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761,分118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国脉
国情
国富
通国
宗国
成国
胜国
封国
化国
失国
国伯
传国
监国
出国
国经
《國語辭典》:国脉(國脈)  拼音:guó mài
国家的命脉。如:「黄巢之乱是促使唐朝断送国脉的主要关键。」《宋史。卷四二五。列传。危昭德》:「民者,邦之命脉,欲寿国脉,必厚民生,欲厚民生,必宽民力。」
分類:国家
《國語辭典》:国情(國情)  拼音:guó qíng
一国的政治、社会及文化等情况。如:「各国的国情不同,为了避免尴尬,最好是入境问俗。」《战国策。秦策一》:「张仪谓秦王曰:『陈轸为王臣,常以国情输楚。仪不能与从事,愿王逐之。』」
《国语辞典》:国富(国富)  拼音:guó fù
1.国家富裕。如:「国富民安」。《新唐书。卷一一八。列传。宋务光》:「水旱为灾,不谓年登;仓廪未实,不谓国富。」
2.泛指一国国民所拥有财富的总值。如:「国富调查有助于了解国家的经济实力。」
《國語辭典》:通国(通國)  拼音:tōng guó
全国,整个国家。《孟子。离娄下》:「匡章,通国皆称不孝焉。」《荀子。礼论》:「天子之丧,动四海,属诸侯;诸侯之丧,动通国,属大夫。」
分類:全国
《國語辭典》:宗国(宗國)  拼音:zōng guó
1.同姓之国。《孟子。滕文公上》:「吾宗国,鲁先君莫之行。」《魏书。卷九六。列传。司马睿》:「清选文学臣僚,吏兵一同宗国。」
2.祖国。也指国家。如:「系心宗国」、「不忘宗国」。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一一:「宗国乱离,僖宗幸蜀。宗生避地,亦到锦江,然畏颖川知之,遂旅游资中郡,销声敛迹,惟恐人知。」
《漢語大詞典》:成国(成國)
大国。左传·襄公十四年:“成国不过半天子之军, 周 为六军,诸侯之大者,三军可也。” 杜预 注:“成国,大国。” 孔颖达 疏:“方四百里以上为成国。” 宋 沈遘 《五言送李瑜通判润州》:“在昔为成国,於今亦大州。”
分類:大国
《漢語大詞典》:胜国
被灭亡的国家。周礼·地官·媒氏:“凡男女之阴讼,听之于胜国之社。” 郑玄 注:“胜国,亡国也。”按,亡国谓已亡之国,为今国所胜,故称“胜国”。后因以指前朝。 元 张养浩 《济南龙洞山记》:“ 歷下 多名山水, 龙洞 为尤胜……胜国尝封其神曰 灵惠公 。” 明 宋濂 《故翰林待制承务郎兼国史院编修官柳先生传》:“ 隆山 牟公 应龙 ,得太史 李心传 史学端绪,且諳胜国文献渊源之懿,仪章、官簿、族系,如指诸掌。” 王国维 《沉乙庵先生七十寿序》:“ 顺康 之世,天造草昧,学者多胜国遗老,离丧乱之后,志在经世,故多为致用之学。”
《漢語大詞典》:封国(封國)
(1).封土立国。周礼·夏官·大司马:“制畿封国,以正邦国。” 郑玄 注:“封,谓立封於疆为界。”汉书·诸侯王表:“立爵五等,封国八百。”
(2).指所封之国。国语·晋语三:“既败而诛,又失有罪,不可以封国。” 韦昭 注:“不可以守封国。” 宋 曾巩 《太祖皇帝总叙》:“ 汉祖 封国过制,反者更起,累世乃定。”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封国:“ 唐 宋 以下,封国但取空名,而不有其地。”
《漢語大詞典》:化国(化國)
(1).教化施行之国。 宋 苏轼 《郊祀庆成诗》:“化国安新政,孤臣反旧耕。” 明 叶子奇 草木子·钩玄:“化国之日舒以长,由其事简也;乱国之日短以促,由其事繁也。”
(2).谓以德教化其国。 南唐 谭峭 化书·稚子:“化国者不知为国所化,化天下者不知为天下所化。”
《漢語大詞典》:失国(失國)
丧失国家的统治权;亡国。国语·晋语二:“得国常於丧,失国常於丧。”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 楚王 失国亡走,一言善而復其国。”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 唐太宗 发兵击破 吐谷浑 ,可汗 慕容允 败死,太子 达延芒波结 失国,逃归 吐蕃 。”
《漢語大詞典》:国伯(國伯)
(1).古说二百一十国以为州,州有州伯。八州之伯谓“国伯”。逸周书·世俘:“籥人造,王秉黄鉞,正国伯。” 朱右曾 校释:“造,进也。国伯,八州之伯。”参见“ 州伯 ”。
(2). 太平天囯 天王 对伯父辈的称呼。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礼制》:“ 庆善 伯、 纘奎 伯、 元玠 伯辈,称囯伯。”
《國語辭典》:州伯  拼音:zhōu bó
旧时统治九州的方伯。《汉书。卷八三。朱博传》:「古选诸侯贤者以为州伯,书曰:『咨十有二牧』,所以广聪明,烛幽隐也。」也称为「州长」。
分類:一州诸侯
《漢語大詞典》:传国(傳國)
古谓帝王传位给子孙或让位给他人。韩非子·说疑:“若夫转法易位,全众传国,最其病也。”吕氏春秋·不屈:“ 魏惠王 谓 惠子 曰:‘上世之有国,必贤者也。今寡人实不若先生,愿得传国。’ 惠子 辞。” 汉 东方朔 《非有先生论》:“传国子孙,名显后世。”汉书·吴芮传:“至 孝惠 、 高后 时,封 芮 庶子二人为列侯,传国数世絶。”
《國語辭典》:监国(監國)  拼音:jiān guó
1.古代君主外出,由太子留守,代理监临国事。《左传。闵公二年》:「大子奉冢祀……,君行则守,有守则从,从曰抚军,守曰监国。」《国语。晋语一》:「君行,太子居,以监国也。」
2.当国家非常时期,新君未正大位时,由近亲代理国事,称为「监国」。如明景帝。
3.代幼君处理国政的人。如清末溥仪年幼,其父载沣即为监国摄政王。
《國語辭典》:出国(出國)  拼音:chū guó
到国外去。如:「出国探亲」、「出国留学」、「出国旅游」。
《漢語大詞典》:国经(國經)
国家的纲纪。 三国 魏 曹植 《责躬》诗:“伊尔小子,恃宠骄盈。举挂时网,动乱国经。” 南朝 陈 徐陵 《太极殿铭》:“况復皇寝,宜昭国经。方流典训,永树天庭。”《旧唐书·崔慎由传》:“合聚兵甲,暗养死士,将乱国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