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默写(默寫)  拼音:mò xiě
凭记忆把读过的文字写出来。
《漢語大詞典》:象制
(1).绘制的物象。指图画。 唐 彦悰 《后画录·唐骠骑尉张孝师》:“象制有功,云为尽善;鬼神之状,羣彦推雄。”
(2).指象形文字。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叙画》:“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
《國語辭典》:出版  拼音:chū bǎn
印成图书报刊,以供出售或散布,称为「出版」。
《國語辭典》:书页(書頁)  拼音:shū yè
书中印有文字或图片的单页。
《国语辞典》:虚线(虚线)  拼音:xū xiàn
图画或文字中断断续续的线或是用许多点连续构成的线。
《國語辭典》:行乐图(行樂圖)  拼音:xíng lè tú
以行乐为题材的图画。亦指人的肖像画。《醒世恒言。卷七。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前日女婿上门,他举家都看个勾,行乐图也画得出在那里。」《儒林外史》第三○回:「宗老爷家一个小厮拿著一封书子,送一幅行乐图来求题。」简称为「行乐」。
《國語辭典》:图片(圖片)  拼音:tú piàn
1.清代由八旗佐领所出、盖有图记的保證文书。犹汉族官员的印结。
2.图画、照片、拓片等的统称。
《國語辭典》:翻印  拼音:fān yìn
将著作重印或私自翻版。私自翻印行为依著作权法应受刑事制裁。如:「我们要尊重个人智慧财产权,不可随便翻印他人著作。」
《漢語大詞典》:画片(畫片)
(1).画就的单幅图画。《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七回:“我也一面应酬他,一面细看他墻上画就的画片:也有花卉翎毛,也有山川,也有各种草虫小品,笔法十分秀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回:“饭后在行李内取出团扇及画片,拿过来给 继之 ,説明是 德泉 送的。”
(2).指印制的小幅图画。 魏巍 《壮行集·走在时间的前面》:“他们把祖国建设的画片是如何珍爱地贴在战壕里。” 孙犁 《秀露集·画的梦》:“就在我生活最不安定,最困难的时候,我的书箱里,我的案头,我的住室墙壁上,也总有一些画片。”
《漢語大詞典》:描模
亦作“ 描摸 ”。亦作“ 描摹 ”。 用图画或语言、文字等表现出人物或事物的形象、情状、特性等等。 宋 俞文豹 吹剑录外集:“犹之传神,面目易描写,容止气象难描模。” 宋 周密 《杏花天·昭君》词:“丹青自是难描摸,不是当时画错。”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十二:“﹝ 王抃 ﹞晚作《筹边楼传奇》,一褒一贬,字挟风霜,于 维州 一案,描摹情状,可泣鬼神。” 季新 《红楼梦新梦》:“此书描摹 中国 之家庭,穷影尽相,足与二十四史方驾。” 何其芳 《老人》:“他正在用宏亮的语声和手势描摹着一匹马。”
《漢語大詞典》:砑红笺(砑紅箋)
一种压印图画的红色笺纸。《隋唐演义》第三九回:“那时 张丽华 方在 临春阁 上……写小砑红笺,要做答 江令 的‘璧月’诗句,尚未及完,忽见 韩擒虎 拥兵直入。”参见“ 砑纸版 ”。
《漢語大詞典》:砑纸版(砑紙版)
用以碾压印制笺纸的木版。 宋 陶谷 清异录·文用:“ 姚顗 子姪善造五色牋,光紧精华。砑纸版乃沉香,刻山水、林木、折枝、花果、狮凤、虫鱼、夀星、八仙、鐘鼎文,幅幅不同,文缕奇细,号砑光小本。”
《国语辞典》:玻璃版  拼音:bō li bǎn
一种照相制版。为复制图画或照片所使用的印刷版。十九世纪中期由德国人亚伯特发明。制版时,将阴片覆盖在涂有重铬酸钾盛光胶的厚玻璃上,进行曝光,再浸入温水中冲洗即成。属平版印刷,只能印黑白。因需靠手工制版,成本较高,但成品十分精细,多用于印刷美术品,手迹和重要文献,今少有人使用。也称为「珂罗版」、「阿胶版」。
《漢語大詞典》:笺谱(箋譜)
指将印有图画等的华美笺纸归类整理汇编成的簿册。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在留黎(琉璃)厂得了一点笺纸,觉得画家与刻印之法,已比《文美斋笺谱》时代更佳。” 冰心 《追念振铎》:“笺谱印成之后,他还签名送给我一部。”
《國語辭典》:图鉴(圖鑑)  拼音:tú jiàn
以图画、照片为主,并附有文字说明的著作。如:「昆虫图鉴」、「中草药图鉴」。
《國語辭典》:拓片  拼音:tà piàn
将碑刻、金石文物等上面的字画、图案拓印下来,成为单页的纸片,称为「拓片」。如:「甲骨拓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