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汪芒
古国名。 夏禹 时,国君名 防风 。故地在今 浙江省 德清县 武康镇 。国语·鲁语下:“ 汪芒氏 之君也,守 封嵎 之山者也,为 漆 姓。在 虞 、 夏 、 商 为 汪芒氏 ,於 周 为 长狄 ,今为 大人 。” 韦昭 注:“ 汪芒 , 长狄 之国名也。”
《漢語大詞典》:头曼(頭曼)
匈奴 单于。史记·匈奴列传:“ 匈奴 单于曰 头曼 。”因借指外国国君。 清 张逸少 《北征凯旋诗》:“战伐夷 头曼 ,威名儷 有熊 。”
《国语辞典》:吕光(吕光)  拼音:lǚ guāng
人名。(西元337~399)字世明。后凉开国君主,略阳氐人(故治在今陕西省秦安县东南八十里)。初事苻坚,苻坚死后,自称凉州牧,建元太安;后以麟见金泽县,改号麟嘉,称三河王;又七年,改元龙飞,称天王。在位十年,谥号懿武皇帝。
《国语辞典》:楚怀王(楚怀王)  拼音:chǔ huái wáng
1.战国时楚国国君。(?~西元前296)名熊槐。为政无能,曾为秦、齐所败。后听张仪之计与秦议和,入秦时被拘留,后客死于秦。
2.战国时楚国国君。(?~西元前205)名心,为楚怀王孙。秦末项梁起兵时立为楚怀王,后被项羽所杀。
《漢語大詞典》:王吏
天子或国君的官吏。左传·昭公三十年:“王吏不讨,恤所无也。”《商君书·徕民》:“臣窃以为王吏之明为过见。” 宋 谢翱 《宋铙歌鼓吹曲·邻之震》:“沿 楚 以南,菁茅宿莽,献於王吏。”
《漢語大詞典》:致胙
(1).古时天子祭祀后,将祭肉赏赐诸侯,以示礼遇。国语·齐语:“ 葵丘 之会,天子使 宰孔 致胙於 桓公 ,曰:‘余一人之命,有事於 文 武 ,使 孔 致胙。’” 韦昭 注:“胙,祭肉也。”史记·商君列传:“居五年, 秦 人富强,天子致胙於 孝公 。”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奉 汉帝 为 山阳公 ……上书不称臣,京都有事於太庙,致胙。”
(2).臣子祭祀后,将祭肉奉献给国君,表示为君王和国家添福。国语·鲁语上“尝、禘、蒸、享之所致君胙者有数矣” 韦昭 注引 贾 唐 二君曰:“臣祭,致肉於君,谓之致胙。”周礼·天官·膳夫“凡祭祀之致福者” 郑玄 注“致福,谓诸臣祭祀进其餘肉,归胙于王” 唐 贾公彦 疏:“今彼虽据诸侯礼,王之臣致胙亦然。故云‘归胙於王’也。”参见“ 致福 ”。
《漢語大詞典》:致福
(1).古代臣子祭祀后,将祭肉奉献给国君,表示为君王和国家添福。周礼·天官·膳夫:“凡祭祀之致福者,受而膳之。” 郑玄 注:“致福,谓诸臣祭祀,进其餘肉,归胙于王。”周礼·春官·都宗人:“掌都祭祀之礼。凡都祭祀致福于国,正都礼与其服。”《穀梁传·僖公十年》:“世子祠。已祠,致福於君。” 锺文烝 补注:“福,胙肉。”
(2).代人主持祭祀,将祭馀之肉奉献给主人,也称致福。礼记·少仪:“为人祭曰致福。” 陈澔 集说:“为人祭,摄主也,其归胙将命之辞言致福,谓致其祭祀之福也。”
(3).得福;求福。易·震:“象曰‘震来虩虩’,恐致福也。” 高亨 注:“言面临鉅雷,畏恐则得福也。”史记·秦始皇本纪:“诛乱除害,兴利致福。”
《漢語大詞典》:出尊
亦作“ 出樽 ”。
(1).古代国君与贵宾宴饮,尊在两楹间,坫在尊之南,献酬皆自尊南出,故称。礼记·明堂位:“山节、藻棁、復庙、重檐、刮楹、达乡、反坫、出尊、崇坫、康圭、疏屏、天子之庙饰也。” 孔颖达 疏:“出尊者,尊在两楹间,坫在尊南,故云出尊。”隋书·牛弘传:“丈八之室,神位有三,加以簠簋边豆,牛羊之俎,四海九州美物咸设,復须席上升歌,出樽反坫,揖让升降,亦以隘矣。”
(2).指出尊之地。穆天子传卷五:“ 许男 不敢辞,升坐於出尊,乃用宴乐。天子赐 许男 骏马十六, 许男 降再拜空首,乃升平坐。及暮,天子遣 许男 归。” 郭璞 注:“坐之於尊边,使为酒魁,欲以尽欢酣也。”
《漢語大詞典》:守祀
守宗庙、祀社稷山川的人。借指国君。国语·晋语四:“ 晋 仍无道,天祚有德, 晋 之守祀,必公子也。”
《漢語大詞典》:胁君(脅君)
(1).胁持国君。汉书·五行志下之下:“后 楚 屈氏 譖杀 公子追舒 , 齐 庆封 胁君乱国。”
(2).被胁持的国君。礼记·礼运:“冕弁兵革,藏於私家,非礼也,是谓胁君。” 郑玄 注:“劫胁之君也。” 孔颖达 疏:“私藏公物,则见此君恒被臣之劫胁。”
分類:国君
《漢語大詞典》:吴光
春秋 吴 公子光 ,后为国君,即 阖庐 。《楚辞·天问》:“ 吴光 争国,久余是胜?” 王逸 注:“ 光 , 闔庐 名也。”
分類:公子国君
《漢語大詞典》:僻王
邪僻不正的国君。 唐 刘知几 史通·称谓:“斯或承家之僻王,或亡国之庸主,不諡灵繆,为幸已多。”新唐书·马周传:“臣歷观 夏 、 商 、 周 、 汉 之有天下,传祚相继,多者八百餘年,少者犹四五百年,皆积德累业,恩结於人,岂无僻王,赖先哲以免。”
分類:邪僻国君
《國語辭典》:全禄(全祿)  拼音:quán lù
旧时按其官职而给予应得的全部薪俸。《旧唐书。卷一○○。卢从愿传》:「使回,以年老抗表乞骸骨,乃拜吏部尚书,听致仕,给全禄。」
《漢語大詞典》:行器
指国君出行时所用的行装器物。《左传·昭公元年》:“具行器矣! 楚王 汰侈而自説其事,必合诸侯。吾往无日矣。” 杜预 注:“行器,会备。” 杨伯峻 注:“準备行装为盟会之用。”晋书·何遵传:“性亦奢忲,役使御府工匠作禁物,又鬻行器,为司隶 刘毅 所奏,免官。”
《国语辞典》:秦穆公  拼音:qín mù gōng
春秋时代秦国国君。嬴姓,名任好。勤求贤士,得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等贤臣,助晋文公归晋。周襄王时伐西戎,开地千里,襄王命为西方诸侯之伯,遂霸西戎。在位三十九年。谥穆。春秋五霸之一。
《国语辞典》:齐桓公(齐桓公)  拼音:qí huán gōng
春秋时齐国的国君。(?~西元前643)姓姜,名小白,襄公弟。周庄王五十一年,以襄公无道,出奔莒,其后襄公被弑,乃归国即君位,任管仲为相,尊周室,攘夷狄,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为五霸之首;管仲亡后,怠忽政事,宠幸佞臣,霸业遂衰。在位四十二年,卒谥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