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566,分105页显示  上一页  95  96  97  98  99  101  102  103  104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显无边佛土功德经
显净土教行證文类
显净土真实教行證文类
灵山净土
观音净土
四土(二)
二佛土
依报与佛土
佛土(二)
二种身土
二不相离──身土二不相离
四依──身土四依
五不退──生净土五不退
五念门──修净土五念门
五种土──土有五种
显无边佛土功德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玄奘译。华严经寿量品中如来自说之一段也。
显净土教行證文类
【佛学大辞典】
(书名)显净土真实教行證文类之略名。
显净土真实教行證文类
【佛学大辞典】
(书名)六卷。建立教,行,信,證,真佛土,化身土之六科,广明净土真宗之教相,每科各一卷,但信卷与化身土卷并分两卷,故总为八卷。日本亲鸾撰。后世略曰教行證。教行信證,净土文类,教行證文类,显净土教行證文类等。
灵山净土
【佛学大辞典】
(界名)灵鹫山者,释迦如来报身之净土也。法华经寿量品曰:「众生见劫尽。大火所烧时。我此土安稳。天人常充满。」
观音净土
【佛学大辞典】
(界名)谓之补陀落山Potalaka,在印度之南海岸。千手经曰:「一时,释迦牟尼佛,在补陀落山观世音宫殿宝庄严道场中。」十一面观自在菩萨仪轨经上曰:「一时,薄伽梵,住补陀洛山大圣观自在宫殿中。」八十华严经六十八曰:「于此南方有山,名补怛洛迦。彼有菩萨,名观自在。」西域记十(秣罗矩吒国南印度境)曰:「秣剌耶山东,有布呾洛迦山。山径危险,岩谷欹倾,山顶有池,其水澄镜,流出大河,周流绕山二十匝,入南海。池侧有石天宫,观自在菩萨,往来游舍。」
四土(二)
【佛学次第统编】
台宗所立四土:
一、凡圣同居土 凡圣同居土者,人天凡夫,及声闻缘觉等圣者,同居之国土。有秽有净,谓如此土娑婆世界,沙砾充满,即同居秽土也。西方安养世界,金宝庄严,无四恶趣,即同居净土也。虽净秽有异,皆是凡圣共住,故名同居也。
二、方便有馀土 有馀土者,谓二乘等,已断三界见思惑尽,出离三界生死,出生彼土,尚馀无明之惑未尽,故名有馀也。
三、实报无障碍土 又名果报土,亦名实报土。證一分中道之理之人之果报土,行真实之法,感得胜报,色心不相妨,故名实报无障碍土。即别教十地,圆教十住十行十回向,乃至等觉诸菩萨所居之土也。观无量寿佛经疏云:「行真实法,感得胜报是也。」
四、常寂光土 常寂光土者,即理性土也。常即法身,寂即解脱,光即般若,此以不迁不变名常,离有离无名寂,照俗照真名光,即妙觉究竟果佛所居之土也。净名疏云:「修于圆教愿行之因,因极果满,道成妙觉,居常寂光是也。」
二佛土
【佛学次第统编】
二佛土者:
一、真佛土 即真土也。
二、方便化身土 即应土也。
依报与佛土
【佛学次第统编】
凡夫受托于依报,诸佛自具其佛土。
佛土(二)
【佛学次第统编】
三佛土 法性、受用、(自、他)变化。
四土 凡圣、方便、实报、常寂光。
真化二土 真、化。
真佛方便化身二土 真佛、方便化身。
法界宫 略。
二种身土
【三藏法数】
(出佛地经论)
身即能依之色身,土即所依之国土。既有能依之身,必有所依之土;故名二种身土。
〔一、自受用身土〕,自受用身土者,谓自己修因之所感,称性受用种种法乐,自在无碍,故身名自受用身,亦名圆满报身。土名自受用土,亦名实报庄严土。盖诸佛如来,历无数劫修习无量善根所感,周遍法界,身土为自受用,诸大菩萨但可得闻,而不能见也。
〔二、他受用身土〕,他受用身土者,谓他机之所感见也。盖诸佛如来为令诸菩萨众受大法乐,进修胜行,随宜而现,或胜或劣,或大或小,转变不定,令他受用也。
二不相离──身土二不相离
【三藏法数】
(出宗镜录)
二不相离者,谓身土二法,皆不离法性也。
〔一、法性属佛为法性身〕,谓佛了悟真如法性,复以法性为身,故名法性属佛为法性身。
〔二、法性属法为法性土〕,谓真如法性之理,譬如虚空,遍一切处,乃是法身所證之体,即为所依之土,故名法性属法,为法性土。
四依──身土四依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色身依色相土〕,谓如来随类应化,示现丈六等相好之身,即依娑婆等同居之土,以其有山河大地等色相,是为色身依色相土。(梵语娑婆,华言能忍。同居者,凡、圣同居也。)
〔二、色身依法性土〕,谓如来丈六等相好之身,当体即是法性之身,所依之土,亦即常寂光土,是为色身依法性土。(常寂光土者,即佛所居之净土也。)
〔三、法身依法性土〕,谓如来法性之身,非心非色,犹如虚空,遍一切处;所依之土,即是常寂光土,是为法身依法性土。
〔四、法身依色相土〕,谓如来法性之身,遍于刹尘之土,虽身土相摄,事理交互,色即非色,相即非相,而不离刹尘之土,是为法身依色相土。
五不退──生净土五不退
【三藏法数】
(出净土十疑论)
〔一、大悲摄持不退〕,谓众生得生净土者,以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摄持不舍,故得不退转也。
〔二、佛光照烛不退〕,谓众生得生净土者,常被佛光照烛,故菩提之心,日得增长,而不退转也。
〔三、常闻法音不退〕,谓众生得生净土者,闻诸水鸟树林风声乐响,皆说苦空无我之法,是以常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而不退转也。
〔四、善友同居不退〕,谓众生得生净土者,以由彼国纯诸菩萨以为胜友,内无烦恼惑业之累,外无邪魔恶缘之境,故一生之后,即不退转也。
〔五、寿命无量不退〕,谓诸众生得生净土者,即得寿命无量,与佛菩萨平等无二,故一生之后,即不退转也。
五念门──修净土五念门
【三藏法数】
(出无量寿经论)
〔一、礼拜门〕,谓修净土之人,清净身业,面对阿弥陀如来,一心翘勤恭敬礼拜,愿生彼国,是名礼拜门。(梵语阿弥陀,华言无量寿。)
〔二、赞叹门〕,谓修净土之人,清净口业,称叹如来名号功德,光明智相,如实修行,求生彼国,是名赞叹门。
〔三、作愿门〕,谓修净土之人,清净意业,发大誓愿,如实修行奢摩他,求生彼国,是名作愿门。(梵语奢摩他,华言止,谓止息散乱之心也。)
〔四、观察门〕,谓修净土之人,用观观察则有三种:一观察彼佛国土功德庄严,二观察阿弥陀佛功德庄严,三观察彼诸菩萨功德庄严,如实修行毗婆舍那,求生彼国,是名观察门。(梵语毗婆舍那,华言观,谓观破昏暗之心也。)
〔五、回向门〕,谓修净土之人,观察一切世间苦恼众生,愿同生彼国土,所有自己功德善根,悉以回向一切众生,共證无上觉,是名回向门。
五种土──土有五种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唯性土〕,唯性者,即如来所證法性之体也。谓如来之体,身外无土,土外无身,身土不殊,唯一法性,是名唯性土。
〔二、双泯土〕,谓如来身土,一如融通无碍,犹若虚空,性相俱寂,是名双泯土。
〔三、俱性相土〕,谓如来以如实智,变化无边相海,众宝庄严,随众生心,示现国土境界,种种性相,是名俱性相土。
〔四、融三世间土〕,隔别名世,间差名间。三世间者:有情世间,器世间,智正觉世间也。谓如来法界之身,遍一切处,以一切众生国土,即是如来清净法身。如来之身,能为众生身,及国土虚空身,交彻混融,无障无碍,是名融三世间土。(有情世间,即众生世间。器世间,即国土世间。智正觉世间,即佛世间。)
〔五、总摄土〕,谓如来所證十身四智,一一圆融,称性周遍,言一土则融一切土,举一身则摄一切身。法法互融,尘尘无碍,是名总摄土。(十身者,菩提身、愿身、化身、力持身、相好庄严身、威势身、意生身、福德身、法身、智身也。四智者,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