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00,分87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土平
土官
犹土
土灶
邦土
开土
冢土
壤土
土方
培土
土污
土垣
土泥
土力
野土
《國語辭典》:土平  拼音:tǔ píng
1.踏平,夷为平地。元。高文秀《渑池会》第二折:「领大兵齐临秦地,土平了京兆咸阳。」元。郑光祖《周公摄政》第三折:「他老将会兵机,敢土平了三四国。」
2.像土一样的平。形容破坏到极点。元。郑光祖《智勇定齐。楔子》:「他时统领齐兵将,马践偏邦如土平。」《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到在我眼皮子底下,把人家房上地下遭塌了个土平。」
《國語辭典》:土官  拼音:tǔ guān
地方政府官员。《金瓶梅》第六四回:「刘内向道:『你我如今出来在外做土官,那朝里事也不干咱每。』」
《國語辭典》:土司  拼音:tǔ sī
1.职官名。元、明以来,在西北、西南等蛮苗地区设置由少数民族的首领充任世袭的官职。《明史。卷七二。职官志》:「凡土司之官九级,自从三品至从七品,皆无岁禄。」
2.一种面包。参见「吐司」条。
《韵府拾遗 麌韵》:犹土(犹土)
管子下土曰五犹犹土之次曰五𢎳𢎳土之次曰五殖殖土之次曰五觳觳土之次曰五凫凫土之次曰五桀
分类:犹土
《國語辭典》:土灶  拼音:tǔ zào
土制的炉灶。《水浒传》第六回:「见一个土灶,盖著一个草盖,气腾腾撞将起来。智深揭起看时,煮著一锅粟米粥。」
《國語辭典》:邦土  拼音:bāng tǔ
国土。《书经。周官》:「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九。有二中牟》:「臣瓒按,河南中牟,春秋之时,在郑之疆内。及三卿分晋,则为魏之邦土。』」
分類:国土
《漢語大詞典》:开土(開土)
开拓疆域。后汉书·刘表传:“於是开土遂广,南接 五领 ,北据 汉川 ,地方数千里,带甲十餘万。”
《國語辭典》:冢土  拼音:zhǒng tǔ
封土为大社。为天子祭神的地方。《书经。泰誓上》:「类于上帝,宜于冢土。」《诗经。大雅。绵》:「乃立冢土,戎丑攸行。」
分類:大社帝王
《國語辭典》:壤土  拼音:rǎng tǔ
1.土地。《战国策。秦策四》:「夫以王壤土之博,人徒之众,兵革之强,一举众而注地于楚。」
2.以适当比例的细砂和黏土混合而成的土壤。质地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间,能保水及养分,适宜农作物生长。
《國語辭典》:土方  拼音:tǔ fāng
1.土地的方位。《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度厚薄,仞沟洫,物土方,议远迩。」
2.职官名。古代掌管土地测量等事宜的官。《周礼。夏官。土方氏》:「土方氏掌土圭之法,以致日景,以土地相宅,而建邦国都鄙。」
3.量词。计算泥土体积的单位。一立方公尺为一土方。
4.流传于民间,但不见于医药专门著作的药方。如:「这个土方满有效的,你不妨试试。」
《國語辭典》:培土  拼音:péi tǔ
在农作物生长期中,把株间或畦间的土壤覆盖作物根部四周,以防止作物倒伏,并促进根部的发育和便利排水灌溉。也称为「壅土」。
分類:培土壅土
《骈字类编》:土污(土污)
杜甫寄狄明府博济诗虎之饥下巉嵓蛟之横出清泚早归来黄土污人眼易眯
《骈字类编》:土垣
汉书匈奴传起塞以来百有馀年非皆以土垣也或因山岩石木柴僵落溪谷水门稍稍平之卒徒筑治功费久远不可胜计
《國語辭典》:土泥  拼音:tǔ ní
泥土。比喻极不值钱的东西。《红楼梦》第一六回:「别讲银子成了土泥,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
分類:泥土
《漢語大詞典》:土力
土壤肥沃的程度。 宋 梅尧臣 《谨和相国屋上菊丛》诗:“屋上有丛菊,结根深瓦缝;既无地势美,又乏土力拥。” 潘漠华 《冷泉岩》:“山土因为已种了十几年,土力逐渐薄下去;我又没有积蓄,没有本钱可加肥料。”
《漢語大詞典》:野土
(1).田野的泥土。礼记·祭义:“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骨肉毙於下,阴为野土。”
(2).荒地。 清 杜诏 《隋堤曲》:“ 吴公臺 下 雷塘 路,野土茫茫乱烟树。”农谚:“野土用火烧,来年长好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