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9 【介绍】: 唐人,祖籍南兰陵。萧钧孙。貌伟秀。中宗神龙元年始任洺州参军。玄宗开元初擢中书舍人,历宋州刺史,迁尚书左丞。十四年以兵部尚书领朔方节度使,会吐蕃陷瓜州,徙河西节度使,遣副将杜宾客与吐蕃战,大败之,此后边塞渐宁。授同中书门下三品。十七年进兼中书令,封徐国公,迁太子太师。二十一年罢相。后因李林甫谗陷,贬青州刺史,寻复拜太子太师,以老致仕,卒年八十余。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9 籍贯不详。中宗神龙元年(705)始调洺州参军事,后转醴泉县尉。入迁监察御史,历殿中侍御史、司勋员外郎、太子舍人、祠部员外郎。玄宗开元初,进中书舍人,出为宋州刺史。十一年(723),在尚书左丞任。翌年转兵部侍郎。十四年,以兵部尚书领朔方节度使,次年徙河西节度使。以破吐蕃功,进同中书门下三品。十七年,兼中书令,加集贤殿学士、知院事,进封徐国公。二十一年后罢为尚书右丞相。二十四年,拜太子少师,贬为青州刺史,寻复旧职。天宝八载(749)卒,年80余,赠开府仪同三司。嵩精于典礼,著述多种。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郎官石柱题名考》卷八、二二。《全唐诗》存应制诗2首。
全唐文·卷二百七十九
嵩。左仆射宋国公瑀曾孙。景云初擢殿中侍御史。开元十五年为兵部尚书河西节度使。封兰陵县子。以破吐蕃功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十七年兼中书令。加金紫光禄大夫。进封徐国公。二十四年拜太子太师。天宝八载薨。年八十馀。赠开府仪同三司。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9—784 【介绍】: 唐琅邪临沂人,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颜师古五世从孙。玄宗开元二十二年进士。又擢制科。累擢武部员外郎。为杨国忠所挤,出为平原太守。安禄山叛,约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等起兵抵抗,响应者众,共推为盟主,兵至二十万。肃宗立,为河北招讨使。诸郡复陷,间道奔凤翔,累除御史大夫,出为冯翊太守。以直不容,屡贬官。历迁尚书右丞、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世称颜鲁公。德宗时,卢杞恶之,会李希烈叛,命往劝谕,遂为希烈缢死。谥文忠。工书法,初学褚遂良,后从张旭,创为“颜体”。有集及《韵海镜源》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09—784 字清臣,排行十三,京兆(今陕西长安)人。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进士及第,天宝元年(742)中文词秀逸科,历仕秘书省校书郎、醴泉尉、监察御史。八载迁殿中侍御史,杨国忠怒其不附己,出为平原太守。安史乱起,起义兵抵抗。肃宗至德元载(756)拜宪部尚书、御史大夫,出为同、蒲、饶、升州刺史。代宗广德二年(764)迁刑部尚书,封鲁郡公,世称颜鲁公。大历三年(768)出为抚州刺史。八年至十二年移刺湖州,召集32位文人修撰韵编类书《韵海镜源》,并形成一个多达95人之联唱诗人群,其唱和作品结集为《吴兴集》10卷。十二年召为刑部侍郎,德宗建中三年(782)改太子太师,充淮宁军宣慰使。兴元元年(784)为李希烈所害,谥文忠。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令狐峘《颜真卿墓志铭》、殷亮《颜鲁公行状》。宋留元刚有《颜鲁公年谱》。工诗善文,又为杰出书法家,著述甚富,多佚。今传《颜鲁公集》15卷,为留元刚所辑。《全唐诗》存诗1卷,另收其所参与联句诗21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联句1首,断句2。
唐诗汇评
颜真卿(708—784),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二十二年(734),登进士第,又登拔萃科及文词秀逸科,调醴泉尉,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宰相杨国忠恶之,出为平原大守。起兵抗安史叛军,诏拜户部侍郎。肃宗即位,拜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为河北招讨使。至德二载(757)为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军国事知无不言,为宰相所忌,出为冯翊太守,累贬至蓬州长史。代宗立,除尚书左丞,寻除检校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封鲁国公。与元载不合,贬峡州别驾,迁抚、湖二州刺史。德宗立,改大子少师。时李希烈叛,受命往劝谕,被拘,不屈被害。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世称“颜体”。善诗文,著作甚富,有《韵海镜源》三百六十卷,又《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各十卷,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十五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一卷。
全唐诗补逸
颜真卿字清臣,京兆长安人。开元二十二年进士及第,历仕玄、肃、代诸朝,封鲁国公。李希烈陷汝州,卢杞奏遣真卿往谕,拘胁累岁,不屈而死。
全唐文·卷三百三十六
真卿字清臣。琅琊临沂人。开元中举进士。又擢制科。累官武部员外郎。出为平原太守。安禄山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加户部侍郎。肃宗幸灵武。授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河北采访招讨使。代宗朝封鲁郡公。为刑部尚书。加改太子太师。卢恶之。奏使谕李希烈。希烈胁之。不屈。遂缢杀之。年七十七。赠司徒。谥曰文忠。

作品评论

《唐诗品》
鲁公情欣所遇,悉综古调,颇尚格气,不事弥文。虽有一二近体,不过游戏之作,非所以系幽悰也。今集中所载不及百篇,大都守吴兴时,与皎僧、陆处士之流结思岩林,相忘外道者也,然旷世之情,优入三昧,殊非守平原时色相。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秦州天水人。玄宗开元中,官监察御史,历江陵、安邑二县令。坐事废归田园。天宝中,杨国忠为相,复历御史台、尚书郎,为淮阴太守。十四载,迁宣城太守,封清水县开国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1—781 【介绍】: 唐京兆三原人,字懿范。初名剑客,任神乌令,玄宗以其考绩为天下最,可嗣汉鲁恭,因赐现名。历迁渭南令、朔方节度留后、检校刑部尚书、江西观察使,以善治财赋称。代宗大历八年,岭南哥舒晃乱起,诏兼岭南节度使,平之。因株戮舶商,没其财数百万私有之,为帝所恶。德宗立,阴贿宰相杨炎,始录前功,更拜兵部尚书、东都留守。
全唐文·卷三百九十四
嗣恭字懿范。京兆三原人。始名剑客。以世荫为邺尉。迁萧关令。连徙神乌姑臧。考绩为天下最。元宗以为可嗣汉鲁恭。因赐名。永泰二年为江西观察使。大历八年兼岭南节度使。封冀国公。德宗立。拜兵部尚书东都留守。加怀郑汝陕河阳三城节度东都畿观察使。卒年七十一。赠左仆射。
哥逻仆罗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九百九十九
哥逻仆罗氏昭武。与康国同族。天宝元年。遣使贡方物。诏封怀德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2 【介绍】: 唐宗室。李思诲子。小名哥奴。善音律。累迁国子司业,拜御史中丞,历刑、吏二侍郎,又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性柔佞狡黠,有权术。厚结宦官妃嫔,察伺帝皇动静,奏对皆能称旨。在朝十九年,专政自恣,朝野侧目,惮其威权。其为人往往阳示和好而阴谋中伤,无所不至,世称“口蜜腹剑”。晚年溺于声妓,姬侍盈房。卒赠太尉、扬州大都督。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2 小字哥奴,排行十,唐高祖从父弟之曾孙。因厚结武惠妃与武三思女,于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任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寻代张九龄为中书、集贤殿大学士,又封晋国公。厚结宦官、嫔妃,探听玄宗意旨,故出言进奏,动必称旨,深得玄宗宠信。居相位凡19年,权势至盛,朝野侧目,政事败坏。为人面柔而有狡计,对人暗加陷害不形于词色,人称“口蜜腹剑”。因其主张重用蕃将,使安禄山得掌重兵,致起安史之乱。林甫素寡学术,其题尺皆郭慎微、苑咸代为之。新、旧《唐书》有传。《全唐诗》存诗3首。《全唐诗续拾》补1首。
全唐文·卷三百四十五
林甫。高祖从父弟长平王叔良曾孙。初为千牛直长。开元中累拜黄门侍郎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加银青光禄大夫中书集贤殿大学士兼领陇右河西节度。加吏部尚书。天宝初易官名为右相。迁尚书左仆射。加开府仪同三司。十一载卒。赠太尉扬州大都督。
论惟贞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时吐蕃族人,名瑀,以字行。论弓仁孙。玄宗开元末,为左武卫将军。肃宗时迁光禄卿,为元帅前锋讨击使,战陕州,以功进殿中监。从李光弼讨史朝义,以功封萧国公。光弼病,表惟贞自代。擢左领军卫大将军,改英武军使,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4—793 【介绍】: 唐僧。昆山人,俗姓朱。年二十八赴京师,路遇鹤林玄素禅师,遂从而习牛头禅法。后居临安径山,参学者众。代宗大历三年,召至长安,问法要,赐号“国一”。宰相崔涣、裴度等皆师事之。后辞归,卒谥大觉。世称“牛头六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6—794 【介绍】: 或作道钦。唐僧。昆山人,俗姓朱。师从玄素禅师,修习牛头禅法。后住余杭径山,结庐独处。代宗大历中诏至京师,赐号国一禅师,后辞归。卒谥大觉禅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姓朱氏。吴郡昆山人。家世业儒。母管。梦。折莲华系之衣带。觉而有孕。及生性温雅。与详儿戏。辄为佛事。长从校横。不勤师傅。年二十八。将趋试京师。道由丹徒。谒素禅师于鹤林。素谓之曰。子能从吾游乎。即躬为剃落。顾语其徒法鉴曰。此子异日大兴吾宗在。既受具。遂将南询。以博其趣向。祈教诫于素。素曰。乘流而行。遇径即止。至临安有山焉。樵者以为此天目之径路也。因次素言。禅坐石上不他往。一日有老翁。拜于前曰。我龙也。渊居此山久矣。自师之来。天人拥卫。威德炽盛。吾宫殿眷属。皆不能安。师诚有意教化者。愿舍为道场。语具别录。前临海令吴贞。又以别屿归之。自尔来学之士众矣。大历三年二月。诏曰。朕闻江左有蕴道禅人。德性冰霜。净行林野。朕虚心瞻企。渴仰悬悬。有感必通。国亦大庆。愿和尚远降中天。尽朕归向。不违愿力。应物现形。今遣内侍黄凤。宣旨特到诏迎。速副朕心。春暄。师得安否。遣此不多及。敕令本州供送。凡到州县。开净院安置。官吏不许谒见。疲师心力。弟子不算多少。听其随侍。上见之郑重。咨问法要。供施勤至。司徒杨绾叹曰。此真方外高士也。手诏赐号国一。当是时执弟子礼者。相国崔涣晋公裴度第五琦陈少游等。既还山。贞元五年。玺书宣劳。所赐尤丰缛。六年州牧治龙兴之净院。请下山。以便省候。八年示微疾。说法而逝。报龄七十九。法腊五十。谥大觉。弟子实相常觉等。奉全身塔葬于龙兴之净院。刺史王颜撰碑文。有慧崇者。亦其手度弟子也。事具别传。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师名道钦。吴郡昆山人。姓朱氏。世服儒业。年二十八。即贡于礼部。道由丹徒。遇鹤林玄素禅师。得指入道之要。遂出家。大悟宗旨。久之辞去。素曰。汝乘流而行。遇径即止。师至临安东北山下。问途于樵者。曰。此径山也。师自东北而登。涉重冈。西至高峰北岩中。据石床而坐。俄有老人素衣拜于前曰。我龙也。自师至此。吾属五百皆不安居。当挈归天目。愿以此地为立锡之所。言讫不见。北峰之阳有草庵可居。盖龙所造也。大历三年。代宗诏至阙下。礼遇有加。一日在内廷。帝至起立。帝曰。师何以起。师曰。檀越何得向四威仪中见贫道。帝悦。赐号国一。逾年辞归杭州。即其庵所建寺。是为开山始祖。示寂后。谥号大觉。 赞曰。 代有觉士  出于文儒  宴坐双径  龙骧厥居 珠渊鳞屋  化为精庐  国之一号  帝赐不诬
宋高僧传·卷第九 习禅篇第三之二
释法钦。俗姓朱氏。吴郡昆山人也。门地儒雅祖考皆达玄儒。而傲睨林薮不仕。钦托孕母管氏忽梦莲华生于庭际。因折一房系于衣裳。既而觉已便恶荤膻。及迄诞弥岁在于髻辫。则好为佛事。立性温柔雅好高尚。服勤经史便从乡举。年二十有八俶装赴京师路由丹徒。因遇鹤林素禅师。默识玄鉴知有异操。乃谓之曰。观子神府温粹几乎生知。若能出家必会如来知见。钦闻悟识本心。素乃躬为剃发。谓门人法鉴曰。此子异日大兴吾教与人为师。寻登坛纳戒。鍊行安禅。领径直之一言。越周旋之三学。自此辞素南征。素曰。汝乘流而行逢径即止。后到临安。视东北之高峦。乃天目之分径。偶问樵子。言是径山。遂谋挂锡于此。见苫盖覆罝网屑近而宴居介然而坐。时雨雪方霁旁无烟火。猎者至将取其物。颇甚惊异叹嗟。皆焚网折弓而知止杀焉。下山募人营小室请居之。近山居前。临海令吴贞舍别墅以资之。自兹盛化参学者众。代宗睿武皇帝大历三年戊申岁二月下诏曰。朕闻江左有蕴道禅人。德性冰霜净行林野。朕虚心瞻企渴仰悬悬。有感必通国亦大庆。愿和尚远降中天尽朕归向。不违愿力应物见形。今遣内侍黄凤宣旨。特到诏迎速副朕心。春暄师得安否。遣此不多及。敕令本州供送。凡到州县开净院安置。官吏不许谒见疲师心力。弟子不算多少听其随侍。帝见郑重咨问法要。供施勤至。司徒杨绾笃情道枢行出人表。一见钦于众。退而叹曰。此实方外之高士也。难得而名焉。帝累赐以缣缯陈设御馔。皆拒而不受。止布衣蔬食。悉令弟子分卫。唯用陶器行。少欲知足无以俦比。帝闻之更加仰重。谓南阳忠禅师曰。欲锡钦一名。手诏赐号国一焉。德宗贞元五年遣使赍玺书宣劳并庆赐丰厚。钦之在京及回浙。令仆公王节制州邑。名贤执弟子礼者。相国崔涣裴晋公度第五琦陈少游等。自淮而南妇人礼乞。号皆目之为功德山焉。六年州牧王颜请出州治龙兴寺净院安置。婉避韩滉之废毁山房也。八年壬申十二月示疾。说法而长逝。报龄七十九。法腊五十。德宗赐谥曰大觉。所度弟子崇惠禅师。次大禄山颜禅师。参学范阳杏山悟禅师。次清阳广敷禅师。于时奉葬礼者。弟子实相常觉等。以全身起塔于龙兴净院。初钦在山猛兽鸷鸟驯狎。有白兔二跪于杖屦之间。又尝养一鸡不食生类。随之若影不游他所。及其入长安长鸣三日而绝。今鸡冢在山之椒。钦形貌魁岸身裁七尺骨法奇异。今塔中塑师之貌凭几犹生焉。杭之钱氏为国。当天复壬戌中叛徒许思作乱。兵士杂宣城之卒发此塔。谓其中有宝货。见二瓮上下合藏肉形全在而发长覆面。兵士合瓮而去。刺史王颜撰碑述德。比部郎中崔元翰湖州刺史崔玄亮故相李吉甫丘丹。各有碑碣焉。
窦希𤤺 朝代:盛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4 【介绍】: 唐扶风平陵人,原名希瓘。窦孝谌少子。姊为睿宗皇后。玄宗开元元年,官太子左庶子,累迁左常侍、太子少傅,封毕国公。兄弟皆贪鄙,而希𤤺尤甚。天宝七载,坐信巫祝诡说,放归田里。寻以尊老,复授开府仪同三司。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河南洛阳人。张说子。玄宗开元四年进士。天宝中累迁兵部侍郎、刑部尚书。后贬建安太守,迁大理卿。受安禄山伪命任中书令。肃宗立,论罪,免死长流合浦。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张说长子。玄宗开元四年(716)进士及第,历仕太原司录、劝农判官、吏部员外郎、左司员外郎、主爵郎中。十七年任中书舍人。说死,袭封燕国公。二十六年,坐累贬饶州刺史,移苏州刺史。天宝间累迁户部、兵部侍郎,刑部尚书、大理卿、建安太守。安史乱起,受伪职中书令,肃宗至德二载(757)论罪当死,免死,长流合浦郡。生平散见新、旧《唐书·张说传》、《唐诗纪事》卷二二、《唐才子传》卷一。《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张均集》20卷,今佚。《全唐诗》存诗7首。
唐诗汇评
张均,生卒年不详,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居洛阳。张说长子。开元中自太子通事舍人累迁主爵郎中、中书舍人、户、兵二部侍郎,袭父爵燕国公。贬饶、苏二州刺史。天宝中,官户部侍郎、刑部尚书、大理卿。自以才当为宰辅,意常郁郁。禄山之乱,受伪署为中书令。肃宗返京,论罪当死,诏免,流合浦郡。有《张均集》二十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七首。
全唐文·卷四百八
均。赠太师燕国公说子。官户部侍郎。转兵部。开元二十六年坐累贬饶州刺史。寻徵为户部侍郎。九载迁刑部尚书。杨国忠用事。引为大理卿。受禄山伪命。罪当大辟。肃宗特恩免死。长流合浦郡。建中初赠太子少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5—789 【介绍】: 唐襄州人,字夷旷。早孤,力学不辍。玄宗天宝进士。代宗大历末为尚书右丞。德宗贞元初封宜城县伯,以兵部侍郎同平章事。时浑瑊与吐蕃会盟,柳浑以为难与吐蕃信结,后果劫盟。宰相张延赏嫉浑守正,排挤之,罢政事。卒谥贞。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16—789 初名载,字元舆,后改名浑,字惟深,又字夷旷,汝州梁县(今河南汝州)人。玄宗天宝元年(742)进士及第,历仕丰城令、监察御史、右补阙。代宗大历二年(767)任江南西路都团练判官,大历中历仕袁州刺史、谏议大夫。德宗建中初充浙江东西道黜陟使,还朝拜右庶子,迁尚书右丞、右散骑常侍。四年(783),泾原兵乱,浑遁入终南山,不受朱泚召。贞元元年(785)贼平,拜兵部侍郎,封宜城县开国伯。三年,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五年卒,谥曰贞。生平详见柳宗元《柳公(浑)行状》、新旧《唐书》本传。浑善文,与顾况友善。《新唐书》本传及《艺文志四》均云“有文集10卷”,已佚。《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文·卷三百七十七
浑字夷旷。一字惟深。本名载。襄州人。天宝初进士。累除衢州司马。弃官隐武宁山。召拜监察御史。除殿中侍御史。大历中累迁尚书右丞。贞元元年迁兵部侍郎。封宜城县伯。三年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五年卒。年七十五。谥曰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6 【介绍】: 唐蒲州永乐人,本名钊。杨贵妃堂兄。早年从军,迁至金吾卫兵曹参军。玄宗天宝初,杨贵妃得宠,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乃引国忠为僚佐,遣入京,玄宗授监察御史。后兼领十五使,专判度支事,出入禁中,日加宠幸。以事陷王鉷,代为御史大夫,权京兆尹,赐名国忠。荐鲜于仲通为益州长史,率精兵八万讨南诏,全军陷没。又使司马李宓再讨,再败,宓战死。二役丧师二十万众,国忠皆隐其败,以捷书上闻。天宝十一载,李林甫卒,代为右相,兼领四十余使,又专判度支、吏部三铨,淫纵不法,权倾内外。十四载,安禄山以诛国忠为名叛乱,国忠随玄宗西奔,至马嵬驿,兵变被杀。
全唐文·卷三百四十六
国忠。太真妃从祖兄。本名钊。元宗为改今名。因诸女弟得召。擢金吾兵曹参军闲厩判官。累迁京兆尹兼兵部侍郎。自请领剑南节度。俄加本道兼山南西道采访处置使。拜御史大夫。领吏部。代李林甫为右相。兼文部尚书集贤院大学士监修国史崇元馆大学士太清太微宫使。封魏国公。徙封卫。册拜司空。安禄山反。以诛国忠为名。元宗幸蜀。国忠从。至马嵬。兵士争刃之。枭首以徇。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6 【介绍】: 唐蒲州永乐人。杨贵妃姊。嫁裴氏。有才貌。玄宗天宝七载与姊韩国夫人、妹秦国夫人同日受封。与杨国忠姐妹昆仲五家,并受恩宠。十五载,安禄山陷长安,随玄宗至马嵬,国忠被杀,贵妃被缢,虢国夫人奔陈仓,为县令所杀。
韦伦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6—799 【介绍】: 唐京兆人。韦光乘子。玄宗时累官大理评事。安禄山反,玄宗幸蜀,拜伦剑南节度行军司马。时内官禁军相次到蜀,所在侵暴,号为难理,伦清俭率身以化之,蜀川咸赖其理。肃宗乾元末,拜山南东道节度使。以忤李辅国,未行而改秦州刺史。代宗即位,历忠、台、饶三州刺史,为宦官用反间计,贬信州司马。遇赦,旅寓洪州十数年。德宗即位,拜太常少卿,充通吐蕃使,奉使称旨,西蕃敬服。为卢杞所恶,改太子少保。寻改太子少师致仕,封郢国公。卒谥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7 【介绍】: 唐时突骑施哥舒部人,世居安西。年四十余,仗剑之河西,补为衙将。迁左卫郎将。玄宗天宝六载,充陇右节度副使。后以军功拜特进。天宝十二载,进封凉国公,加河西节度使,寻封西平郡王。好饮酒,喜声色,因风疾归京师。安禄山反,翰拜先锋兵马元帅,率兵二十万守潼关,相持半年。后因杨国忠谮,诏促战,不得已出关决战,大败,被俘,囚洛阳。后杀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7 突厥突骑施哥舒部落之裔,世居安西(今新疆库车)。家富于财,性任侠,好读史书,知谋略。40岁始发愤折节,从军河西。以军功升迁颇速。官至陇右节度使、兼河西节度,封凉国公,又进西平郡王。安史乱起,受命将兵20万守潼关。兵败被俘,受伪职为司空。后为安庆绪所杀。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敦煌遗书伯三六一九及《记纂渊海》存诗1首,断句2。《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唐文·卷四百六
翰。安西副都护道元子。以军功积累迁陇右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天宝八载。以破石堡城功拜特进鸿胪员外卿。进封凉国公。拜太子太保。以风疾废于家。禄山之乱。起为皇太子先锋兵马元帅。讨禄山。加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兵败。为禄山所擒。伪署为司空。寻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