秽之别。如释迦佛之于娑婆世界,示现杂秽之国土,教化凡夫二乘者,是化土之秽土也。如阿弥陀佛之于懈慢界,观音之于补陀落山,是化土之净土也。化土者,为佛菩萨度凡夫二乘,而变现化作之国土也。问娑婆国土为众生实业所生之秽土,何以谓之化土?答曰:娑婆国土虽为众生之实业所生,而佛示现此土时,以佛之成所作智变现与彼秽土相似之国土而住之。其众生之所变,与佛之所变相和合而似一国土也。故由众生言之,则为实业所感之有漏实秽土,而由佛言之,则为由成所作智变化与秽土相似之无漏假秽土。今从佛而称为化土之秽土也。净土亦然。由众生清净之实业所感与佛之成所作智变现而成。今亦谓佛所变之边为化土之净土也。见百法问答钞八。
【佛学常见辞汇】
1。净土和秽土。净土是诸佛清净的国土;秽土是众生污秽的国土。2。报土和化土。报土是诸佛报身所住的国土;化土是诸佛化身所住的国土。
【三藏法数】
(出宗镜录)
〔一、性土〕,谓法性之理,非秽非净,非广非狭,犹如虚空,遍一切处,是名性土。
〔二、相土〕,谓随诸众生心量所现,或净或秽,或广或狭。是以菩萨所见,无诸坑坎,众宝庄严;众生所见,荆棘瓦砾,秽恶充满,是名相土。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一、净土〕,谓其地纯以金刚所成,众宝间错,种种庄严,皆悉殊胜,即华藏世界,西方安养等世界也;以其无有四趣五浊等秽恶,是名净土。(四趣者,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五浊者,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也。)
〔二、秽土〕,谓其地坑坎堆阜,秽恶充满,即娑婆世界也;以其有四趣五浊等秽恶,是名秽土。(梵语娑婆,华言能忍。谓其土之人,堪能忍受众苦也。)
(名数)一、性土,法性之理,非秽非净,非广非狭,犹如虚空,遍满于一切处,如常寂光土是也。二、相土,或名净土。或为秽土。随众生之心行而有种种之差别者。见宗镜录八十九。【又】一、净土,为金银琉璃所成种种庄严且无四趣五浊等之杂秽者,如西方之极乐世界是也。此中有报土化土之二。报土为佛之果报而自行受用之净土,化土为众生而变化之净土。极乐净土,或曰报土,或曰化土,诸家各有异论。二、秽土,为瓦铄土石所成,秽恶充满而有四趣五浊之杂秽者。如裟婆世界是也。此二土为相土中之差别见华严疏钞四。【又】一报土,报身所居之土也。此中有自受用,他受用之别。佛自受用身之所居,为自受用报土,对于初地已上菩萨而现之报土,为他受用报土。如华严经所说之莲华藏世界是也。二化土,佛之化身住处也。此中有净秽之别。如释迦佛之于娑婆世界,示现杂秽之国土,教化凡夫二乘者,是化土之秽土也。如阿弥陀佛之于懈慢界,观音之于补陀落山,是化土之净土也。化土者,为佛菩萨度凡夫二乘,而变现化作之国土也。问娑婆国土为众生实业所生之秽土,何以谓之化土?答曰:娑婆国土虽为众生之实业所生,而佛示现此土时,以佛之成所作智变现与彼秽土相似之国土而住之。其众生之所变,与佛之所变相和合而似一国土也。故由众生言之,则为实业所感之有漏实秽土,而由佛言之,则为由成所作智变化与秽土相似之无漏假秽土。今从佛而称为化土之秽土也。净土亦然。由众生清净之实业所感与佛之成所作智变现而成。今亦谓佛所变之边为化土之净土也。见百法问答钞八。
【佛学常见辞汇】
1。净土和秽土。净土是诸佛清净的国土;秽土是众生污秽的国土。2。报土和化土。报土是诸佛报身所住的国土;化土是诸佛化身所住的国土。
【三藏法数】
(出宗镜录)
〔一、性土〕,谓法性之理,非秽非净,非广非狭,犹如虚空,遍一切处,是名性土。
〔二、相土〕,谓随诸众生心量所现,或净或秽,或广或狭。是以菩萨所见,无诸坑坎,众宝庄严;众生所见,荆棘瓦砾,秽恶充满,是名相土。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一、净土〕,谓其地纯以金刚所成,众宝间错,种种庄严,皆悉殊胜,即华藏世界,西方安养等世界也;以其无有四趣五浊等秽恶,是名净土。(四趣者,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五浊者,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也。)
〔二、秽土〕,谓其地坑坎堆阜,秽恶充满,即娑婆世界也;以其有四趣五浊等秽恶,是名秽土。(梵语娑婆,华言能忍。谓其土之人,堪能忍受众苦也。)
日本所谓净土真宗七祖
【佛学大辞典】
(名数)第一祖龙树菩萨,第二祖天亲菩萨,第三祖梁昙鸾和尚,第四祖唐道绰禅师,第五祖唐善导大师,第六祖横川之源信和尚,第七祖黑谷之源空上人也。此七祖为日本真宗开祖见真大师所自定。见正信偈。
(名数)第一祖龙树菩萨,第二祖天亲菩萨,第三祖梁昙鸾和尚,第四祖唐道绰禅师,第五祖唐善导大师,第六祖横川之源信和尚,第七祖黑谷之源空上人也。此七祖为日本真宗开祖见真大师所自定。见正信偈。
九品净土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九品净刹,九品安养,九品莲台。有九品差别之净土也。愿往生之人,有九品之别,故所生之极乐净土,亦有九品之殊。其说虽基于观无量寿经。而彼经但谓众生之机,有九品之别,各修其品之行者,有来迎之真化,华开之迟速,悟道之早晚。实未明言极乐有九品之别。惟据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三及支谦之阿弥陀经下,则说与九品开合不同之三辈往生。谓其上辈者,直往生净土,住于空中七宝舍宅,且去阿弥陀佛为近。中辈及下辈者,不得直至佛所,道见弥陀国界边自然七宝城,纵广各二千里者,止于此,居五百岁,出而至阿弥陀佛所,闻法亦不开解,住于地上之舍宅,且去佛甚远云。是即说三辈人所生之土,有中边优劣之殊者也。若据无量寿经下,则其明三辈往生之文中,不言所生之处有异同。而别至末段,说疑惑者,生于边地,处于百由旬或五百由旬之宫殿,五百岁中,不见佛闻法。是为边地不摄于三辈者,与前二经不同。然净土有中边之说,则彼此无异。又九品往生阿弥陀三摩地集陀罗尼经,别有九品净土之说。文曰:「无量寿国,在九品净识三摩地,是即诸佛境界,如来所居。三世诸佛,从是成正觉,具足三明,增长福慧。其九品境界:上品上生真色地,上品中生无垢地,上品下生离垢地,中品上生善觉地,中品中生明力地,中品下生无漏地,下品上生真觉地,下品中生贤觉地,下品下生乐门地,是名曰九品净识真如境。」又「若有众生,欲往生如是九品净土,奉视十二圆妙(即十二光佛),日夜三时,称如是九品净土名,赞十二光佛号,即永出三界火宅,定生真如,离有漏,永入无漏。」是盖为密教一种之所说,与净土家所谓九品不同之处也。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九品净刹、九品安养、九品莲台等,即有九品分别的净土,因为发愿往生西方极乐净土的人有九品的分别,所以所往生的净土,也有九品的不同。
(术语)又曰九品净刹,九品安养,九品莲台。有九品差别之净土也。愿往生之人,有九品之别,故所生之极乐净土,亦有九品之殊。其说虽基于观无量寿经。而彼经但谓众生之机,有九品之别,各修其品之行者,有来迎之真化,华开之迟速,悟道之早晚。实未明言极乐有九品之别。惟据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三及支谦之阿弥陀经下,则说与九品开合不同之三辈往生。谓其上辈者,直往生净土,住于空中七宝舍宅,且去阿弥陀佛为近。中辈及下辈者,不得直至佛所,道见弥陀国界边自然七宝城,纵广各二千里者,止于此,居五百岁,出而至阿弥陀佛所,闻法亦不开解,住于地上之舍宅,且去佛甚远云。是即说三辈人所生之土,有中边优劣之殊者也。若据无量寿经下,则其明三辈往生之文中,不言所生之处有异同。而别至末段,说疑惑者,生于边地,处于百由旬或五百由旬之宫殿,五百岁中,不见佛闻法。是为边地不摄于三辈者,与前二经不同。然净土有中边之说,则彼此无异。又九品往生阿弥陀三摩地集陀罗尼经,别有九品净土之说。文曰:「无量寿国,在九品净识三摩地,是即诸佛境界,如来所居。三世诸佛,从是成正觉,具足三明,增长福慧。其九品境界:上品上生真色地,上品中生无垢地,上品下生离垢地,中品上生善觉地,中品中生明力地,中品下生无漏地,下品上生真觉地,下品中生贤觉地,下品下生乐门地,是名曰九品净识真如境。」又「若有众生,欲往生如是九品净土,奉视十二圆妙(即十二光佛),日夜三时,称如是九品净土名,赞十二光佛号,即永出三界火宅,定生真如,离有漏,永入无漏。」是盖为密教一种之所说,与净土家所谓九品不同之处也。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九品净刹、九品安养、九品莲台等,即有九品分别的净土,因为发愿往生西方极乐净土的人有九品的分别,所以所往生的净土,也有九品的不同。
十二方净土佛世界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十二佛)
(名数)(参见:十二佛)
十二佛
【佛学大辞典】
(名数)于东方配三佛于西南北四维上下各配一佛,一、东方虚空功德清净微尘等目端正功德相光明华波头摩琉璃光宝体香最上香供养讫种种庄严顶髻无量无边日月光明愿力庄严变化庄严法界出生无障碍王如来。二、东方毫相日月光明燄宝莲华坚如金刚身毗卢遮那无障碍眼圆满十方放光照一切佛刹相王如来。三、东方一切庄严无垢光如来。四、南方辩才璎珞思念如来。五、西方无垢月相王名称如来。六、北方华庄严作光明如来。七、东南方作灯明如来。八、西南方宝上相名称如来。九、西北方无畏观如来。十、东北方无畏无怯毛孔不竖名称如来。十一、下方狮子奋迅根如来。十二、上方金光威王相似如来。见十二佛名神咒校量功德除障灭罪经。
(名数)于东方配三佛于西南北四维上下各配一佛,一、东方虚空功德清净微尘等目端正功德相光明华波头摩琉璃光宝体香最上香供养讫种种庄严顶髻无量无边日月光明愿力庄严变化庄严法界出生无障碍王如来。二、东方毫相日月光明燄宝莲华坚如金刚身毗卢遮那无障碍眼圆满十方放光照一切佛刹相王如来。三、东方一切庄严无垢光如来。四、南方辩才璎珞思念如来。五、西方无垢月相王名称如来。六、北方华庄严作光明如来。七、东南方作灯明如来。八、西南方宝上相名称如来。九、西北方无畏观如来。十、东北方无畏无怯毛孔不竖名称如来。十一、下方狮子奋迅根如来。十二、上方金光威王相似如来。见十二佛名神咒校量功德除障灭罪经。
十方净土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东西南北,四维,上下,十方有诸佛净土,无量无边,故云十方净土。
【佛学常见辞汇】
东西南北四维上下十方都有诸佛净土,故云十方净土。
(术语)东西南北,四维,上下,十方有诸佛净土,无量无边,故云十方净土。
【佛学常见辞汇】
东西南北四维上下十方都有诸佛净土,故云十方净土。
十方佛土
【佛学大辞典】
(杂语)犹言大千世界。法华经方便品曰:「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
(杂语)犹言大千世界。法华经方便品曰:「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
十万亿佛土
【佛学大辞典】
(界名)极乐世界也。阿弥陀经曰:「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
【佛学常见辞汇】
指极乐世界。阿弥陀经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
(界名)极乐世界也。阿弥陀经曰:「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
【佛学常见辞汇】
指极乐世界。阿弥陀经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
三土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三佛土)
【佛学常见辞汇】
三佛土。
【佛学次第统编】
三土者:
一、法性土 自性身之所依。
二、受用土 受用身之所依。
三、变化土 变化身之所依。
(名数)(参见:三佛土)
【佛学常见辞汇】
三佛土。
【佛学次第统编】
三土者:
一、法性土 自性身之所依。
二、受用土 受用身之所依。
三、变化土 变化身之所依。
三佛土
【佛学大辞典】
(名数)对于唯识论所说之三佛身,定三佛所居之国土:一、法性土,自性身之土,即真如之理也。此身土与体虽无差别,然相性不同,故以能知之觉相为佛(即身),以所知之法性为土。二、受用土,即报身受用之国土。为与大圆镜智相应之净识所变现,尽未来际而相续,以无漏之色为体。此中有自受用土与他受用土二种:自受用土如上,他受用土者,依平等性智之大慈悲力,对于初地已上之菩萨,变净土者。亦以无漏之五尘为体。三、变化土,即变化身所居之土也。依成所作智之大慈悲力。应初地以下乃至一切之凡夫。或现净土,或现秽土者,见义林章七末。
【佛学常见辞汇】
法性土、受用土、变化土。法性土是佛法性身所住的国土,亦即真如的理体;受用土是佛报身所受用的国土,乃由佛的净识所变现;变化土是佛变化身所住的国土。
【佛学次第统编】
华严经疏云三佛土:
一、法性土 法性土者,即法身如来所依之土,乃理土也。谓以本识如来藏身,为所依持,恒顿变现外诸器界,则法性土通为诸土之体也。
二、受用土 受用土者,即报身如来受用之土也。受用有二:
一者、若以相应净识所修自利行满,从初成佛,尽未来际,相续变为纯净佛土,周圆无际,众宝庄严,是名自受用土。
二者、若以大慈悲力,所修化他行满,随十地菩萨所宜,变成净土,或大或小,或胜或劣等是也。
三、变化土 变化土者,即应身如来变化之土也。谓佛以不思议神力,随诸众生善恶之业,变现净秽之土,方便设化是也。
此三土或将受用土开为自受用他受用之二,则为四土。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法性土〕,法性土者,即法身如来所依之土,乃理土也。谓以本识如来藏身为所依持,恒顿变现外诸器界,则法性土通为诸土之体也。(器界者,世界如器故也。)
〔二、受用土〕,受用土者,即报身如来受用之土也。受用有二:一者,若以相应净识所修,自利行满,从初成佛,尽未来际,相续变为纯净佛土,周圆无际,众宝庄严,是名自受用土。二者,若以大慈悲力所修,化他行满,随十地菩萨所宜,变成净土,或大或小,或胜或劣等是也。(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
〔三、变化土〕,变化土者,即应身如来变化之土也。谓佛以不思议神力,随诸众生善恶之业,变现净秽之土,方便设化是也。
(名数)对于唯识论所说之三佛身,定三佛所居之国土:一、法性土,自性身之土,即真如之理也。此身土与体虽无差别,然相性不同,故以能知之觉相为佛(即身),以所知之法性为土。二、受用土,即报身受用之国土。为与大圆镜智相应之净识所变现,尽未来际而相续,以无漏之色为体。此中有自受用土与他受用土二种:自受用土如上,他受用土者,依平等性智之大慈悲力,对于初地已上之菩萨,变净土者。亦以无漏之五尘为体。三、变化土,即变化身所居之土也。依成所作智之大慈悲力。应初地以下乃至一切之凡夫。或现净土,或现秽土者,见义林章七末。
【佛学常见辞汇】
法性土、受用土、变化土。法性土是佛法性身所住的国土,亦即真如的理体;受用土是佛报身所受用的国土,乃由佛的净识所变现;变化土是佛变化身所住的国土。
【佛学次第统编】
华严经疏云三佛土:
一、法性土 法性土者,即法身如来所依之土,乃理土也。谓以本识如来藏身,为所依持,恒顿变现外诸器界,则法性土通为诸土之体也。
二、受用土 受用土者,即报身如来受用之土也。受用有二:
一者、若以相应净识所修自利行满,从初成佛,尽未来际,相续变为纯净佛土,周圆无际,众宝庄严,是名自受用土。
二者、若以大慈悲力,所修化他行满,随十地菩萨所宜,变成净土,或大或小,或胜或劣等是也。
三、变化土 变化土者,即应身如来变化之土也。谓佛以不思议神力,随诸众生善恶之业,变现净秽之土,方便设化是也。
此三土或将受用土开为自受用他受用之二,则为四土。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法性土〕,法性土者,即法身如来所依之土,乃理土也。谓以本识如来藏身为所依持,恒顿变现外诸器界,则法性土通为诸土之体也。(器界者,世界如器故也。)
〔二、受用土〕,受用土者,即报身如来受用之土也。受用有二:一者,若以相应净识所修,自利行满,从初成佛,尽未来际,相续变为纯净佛土,周圆无际,众宝庄严,是名自受用土。二者,若以大慈悲力所修,化他行满,随十地菩萨所宜,变成净土,或大或小,或胜或劣等是也。(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
〔三、变化土〕,变化土者,即应身如来变化之土也。谓佛以不思议神力,随诸众生善恶之业,变现净秽之土,方便设化是也。
三佛土
【佛学大辞典】
(名数)对于唯识论所说之三佛身,定三佛所居之国土:一、法性土,自性身之土,即真如之理也。此身土与体虽无差别,然相性不同,故以能知之觉相为佛(即身),以所知之法性为土。二、受用土,即报身受用之国土。为与大圆镜智相应之净识所变现,尽未来际而相续,以无漏之色为体。此中有自受用土与他受用土二种:自受用土如上,他受用土者,依平等性智之大慈悲力,对于初地已上之菩萨,变净土者。亦以无漏之五尘为体。三、变化土,即变化身所居之土也。依成所作智之大慈悲力。应初地以下乃至一切之凡夫。或现净土,或现秽土者,见义林章七末。
【佛学常见辞汇】
法性土、受用土、变化土。法性土是佛法性身所住的国土,亦即真如的理体;受用土是佛报身所受用的国土,乃由佛的净识所变现;变化土是佛变化身所住的国土。
【佛学次第统编】
华严经疏云三佛土:
一、法性土 法性土者,即法身如来所依之土,乃理土也。谓以本识如来藏身,为所依持,恒顿变现外诸器界,则法性土通为诸土之体也。
二、受用土 受用土者,即报身如来受用之土也。受用有二:
一者、若以相应净识所修自利行满,从初成佛,尽未来际,相续变为纯净佛土,周圆无际,众宝庄严,是名自受用土。
二者、若以大慈悲力,所修化他行满,随十地菩萨所宜,变成净土,或大或小,或胜或劣等是也。
三、变化土 变化土者,即应身如来变化之土也。谓佛以不思议神力,随诸众生善恶之业,变现净秽之土,方便设化是也。
此三土或将受用土开为自受用他受用之二,则为四土。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法性土〕,法性土者,即法身如来所依之土,乃理土也。谓以本识如来藏身为所依持,恒顿变现外诸器界,则法性土通为诸土之体也。(器界者,世界如器故也。)
〔二、受用土〕,受用土者,即报身如来受用之土也。受用有二:一者,若以相应净识所修,自利行满,从初成佛,尽未来际,相续变为纯净佛土,周圆无际,众宝庄严,是名自受用土。二者,若以大慈悲力所修,化他行满,随十地菩萨所宜,变成净土,或大或小,或胜或劣等是也。(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
〔三、变化土〕,变化土者,即应身如来变化之土也。谓佛以不思议神力,随诸众生善恶之业,变现净秽之土,方便设化是也。
(名数)对于唯识论所说之三佛身,定三佛所居之国土:一、法性土,自性身之土,即真如之理也。此身土与体虽无差别,然相性不同,故以能知之觉相为佛(即身),以所知之法性为土。二、受用土,即报身受用之国土。为与大圆镜智相应之净识所变现,尽未来际而相续,以无漏之色为体。此中有自受用土与他受用土二种:自受用土如上,他受用土者,依平等性智之大慈悲力,对于初地已上之菩萨,变净土者。亦以无漏之五尘为体。三、变化土,即变化身所居之土也。依成所作智之大慈悲力。应初地以下乃至一切之凡夫。或现净土,或现秽土者,见义林章七末。
【佛学常见辞汇】
法性土、受用土、变化土。法性土是佛法性身所住的国土,亦即真如的理体;受用土是佛报身所受用的国土,乃由佛的净识所变现;变化土是佛变化身所住的国土。
【佛学次第统编】
华严经疏云三佛土:
一、法性土 法性土者,即法身如来所依之土,乃理土也。谓以本识如来藏身,为所依持,恒顿变现外诸器界,则法性土通为诸土之体也。
二、受用土 受用土者,即报身如来受用之土也。受用有二:
一者、若以相应净识所修自利行满,从初成佛,尽未来际,相续变为纯净佛土,周圆无际,众宝庄严,是名自受用土。
二者、若以大慈悲力,所修化他行满,随十地菩萨所宜,变成净土,或大或小,或胜或劣等是也。
三、变化土 变化土者,即应身如来变化之土也。谓佛以不思议神力,随诸众生善恶之业,变现净秽之土,方便设化是也。
此三土或将受用土开为自受用他受用之二,则为四土。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法性土〕,法性土者,即法身如来所依之土,乃理土也。谓以本识如来藏身为所依持,恒顿变现外诸器界,则法性土通为诸土之体也。(器界者,世界如器故也。)
〔二、受用土〕,受用土者,即报身如来受用之土也。受用有二:一者,若以相应净识所修,自利行满,从初成佛,尽未来际,相续变为纯净佛土,周圆无际,众宝庄严,是名自受用土。二者,若以大慈悲力所修,化他行满,随十地菩萨所宜,变成净土,或大或小,或胜或劣等是也。(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
〔三、变化土〕,变化土者,即应身如来变化之土也。谓佛以不思议神力,随诸众生善恶之业,变现净秽之土,方便设化是也。
三国土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教四土中,除寂光土之称。(参见:四土)
(术语)四教四土中,除寂光土之称。(参见:四土)
四土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台家所立之四种佛土也。一凡圣同居土,人天凡夫及声闻缘觉等圣者,同居之国土也。此有净秽二种,如娑婆世界是同居之秽土,如西方极乐是同居之净土。二方便有馀土,断见思烦恼出离三界生死之人之生处也。是为修小乘方便道断见思惑之人之生处,故名方便,尘沙无明之惑未尽,故曰有馀。又为七方便人之所居,故名方便土,七方便人者,即藏教声闻缘觉二人(藏教中菩萨,三十四心断结成道,于菩萨之位,似未断惑,随而不生彼土,故除之),通教声缘菩三人,别教菩萨一人,圆教菩萨一人之人种类也。又此土称为变易土。变化同居土之依身,而易以方便土之依身,故名变易土。又其后变此方便土之依身,而易以实报土之依身,故名变易土。然而生于此方便土者有五人:一须陀洹,二斯陀含,三阿那含,四阿罗汉(前三果,思惑未尽,不能生方便土,故悉为阿罗汉,但从本位立名,于一阿罗汉之上举四果之别也),五辟支佛。文句六所谓:「五人断通惑者同生其土皆为菩萨,五人即之四果支佛」是也。此五人生于方便土,如其次第,经八,六,四,二万,十千劫,而发菩提心,涅槃经之说也。又谓有九人生于方便土。藏教声缘二人,通教声缘菩三人,别教三人,圆教一人也,别教三人者,至别教之菩萨第六住,断见思之烦恼,故六住已上者,生于方便土,此一人也,与十行十回向共为三人。圆教一人者,圆教十信位之六根净,以断见思烦恼故,报命尽,故生于方便土。观经妙宗钞上所谓:「九种行人合生彼土」是也。三实报无障碍土。方便土为證空理人之果报土,此上更有證一分中道之理之人之果报土,行真实之法,感得胜报,色心不相防,故名实报无障碍土。纯为菩萨之居,无有凡夫二乘,别教十地已上圆教十住已上之菩萨是也。四常寂光土。常有法身,本在常住之体也,寂者解脱,一切诸相永寂也。光者般若,照诸相之智慧也。此三德不纵不横,名曰秘密藏,是乃诸佛如来之所依所居,故谓之常寂光土。常寂光土有有相无相二义:一寂光土,唯理。净名经疏一曰:「寂光土者,妙觉极智所照,如如法界之理名之为国。但大乘法性即是真实智性,不同二乘偏真之理。」法华玄义七曰:「寂光理通,如镜如器,诸土别异,如像如假,业力所隔感见不同。」是如理者为如智之所依,故名曰土,非别有能依所依身土之别相。此一义也。二依圆教之极意,三千诸法,宛然本有,是乃真佛真土,常寂光之名,依之而立,此圆教之实义也。见净名经疏一等。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四佛土,即凡圣同居土、方便有馀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凡圣同居土是凡夫与为了化度众生而现身说法的圣人共同居住的国土;方便有馀土是二乘与没有證得法身的菩萨所住的国土;实报庄严土是佛的报身与地上菩萨所住的国土;常寂光土是从佛的清净法身所示寂的国土。
【佛学次第统编】
前说世间,但明凡夫世间。兹合凡圣,须明凡圣染净之土。惟诸家说土不同,兹就台家所立四种净土:
一、凡圣同居土 人天之凡夫,与声闻缘觉之圣者,同居之国土也。
二、方便有馀土 断见思烦恼,出离三界生死之人之生处也。是修小乘之方便道,断见思惑者生处,故谓之方便。尘沙无明惑未尽,故谓之有馀。
三、实报无障碍土 方便土證空理者果报之土,此上更證一分中道之理者之果报土。行真实之法,感得胜报,色心可无相妨,谓之实报无障碍土。此土纯为菩萨所居,无凡夫二乘。如别教之十地已上,圆教之十住已上之菩萨是也。
四、常寂光土 常、即法身,为本在常住之体。寂、解脱也,一切诸相永寂。光、般若也,照诸相之智慧。此三德不纵不横,名秘密藏,是诸佛如来之所依所居,故名常寂光土。
【三藏法数】
(出观无量寿佛经妙宗钞)
〔一、同居土〕,同居土者,有秽有净。谓如此土娑婆世界,沙砾充满,即同居秽土也。西方安养世界,金宝庄严,无四恶趣,即同居净土也。虽净秽有异,皆是凡圣共住,故名同居也。(梵语娑婆,华言能忍。四恶趣者,脩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
〔二、有馀土〕,有馀土者,谓二乘等已断三界见、思惑尽,出生彼土,尚馀无明之惑未尽,故名有馀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三、果报土〕,果报土者,亦名实报土。即别教十地,圆教十住、十行、十回向,乃至等觉诸菩萨所居之土也。观无量寿佛经疏云:行真实法,感得胜报。是也。(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燄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瞋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也。十回向者,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缚解脱回向、法界无量回向也。)
〔四、常寂光土〕,常寂光土者,即理性土也。常即法身,寂即解脱,光即般若。此以不迁不变名常,离有离无名寂,照俗照真名光。即妙觉究竟果佛所居之土也。净名疏云:修于圆教愿行之因,因极果满,道成妙觉,居常寂光。是也。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自性身依法性土〕,自性身者,以真如自性为身,即法身也。法性土者,即理土也。谓此身土体无差别,俱非色相所摄,譬如虚空,遍一切处,是名自性身依法性土。
〔二、自受用身依自受用土〕,自受用身者,谓自受用法喜之乐,名自受用身,即自报身也。自受用土者,即实报土也。谓佛以相应净识,所修成就,从初成佛,尽未来际,相续变为纯净佛土,周圆无际,众宝庄严,自受用身,常依而住,是名自受用身依自受用土。(法喜之乐者,闻法欢喜而快乐也。)
〔三、他受用身依他受用土〕,他受用身者,谓因他机感扣,而现此身,即胜应身也。他受用土者,亦即实报土也。谓佛以大慈悲力,随十地菩萨所宜,变为净土,或小或大,或劣或胜。他受用身,依之而住,是名他受用身依他受用土。(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燄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
〔四、变化身依变化土〕,变化身者,改转不定,名之为变;无而忽有,名之为化。即劣应身也。变化土者,谓佛以大慈悲力,随诸有缘众生所宜,化为佛土,或大或小,或净或秽,佛变化身依之而住,是名变化身依变化土。
(名数)台家所立之四种佛土也。一凡圣同居土,人天凡夫及声闻缘觉等圣者,同居之国土也。此有净秽二种,如娑婆世界是同居之秽土,如西方极乐是同居之净土。二方便有馀土,断见思烦恼出离三界生死之人之生处也。是为修小乘方便道断见思惑之人之生处,故名方便,尘沙无明之惑未尽,故曰有馀。又为七方便人之所居,故名方便土,七方便人者,即藏教声闻缘觉二人(藏教中菩萨,三十四心断结成道,于菩萨之位,似未断惑,随而不生彼土,故除之),通教声缘菩三人,别教菩萨一人,圆教菩萨一人之人种类也。又此土称为变易土。变化同居土之依身,而易以方便土之依身,故名变易土。又其后变此方便土之依身,而易以实报土之依身,故名变易土。然而生于此方便土者有五人:一须陀洹,二斯陀含,三阿那含,四阿罗汉(前三果,思惑未尽,不能生方便土,故悉为阿罗汉,但从本位立名,于一阿罗汉之上举四果之别也),五辟支佛。文句六所谓:「五人断通惑者同生其土皆为菩萨,五人即之四果支佛」是也。此五人生于方便土,如其次第,经八,六,四,二万,十千劫,而发菩提心,涅槃经之说也。又谓有九人生于方便土。藏教声缘二人,通教声缘菩三人,别教三人,圆教一人也,别教三人者,至别教之菩萨第六住,断见思之烦恼,故六住已上者,生于方便土,此一人也,与十行十回向共为三人。圆教一人者,圆教十信位之六根净,以断见思烦恼故,报命尽,故生于方便土。观经妙宗钞上所谓:「九种行人合生彼土」是也。三实报无障碍土。方便土为證空理人之果报土,此上更有證一分中道之理之人之果报土,行真实之法,感得胜报,色心不相防,故名实报无障碍土。纯为菩萨之居,无有凡夫二乘,别教十地已上圆教十住已上之菩萨是也。四常寂光土。常有法身,本在常住之体也,寂者解脱,一切诸相永寂也。光者般若,照诸相之智慧也。此三德不纵不横,名曰秘密藏,是乃诸佛如来之所依所居,故谓之常寂光土。常寂光土有有相无相二义:一寂光土,唯理。净名经疏一曰:「寂光土者,妙觉极智所照,如如法界之理名之为国。但大乘法性即是真实智性,不同二乘偏真之理。」法华玄义七曰:「寂光理通,如镜如器,诸土别异,如像如假,业力所隔感见不同。」是如理者为如智之所依,故名曰土,非别有能依所依身土之别相。此一义也。二依圆教之极意,三千诸法,宛然本有,是乃真佛真土,常寂光之名,依之而立,此圆教之实义也。见净名经疏一等。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四佛土,即凡圣同居土、方便有馀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凡圣同居土是凡夫与为了化度众生而现身说法的圣人共同居住的国土;方便有馀土是二乘与没有證得法身的菩萨所住的国土;实报庄严土是佛的报身与地上菩萨所住的国土;常寂光土是从佛的清净法身所示寂的国土。
【佛学次第统编】
前说世间,但明凡夫世间。兹合凡圣,须明凡圣染净之土。惟诸家说土不同,兹就台家所立四种净土:
一、凡圣同居土 人天之凡夫,与声闻缘觉之圣者,同居之国土也。
二、方便有馀土 断见思烦恼,出离三界生死之人之生处也。是修小乘之方便道,断见思惑者生处,故谓之方便。尘沙无明惑未尽,故谓之有馀。
三、实报无障碍土 方便土證空理者果报之土,此上更證一分中道之理者之果报土。行真实之法,感得胜报,色心可无相妨,谓之实报无障碍土。此土纯为菩萨所居,无凡夫二乘。如别教之十地已上,圆教之十住已上之菩萨是也。
四、常寂光土 常、即法身,为本在常住之体。寂、解脱也,一切诸相永寂。光、般若也,照诸相之智慧。此三德不纵不横,名秘密藏,是诸佛如来之所依所居,故名常寂光土。
【三藏法数】
(出观无量寿佛经妙宗钞)
〔一、同居土〕,同居土者,有秽有净。谓如此土娑婆世界,沙砾充满,即同居秽土也。西方安养世界,金宝庄严,无四恶趣,即同居净土也。虽净秽有异,皆是凡圣共住,故名同居也。(梵语娑婆,华言能忍。四恶趣者,脩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
〔二、有馀土〕,有馀土者,谓二乘等已断三界见、思惑尽,出生彼土,尚馀无明之惑未尽,故名有馀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三、果报土〕,果报土者,亦名实报土。即别教十地,圆教十住、十行、十回向,乃至等觉诸菩萨所居之土也。观无量寿佛经疏云:行真实法,感得胜报。是也。(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燄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瞋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也。十回向者,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缚解脱回向、法界无量回向也。)
〔四、常寂光土〕,常寂光土者,即理性土也。常即法身,寂即解脱,光即般若。此以不迁不变名常,离有离无名寂,照俗照真名光。即妙觉究竟果佛所居之土也。净名疏云:修于圆教愿行之因,因极果满,道成妙觉,居常寂光。是也。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自性身依法性土〕,自性身者,以真如自性为身,即法身也。法性土者,即理土也。谓此身土体无差别,俱非色相所摄,譬如虚空,遍一切处,是名自性身依法性土。
〔二、自受用身依自受用土〕,自受用身者,谓自受用法喜之乐,名自受用身,即自报身也。自受用土者,即实报土也。谓佛以相应净识,所修成就,从初成佛,尽未来际,相续变为纯净佛土,周圆无际,众宝庄严,自受用身,常依而住,是名自受用身依自受用土。(法喜之乐者,闻法欢喜而快乐也。)
〔三、他受用身依他受用土〕,他受用身者,谓因他机感扣,而现此身,即胜应身也。他受用土者,亦即实报土也。谓佛以大慈悲力,随十地菩萨所宜,变为净土,或小或大,或劣或胜。他受用身,依之而住,是名他受用身依他受用土。(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燄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
〔四、变化身依变化土〕,变化身者,改转不定,名之为变;无而忽有,名之为化。即劣应身也。变化土者,谓佛以大慈悲力,随诸有缘众生所宜,化为佛土,或大或小,或净或秽,佛变化身依之而住,是名变化身依变化土。
三变土田
【佛学大辞典】
(故事)法华经见宝塔品,释迦如来之十方分身佛,各将一菩萨,为供养多宝塔,来灵鹫山时。释迦如来以神力,三变秽土而为净土也。初变娑婆一世界,次变二百万亿那由他之国,后更变二百万亿那由他之国为净土。依此谓之三变土田。
(故事)法华经见宝塔品,释迦如来之十方分身佛,各将一菩萨,为供养多宝塔,来灵鹫山时。释迦如来以神力,三变秽土而为净土也。初变娑婆一世界,次变二百万亿那由他之国,后更变二百万亿那由他之国为净土。依此谓之三变土田。
大愿清净报土
【佛学大辞典】
(界名)弥陀之极乐净土也。意谓弥陀报大愿所成就之无垢清净净土也。
(界名)弥陀之极乐净土也。意谓弥陀报大愿所成就之无垢清净净土也。
土地神
【佛学大辞典】
(神名)守护境界之神。公羊传注曰:「社者土地之主也。」俗称里社之神曰土地,本此。孝经纬曰:「社者土地之神,土地阔,不可尽祭,故封土为社以报功也。」通俗编曰:「今凡社神俱呼土地,惟茔旁所祀称后土。」邱浚家礼仪节曰:「温公书仪本开元礼,家礼本书仪。其丧礼,开茔域及窆与墓祭,俱祀后土。后土之称,对皇天也。士庶家有似乎僣,文公集有祀土地文,今拟改后土氏亦为土地之神。」【又】太平御览引裴元新言曰:「俗间有土公之神,云土不可动。今元有五岁女孙卒病,诣市卜,云犯土。乃即依方治之,病率愈,然后知天下果有土神矣。」齐民要术曰:「载祝曲文曰:东方青帝土公,南方赤帝土公,西方白帝土公,北方黑帝土公,中央黄帝土公。主人某甲,谨相祈请云云。今祝土者所举土神名号,尤繁夥焉。」
(神名)守护境界之神。公羊传注曰:「社者土地之主也。」俗称里社之神曰土地,本此。孝经纬曰:「社者土地之神,土地阔,不可尽祭,故封土为社以报功也。」通俗编曰:「今凡社神俱呼土地,惟茔旁所祀称后土。」邱浚家礼仪节曰:「温公书仪本开元礼,家礼本书仪。其丧礼,开茔域及窆与墓祭,俱祀后土。后土之称,对皇天也。士庶家有似乎僣,文公集有祀土地文,今拟改后土氏亦为土地之神。」【又】太平御览引裴元新言曰:「俗间有土公之神,云土不可动。今元有五岁女孙卒病,诣市卜,云犯土。乃即依方治之,病率愈,然后知天下果有土神矣。」齐民要术曰:「载祝曲文曰:东方青帝土公,南方赤帝土公,西方白帝土公,北方黑帝土公,中央黄帝土公。主人某甲,谨相祈请云云。今祝土者所举土神名号,尤繁夥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