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明文选》卷五十六〈箴铭诔上·诔上·杨荆州诔〉~244~
庶狱明慎,刑辟端详。听参皋吕,称侔于张。唐·李善注:「《汉书》曰:『于定国为廷尉,其决疑平法,务在哀鳏寡,罪从轻,朝廷称之。』又曰:『张释之为廷尉,周亚夫见释之持议平,乃结为亲友,由此天下称之。』」
庶狱明慎,刑辟端详。听参皋吕,称侔于张。唐·李善注:「《汉书》曰:『于定国为廷尉,其决疑平法,务在哀鳏寡,罪从轻,朝廷称之。』又曰:『张释之为廷尉,周亚夫见释之持议平,乃结为亲友,由此天下称之。』」
例句
于张惩不滥,陈郭宪无倾。 虞世南 赋得慎罚
《周礼注疏》卷十五〈地官司徒·掌节〉~230~
掌节掌守邦节而辨其用,以辅王命。守邦国者用玉节,守都鄙者用角节。凡邦国之使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皆金也,以英荡辅之。门关用符节,货贿用玺节,道路用旌节,皆有期以反节。凡通达于天下者,必有节以传辅之。无节者,有几则不达。汉·郑玄注:「使节,使卿大夫聘于天子诸侯行道所执之信也。山多虎,平地多人,泽多龙,以金为节,铸象焉,必自以其国所多者于以相别为信明也。今汉有铜虎符。杜子春云,荡当为帑,谓以函器盛此节,或曰英荡画函。」
掌节掌守邦节而辨其用,以辅王命。守邦国者用玉节,守都鄙者用角节。凡邦国之使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皆金也,以英荡辅之。门关用符节,货贿用玺节,道路用旌节,皆有期以反节。凡通达于天下者,必有节以传辅之。无节者,有几则不达。汉·郑玄注:「使节,使卿大夫聘于天子诸侯行道所执之信也。山多虎,平地多人,泽多龙,以金为节,铸象焉,必自以其国所多者于以相别为信明也。今汉有铜虎符。杜子春云,荡当为帑,谓以函器盛此节,或曰英荡画函。」
例句
泽国韶气早,开帘延霁天。 宋之问 玩郡斋海榴
《汉书》卷九〈元帝纪〉~297~
竟宁元年春正月,匈奴虖韩邪单于来朝。诏曰:「匈奴郅支单于背叛礼义,既伏其辜,虖韩邪单于不忘恩德,乡慕礼义,复修朝贺之礼,愿保塞传之无穷,边垂长无兵革之事。其改元为竟宁,赐单于待诏掖庭王樯为阏氏。」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竟宁元年春正月,匈奴虖韩邪单于来朝。诏曰:「匈奴郅支单于背叛礼义,既伏其辜,虖韩邪单于不忘恩德,乡慕礼义,复修朝贺之礼,愿保塞传之无穷,边垂长无兵革之事。其改元为竟宁,赐单于待诏掖庭王樯为阏氏。」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汉书》卷九十四下〈匈奴列传下〉~3803~
竟宁元年,单于复入朝,礼赐如初,加衣服锦帛絮,皆倍于黄龙时。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墙字昭君赐单于。单于驩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
竟宁元年,单于复入朝,礼赐如初,加衣服锦帛絮,皆倍于黄龙时。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墙字昭君赐单于。单于驩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
《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列传〉~294~
初,单于弟右谷蠡王伊屠知牙师以次当为左贤王。左贤王即是单于储副。单于欲传其子,遂杀知牙师。知牙师者,王昭君之子也。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生二子。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
初,单于弟右谷蠡王伊屠知牙师以次当为左贤王。左贤王即是单于储副。单于欲传其子,遂杀知牙师。知牙师者,王昭君之子也。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生二子。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
例句
去国汉妃还似玉,亡家石氏岂无金。 罗邺 落第书怀寄友人
《春秋左传正义》卷十三〈僖公·传七年〉~25~
秋。盟于宁毌。谋郑故也。管仲言于齐侯曰。臣闻之。招携以礼。怀远以德。德礼不易。无人不怀。齐侯脩礼于诸侯。诸侯官受方物。郑伯使大子华听命于会。言于齐侯曰。泄氏。孔氏。子人氏。三族。实违君命。若君去之以为成。我以郑为内臣。君亦无所不利焉。齐侯将许之。管仲曰。君以礼与信属诸侯。而以奸终之。无乃不可乎。子父不奸之谓礼。守命共时之谓信。违此二者。奸莫大焉。公曰。诸侯有讨于郑。未捷。今苟有衅。从之。不亦可乎。对曰。君若绥之以德。加之以训辞。而帅诸侯以讨郑。郑将覆亡之不暇。岂敢不惧。若总其罪人以临之。郑有辞矣。何惧。且夫合诸侯以崇德也。会而列奸。何以示后嗣。夫诸侯之会。其德刑礼义。无国不记。记奸之位。君盟替矣。作而不记。非盛德也。君其勿许。郑必受盟。夫子华既为大子。而求介于大国。以弱其国。亦必不免。郑有叔詹。堵叔。师叔。三良为政。未可间也。齐侯辞焉。子华由是得罪于郑。
秋。盟于宁毌。谋郑故也。管仲言于齐侯曰。臣闻之。招携以礼。怀远以德。德礼不易。无人不怀。齐侯脩礼于诸侯。诸侯官受方物。郑伯使大子华听命于会。言于齐侯曰。泄氏。孔氏。子人氏。三族。实违君命。若君去之以为成。我以郑为内臣。君亦无所不利焉。齐侯将许之。管仲曰。君以礼与信属诸侯。而以奸终之。无乃不可乎。子父不奸之谓礼。守命共时之谓信。违此二者。奸莫大焉。公曰。诸侯有讨于郑。未捷。今苟有衅。从之。不亦可乎。对曰。君若绥之以德。加之以训辞。而帅诸侯以讨郑。郑将覆亡之不暇。岂敢不惧。若总其罪人以临之。郑有辞矣。何惧。且夫合诸侯以崇德也。会而列奸。何以示后嗣。夫诸侯之会。其德刑礼义。无国不记。记奸之位。君盟替矣。作而不记。非盛德也。君其勿许。郑必受盟。夫子华既为大子。而求介于大国。以弱其国。亦必不免。郑有叔詹。堵叔。师叔。三良为政。未可间也。齐侯辞焉。子华由是得罪于郑。
典故
郑国诗
《毛诗正义》卷四之四〈国风·郑风·溱洧〉~82~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吁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吁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吁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吁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例句
名见桐君箓,香闻郑国诗。 张九龄 苏侍郎紫薇庭各赋一物得芍药
典故
相关人物
郑生为韩
相关人物
郑国
《史记》卷二十九《河渠书》
而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毋令东伐,乃使水工郑国閒说秦,令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馀里,欲以溉田。中作而觉,秦欲杀郑国。郑国曰:「始臣为閒,然渠成亦秦之利也。」秦以为然,卒使就渠。渠就,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馀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彊,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
而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毋令东伐,乃使水工郑国閒说秦,令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馀里,欲以溉田。中作而觉,秦欲杀郑国。郑国曰:「始臣为閒,然渠成亦秦之利也。」秦以为然,卒使就渠。渠就,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馀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彊,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
例句
郑生为韩计,且欲疲秦人。 李华 咏史十一首
典故
相关人物
子婴失国
相关人物
子婴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子婴为秦王四十六日,楚将沛公破秦军入武关,遂至霸上,使人约降子婴。子婴即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沛公遂入咸阳,封宫室府库,还军霸上。居月馀,诸侯兵至,项籍为从长,杀子婴及秦诸公子宗族。遂屠咸阳,烧其宫室,虏其子女,收其珍宝货财,诸侯共分之。灭秦之后,各分其地为三,名曰雍王、塞王、翟王,号曰三秦。
子婴为秦王四十六日,楚将沛公破秦军入武关,遂至霸上,使人约降子婴。子婴即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沛公遂入咸阳,封宫室府库,还军霸上。居月馀,诸侯兵至,项籍为从长,杀子婴及秦诸公子宗族。遂屠咸阳,烧其宫室,虏其子女,收其珍宝货财,诸侯共分之。灭秦之后,各分其地为三,名曰雍王、塞王、翟王,号曰三秦。
例句
子婴一失国,渭水东悠悠。 邵谒 论政
《國語辭典》:故国(故國) 拼音:gù guó
1.历史悠久的国家。《孟子。梁惠王下》:「所谓故国者,非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
2.祖国。《史记。卷一一八。淮南衡山列传。淮南厉王》 :「臣闻微子过故国而悲,于是作麦秀之歌。」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
3.故乡。如:「离家在外打拼十几年后,终于在今年返回故国。」唐。杜甫 〈上白帝城〉诗二首之一:「取醉他乡客,相逢故国人。」唐。张祜 何满子诗:「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4.已经灭亡的国家;前代王朝。宋。苏轼 念奴娇。大江东去词:「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五代十国。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5.旧都;古城。《史记。卷七二。穰侯列传》:「攻卫,拔故国,杀子良。」唐。刘禹锡〈石头城〉诗:「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2.祖国。《史记。卷一一八。淮南衡山列传。淮南厉王》 :「臣闻微子过故国而悲,于是作麦秀之歌。」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
3.故乡。如:「离家在外打拼十几年后,终于在今年返回故国。」唐。杜甫 〈上白帝城〉诗二首之一:「取醉他乡客,相逢故国人。」唐。张祜 何满子诗:「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4.已经灭亡的国家;前代王朝。宋。苏轼 念奴娇。大江东去词:「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五代十国。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5.旧都;古城。《史记。卷七二。穰侯列传》:「攻卫,拔故国,杀子良。」唐。刘禹锡〈石头城〉诗:「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國語辭典》:中国(中國) 拼音:zhōng guó
1.上古时代,汉族文化发源黄河流域,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其地为「中国」。后各朝疆土渐广,凡所辖境,皆称为「中国」。《诗经。小雅。六月。序》:「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公羊传。昭公二十三年》:「曷为以诈战之辞言之,不与夷狄之主中国也。」
2.朝廷。《礼记。檀弓上》:「今之大夫交政于中国,虽欲勿哭,焉得而弗哭。」《汉书。卷九五。西南夷传》:「圣王不以劳中国,宜罢郡,放弃其民,绝其王侯勿复通。」
3.京师。《诗经。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汉。毛亨。传:「中国,京师也。」《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是为帝舜。」
2.朝廷。《礼记。檀弓上》:「今之大夫交政于中国,虽欲勿哭,焉得而弗哭。」《汉书。卷九五。西南夷传》:「圣王不以劳中国,宜罢郡,放弃其民,绝其王侯勿复通。」
3.京师。《诗经。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汉。毛亨。传:「中国,京师也。」《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是为帝舜。」
《漢語大詞典》:郑国三良(鄭國三良)
指 叔詹 、 堵叔 、 师叔 三个 郑国 贤臣。语本《左传·僖公七年》:“ 郑 有 叔詹 、 堵叔 、 师叔 三良为政,未可间也。” 宋 无名氏 《喜迁莺·贺生第三子》词:“古今三絶,惟 郑国 三良, 汉 家三杰。”
分類:贤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