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66,分105页显示 上一页 86 87 88 89 90 92 93 94 95 下一页
三佛土
三国土
三变土田
大愿清净报土
土地神
土地堂
土地讽经
土砂加持
土砂供养
土葬
土麨
土罗遮
土曜
土馒头
佛类词典(续上)
三土三佛土
三国土
三变土田
大愿清净报土
土地神
土地堂
土地讽经
土砂加持
土砂供养
土葬
土麨
土罗遮
土曜
土馒头
三土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三佛土)
【佛学常见辞汇】
三佛土。
【佛学次第统编】
三土者:
一、法性土 自性身之所依。
二、受用土 受用身之所依。
三、变化土 变化身之所依。
(名数)(参见:三佛土)
【佛学常见辞汇】
三佛土。
【佛学次第统编】
三土者:
一、法性土 自性身之所依。
二、受用土 受用身之所依。
三、变化土 变化身之所依。
三佛土
【佛学大辞典】
(名数)对于唯识论所说之三佛身,定三佛所居之国土:一、法性土,自性身之土,即真如之理也。此身土与体虽无差别,然相性不同,故以能知之觉相为佛(即身),以所知之法性为土。二、受用土,即报身受用之国土。为与大圆镜智相应之净识所变现,尽未来际而相续,以无漏之色为体。此中有自受用土与他受用土二种:自受用土如上,他受用土者,依平等性智之大慈悲力,对于初地已上之菩萨,变净土者。亦以无漏之五尘为体。三、变化土,即变化身所居之土也。依成所作智之大慈悲力。应初地以下乃至一切之凡夫。或现净土,或现秽土者,见义林章七末。
【佛学常见辞汇】
法性土、受用土、变化土。法性土是佛法性身所住的国土,亦即真如的理体;受用土是佛报身所受用的国土,乃由佛的净识所变现;变化土是佛变化身所住的国土。
【佛学次第统编】
华严经疏云三佛土:
一、法性土 法性土者,即法身如来所依之土,乃理土也。谓以本识如来藏身,为所依持,恒顿变现外诸器界,则法性土通为诸土之体也。
二、受用土 受用土者,即报身如来受用之土也。受用有二:
一者、若以相应净识所修自利行满,从初成佛,尽未来际,相续变为纯净佛土,周圆无际,众宝庄严,是名自受用土。
二者、若以大慈悲力,所修化他行满,随十地菩萨所宜,变成净土,或大或小,或胜或劣等是也。
三、变化土 变化土者,即应身如来变化之土也。谓佛以不思议神力,随诸众生善恶之业,变现净秽之土,方便设化是也。
此三土或将受用土开为自受用他受用之二,则为四土。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法性土〕,法性土者,即法身如来所依之土,乃理土也。谓以本识如来藏身为所依持,恒顿变现外诸器界,则法性土通为诸土之体也。(器界者,世界如器故也。)
〔二、受用土〕,受用土者,即报身如来受用之土也。受用有二:一者,若以相应净识所修,自利行满,从初成佛,尽未来际,相续变为纯净佛土,周圆无际,众宝庄严,是名自受用土。二者,若以大慈悲力所修,化他行满,随十地菩萨所宜,变成净土,或大或小,或胜或劣等是也。(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
〔三、变化土〕,变化土者,即应身如来变化之土也。谓佛以不思议神力,随诸众生善恶之业,变现净秽之土,方便设化是也。
(名数)对于唯识论所说之三佛身,定三佛所居之国土:一、法性土,自性身之土,即真如之理也。此身土与体虽无差别,然相性不同,故以能知之觉相为佛(即身),以所知之法性为土。二、受用土,即报身受用之国土。为与大圆镜智相应之净识所变现,尽未来际而相续,以无漏之色为体。此中有自受用土与他受用土二种:自受用土如上,他受用土者,依平等性智之大慈悲力,对于初地已上之菩萨,变净土者。亦以无漏之五尘为体。三、变化土,即变化身所居之土也。依成所作智之大慈悲力。应初地以下乃至一切之凡夫。或现净土,或现秽土者,见义林章七末。
【佛学常见辞汇】
法性土、受用土、变化土。法性土是佛法性身所住的国土,亦即真如的理体;受用土是佛报身所受用的国土,乃由佛的净识所变现;变化土是佛变化身所住的国土。
【佛学次第统编】
华严经疏云三佛土:
一、法性土 法性土者,即法身如来所依之土,乃理土也。谓以本识如来藏身,为所依持,恒顿变现外诸器界,则法性土通为诸土之体也。
二、受用土 受用土者,即报身如来受用之土也。受用有二:
一者、若以相应净识所修自利行满,从初成佛,尽未来际,相续变为纯净佛土,周圆无际,众宝庄严,是名自受用土。
二者、若以大慈悲力,所修化他行满,随十地菩萨所宜,变成净土,或大或小,或胜或劣等是也。
三、变化土 变化土者,即应身如来变化之土也。谓佛以不思议神力,随诸众生善恶之业,变现净秽之土,方便设化是也。
此三土或将受用土开为自受用他受用之二,则为四土。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法性土〕,法性土者,即法身如来所依之土,乃理土也。谓以本识如来藏身为所依持,恒顿变现外诸器界,则法性土通为诸土之体也。(器界者,世界如器故也。)
〔二、受用土〕,受用土者,即报身如来受用之土也。受用有二:一者,若以相应净识所修,自利行满,从初成佛,尽未来际,相续变为纯净佛土,周圆无际,众宝庄严,是名自受用土。二者,若以大慈悲力所修,化他行满,随十地菩萨所宜,变成净土,或大或小,或胜或劣等是也。(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
〔三、变化土〕,变化土者,即应身如来变化之土也。谓佛以不思议神力,随诸众生善恶之业,变现净秽之土,方便设化是也。
三佛土
【佛学大辞典】
(名数)对于唯识论所说之三佛身,定三佛所居之国土:一、法性土,自性身之土,即真如之理也。此身土与体虽无差别,然相性不同,故以能知之觉相为佛(即身),以所知之法性为土。二、受用土,即报身受用之国土。为与大圆镜智相应之净识所变现,尽未来际而相续,以无漏之色为体。此中有自受用土与他受用土二种:自受用土如上,他受用土者,依平等性智之大慈悲力,对于初地已上之菩萨,变净土者。亦以无漏之五尘为体。三、变化土,即变化身所居之土也。依成所作智之大慈悲力。应初地以下乃至一切之凡夫。或现净土,或现秽土者,见义林章七末。
【佛学常见辞汇】
法性土、受用土、变化土。法性土是佛法性身所住的国土,亦即真如的理体;受用土是佛报身所受用的国土,乃由佛的净识所变现;变化土是佛变化身所住的国土。
【佛学次第统编】
华严经疏云三佛土:
一、法性土 法性土者,即法身如来所依之土,乃理土也。谓以本识如来藏身,为所依持,恒顿变现外诸器界,则法性土通为诸土之体也。
二、受用土 受用土者,即报身如来受用之土也。受用有二:
一者、若以相应净识所修自利行满,从初成佛,尽未来际,相续变为纯净佛土,周圆无际,众宝庄严,是名自受用土。
二者、若以大慈悲力,所修化他行满,随十地菩萨所宜,变成净土,或大或小,或胜或劣等是也。
三、变化土 变化土者,即应身如来变化之土也。谓佛以不思议神力,随诸众生善恶之业,变现净秽之土,方便设化是也。
此三土或将受用土开为自受用他受用之二,则为四土。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法性土〕,法性土者,即法身如来所依之土,乃理土也。谓以本识如来藏身为所依持,恒顿变现外诸器界,则法性土通为诸土之体也。(器界者,世界如器故也。)
〔二、受用土〕,受用土者,即报身如来受用之土也。受用有二:一者,若以相应净识所修,自利行满,从初成佛,尽未来际,相续变为纯净佛土,周圆无际,众宝庄严,是名自受用土。二者,若以大慈悲力所修,化他行满,随十地菩萨所宜,变成净土,或大或小,或胜或劣等是也。(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
〔三、变化土〕,变化土者,即应身如来变化之土也。谓佛以不思议神力,随诸众生善恶之业,变现净秽之土,方便设化是也。
(名数)对于唯识论所说之三佛身,定三佛所居之国土:一、法性土,自性身之土,即真如之理也。此身土与体虽无差别,然相性不同,故以能知之觉相为佛(即身),以所知之法性为土。二、受用土,即报身受用之国土。为与大圆镜智相应之净识所变现,尽未来际而相续,以无漏之色为体。此中有自受用土与他受用土二种:自受用土如上,他受用土者,依平等性智之大慈悲力,对于初地已上之菩萨,变净土者。亦以无漏之五尘为体。三、变化土,即变化身所居之土也。依成所作智之大慈悲力。应初地以下乃至一切之凡夫。或现净土,或现秽土者,见义林章七末。
【佛学常见辞汇】
法性土、受用土、变化土。法性土是佛法性身所住的国土,亦即真如的理体;受用土是佛报身所受用的国土,乃由佛的净识所变现;变化土是佛变化身所住的国土。
【佛学次第统编】
华严经疏云三佛土:
一、法性土 法性土者,即法身如来所依之土,乃理土也。谓以本识如来藏身,为所依持,恒顿变现外诸器界,则法性土通为诸土之体也。
二、受用土 受用土者,即报身如来受用之土也。受用有二:
一者、若以相应净识所修自利行满,从初成佛,尽未来际,相续变为纯净佛土,周圆无际,众宝庄严,是名自受用土。
二者、若以大慈悲力,所修化他行满,随十地菩萨所宜,变成净土,或大或小,或胜或劣等是也。
三、变化土 变化土者,即应身如来变化之土也。谓佛以不思议神力,随诸众生善恶之业,变现净秽之土,方便设化是也。
此三土或将受用土开为自受用他受用之二,则为四土。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法性土〕,法性土者,即法身如来所依之土,乃理土也。谓以本识如来藏身为所依持,恒顿变现外诸器界,则法性土通为诸土之体也。(器界者,世界如器故也。)
〔二、受用土〕,受用土者,即报身如来受用之土也。受用有二:一者,若以相应净识所修,自利行满,从初成佛,尽未来际,相续变为纯净佛土,周圆无际,众宝庄严,是名自受用土。二者,若以大慈悲力所修,化他行满,随十地菩萨所宜,变成净土,或大或小,或胜或劣等是也。(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
〔三、变化土〕,变化土者,即应身如来变化之土也。谓佛以不思议神力,随诸众生善恶之业,变现净秽之土,方便设化是也。
三国土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教四土中,除寂光土之称。(参见:四土)
(术语)四教四土中,除寂光土之称。(参见:四土)
四土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台家所立之四种佛土也。一凡圣同居土,人天凡夫及声闻缘觉等圣者,同居之国土也。此有净秽二种,如娑婆世界是同居之秽土,如西方极乐是同居之净土。二方便有馀土,断见思烦恼出离三界生死之人之生处也。是为修小乘方便道断见思惑之人之生处,故名方便,尘沙无明之惑未尽,故曰有馀。又为七方便人之所居,故名方便土,七方便人者,即藏教声闻缘觉二人(藏教中菩萨,三十四心断结成道,于菩萨之位,似未断惑,随而不生彼土,故除之),通教声缘菩三人,别教菩萨一人,圆教菩萨一人之人种类也。又此土称为变易土。变化同居土之依身,而易以方便土之依身,故名变易土。又其后变此方便土之依身,而易以实报土之依身,故名变易土。然而生于此方便土者有五人:一须陀洹,二斯陀含,三阿那含,四阿罗汉(前三果,思惑未尽,不能生方便土,故悉为阿罗汉,但从本位立名,于一阿罗汉之上举四果之别也),五辟支佛。文句六所谓:「五人断通惑者同生其土皆为菩萨,五人即之四果支佛」是也。此五人生于方便土,如其次第,经八,六,四,二万,十千劫,而发菩提心,涅槃经之说也。又谓有九人生于方便土。藏教声缘二人,通教声缘菩三人,别教三人,圆教一人也,别教三人者,至别教之菩萨第六住,断见思之烦恼,故六住已上者,生于方便土,此一人也,与十行十回向共为三人。圆教一人者,圆教十信位之六根净,以断见思烦恼故,报命尽,故生于方便土。观经妙宗钞上所谓:「九种行人合生彼土」是也。三实报无障碍土。方便土为證空理人之果报土,此上更有證一分中道之理之人之果报土,行真实之法,感得胜报,色心不相防,故名实报无障碍土。纯为菩萨之居,无有凡夫二乘,别教十地已上圆教十住已上之菩萨是也。四常寂光土。常有法身,本在常住之体也,寂者解脱,一切诸相永寂也。光者般若,照诸相之智慧也。此三德不纵不横,名曰秘密藏,是乃诸佛如来之所依所居,故谓之常寂光土。常寂光土有有相无相二义:一寂光土,唯理。净名经疏一曰:「寂光土者,妙觉极智所照,如如法界之理名之为国。但大乘法性即是真实智性,不同二乘偏真之理。」法华玄义七曰:「寂光理通,如镜如器,诸土别异,如像如假,业力所隔感见不同。」是如理者为如智之所依,故名曰土,非别有能依所依身土之别相。此一义也。二依圆教之极意,三千诸法,宛然本有,是乃真佛真土,常寂光之名,依之而立,此圆教之实义也。见净名经疏一等。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四佛土,即凡圣同居土、方便有馀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凡圣同居土是凡夫与为了化度众生而现身说法的圣人共同居住的国土;方便有馀土是二乘与没有證得法身的菩萨所住的国土;实报庄严土是佛的报身与地上菩萨所住的国土;常寂光土是从佛的清净法身所示寂的国土。
【佛学次第统编】
前说世间,但明凡夫世间。兹合凡圣,须明凡圣染净之土。惟诸家说土不同,兹就台家所立四种净土:
一、凡圣同居土 人天之凡夫,与声闻缘觉之圣者,同居之国土也。
二、方便有馀土 断见思烦恼,出离三界生死之人之生处也。是修小乘之方便道,断见思惑者生处,故谓之方便。尘沙无明惑未尽,故谓之有馀。
三、实报无障碍土 方便土證空理者果报之土,此上更證一分中道之理者之果报土。行真实之法,感得胜报,色心可无相妨,谓之实报无障碍土。此土纯为菩萨所居,无凡夫二乘。如别教之十地已上,圆教之十住已上之菩萨是也。
四、常寂光土 常、即法身,为本在常住之体。寂、解脱也,一切诸相永寂。光、般若也,照诸相之智慧。此三德不纵不横,名秘密藏,是诸佛如来之所依所居,故名常寂光土。
【三藏法数】
(出观无量寿佛经妙宗钞)
〔一、同居土〕,同居土者,有秽有净。谓如此土娑婆世界,沙砾充满,即同居秽土也。西方安养世界,金宝庄严,无四恶趣,即同居净土也。虽净秽有异,皆是凡圣共住,故名同居也。(梵语娑婆,华言能忍。四恶趣者,脩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
〔二、有馀土〕,有馀土者,谓二乘等已断三界见、思惑尽,出生彼土,尚馀无明之惑未尽,故名有馀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三、果报土〕,果报土者,亦名实报土。即别教十地,圆教十住、十行、十回向,乃至等觉诸菩萨所居之土也。观无量寿佛经疏云:行真实法,感得胜报。是也。(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燄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瞋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也。十回向者,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缚解脱回向、法界无量回向也。)
〔四、常寂光土〕,常寂光土者,即理性土也。常即法身,寂即解脱,光即般若。此以不迁不变名常,离有离无名寂,照俗照真名光。即妙觉究竟果佛所居之土也。净名疏云:修于圆教愿行之因,因极果满,道成妙觉,居常寂光。是也。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自性身依法性土〕,自性身者,以真如自性为身,即法身也。法性土者,即理土也。谓此身土体无差别,俱非色相所摄,譬如虚空,遍一切处,是名自性身依法性土。
〔二、自受用身依自受用土〕,自受用身者,谓自受用法喜之乐,名自受用身,即自报身也。自受用土者,即实报土也。谓佛以相应净识,所修成就,从初成佛,尽未来际,相续变为纯净佛土,周圆无际,众宝庄严,自受用身,常依而住,是名自受用身依自受用土。(法喜之乐者,闻法欢喜而快乐也。)
〔三、他受用身依他受用土〕,他受用身者,谓因他机感扣,而现此身,即胜应身也。他受用土者,亦即实报土也。谓佛以大慈悲力,随十地菩萨所宜,变为净土,或小或大,或劣或胜。他受用身,依之而住,是名他受用身依他受用土。(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燄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
〔四、变化身依变化土〕,变化身者,改转不定,名之为变;无而忽有,名之为化。即劣应身也。变化土者,谓佛以大慈悲力,随诸有缘众生所宜,化为佛土,或大或小,或净或秽,佛变化身依之而住,是名变化身依变化土。
(名数)台家所立之四种佛土也。一凡圣同居土,人天凡夫及声闻缘觉等圣者,同居之国土也。此有净秽二种,如娑婆世界是同居之秽土,如西方极乐是同居之净土。二方便有馀土,断见思烦恼出离三界生死之人之生处也。是为修小乘方便道断见思惑之人之生处,故名方便,尘沙无明之惑未尽,故曰有馀。又为七方便人之所居,故名方便土,七方便人者,即藏教声闻缘觉二人(藏教中菩萨,三十四心断结成道,于菩萨之位,似未断惑,随而不生彼土,故除之),通教声缘菩三人,别教菩萨一人,圆教菩萨一人之人种类也。又此土称为变易土。变化同居土之依身,而易以方便土之依身,故名变易土。又其后变此方便土之依身,而易以实报土之依身,故名变易土。然而生于此方便土者有五人:一须陀洹,二斯陀含,三阿那含,四阿罗汉(前三果,思惑未尽,不能生方便土,故悉为阿罗汉,但从本位立名,于一阿罗汉之上举四果之别也),五辟支佛。文句六所谓:「五人断通惑者同生其土皆为菩萨,五人即之四果支佛」是也。此五人生于方便土,如其次第,经八,六,四,二万,十千劫,而发菩提心,涅槃经之说也。又谓有九人生于方便土。藏教声缘二人,通教声缘菩三人,别教三人,圆教一人也,别教三人者,至别教之菩萨第六住,断见思之烦恼,故六住已上者,生于方便土,此一人也,与十行十回向共为三人。圆教一人者,圆教十信位之六根净,以断见思烦恼故,报命尽,故生于方便土。观经妙宗钞上所谓:「九种行人合生彼土」是也。三实报无障碍土。方便土为證空理人之果报土,此上更有證一分中道之理之人之果报土,行真实之法,感得胜报,色心不相防,故名实报无障碍土。纯为菩萨之居,无有凡夫二乘,别教十地已上圆教十住已上之菩萨是也。四常寂光土。常有法身,本在常住之体也,寂者解脱,一切诸相永寂也。光者般若,照诸相之智慧也。此三德不纵不横,名曰秘密藏,是乃诸佛如来之所依所居,故谓之常寂光土。常寂光土有有相无相二义:一寂光土,唯理。净名经疏一曰:「寂光土者,妙觉极智所照,如如法界之理名之为国。但大乘法性即是真实智性,不同二乘偏真之理。」法华玄义七曰:「寂光理通,如镜如器,诸土别异,如像如假,业力所隔感见不同。」是如理者为如智之所依,故名曰土,非别有能依所依身土之别相。此一义也。二依圆教之极意,三千诸法,宛然本有,是乃真佛真土,常寂光之名,依之而立,此圆教之实义也。见净名经疏一等。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四佛土,即凡圣同居土、方便有馀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凡圣同居土是凡夫与为了化度众生而现身说法的圣人共同居住的国土;方便有馀土是二乘与没有證得法身的菩萨所住的国土;实报庄严土是佛的报身与地上菩萨所住的国土;常寂光土是从佛的清净法身所示寂的国土。
【佛学次第统编】
前说世间,但明凡夫世间。兹合凡圣,须明凡圣染净之土。惟诸家说土不同,兹就台家所立四种净土:
一、凡圣同居土 人天之凡夫,与声闻缘觉之圣者,同居之国土也。
二、方便有馀土 断见思烦恼,出离三界生死之人之生处也。是修小乘之方便道,断见思惑者生处,故谓之方便。尘沙无明惑未尽,故谓之有馀。
三、实报无障碍土 方便土證空理者果报之土,此上更證一分中道之理者之果报土。行真实之法,感得胜报,色心可无相妨,谓之实报无障碍土。此土纯为菩萨所居,无凡夫二乘。如别教之十地已上,圆教之十住已上之菩萨是也。
四、常寂光土 常、即法身,为本在常住之体。寂、解脱也,一切诸相永寂。光、般若也,照诸相之智慧。此三德不纵不横,名秘密藏,是诸佛如来之所依所居,故名常寂光土。
【三藏法数】
(出观无量寿佛经妙宗钞)
〔一、同居土〕,同居土者,有秽有净。谓如此土娑婆世界,沙砾充满,即同居秽土也。西方安养世界,金宝庄严,无四恶趣,即同居净土也。虽净秽有异,皆是凡圣共住,故名同居也。(梵语娑婆,华言能忍。四恶趣者,脩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
〔二、有馀土〕,有馀土者,谓二乘等已断三界见、思惑尽,出生彼土,尚馀无明之惑未尽,故名有馀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三、果报土〕,果报土者,亦名实报土。即别教十地,圆教十住、十行、十回向,乃至等觉诸菩萨所居之土也。观无量寿佛经疏云:行真实法,感得胜报。是也。(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燄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瞋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也。十回向者,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缚解脱回向、法界无量回向也。)
〔四、常寂光土〕,常寂光土者,即理性土也。常即法身,寂即解脱,光即般若。此以不迁不变名常,离有离无名寂,照俗照真名光。即妙觉究竟果佛所居之土也。净名疏云:修于圆教愿行之因,因极果满,道成妙觉,居常寂光。是也。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自性身依法性土〕,自性身者,以真如自性为身,即法身也。法性土者,即理土也。谓此身土体无差别,俱非色相所摄,譬如虚空,遍一切处,是名自性身依法性土。
〔二、自受用身依自受用土〕,自受用身者,谓自受用法喜之乐,名自受用身,即自报身也。自受用土者,即实报土也。谓佛以相应净识,所修成就,从初成佛,尽未来际,相续变为纯净佛土,周圆无际,众宝庄严,自受用身,常依而住,是名自受用身依自受用土。(法喜之乐者,闻法欢喜而快乐也。)
〔三、他受用身依他受用土〕,他受用身者,谓因他机感扣,而现此身,即胜应身也。他受用土者,亦即实报土也。谓佛以大慈悲力,随十地菩萨所宜,变为净土,或小或大,或劣或胜。他受用身,依之而住,是名他受用身依他受用土。(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燄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
〔四、变化身依变化土〕,变化身者,改转不定,名之为变;无而忽有,名之为化。即劣应身也。变化土者,谓佛以大慈悲力,随诸有缘众生所宜,化为佛土,或大或小,或净或秽,佛变化身依之而住,是名变化身依变化土。
三变土田
【佛学大辞典】
(故事)法华经见宝塔品,释迦如来之十方分身佛,各将一菩萨,为供养多宝塔,来灵鹫山时。释迦如来以神力,三变秽土而为净土也。初变娑婆一世界,次变二百万亿那由他之国,后更变二百万亿那由他之国为净土。依此谓之三变土田。
(故事)法华经见宝塔品,释迦如来之十方分身佛,各将一菩萨,为供养多宝塔,来灵鹫山时。释迦如来以神力,三变秽土而为净土也。初变娑婆一世界,次变二百万亿那由他之国,后更变二百万亿那由他之国为净土。依此谓之三变土田。
大愿清净报土
【佛学大辞典】
(界名)弥陀之极乐净土也。意谓弥陀报大愿所成就之无垢清净净土也。
(界名)弥陀之极乐净土也。意谓弥陀报大愿所成就之无垢清净净土也。
土地神
【佛学大辞典】
(神名)守护境界之神。公羊传注曰:「社者土地之主也。」俗称里社之神曰土地,本此。孝经纬曰:「社者土地之神,土地阔,不可尽祭,故封土为社以报功也。」通俗编曰:「今凡社神俱呼土地,惟茔旁所祀称后土。」邱浚家礼仪节曰:「温公书仪本开元礼,家礼本书仪。其丧礼,开茔域及窆与墓祭,俱祀后土。后土之称,对皇天也。士庶家有似乎僣,文公集有祀土地文,今拟改后土氏亦为土地之神。」【又】太平御览引裴元新言曰:「俗间有土公之神,云土不可动。今元有五岁女孙卒病,诣市卜,云犯土。乃即依方治之,病率愈,然后知天下果有土神矣。」齐民要术曰:「载祝曲文曰:东方青帝土公,南方赤帝土公,西方白帝土公,北方黑帝土公,中央黄帝土公。主人某甲,谨相祈请云云。今祝土者所举土神名号,尤繁夥焉。」
(神名)守护境界之神。公羊传注曰:「社者土地之主也。」俗称里社之神曰土地,本此。孝经纬曰:「社者土地之神,土地阔,不可尽祭,故封土为社以报功也。」通俗编曰:「今凡社神俱呼土地,惟茔旁所祀称后土。」邱浚家礼仪节曰:「温公书仪本开元礼,家礼本书仪。其丧礼,开茔域及窆与墓祭,俱祀后土。后土之称,对皇天也。士庶家有似乎僣,文公集有祀土地文,今拟改后土氏亦为土地之神。」【又】太平御览引裴元新言曰:「俗间有土公之神,云土不可动。今元有五岁女孙卒病,诣市卜,云犯土。乃即依方治之,病率愈,然后知天下果有土神矣。」齐民要术曰:「载祝曲文曰:东方青帝土公,南方赤帝土公,西方白帝土公,北方黑帝土公,中央黄帝土公。主人某甲,谨相祈请云云。今祝土者所举土神名号,尤繁夥焉。」
土地堂
【佛学大辞典】
(杂名)土地神及护法神之堂也。设于佛殿之东边。见象器笺一。
(杂名)土地神及护法神之堂也。设于佛殿之东边。见象器笺一。
土地讽经
【佛学大辞典】
(仪式)每月二日与十六日读经于土地堂也。
(仪式)每月二日与十六日读经于土地堂也。
土砂加持
【佛学大辞典】
(修法)以光明真言加持土砂撒布之于亡者之尸骸或其墓处也。不空罥索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经曰:「设众生具造十恶五逆四重诸罪,犹如微尘满斯世界,身坏命终,堕诸恶道。以是真言加持土砂一百八遍,尸陀林中,散亡者尸骸上,或散墓上,遇皆散之。彼所亡者,若地狱中,若饿鬼中,若修罗中,若傍生中,以一切不空如来不空毗卢遮那如来真实本愿大灌顶光真言神通威力加持土砂之力,应时即得光明及身,除诸罪报,舍所苦身,往彼西方极乐国土,莲华化生,乃至菩提更不堕落。」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亦说此法。
(修法)以光明真言加持土砂撒布之于亡者之尸骸或其墓处也。不空罥索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经曰:「设众生具造十恶五逆四重诸罪,犹如微尘满斯世界,身坏命终,堕诸恶道。以是真言加持土砂一百八遍,尸陀林中,散亡者尸骸上,或散墓上,遇皆散之。彼所亡者,若地狱中,若饿鬼中,若修罗中,若傍生中,以一切不空如来不空毗卢遮那如来真实本愿大灌顶光真言神通威力加持土砂之力,应时即得光明及身,除诸罪报,舍所苦身,往彼西方极乐国土,莲华化生,乃至菩提更不堕落。」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亦说此法。
土砂供养
【佛学大辞典】
(修法)加持土砂之法会也。以此土砂散于病人或亡者也。(参见:土砂加持)。
(修法)加持土砂之法会也。以此土砂散于病人或亡者也。(参见:土砂加持)。
土砂加持
【佛学大辞典】
(修法)以光明真言加持土砂撒布之于亡者之尸骸或其墓处也。不空罥索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经曰:「设众生具造十恶五逆四重诸罪,犹如微尘满斯世界,身坏命终,堕诸恶道。以是真言加持土砂一百八遍,尸陀林中,散亡者尸骸上,或散墓上,遇皆散之。彼所亡者,若地狱中,若饿鬼中,若修罗中,若傍生中,以一切不空如来不空毗卢遮那如来真实本愿大灌顶光真言神通威力加持土砂之力,应时即得光明及身,除诸罪报,舍所苦身,往彼西方极乐国土,莲华化生,乃至菩提更不堕落。」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亦说此法。
(修法)以光明真言加持土砂撒布之于亡者之尸骸或其墓处也。不空罥索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经曰:「设众生具造十恶五逆四重诸罪,犹如微尘满斯世界,身坏命终,堕诸恶道。以是真言加持土砂一百八遍,尸陀林中,散亡者尸骸上,或散墓上,遇皆散之。彼所亡者,若地狱中,若饿鬼中,若修罗中,若傍生中,以一切不空如来不空毗卢遮那如来真实本愿大灌顶光真言神通威力加持土砂之力,应时即得光明及身,除诸罪报,舍所苦身,往彼西方极乐国土,莲华化生,乃至菩提更不堕落。」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亦说此法。
土葬
【佛学大辞典】
(仪式)四葬之一。埋藏死者于土中也。行事钞下四曰:「土葬埋之岸傍。」
【三藏法数】
土葬者,谓埋藏岸傍,以取速朽也。
(仪式)四葬之一。埋藏死者于土中也。行事钞下四曰:「土葬埋之岸傍。」
【三藏法数】
土葬者,谓埋藏岸傍,以取速朽也。
土麨
【佛学大辞典】
(故事)阿输迦王前世为童子,戏以土为麨奉佛,因受佛灭后二百年为大王之记别。万善同归集六曰:「贫女献沈淀而位登支佛,童子进土麨而福受轮王。」
(故事)阿输迦王前世为童子,戏以土为麨奉佛,因受佛灭后二百年为大王之记别。万善同归集六曰:「贫女献沈淀而位登支佛,童子进土麨而福受轮王。」
土罗遮
【佛学大辞典】
(术语)Sthu%la%tyaya,梵语与偷兰遮同。译作重罪。优婆离问经曰:「土罗遮,重罪也。」
(术语)Sthu%la%tyaya,梵语与偷兰遮同。译作重罪。优婆离问经曰:「土罗遮,重罪也。」
土曜
【佛学大辞典】
(星名)九曜之一。在密教,位于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院之西方。
(星名)九曜之一。在密教,位于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院之西方。
土馒头
【佛学大辞典】
(杂名)坟墓之异名。
(杂名)坟墓之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