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中央  拼音:zhōng yāng
1.中间或中心地方。《诗经。秦风。蒹葭》:「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荀子。大略》:「欲近四房,莫如中央。」
2.指国君。《韩非子。扬搉》:「事在四方,要在中央。」清。王先慎。注:「四方谓臣民,中央谓主君。」
3.最高政府所在地。相对于地方而言。如:「中央政府」。
《國語辭典》:轩冕(軒冕)  拼音:xuān miǎn
古代卿大夫的车服。古制大夫以上的官员才可以乘轩服冕。后借指官位爵禄或显贵的人。《后汉书。卷五二。崔骃传》:「临雍泮以恢儒,疏轩冕以崇贤。」《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是白公脱屣尘埃,投弃轩冕,一种非凡光景,岂不是个谪仙人?」
《國語辭典》:王人  拼音:wáng rén
天子的使臣。宋。杨万里 初入淮河四绝句四首之四:「中原父老莫空谈,逢著王人诉不堪。」
《國語辭典》:君人  拼音:jūn rén
为人君主。《文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君人者,勤于求贤而逸于得人,人臣亦然。」《文选。贾谊。过秦论》:「故治乱之道,存亡之端,若此易见。而君人者,莫肯为也,臣愚窃以为过。」
《國語辭典》:世主  拼音:shì zhǔ
当世的君主。《史记。卷二七。天官书。太史公曰》:「自初生民以来,世主曷尝不历日月星辰?」《三国演义》第三回:「宦官之祸,古今皆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
分類:国君
《國語辭典》:国主(國主)  拼音:guó zhǔ
1.一国的君主。《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和尚师兄,岂不闻古人说:『人过一生,不过两世。』便只住此中,为我作个国主。」
2.对皇帝的贬称。《新五代史。卷六二。十国世家。南唐世家》:「五月,景下令去帝号,称国主,奉周正朔,时显德五年也。」
《漢語大詞典》:四上
(1).指四种上乘的音乐。楚辞·大招:“ 代 秦 郑 卫 ,鸣竽张只。 伏戏 《驾辩》, 楚 《劳商》只。謳和《扬阿》, 赵 簫倡只……四上竞气,极声变只。” 洪兴祖 补注:“四上,谓声之上者有四,谓 代 秦 郑 卫 之鸣竽也, 伏戏 之《驾辩》也, 楚 之《劳商》也, 赵 之簫也。”初学记卷十五引 南朝 梁 王暕 《观乐应诏》诗:“参差陈九夏,依迟分四上。”一说:四、上,为笛色谱中两种音调。四即宫,上即商。“四上竞气,极声变只”,谓宫声由商而争上,至极而变。见 蒋骥 山带阁注楚辞·馀论下引 清 毛奇龄 竟山乐录
(2).指国君。吕氏春秋·知分:“践绳之节,四上之志, 三晋 之事,此天下之豪英。” 高诱 注:“践绳之节,正直也。四上,谓君也。卿、大夫、士与君为四,四者之中,君处其上,故曰四上之志。”
《國語辭典》:君主  拼音:jūn zhǔ
君主国的元首。大体由家系世袭产生。如中国的皇帝,日本的天皇,英国的国王等。也称为「君上」。
《漢語大詞典》:元辟
国君。 宋 苏舜钦 《夜中》诗:“邪慝弗萌,元辟復位。”
分類:国君
《漢語大詞典》:骠信(驃信)
指古南蛮诸国的国君。新唐书·南蛮传中·南诏下:“子 寻閤劝 立,或谓 梦凑 ,自称‘驃信’,夷语君也。”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五:“自下手筑城日举烽,直至 大渡河 ,凡九十三日,楼櫓矗然,旌斾竟不行,而驃信讋慄不暇,兵以诈胜,斯之谓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六章第一节:“ 杨干真 灭 大长和国 ,拥立 赵善政 为骠信,国号 大天兴 ,又名 兴源国 。”
分類:国君
《漢語大詞典》:狐蛊(狐蠱)
喻国君。蛊,卦名。卜得蛊,获其雄狐,故称“狐蛊”。
分類:国君
《國語辭典》:大夫  拼音:dà fū
1.职官名。历代沿用,多系中央要职和顾问。如御史大夫、光禄大夫、大中大夫等。
2.宋朝对有特殊技艺者的尊称。《警世通言。卷八。崔待诏生死冤家》:「启请婆婆,过对门裱褙铺里请璩大夫来说话。」
3.复姓。如汉代有大夫但。
《國語辭典》:御史  拼音:yù shǐ
职官名。周时掌赞书、授法令的事务。战国时为史官,秦汉并为亲近之职,其长官为御史大夫,为汉三公之一,次为御史中丞,掌秘书,兼司纠察,官署称为御史府,后汉以降称为御史台,以中丞为台长,始专任弹劾。唐御史台复置大夫,中丞为副,至明改为都察院,以都御史统辖诸御史,清因之。见唐。杜佑《通典。卷二四。职官六》。
《國語辭典》:诸侯(諸侯)  拼音:zhū hóu
封建时代列国的国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大宋宣和遗事。元集》:「至汤王时,为诸侯与葛为邻,葛君不道,苦虐其民,汤王伐之。」
《國語辭典》:诸君(諸君)  拼音:zhū jūn
1.各位。《史记。卷七。项羽本纪》:「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汉书。卷三九。萧何传》:「且诸君独以身从我,多者三两人。」
2.古称年长的男女为诸君,年轻的男女为吾子。《管子。海王》:「今吾非籍之诸君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