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组画(組畫)  拼音:zǔ huà
表现同一主题、形式统一的一组画。每幅画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彼此间没有明显的连续关系,却又同为某一主题的组成部分。如:「他手绘松、竹、梅、兰四幅五轴是套组画,不能分售。」
《國語辭典》:竹刻  拼音:zhú kē
一种在竹制品上雕刻字、画的艺术。唐宋时即流行于中国南方各地,以上海嘉定最为著名,朱松邻为代表,称为「嘉定派」。另有皖派、金陵派。至清道光年间,汤硕年、吴玉田合此三派为一家。
《國語辭典》:板画(板畫)  拼音:bǎn huà
初以镜板为作画材料,今改以镂刻或腐蚀的方法,于铜版、木版、石版等版面上雕刻或腐蚀,再涂上油墨或水性颜料,以纸或布拓印出来的图画。有孔版画、凸版画、凹版画及平版画四种基本类型。也作「版画」。
《國語辭典》:版面  拼音:bǎn miàn
1.书报杂志上每一页的整面称为「版面」。
2.文字图画的编排设计。如:「版面设计」。
《國語辭典》:插图(插圖)  拼音:chā tú
书籍或报刊杂志中插印的图画、照片。具有说明内容的作用。也称为「插画」。
《國語辭典》:插屏  拼音:chā píng
1.一种用于摆设的工艺品。类似单扇的小屏风,下面有座台,上插有图画或大理石的玻璃框。
2.墙壁间悬挂的玻璃框,内装字画。
《漢語大詞典》:画妖(畫妖)
旧称图画所显现的精灵。说郛卷六引 宋 林登 续博物志:“ 后魏 元兆 能行法治病,有军士女为物所凭, 兆 曰:此画妖也……以法治之,乃 黄花寺 壁画鬼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画马:“及入室,见壁间挂 子昂 画马一帧,内一匹毛色浑似,尾处为香炷所烧,始知马,画妖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二:“古书所谓画妖,疑皆有物凭之耳。后见 林登 博物志载 北魏 元兆 捕得 云门 黄花寺 画妖, 兆 詰之曰:‘你形本虚空,画之所作,奈何有此妖形?’对曰:‘形本是画,画以象真,真之所云,即乃有神,况所画之上精灵有凭可通。’”
《漢語大詞典》:画页(畫頁)
书报里印有图画或照片的一页。 孙犁 《秀露集·关于编辑和投稿》:“当时影响很大的文学刊物《现代》,在画页上刊登了他的半身像片。”
《國語辭典》:画报(畫報)  拼音:huà bào
以图画、照片为主的报纸或期刊。如:「这期画报不论在图案或设计上,都非常精采。」《冷眼观》第五回:「如今上海报馆里的消息真快,这件事还未出一礼拜,就已经印起画报来了!」
《國語辭典》:幻灯(幻燈)  拼音:huàn dēng
利用透镜成像的原理,将图片或透明正片上的影像放大,投映于白幕上的光学仪器。早期广泛应用于电影摄制和学校教学等各方面。
《漢語大詞典》:春意图(春意圖)
即春画。淫秽的图画。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科诨》:“即谈慾事,亦有‘善戯謔兮,不为虐兮’之法,何必以口代笔,画出一幅春意图。”参见“ 春画 ”。
分類:淫秽图画
《漢語大詞典》:春画(春畫)
淫秽的图画。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七·春画淫具:“ 汉成帝 画 紂 踞 妲己 而坐为长夜之乐於屏,春画殆始於此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玩具·春画:“春画之起,当始於 汉 广川王 ,画男女交接状於屋,召诸父姐妹饮,令仰视画。” 鲁迅 《热风·对于批评家的希望》:“我所希望的不过愿其有一点常识,例如知道裸体画和春画的区别。”
分類:淫秽图画
《國語辭典》:略图(略圖)  拼音:lüè tú
简明描绘的图。
分類:简略图画
《漢語大詞典》:匠画(匠畫)
工匠用界尺作的图画。后指缺乏艺术特色的作品。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下:“至 盛唐 以后,始有即物达情之作…… 宋 人於此茫然,愈工愈拙,非但‘认桃无緑叶,道杏有青枝’为可姗笑已也。嗣是作者益趋匠画,里耳喧传,非俗不赏。”
《國語辭典》:框框  拼音:kuāng kuang
1.在文字、图片周围所加的线条。如:「他用签字笔在照片四周加上了一个红框框。」
2.事物固有的格式及范围。如:「张女士所编导的舞台剧,突破了传统的框框,令人耳目一新。」也称为「框子」。
《漢語大詞典》:院体派(院體派)
中国 画的一个流派。 南宋 翰林图画院画家 赵伯驹 、 李唐 、 刘松年 、 马远 、 夏珪 等人的绘画风格。 赵 、 李 、 刘 所作,多青绿巧赡;至 马 夏 乃肆意水墨,披笔粗皴,而形成苍劲之风。 明 时以 陈暹 、 周臣 、 唐寅 、 仇英 等为此派画风的承继者。参见“ 院画 ”。
《國語辭典》:院画(院畫)  拼音:yuàn huà
北宋宣和年间,置御前画院,南宋与金和议之后,复设之。院有待诏,祇候诸官,他们的作品称为「院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