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26
词典
1
分类词汇
25
共25,分2页显示
1
2
2
下一页
分类词汇
封壤
土包
龙虎
土牛
蚁垤
土山
扑扑
坟头
丘垤
青墩
作土
土封
山坟
里堠
封垤
《國語辭典》:
封壤
拼音:
fēng rǎng
界域。唐。
骆宾王
〈
与博昌父老书
〉:「云雨俄别,封壤异乡。」
分類:
疆域
土堆
培土
疆界
《國語辭典》:
土包
拼音:
tǔ bāo
1.土堆;土岗。如:「在那个土包右转就是他家。」
2.原指老实憨厚的乡下人,后用以讥笑没见过世面的人。《品花宝鉴》第二二回:「那个人,像是个土包,只不知怎样闹起来的?」也称为「土包子」、「乡巴佬」。
分類:
土堆
方言
地痞
《國語辭典》:
龙虎(龍虎)
拼音:
lóng hǔ
1.比喻杰出的人物。魏。应璩〈与尚书诸郎书〉:「以龙虎之姿,遭风云之会。」
2.道家称水火为「龙虎」。《真龙虎九仙经》:「凡修道造金丹,须凭龙虎,水火也。」
3.术数用语。指墓旁左右的二砂。左为青龙,右为白虎。明。缪希雍《葬经翼。四兽砂水篇七》:「贴身左右二砂,名之曰龙虎者,以其护卫区穴,不使风吹。」
分類:
龙虎
道教
堪舆家
道教语
五色
堪舆家语
色斑
英雄
炳焕
君臣
雄俊
斑斓
俊杰
文章
水火
两边
土堆
青龙
南京
《國語辭典》:
土牛
拼音:
tǔ niú
1.泥塑的牛。古时于立春日造土牛,举行一定的仪式,以鼓励春耕。也称为「春牛」。
2.独轮车的别称。参见「独轮车」条。
3.堆在堤上以备抢修用的土堆,从远处看去像是一头头的牛。
分類:
泥土
堤坝
土制
农历
土堆
月出
出土
土牛
除阴
阴气
《國語辭典》:
蚁垤(蟻垤)
拼音:
yǐ dié
蚁穴周围所封积的土堆。《抱朴子。外篇。喻蔽》:「蚁垤之巅,无扶桑之林。」也称为「蚁冢」。
分類:
蚁垤
蚁穴
隆起
小土
土堆
《國語辭典》:
土山
拼音:
tǔ shān
无石的小山。如:「我家门前有一座土山,爷爷每个早上都会上去散步、健身。」
分類:
土山
泥土
土堆
堆积
小山
《國語辭典》:
扑扑(撲撲)
拼音:
pū pū
拟声词。大多用来形容心跳声。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三折:「氲氲的脸上羞,扑扑的心头怯。」元。无名氏《替杀妻》第三折:「我这里孜孜觑了,諕的扑扑心跳。」也作「丕丕」。
分類:
象声词
尘土
盛貌
土堆
堆积
飞扬
奔走
劳顿
《國語辭典》:
坟头(墳頭)
拼音:
fén tóu
坟墓隆起的部分。
分類:
埋葬
死人
地面
土堆
《漢語大詞典》:
丘垤(坵垤)
小山丘;小土堆。
《
孟子·公孙丑上
》
:“ 泰山 之於丘垤, 河 海之於行潦,类也。” 晋
葛洪
《
抱朴子·广譬
》
:“山虽崩,犹峻於丘垤。” 唐
韩愈
《上襄阳于相君书》
:“夫涧谷之水,深不过咫尺;丘垤之山,高不能踰寻丈;人则狎而玩之。”
小山丘。 明 徐弘祖
《
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二
》
:“北则石崖排空,突兀上压;南则坠壑下盘,坵垤纵横,皆犂为田。”
分類:
小山
小山丘
山丘
小土
土堆
《漢語大詞典》:
青墩
亦作“ 青墪 ”。 长满青草的土堆。指坟墓。 宋
徐积
《示汝弼》
诗:“回来径哭青墪墓,莫向南城问旧居。” 清
朱祖谋
《长亭怨慢·苇湾重到红香顿稀和半塘老人》
词:“迟暮,隔微波不恨,恨别旧家鸥侣。青墩梦断,枉赢得,去留无据。”
分類:
青草
土堆
坟墓
《漢語大詞典》:
作土
谓积土堆垒以御敌。
《
墨子·杂守
》
:“作土不休,不能禁御,遂属之城,以御云梯之法应之。”
《
商子·兵守
》
:“客至而作土,以为险阻。”
分類:
土堆
御敌
《漢語大詞典》:
土封
(1).封地。 唐
柳宗元
《唐相国房公德铭之阴》
:“有土封,其臣称之曰公。”
(2).作为土地分界标志的土堆。 宋
罗大经
《
鹤林玉露
》
卷十六:“少时所在所立土封,皆为人题作 李椿年 墓。” 宋
罗大经
《
鹤林玉露
》
卷十六:“曾看 高祖 初定天下, 萧何 大治宫室,又从 娄敬 策,徙 齐 楚 大姓十数万於 长安 ,不知当时是几箇土封底工夫。”
分類:
土封
封地
土地
地分
分界
界标
标志
土堆
《漢語大詞典》:
山坟(山墳)
墓上筑起的高大土堆。 汉
刘向
《谏营昌陵疏》
:“ 孝文 寤焉,遂薄葬不起山坟。”
《汉书·刘向传》
:“ 秦始皇帝 葬於 驪山 之阿,下錮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餘丈,周回五里有餘。”
分類:
高大
大土
土堆
《漢語大詞典》:
里堠
亦作“ 里候 ”。 古时道旁分程记里所设的土堆,犹今之里程碑。
《
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二
》
:“自 幽州 至此无里候,其所向不知为南北。” 宋
苏轼
《华阴寄子由》
诗:“里堠消磨不禁尽,速携家餉劳驂騑。” 宋 高承
《
事物纪原·州郡方域·里路
》
:“按 黄帝 游幸天下,而车以记里,疑道路之纪以里堠,起 轩辕 时也。”
《
辽史·地理志三
》
:“自此入山,詰曲登陟,无復里堠,但以马行记日,约其里数。”
分類:
时道
道旁
记里
土堆
《漢語大詞典》:
封垤
坟状隆起的小土堆。 明
李时珍
《
本草纲目·虫二·蚁
》
:“﹝蚁﹞壅土成封,曰蚁封,以及蚁垤、蚁塿、蚁冢,状其如封、垤、塿、冢也。” 元
柳贯
《谢无疑将归延平留诗为别次韵》
:“微哉一封垤,欲等 嵩 华 看。” 清
吴伟业
《鲞鹤》
诗:“雪比撒盐堆劲翮,蚁旋封垤附专车。”
分類:
隆起
小土
土堆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