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566,分105页显示  上一页  89  90  91  92  93  95  96  97  98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光明土
有漏净土
有馀土
印土
色相土
此土耳根利
足指现土
忍土
见诸佛土愿
身土
佛土
二种佛土
三种佛土
佛土严净经
妙土
光明土
【佛学大辞典】
(界名)无量光明土之略。西方极乐国之德名。平等觉经曰:「速疾超便可到安乐国之世界,至无量光明土,供养无数佛。」
【佛学常见辞汇】
无量光明土的简称,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尊称。
有漏净土
【佛学大辞典】
(术语)依有漏心变作之净土也。据群疑论一,谓阿弥陀佛之净土,虽由佛之无漏心变现而为无漏,然凡夫之心为有漏,故不得直生彼无漏之净土,但于佛所变之无漏净土上,由自己之有漏心,变作似无漏之净土,而往生其中云:申言之,即极乐净土者,就佛之本土而论,为无漏之净土,就凡夫之所变及受用而论,不免即为有漏之净土也。此准于唯识家之法相而判之。
【佛学常见辞汇】
依有漏心而变现的国土。
有馀土
【佛学大辞典】
(杂名)具云方便有馀土。四土之一。如阿罗汉断三界烦恼之圣者死后所生之处。故有馀土者在三界之外。然小乘之宗义,谓阿罗汉得无馀涅槃。则毕竟不生,无复生所,大乘之宗义则谓阿罗汉非毕竟不生。三界之生尽,则直生界外之有馀土。故彼之所谓无馀涅槃,尚为有馀涅槃。是大小乘之差别也。为无明未尽之人所生之土,故名有馀土。天台之观经疏曰:「方便有馀者,修方便道,断四住惑,故曰方便。无明未尽,故言有馀。」
【佛学常见辞汇】
方便有馀土的简称,四土之一,为无明未尽的人所生的国土,亦即断除了世界之烦恼的圣者(阿罗汉)死后所生的地方,在三界之外。依小乘的说法,阿罗汉得了无馀涅槃之后,即毕竟不生,不会再有生处,但是大乘却认为阿罗汉不是毕竟不生,当他们把三界的生死断尽了,便生到界外的有馀土去,因此小乘所说的无馀涅槃,其实还是有馀涅槃。
【三藏法数】
有馀土者,谓二乘等已断三界见、思惑尽,出生彼土,尚馀无明之惑未尽,故名有馀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印土
【佛学大辞典】
(地名)指印度。印度国土之义。出生义曰:「收迹都史天宫,下生中印土。」梵网经本疏曰:「是故印土持菩萨戒者,无不背诵。」肇论新疏中曰:「天竺或曰印土身毒。」
色相土
【佛学大辞典】
(界名)如来微尘相海身所依之土也。
【三藏法数】
谓如来微尘相海身所依之土,以自行后得智为体。此由万德成就众宝庄严,周圆无际,是名色相土。(自行后得智者,谓如来自行满足,觉体圆明,后起妙用之智也。)
此土耳根利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华玄义六曰:「他土馀根皆利,随所用尘起之令他得益,此土耳根利,故偏用声尘。」他佛土之众生或有眼根之利者,佛对之而起色尘使得益,或有鼻根之利者,佛对之而起香尘使入于益,即六尘说法是也。今此娑婆界,耳根最利,故佛偏起声尘而说法也。此谓之作音声佛事。
足指现土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之足指按地,按而现出净土也。(参见:足指按地)。
足指按地
【佛学大辞典】
(术语)形容佛之神通。言其足触处尽为黄金珍宝也。维摩经佛国品曰:「于是佛以足指按地,即时三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宝严饰,譬如宝庄严佛无量功德宝庄严土。」
忍土
【佛学大辞典】
(界名)娑婆世界也。娑婆译曰忍,又云堪忍世界。(参见:娑婆)
【佛学常见辞汇】
娑婆世界。娑婆华译为忍,又名堪忍世界。
娑婆
【佛学大辞典】
(界名)Saha%,又作沙诃,娑诃楼陀。新云索诃。堪忍之义,因而译曰忍土。此界众生安忍于十界而不肯出离,故名为忍。又诸菩萨行利乐时,堪受诸苦恼之义。又此界众生有贪瞋痴等烦恼之过,众生忍之,故名。又作杂恶。杂会。以是为三恶五趣杂会故也。此为三千大千世界之总名。一佛摄化之境土也。法华文句二曰:「娑婆,此翻忍,其土众生安于十恶,不肯出离,从人名土,故称为忍。悲华经云:云何名娑婆?是诸众生忍受三毒及诸烦恼故名忍土,亦名杂会,九道共居故。」法华玄赞二曰:「梵云索诃,此云堪忍。诸菩萨等行利乐时,多诸怨嫉众苦区恼,堪耐劳倦而忍受故,因以为名。娑婆者讹也。(中略)是三千大千世界,号为娑婆世界。」探玄记四曰:「娑婆者此云堪忍,悲华经云:此中众生贪瞋痴等过,梵王忍之,故为名也。」西域记一曰:「索诃世界三千大千国土,为一佛化摄也,旧曰娑婆,又曰沙诃,皆讹。」玄应音义三曰:「沙诃,又云娑诃楼陀,或云娑婆,皆讹也。正言索诃,此云能忍,或云堪忍,一言杂会世界。」
【佛学常见辞汇】
娑婆世界的简称,娑婆华译为堪忍,因此世界的众生堪能忍受十恶三毒及诸烦恼而不肯出离,故名堪忍世界,或简称忍土。
见诸佛土愿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十八愿之第四十。使诸人见净土庄严之愿。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意欲见十方无量严净佛土,应时如愿于宝树中皆悉照见,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身土
【佛学大辞典】
(界名)凡圣之依正二报也。身为正报,土为依报。
【佛学常见辞汇】
身与土,乃凡圣的依正二报,身为正报,土为依报。
佛土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所住之国土,佛所化之领土也。有净土、秽土、报土、法性土等之别。法华经方便品曰:「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大乘义章十九曰:「安身之处号之为土,约佛辨土名为佛土。」
【佛学常见辞汇】
指一佛所住的国土,或一佛所教化的领土,有净土、秽土、报土和法性土等的分别。
【佛学次第统编】
佛所住之国土,佛所化之领土也。有净土秽土报土法性土等之别。
二种佛土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真土,真佛之住处也。二应土,应佛之住处也。大乘义章十九曰:「佛土或分为二,唯真与应。自所托名之为真,随他异现说以为应。」【又】一真佛土,同于上之真土。二方便化身土,同于上之应土。日本见真大师以此二土分别西方弥陀之净土。见教行信證五六。
【佛学常见辞汇】
1。真土和应土。真土是真佛的住处;应土是应佛的住处。2。一真佛土和方便化身土。一真佛土即真土;方便化身土即应土。
【佛学次第统编】
二种佛土者:
一、真土 真佛之住处也。
二、应土 应佛之住处也。
三种佛土
【佛学大辞典】
(名数)佛地论七,立法性土、受用土、变化土,如其次第,以为法性身、受用身、变化身之住处。此中法性土为理土,而受用变化之二土为事土。又法性受用之二土唯为净,而变化土通于净秽。大乘义章十九曰:「一法性土,二实报土,三圆应土。」与前异名同体。
佛土严净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之略名。
妙土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之报土殊妙者。无量寿经上曰:「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所修佛国,恢廓广大,超胜独妙。」赞阿弥陀佛偈曰:「妙土广大超数限。」
【佛学常见辞汇】
美妙的国土,即诸佛的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