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9?—740 【介绍】: 唐罗州石城人。宦官。本姓苏,为宦者杨氏所养,遂姓杨。少从事内侍省。从玄宗讨内难,擢右监门卫将军。玄宗开元中,以镇压安南首领梅玄成、五溪首领覃行璋功,迁骠骑大将军,封虢国公。又镇压邕州首领梁大海、泷州首领陈行范等。思勖性刚酷,所得俘囚多生剥其面,掣去头皮。将士惮服,故所至有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2—716 【介绍】: 唐朝皇帝。高宗第八子。初名旭轮,改名轮,又更现名。通训诂,工草隶书。始封殷王,改豫王。母武后废其兄中宗,立为皇帝。及改国号周,赐姓武,以为皇嗣。中宗自房州还,复为皇太子,封其为安国相王。及中宗被杀,其子李隆基起兵诛韦后,遂拥其即帝位。在位三年,传位于太子隆基,自为太上皇。卒谥大圣真皇帝。
全唐文·卷十八
帝讳旦。高宗第八子。龙朔二年生。封殷王。乾封元年徙封豫王。总章二年徙封冀王。初名旭轮。改名轮。上元三年徙封相王。永淳二年又封豫。改今名。嗣圣元年二月即位。武后临朝。天授元年降为皇嗣。仍名轮。圣历元年又封相。复今名。神龙二年改封安国相王。唐隆元年六月复辟。延和元年八月传位元宗。在位三年。年五十五。谥曰大圣贞皇帝。庙号睿宗。加尊元真大圣大兴孝皇帝。集十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9—741 【介绍】: 唐僧。南天竺摩赖耶国人。属婆罗门种姓。相传本中天竺国王伊舍那靺摩第三子,为南天竺国王所遣,入唐传法。玄宗开元时入长安,译密教经典数种,大智、大慧、不空、一行等皆师事之。后至洛阳,示寂于广福寺。卒谥国师。译有《瑜珈念诵法》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华言金刚智。南印土摩剌耶国人也。摩剌耶。华言光明。其国近观音所居补陀洛伽山。故云尔。父婆罗门善五明论。建支王师事之。智甫数岁。即能日诵万言。不废忘。年十六出家。随师学于中印土那烂陀寺。修多罗阿毗昙。莫不练习。洎登戒法。遍听律部。既而诣西印土究讨小乘诸部。瑜伽三密陀罗尼门。十馀年。于是博通三藏。次东游楞伽山。历佛逝裸人等。二十馀国。开元七年。至广州。诏迎居京师之慈恩寺。徙荐福寺。至必建大曼拿罗灌顶法。度四众。大智大慧不空三师。皆行弟子礼。十九年。从驾幸洛阳。会久不雨。诏结坛祷之。于是依菩萨法在所住处。用不空钩穴地深四肘。起坛其上。绘七俱胝菩萨像。对之祀呗。期以像目开。即雨七日。炎气益炽。天无云翳。午后目开。西北风起雨大霔。飞瓦拔树。远近惊骇。而坛屋穿漏。莫知其故。或传以为龙飞去云。士庶来观。日千万辈。时上以得姓之始。崇老氏。有司希意请。凡蕃客一切并逐。报可。侍者以告。智曰。吾梵僧也。非蕃客。诏旨宁为我哉。卒不去。未几陛辞游雁门。上大惊。下握手上殿。慰问移时。有皇女。疾久不愈。迁卧咸宜外馆。闭目经旬。浃无所语。诏智授诫。因择宫中七岁女子二人。以绯缯蔽面卧地。上使牛仙童。书若敕者。焚之它处。智嘿有所诵。二女子忽能诵所焚敕语。不遗一字。顷之皇女亦起。坐上闻之。不俟仗卫驰而至。而皇女因谓上曰。冥数难移。琰摩王以陛下之德。见二女子持敕至。遂令先保母镏氏护送。随二女子归。犹获半日之活。以慰陛下。自是上加钦仰。武贵妃造金刚寿命菩萨像。河东郡王。绘毗卢遮那塔中像。皆智所戒饬也。曰庶几其延寿。二贵。人果皆不久而终。大慧禅师一行。请译灌顶诸部流通。十一年。诏于资圣寺置馆。出瑜伽念诵法二卷。七俱胝陀罗尼二卷。东印土婆罗门。大首领。直中书。伊舍罗译语。嵩岳沙门温古笔受。十八年于大荐福寺。出㬅殊室利五字心陀罗尼观自在瑜伽法要各一卷。沙门智藏译语。一行笔受。又补足旧译随求章句。二十年。于洛阳广福寺。语门人曰。白月圆时。吾当逝矣。八月既望。礼毗卢遮那佛像。绕旋七匝。还院焚香发愿。顶戴梵夹拜所译。从容付嘱。寂然而化。寿七十一。腊五十一塔于龙门伊川之右。
宋高僧传·卷第一 译经篇第一之一
释跋日罗菩提。华言金刚智。南印度摩赖耶国人也。华言光明。其国境近观音宫殿补陀落伽山。父婆罗门善五明论。为建支王师。智生数岁日诵万言。目览心传终身无忘。年十六开悟佛理。不乐习尼揵子诸论。乃削染出家。盖宿植之力也。后随师往中印度那烂陀寺。学修多罗阿毗达磨等。洎登戒法遍听十八部律。又诣西印度学小乘诸论及瑜伽三密陀罗尼门。十馀年全通三藏。次复游师子国登楞伽山。东行佛誓裸人等二十馀国。闻脂那佛法崇盛。泛舶而来。以多难故累岁方至。开元己未岁达于广府。敕迎就慈恩寺。寻徙荐福寺。所住之刹必建大曼拿罗灌顶道场度于四众。大智大慧二禅师。不空三藏。皆行弟子之礼焉。后随驾洛阳。其年自正月不雨迨于五月。岳渎灵祠祷之无应。乃诏智结坛祈请。于是用不空钩依菩萨法。在所住处起坛。深四肘。躬绘七俱胝菩萨像。立期以开光明日定随雨焉。帝使一行禅师谨密候之。至第七日炎气爞爞天无浮翳。午后方开眉眼。即时西北风生。飞瓦拔树崩云泄雨。远近惊骇。而结坛之地穿穴其屋。洪注道场。质明京城士庶皆云。智获一龙穿屋飞去。求观其处日千万人。斯乃坛法之神验也。于时帝留心玄牝。未重空门。所司希旨奏。外国蕃僧遣令归国。行有日矣。侍者闻智。智曰。吾是梵僧且非蕃胡。不干明敕吾终不去。数日忽乘传将之雁门奉辞。帝大惊。下手诏留住。初帝之第二十五公主甚钟其爱。久疾不救。移卧于咸宜外馆。闭目不语已经旬朔。有敕令智授之戒法。此乃料其必终。故有是命。智诣彼择取宫中七岁二女子。以绯缯缠其面目卧于地。使牛仙童写敕一纸焚于他所。智以密语咒之。二女冥然诵得不遗一字。智入三摩地以不思议力令二女持敕诣琰摩王。食顷间王令公主亡保母刘氏护送公主魂随二女至。于是公主起坐开目言语如常。帝闻之不俟仗卫。驰骑往于外馆。公主奏曰。冥数难移。今王遣回略觐圣颜而已。可半日间然后长逝。自尔帝方加归仰焉。武贵妃宠异六宫。荐施宝玩。智劝贵妃急造金刚寿命菩萨像。又劝河东郡王于毗卢遮那塔中绘像。谓门人曰。此二人者寿非久矣。经数月皆如其言。凡先觉多此类也。智理无不通事无不验。经论戒律秘咒馀书。随问剖陈如钟虡受。有登其门者。智一觌其面永不忘焉。至于语默兴居凝然不改。喜怒逆顺无有异容。瞻礼者莫知津涯自然率服矣。自开元七年始届番禺。渐来神甸。广敷密藏。建曼拿罗依法制成。皆感灵瑞。沙门一行钦尚斯教。数就咨询。智一一指授曾无遗隐。一行自立坛灌顶。遵受斯法。既知利物请译流通。十一年奉敕于资圣寺翻出瑜伽念诵法二卷七俱胝陀罗尼二卷。东印度婆罗门大首领直中书伊舍罗译语。嵩岳沙门温古笔受。十八年于大荐福寺又出曼殊室利五字心陀罗尼观自在瑜伽法要各一卷。沙门智藏译语。一行笔受删缀成文。复观旧随求本中有阙章句。加之满足。智所译总持印契凡至皆验。秘密流行为其最也。两京禀学济度殊多。在家出家传之相继。二十年壬申八月既望。于洛阳广福寺命门人曰。白月圆时吾当去矣。遂礼毗卢遮那佛。旋绕七匝。退归本院焚香发愿。顶戴梵夹。并新译教法付嘱讫。寂然而化。寿七十一。腊五十一。其年十一月七日。葬于龙门南伊川之右建塔旌表。传教弟子不空奏举。敕谥国师之号。灌顶弟子中书侍郎杜鸿渐。素所归奉。述碑纪德焉。 系曰。五部曼拿罗法。摄取鬼物必附丽童男处女。去疾除祅也绝易。近世之人用是图身口之利。乃寡徵验。率为时所慢。吁正法醨薄一至于此。
神僧传·卷第七
释跋日罗菩提。华言金刚智。南印度摩赖耶国人也。生数岁日诵万言。目览心传终身不忘。年十六开悟佛理。乃削染出家。从师历游诸国。至开元中达于广府。后随驾洛阳。其年自正月不雨迨于五月。岳渎灵祠祷之无应。乃诏智结坛祈请。于是用不空钩依菩萨法。在所住处起坛。深四肘。躬绘七俱胝菩萨像。立期以开光明日定随雨焉 帝使一行禅师谨密候之。至第七日炎气爞爞(徒冬切)天无浮翳。午后方开眉眼即时西北风生。飞瓦拔树崩云泄雨。远近惊骇。而结坛之地。穿穴其屋洪注道场。质明京师一庶皆云。智获一龙穿屋飞去。求观其处日千万人。初帝之第二十五公主甚钟其爱。久疾不救移卧于咸宜外馆。闭目不语已经旬朔。有敕令智授之戒法。此乃料其必终故有是命。智诣彼择取宫中七岁二女子。以绯缯缠其面目卧于地。使牛仙童写敕一纸焚于他所。智以密语咒之。二女冥然诵得不遗一字。智入三摩地。以不思议力令二女持敕诣琰摩王。食顷间王令公主亡保母刘氏护送公主魂。随二女至。于是公主起坐开目言语如常。帝闻之不俟仗卫驰骑往于外馆。公主奏曰。冥数难移。今王遣回略觐圣颜而已。可半日间然后长逝。自尔帝方加归仰焉。武贵妃宠异六宫荐施宝玩。智劝贵妃急造金刚寿命菩萨。又劝河东郡王于毗卢遮那塔中绘像。谓门人曰。此二人者寿命非久矣。经数月皆如其言。至二十年壬申八月既望。于洛阳广福寺命门人曰。白月圆时吾当去矣。遂礼毗卢遮那佛旋绕七匝。退归本院焚香发愿。顶戴梵夹并新译教法。付嘱讫寂然而化。
窦希瑊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4—717 【介绍】: 唐扶风平陵人,字美玉。窦孝谌子。初为潞、常二州参军。睿宗即位,以姊为皇后,累迁太府少卿、殿中监、左右千牛卫将军。玄宗即位,以舅氏故,甚见优宠,迁右散骑常侍、光禄卿。开元二年,迁太子少傅,封豳国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虔州赣人,字可大。钟繇十世孙。以擅长书法直凤阁。武则天时明堂门额、九鼎之铭及诸宫殿门榜,皆绍京所题。家藏王羲之、王献之、虞世南、褚遂良真迹至数十百卷。从玄宗讨韦氏,进中书令,封越国公。后坐事削爵贬官。终少詹事。卒年八十余。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5 【介绍】: 唐定州义丰人。美姿容。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由太平公主引荐入侍禁中,颇为则天所宠信。宫中呼为六郎。累官春官侍郎,封邺国公。曾奉命与李峤、张说等二十六人撰《三教珠英》。则天晚年,与兄易之专权,败坏政事。神龙元年,中宗复位,与易之俱为张柬之等所杀。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05 定州义丰(今河北安国)人。排行六,号六郎。武后神功元年(697)为太平公主所荐,与其兄易之皆傅朱粉,衣纨锦,谄侍武后。拜云麾将军、行左千牛中郎将,旋进银青光禄大夫、右(一作左)散骑常侍。圣历二年(699)为控鹤监内供奉,历司仆卿,封邺国公,俄改春官侍郎。昌宗兄弟专权乱政,中宗神龙元年(705)为崔玄炜等人所杀。昌宗粗能属文,其应诏诸诗,为宋之问、阎朝隐代作。曾领衔引文学之士李峤、张说、宋之问诸人撰集《三教珠英》。生平见新、旧《唐书·张行成传》附。《全唐诗》存诗3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5 【介绍】: 唐定州义丰人。美姿容。晓音律歌词,由弟张昌宗引荐入侍武则天,颇受宠信,宫中呼为五郎。历官控鹤监、奉宸令、麟台监,封恒国公。中宗神龙元年,张柬之等迎中宗复位时被杀。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05 定州义丰(今河北安国)人。排行五,时称张五郎。初以门荫入仕,累迁尚乘奉御。时年20余,白皙美貌,善音律歌词。武后万岁通天二年(697),由太平公主荐入宫禁,为武则天之男宠。常傅粉施朱,衣锦绣之服。后历任司农少卿、控鹤令,权倾一时。长安元年(701)为麟台监,封恒国公。神龙元年(705)正月,为张柬之等所杀。其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全唐诗》存诗4首。多为宋之问、阎朝隐所代作。
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九
易之。左仆射行成族子。幼以门荫累迁尚乘奉御。武后临朝。为司卫少卿。圣历二年置控鹤府。以易之为监。寻加麟台监。封恒国公。武后卧疾长生院。易之引支党谋为不轨。左台御史中丞宋璟请按摄当斩。后不许。神龙元年。张柬之崔元炜率羽林兵入迎仙院诛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5—734 【介绍】: 唐京兆三原人,字光国。明法中第。累授大理丞,历侍御史、吏部员外郎、长安令。玄宗开元初,迁吏部侍郎,铨叙明审,为时所称,迁大理卿。后为御史大夫,无所纠劾,唯烦于细务,名稍衰。终岭南采访处置使。卒谥贞。
全唐文·卷二百三十六
朝隐字光国。京兆三原人。明法中第。开元时累官大理卿。封金城伯。拜御史大夫。进太常卿。出为岭南采访处置使兼判广州。二十八年卒。年七十。赠吏部尚书。谥曰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5—736 【介绍】: 唐苏州吴人,字崇贤。初名景初,睿宗赐现名。陆元方子。举制科第。历迁监察御史、中书侍郎。睿宗景云二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玄宗初,不从太平公主废立之谋,及太平公主败,帝以其保护功,封兖国公。出为剑南按察使,政尚仁恕。徙河东,民吏怀之。累迁太子少保。卒谥文贞。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65—736 睿宗赐名象先,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举制科高第,授扬州参军事,擢洛阳尉。入为监察御史,历殿中侍御史、中书舍人、大理少卿,迁中书侍郎。睿宗景云二年(711),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玄宗先天二年(713),封兖国公,出为益州长史、剑南按察使。开元六年(718)自隰州刺史徙润州刺史,九年,转蒲州刺史,兼河东按察使。入为太子詹事,历工部尚书、户部尚书,知吏部选事,加刑部尚书,以继母忧去官。十三年,起复同州刺史,十七年入迁太子少保。二十四年卒,赠尚书右丞相,谥文贞。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苏颋《授陆景初大理少卿制》,《册府元龟》卷一七二、八六二。《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7—731 【介绍】: 唐河南洛阳人,先世范阳人,居河东,字道济,一字说之。武则天时应诏对策乙等,授太子校书。中宗时为黄门侍郎。睿宗时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劝睿宗以太子李隆基监国。玄宗开元初任中书令,封燕国公。后历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兼朔方军节度使,奏罢边兵二十余万,又以府兵多逃亡,奏罢当番卫士,招募壮士以充宿卫。再兼中书令,又为修书使,知丽正书院事。长于文辞,朝廷重要文件多出其手,与许国公苏颋并称“燕许大手笔”。为李林甫所挤,罢相。卒谥文贞。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67—730 字道济,一字说之。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州),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西),迁家洛阳(今属河南)。武后永昌中,中贤良方正科第一,授太子校书郎。转右补阙,预修《三教珠英》。累迁凤阁舍人。因持正不愿谄事张易之兄弟构陷魏元忠,忤武后旨,流配钦州。中宗复位,召为兵部员外郎,累迁工部、兵部侍郎,兼修文馆学士。睿宗景云二年(711),任宰相,监修国史。玄宗即位,因决策诛太平公主有功,封燕国公,世称张燕公,任中书令。后因与姚崇不和,出为相州、岳州刺史。开元九年(721),又召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迁中书令,俄授右丞相,至尚书左丞相。卒,谥文贞。生平详见张九龄《燕国公张公墓志铭》及新、旧《唐书》本传。今人陈祖言有《张说年谱》。说前后三度为相,掌文学之任凡30年,文辞俊丽,用思精密,朝廷重要文诰,多出其手,尤长于碑文墓志,与许国公苏颋齐名,合称“燕许大手笔”。说诗朴实遒劲,贬岳州后,“诗益凄婉,人谓得江山助”(《新唐书》本传)。原集30卷已佚,明人刻印《张燕公集》25卷。《全唐诗》存诗5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4首,断句4,题1则。
唐诗汇评
张说(667—730)、字道济,一字说之,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居洛阳。天授元年(690)应制科举,授太子校书,转右补阙,预修《三教珠英》。擢右史、内供奉、凤阁舍人。为张易之所构,流钦州。中宗即位,召为兵部员外郎,历工、兵二部侍郎。睿宗景云二年,同平章事,监修国史。玄宗印位,以定策诛大平公主功拜中书令,封燕国公。与姚崇不协,出守相、岳二州。开元九年复入相,官至右丞相兼中书令。说前后三秉大政,掌文学之任凡三十年,朝廷大手笔多出其手,与许国公苏颋并称“燕许大手笔”。有《张说之文集》三十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五卷。
全唐文·卷二百二十一
说字道济。又字说之。其先范阳人。徙家河南之洛阳。弱冠应诏举。对策乙第。授太子校书。中宗朝历工部兵部侍郎。加宏文馆学士。睿宗景云二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转尚书左丞。罢知政事。徵拜中书令。出为相州刺史。开元九年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为朔方军节度大使。十三年授集贤院学士知院事。将东封。授右丞相兼中书令。致仕。在家修史。十七年复拜尚书左丞相。加开府仪同三司。十八年卒。年六十四。追赠太师。谥曰文贞。

作品评论

唐才子传
(说)为文精壮,长于碑志,朝廷大述作多出其手,诗法特妙。晚谪岳阳,诗益凄婉,人谓得江山之助。
《唐诗品》
燕公精藻逼人,敷华当世,文堪作拣,调亦含宫,于绮丽鲜错之中,有神悰独运之美。故时体稍变,适其旨趣。自岳州而后,声鬯益隆,华要并存,清辉四远。时称燕、许手笔,何惭何惑!惟古风凋委,差谢前流,综理遗篇,仅有《杂兴》一首,可窥曹谢,圭璋未合,良有馀恨。
诗薮
二张(按指说与九龄)五言律,大概相似于沈、宋、陈、杜,景物藻绘中,稍加以情致,剂以清空。学者间参,则无冗杂之嫌,有隽永之味。然气象便觉少隘,骨体便觉稍卑。品望之雌,职此故耶?
诗薮
燕国如《岳州燕别》、《深度驿》、《还端州》,始兴如《初秋忆弟》、《旅宿淮阳》、《豫章南还》等作,皆冲远有味,而格调严整,未离沈、宋诸公,至浩然乃纵横自得。
唐音癸签
张燕公说诗率意多拙,但生态不痴。律体变沈、宋典整前则,开高、岑清矫后规。
《诗源辨体》
张说五言律,才藻虽不及沈、宋,而声气犹有可取。至如“西楚茱萸节”一篇,则宛似少陵。排律尚多有失粘者。七言律气格苍莽,不足为法。
《载酒园诗话又编》
燕公大雅之才,虽轩昂不受羁绁,终带声希味澹之致。唯“秋风不相待,先到洛阳城”,未免与利齿儿竞慧,特其气浑,固不类中晚。
《唐诗观澜集》
燕公五排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时于坚壁中作浑脱舞。后人竭力效之,终不可至。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谢元晖,而词取排丽,深容苍态,自谢古人。惟古音璆然,有六朝遗则。名并燕、许,不独出廷硕一头。迁谪后词益以凄惋,人谓得江山之助,良不虚言。
《诗学渊源》
诗以七言为胜。初尚宫体,谪岳州后,颇为比兴,感物写怀,已入盛唐,苏顾不及也。
姜晞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秦州上邽人。高宗永隆二年登进士第。嗣郕国公。累迁金部郎中。睿宗时,以宗正卿充河东道宣劳使。玄宗开元初,官至工部侍郎、左散骑常侍。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上邽(今甘肃天水)人。高宗永隆二年(682)登进士第。曾任金部郎中。开元初为工部侍郎、左散骑常侍。袭封郕国公。事迹散见《旧唐书·姜谟传》附、《音乐志三》,《唐诗纪事》卷一五,《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一五、二六。《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文·卷二百三十六
晞。赠岷州都督谟曾孙。永隆元年进士。官工部侍郎。袭封郕国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并州文水人。武士逸孙。武周天授年间以司农卿爵为河内郡王,历怀、洛二州刺史。神功年间,诏懿宗为神兵道大总管,将兵二十万,讨契丹孙万荣,次赵州,闻万荣兵至,即弃军退据相州。后万荣死,与娄师德安抚河北诸州。百姓有为万荣胁从,后得归来者,均以为同反,先剔其胆,乃杀之。又受诏讯大狱,诛王公大臣,皆深排巧引,时人以为周兴、来俊臣之亚。中宗神龙初,随例降爵,封耿国公,终怀州刺史,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9 【介绍】: 唐郑州原武人。少举明经。累历左右肃政台御史大夫。武周延载初,守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寻迁内史。居宰相十余年,未尝有所荐达。为人巧佞邪媚,能得人主微旨,未尝忤物。中宗即位,拜户部尚书,转侍中,封郑国公。再迁中书令、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卒谥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9—739 【介绍】: 唐扶风平陵人,字国珍。窦孝谌次子。姊为睿宗皇后。起家太子宫门丞、尚乘奉御,换尚舍奉御。玄宗开元初,以舅氏故,累迁都水使者、光禄少卿,将作少卿,封冀国公。性贪鄙。十七年,为太子宾客。卒谥靖。
陆颂 朝代:初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9 【介绍】: 唐河南洛阳人。中宗景龙中,以妻为韦后大妹,官至左金吾大将军、国子祭酒、右常侍,封陈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