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画册(畫冊)  拼音:huà cè
装订成册的图画本。如:《花鸟画册》、《山水画册》。
《漢語大詞典》:毫墨
笔和墨。借指文字、图画。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因机会以生无端,藉素信以设巧言,交构之变,千端万绪,巧筭所不能详,毫墨所不能究也。” 南朝 宋 鲍照 《蜀四贤咏》:“ 相如 达生旨,能屯復能跃,陵令无人事,毫墨时洒落。” 唐 李嗣真 《续画品录》:“夫丹青之玅……立万象於胸怀,传千祀於毫墨。”
《國語辭典》:漫画(漫畫)  拼音:màn huà
抓住人物特点,用誇张或歪曲的手法呈现,以产生滑稽讽刺的绘画。笔法简单,不拘形式;题材自由变换,或出于想像,或掇拾时事,或描绘片段人生,而以趣味为主。
《國語辭典》:绣像(繡像)  拼音:xiù xiàng
1.用彩丝绣成的佛像或人像,俗亦称工细的画像。《法苑珠林》卷一○○:「造绣像一格,举高十有二丈。」
2.明清以来一般通俗小说的前面,往往附有书中人物的画像,因用线条钩勒,描绘精细,故称为「绣像」。如:「绣像三国演义」。
《漢語大詞典》:豳风图(豳風圖)
元 赵孟頫 所绘之图。后泛指有关农事的图画。 元 萨都剌 《织女图》诗:“排云便欲叫閶闔,为我献上《豳风图》。” 明 宋濂 《恭题〈豳风图〉后》:“中有 赵魏公 孟頫 所画《豳风图》,前书《七月》之诗,而以图继其后。” 清 吴伟业 《宣宗御用戗金蟋蟀盆歌》:“宣 宗在 御昇平初,便殿进览《豳风图》。”《林则徐日记·道光二十二年七月十三日》:“此二十里间,枣树最多,其实已纂纂矣,桑林亦葱葱弥望,诚一幅《豳风图》也。”
《漢語大詞典》:画色(畫色)
(1).图画上的墨色。 唐 杜甫 《通泉县署屋壁后薛少保画鹤》诗:“ 薛公 十一鹤,皆写 青田 真。画色久欲尽,苍然犹出尘。”
(2).绘画的颜料。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鸭跖草:“巧匠采其花,取汁作画色及彩羊皮灯,青碧如黛也。”
《漢語大詞典》:砑笺(砑箋)
压印有图画的信笺。 清 纳兰性德 《菩萨蛮·回文》词:“砑笺银粉残煤画,画煤残粉银笺砑。” 清 黄景仁 《玉烛新》词:“多时客馆相偎,把锦被浓薰,砑笺亲擘。”
分類:图画信笺
《漢語大詞典》:尺图(尺圖)
小幅图画。 明 吴宽 《和石田题王濬之画扇》:“尺图宛见 狄溪 春,我昔经行记得真。”
分類:小幅图画
《漢語大詞典》:全图(全圖)
(1).旧时线装本通俗小说,卷首有每回主要故事情节图画的,称“全图”。 鲁迅 《且介亭杂文·连环图画琐谈》:“ 明 清 以来,有卷头只画书中人物的,称为‘绣像’。有画每回故事的,称为‘全图’。”
(2).犹宏图。 殷夫 《我们的诗·前灯》:“展在面前是无限的前途,负在脊上是人类的全图。”
《國語辭典》:图解(圖解)  拼音:tú jiě
利用图形来说明、分析。如:「图解二元一次联立方程式。」
《漢語大詞典》:岁朝图(歲朝圖)
内容与元旦有关的图画。《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及至拿了画去看,却是画的一张人物,大约是‘岁朝图’之类。”
《漢語大詞典》:春画(春畫)
淫秽的图画。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七·春画淫具:“ 汉成帝 画 紂 踞 妲己 而坐为长夜之乐於屏,春画殆始於此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玩具·春画:“春画之起,当始於 汉 广川王 ,画男女交接状於屋,召诸父姐妹饮,令仰视画。” 鲁迅 《热风·对于批评家的希望》:“我所希望的不过愿其有一点常识,例如知道裸体画和春画的区别。”
分類:淫秽图画
《國語辭典》:院画(院畫)  拼音:yuàn huà
北宋宣和年间,置御前画院,南宋与金和议之后,复设之。院有待诏,祇候诸官,他们的作品称为「院画」。
《漢語大詞典》:采绘(采繪)
器物上的彩色图画。亦指文章的修饰加工。 宋 苏轼 《书〈篆髓〉后》:“自 汉 以来,学者多以一字考经,字同义异,皆欲一之,雕刻采绘,必成其説。” 清 恽敬 《答来卿》:“是以并叙 三代 ,均用喻言,使文体均称,翻出异样采绘,照耀耳目。”
《漢語大詞典》:笔彩(筆彩)
亦作“ 笔采 ”。
(1).谓文笔辞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孙盛 、 干宝 ,文胜为史,準的所拟,志乎典训,户牖虽异,而笔彩略同。”
(2).指图画的光华色彩。 唐 白居易 《游悟贞寺诗》:“粉壁有 吴 画,笔彩依旧鲜。素屏有 褚 书,墨色如新乾。” 宋 米芾 画史:“ 顾愷之 《维摩天女飞仙》在余家,《女史箴》横卷在 刘有方 家,已上笔采生动,髭髮秀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