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44,分43页显示 上一页 23 24 25 26 27 29 30 31 32 下一页
章得象(字 希言 文宪、文简 郇国公 )
吕夷简(字 坦夫 文靖 申国公、许国公 )
王德用(字 元辅 鲁国公 武恭 )
夏竦(字 子乔 文庄 英国公 )
荆国大长公主( 魏国大长公主、万寿长公主、隋国长公主、冀国大长公主、荆国大长公主、献穆大长帝姬 齐国大长公主、献穆大长公主、齐国公主、献穆 )
庞籍(字 醇之 颍国公 庄敏 )
张耆(字 元弼 名 旻 徐国公 荣僖 )
马保忠( 燕国公 )
宋庠(名 郊 字 伯庠、公序 莒国公、郑国公 元宪、元献 庠 )
贾昌朝(字 子明 魏国公、许国公 文元 )
曾公亮(字 明仲 宣靖 鲁国公 )
富弼(字 彦国 号 贤相 文忠 祁国公 )
文彦博(字 宽夫、宽夬 潞国公 忠烈 )
韩琦(字 稚圭 号 赣叟 魏国公、仪国公、卫国公、魏郡王 忠献 )
其它辞典(续上)
王曾(字 孝先 沂国公 文正 )章得象(字 希言 文宪、文简 郇国公 )
吕夷简(字 坦夫 文靖 申国公、许国公 )
王德用(字 元辅 鲁国公 武恭 )
夏竦(字 子乔 文庄 英国公 )
荆国大长公主( 魏国大长公主、万寿长公主、隋国长公主、冀国大长公主、荆国大长公主、献穆大长帝姬 齐国大长公主、献穆大长公主、齐国公主、献穆 )
庞籍(字 醇之 颍国公 庄敏 )
张耆(字 元弼 名 旻 徐国公 荣僖 )
马保忠( 燕国公 )
宋庠(名 郊 字 伯庠、公序 莒国公、郑国公 元宪、元献 庠 )
贾昌朝(字 子明 魏国公、许国公 文元 )
曾公亮(字 明仲 宣靖 鲁国公 )
富弼(字 彦国 号 贤相 文忠 祁国公 )
文彦博(字 宽夫、宽夬 潞国公 忠烈 )
韩琦(字 稚圭 号 赣叟 魏国公、仪国公、卫国公、魏郡王 忠献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8—1038 【介绍】: 宋青州益都人,字孝先。真宗咸平五年进士第一。累官吏部侍郎,两拜参知政事。曾规谏真宗造天书、大建玉清昭应宫事。仁宗立,刘太后听政,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朝廷倚以为重。以裁抑太后姻亲,罢知青州。景祐元年,召入为枢密使,次年复拜相,封沂国公。因与吕夷简不协,俱罢,出判郓州。卒谥文正。有《王文正公笔录》。全宋诗
王曾(九七八~一○三八),字孝先,青州益都(今山东青州)人。真宗咸平五年(一○○二),试礼部及殿试皆为第一,除将作监丞,通判济州。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入翰林为学士。天禧四年(一○二○)擢为中书侍郎。仁宗天圣三年(一○二五)改门下侍郎。景祐元年(一○三四)迁枢密使。二年拜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封沂国公。宝元元年卒,年六十一(《隆平集》卷五作六十)。谥文正。有《王文正笔录》(《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五宋祁《王文正公曾墓志铭》、卷四四富弼《王文正公曾行状》),不传。《宋史》卷三一○有传。今录诗七首。全宋文·卷三一九
王曾(九七八——一○三八),字孝先,青州益都(今山东益都)人。咸平五年,由乡贡试礼部、廷对皆第一,以将作监丞通判济州。景德初,迁右正言、知制诰兼史馆修撰,迁翰林学士,两度为参知政事。仁宗初立,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王钦若卒,以门下侍郎为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以忤太后意,天圣七年出知青州,改天雄军,判河南府。景祐元年为枢密使,明年再入相,封沂国公。四年罢,出判郓州。宝元元年冬卒,年六十一,谥文正。著有《九域图》三卷、《契丹志》一卷、《王文正公笔录》一卷(存)。《宋史》卷三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8—1048 【介绍】: 宋建州浦城人,字希言。真宗咸平五年进士。授大理丞、知玉山县。历知台、南雄、洪州。入翰林为学士,积官礼部侍郎兼龙图阁学士,进承旨兼侍讲学士。在翰林十二年,刘太后听政时能独立自守,为仁宗所赏识。景祐三年,擢同知枢密院事,改户部侍郎。宝元元年拜相。居中书八年,不用宗党亲戚。庆历中,于范仲淹等推行新政持缄默态度,遂以久居相位无所建明遭劾。五年,出判陈州及河南府,寻以疾致仕。卒谥文宪,改文简。全宋诗
章得象(九七八~一○四八),字希言,世居泉州(今属福建),高祖家浦城(今属福建)。真宗咸平五年(一○○二)进士,知邵武军归化县。大中祥符四年(一○一一)以屯田员外郎知泉州(《嘉定赤城志》卷九)。仁宗景祐三年(一○三六)擢同知枢密院事。宝元元年(一○三八)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庆历五年(一○四五)为镇安军节度使。七年进封郇国公。次年以司空致仕,六月卒,年七十一。谥文宪,皇祐中致谥文简。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四宋祁《章丞相得象墓志铭》,《宋史》卷三一一有传。今录诗十七首。全宋文·卷三二○
章得象(九七八——一○四八),字希言,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咸平五年登进士第,为大理评事、知玉山县,历知台、南雄、洪州。为杨亿所荐,召直史馆,知制诰,为翰林学士,累迁礼部侍郎兼龙图阁学士,承旨兼侍讲学士,同知枢密院事。宝元元年,以户部侍郎拜集贤相,进工部尚书、昭文馆大学士。庆历五年,拜镇安军节度使,封郇国公,徙判河南府,守司空致仕。八年卒,年七十一,谥文宪。皇祐中,改谥文简。著《国朝会要》一百五十卷。见宋祁《景文集》卷五九《文宪章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一一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9—1044 【介绍】: 宋寿州人,字坦夫。吕蒙正侄。真宗咸平三年进士。历官刑部郎中、权知开封府。仁宗即位,进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天圣六年拜相。赞成仁宗废郭后,贬逐进谏言官孔道辅等,又因范仲淹屡言事,指为朋党而加以贬斥,颇为时论所少。后拜司空、平章军国重事。被劾罢相,以太尉致仕。卒谥文靖。有文集。全宋诗
吕夷简(九七九~一○四四),字坦夫,寿州(今安徽凤台)人。真宗咸平三年(一○○○)进士,补绛州军事推官。通判通州,徙濠州,知滨州。擢提点两浙刑狱,入为刑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使契丹,还,知制诏。再迁刑部郎中,权知开封府。仁宗即位,进右谏议大夫,以给事中参知政事。天圣六年(一○二八)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明道二年(一○三三)罢,同年复相。景祐二年(一○三五)加右仆射,封申国公。次年,与王曾争事,同时罢相。康定元年(一○四○)由判天雄军复入相。庆历元年(一○四一),徙封许国公,判枢密院,改兼枢密使。二年因病以太尉致仕。庆历四年卒,年六十六。谥文靖。有集二十卷,不传。事见《隆平集》卷五,《宋史》卷三一一有传。今录诗十一首。全宋文·卷三二一
吕夷简(九七九——一○四四),字坦夫,寿州(治今安徽凤台)人,吕蒙正侄。咸平进士,历任地方官,知制诰,进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仁宗立,除参知政事。天圣七年拜相,后封申国公。景祐四年以与王曾争事罢,出判许州,徙天雄军。康定元年复入相,改封许国公。后以疾授平章军国重事。庆历三年,以太尉致仕。次年卒,年六十六,谥文靖。有集二十卷。《宋史》卷三一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9—1057 【介绍】: 宋郑州管城人,字元辅。王超子。年十七随父出击李继迁。累迁内殿崇班。仁宗时,历殿前都虞候、知枢密院事、宣徽南院使。因状貌类太祖,降知随州。契丹求关南地,以兵压境,拜保静军节度使、知澶州,徙真定府、定州路都总管,训练士卒,加强守备。累拜同平章事、判澶州,以太子太师致仕。再起,历官至枢密使,封鲁国公。卒谥武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5—1051 【介绍】: 宋江州德安人,字子乔。以父战契丹死,授丹阳主簿。真宗景德四年举贤良方正科。累迁知制诰。仁宗天圣五年,除枢密副使。七年,拜参知政事。因与宰相吕夷简不合,复为枢密副使。康定中除陕西经略安抚使,怯于用兵西夏,自请解兵权,改判河中府。庆历三年召拜枢密使,为台谏所攻,改知亳州。七年,复为枢密使,旋再被论罢,出知河南府。有才智,然尚权术,性贪婪,世人目为奸邪。卒谥文庄。有《文庄集》、《古文四声韵》。全宋诗
夏竦(九八五~一○五一),字子乔,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初以父荫为润州丹阳县主簿,后举贤良方正,通判台州。召直集贤院,编修国史,迁右正言。仁宗初迁知制诰,为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明道二年(一○三三)罢知襄州。历知黄、邓、寿、安、洪、颍、青等州及永兴军。庆历七年(一○四七)为宰相,旋改枢密吏,封英国公。罢知河南府,徙武宁军节度使,进郑国公。皇祐三年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二),年六十七。谥文庄(《东都事略》卷五四)。《宋史》卷二八三有传。 夏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文庄集》为底本,参校清张杰过录、孔继涵跋本(简称孔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乾隆翰林院抄本(简称院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及《史记》、《三国志》、《天台续集》等书。另从《天台续集》、《宋诗略》等书辑得集外诗六首,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三三三
夏竦(九八五——一○五一),字子乔,江州德安(今江西德安)人。父承皓,与契丹力战死,录竦为润州丹阳县主簿。景德四年举贤良方正科,累迁知制诰,出知诸州。天圣三年复知制诰,充翰林学士兼侍读、龙图阁学士,迁枢密副使。七年拜参知政事。与吕夷简不合,寻罢为枢副,复出知州府。宝元初,入为三司使,赵元昊反,出知永兴军,徙泾州,还判永兴军兼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自请解兵柄,改判河中府,徙蔡州,改知亳州,复拜河阳三城节度使、判并州。庆历七年,拜同平章事、判大名府,改枢密使,封英国公。罢知河南府,加兼侍中,进郑国公。皇祐三年卒,年六十七,谥文庄。竦资性明敏,好学,经史百家,外至佛老,无不通晓。文章典雅藻丽,朝廷典策多以属之。有集一百卷,策论十三卷,又著《古文四声韵》五卷(存)。见《华阳集》卷三五《夏文庄公神道碑》及《宋史》卷二八三本传。
人物简介
简介
荆国大长公主,宋太宗第八女,母方贵妃。公主善笔札,喜图史,能为歌诗,尤善女工,太宗特所钟爱。至道三年五月,封万寿长公主。大中祥符元年十二月,进封隋国长公主,降右龙武军将军李遵勖。四年七月,改越国长公主。六年正月,改宿国长公主。天禧三年八月,改鄂国长公主。干兴元年二月,进封冀国大长公主。明道元年十一月,改魏国大长公主。皇佑三年六月薨,年六十四。追封齐国大长公主,赐谥献穆。元符三年三月,改封荆国大长公主。政和四年十二月,改封献穆大长帝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8—1063 【介绍】: 宋单州成武人,字醇之。真宗大中祥符间进士。仁宗明道间为殿中侍御史,谏请焚垂帘仪制,又请仁宗用人博采公论,勿出执政意。西夏攻宋,数任边帅,历知延州兼鄜延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用部将狄青、周美等击败西夏兵,收复失地,并筹划议和。和议成,任枢密副使,旋擢参知政事、枢密使。皇祐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力主专任狄青击侬智高。以太子太保致仕,封颍国公。卒谥庄敏。全宋诗
庞籍(九八八~一○六三),字醇之,单州成武(今属山东)人。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进士。仁宗时为广南东路转运使,徙福建转运使。景祐三年(一○三六),入为三司户部判官。西夏事起,为陕西体量安抚使,历知汝、同二州,陕西都转运使。庆历元年(一○四一)知延州。二年,兼陕西四路缘边都总管、经略招讨使。西夏事定,入为枢密副使。八年,改参知政事。皇祐元年(一○四九)为枢密使。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后历知郓、并、青、定等州。嘉祐八年卒,年七十六。谥庄敏。事见宋王圭《华阳集》卷四八《庞公神道碑铭》,《宋史》卷三一一有传。今录诗八首。全宋文·卷三六五
庞籍(九八八——一○六三),字醇之,单州成武(今山东成武)人。登大中祥符八年进士第,为黄州司理参军。预修《天圣编敕》,为刑部详覆官,擢群牧判官,殿中侍御史。历知临江军、汝州、同州,为广东、福建、陕西转运使。庆历元年,拜龙图阁直学士、知延州,俄兼鄜延路都总管、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累拜参知政事、枢密使。皇祐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罢知郓州,加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并州、青州。嘉祐中,以太子太保致仕,封颍国公。八年卒,年七十六,谥庄敏。所著文五十卷。见司马光《太子太保庞公墓志铭》(《司马文正集》卷七六),《宋史》卷三一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8 【介绍】: 宋开封人,字元弼,本名旻。年十一事真宗于藩邸,善射。咸平中,在定州与契丹战。景德罢兵,迁侍卫亲军马军都虞候。从东封西祀。大中祥符九年进宣徽南院使兼枢密副使。仁宗天圣三年,召为枢密使。累封徐国公。为人重密有智数,知传记及术数之学,言象纬辄中。章献太后微时曾寓其家,耆事之甚谨,及太后预政,宠遇最厚。安佚富盛逾四十年。以太子太师致仕。卒谥荣僖。全宋诗
张耆(?~一○四八),初名旻,字元弼,开封(今属河南)人。年十一,给事真宗藩邸。咸平中为天雄军兵马钤辖。天禧二年(一○一八)为武信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出判陈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二)。仁宗天圣三年(一○二五)拜枢密使(同上书卷一○三)。历河阳、泰宁、山南东道节度使。明道元年(一○三二)加右仆射,为昭德军节度使兼侍中(同上书卷一一一)。出判许、襄、邓、孟、陈、寿诸州,封徐国公。庆历三年(一○四三)以太子太师致仕(同上书卷一四四)。八年,卒,赠太师兼侍中。谥荣僖。《宋史》卷二九○有传。全宋文·卷三二○
张耆(?——一○四八),先名旻,字元弼,开封(今河南开封)人。年十一,给事真宗藩邸,及即位,授西头供奉官。咸平中历天雄军、镇州、定州、并、代州兵马钤辖,贬潞州都监。真宗东封,迁殿前都虞候,再迁马军副都指挥使、宣徽南院使兼枢密副使,罢,判河阳。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陈州。累迁镇安军、淮南节度使、判寿州。历河阳、泰宁、山南东道、昭德军节度使。章献太后崩,出判许、襄、邓、孟、陈、寿等州,封徐国公。卒,谥荣僖。《宋史》卷二九○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辽营州人。圣宗太平间,授洗马、改殿中丞。兴宗时拜枢密使、尚父,封燕国公。时朝政不纲,僧人有拜三公、三师者,保忠尝从容进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6—1066 【介绍】: 宋安州安陆人,徙开封雍丘,初名郊,字伯庠,后改字公序。仁宗天圣二年进士第一。累迁翰林学士。宝元二年,除参知政事。与宰相吕夷简论事不合,出知扬州、郓州。复入参政,改枢密使。皇祐元年拜相。三年,为谏官包拯奏劾不戢子弟,无所建明,出知河南府。旋加使相,充枢密使,封莒国公。英宗即位,改封郑国公,请老致仕。与弟宋祁俱以文学名,时称“二宋”。读书至老不倦,善正讹谬。卒谥元宪。有《国语补音》、《宋元宪集》等。全宋诗
宋庠(九九六~一○六六),字公序,原名郊,入仕后改名庠。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后徙安州之安陆(今属湖北)。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初仕襄州通判,召直史馆,历三司户部判官、同修起居注、左正言、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深为仁宗亲信。庆历三年(一○四三)因其子与匪人交结,出知河南府,徙知许州、河阳。不久召回任枢密使,与副使程戡不协,再出知郑州、相州。英宗即位,改知亳州,以司空致仕。治平三年卒,年七十一。谥元献。宋庠与其弟祁均以文学知名,有集四十四卷,已散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得宋庠诗文,编为《元宪集》四十卷。事见王圭《华阳集》卷四八《宋元宪公神道碑》,《宋史》卷二八四有传。 宋庠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元宪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诸书散见的宋庠诗,编定十四卷。另辑得集外诗七首,附于卷末。全宋文·卷四一六
宋庠(九九六——一○六六),字公序,初名郊,字伯庠,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后徙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第一,擢大理评事、同判襄州。累迁左正言、知制诰,判吏部流内铨,入翰林为学士。宝元二年以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因与宰相吕夷简不和,出知扬州,徙郓州。庆历五年复除参知政事,八年除尚书工部侍郎,充枢密使。皇祐元年拜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三年,以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出知河南府,徙河阳,再充枢密使,封莒国公,出判郑州、相州。英宗即位,改封郑国公,判亳州。治平三年卒,谥元宪。与弟祁以文学名擅天下,著《国语补音》(存)、《纪年通谱》、《掖垣丛志》、《谈苑》等,有集四十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8—1065 【介绍】: 宋开封人,祖籍真定获鹿,字子明。贾琰从孙。真宗天禧初,献文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国子监说书。仁宗朝,历崇政殿说书、天章阁侍讲、知制诰。累迁权御史中丞兼判国子监。时用兵西夏不利,上备边六事,多施行之。庆历三年,拜参知政事。四年,充枢密使。五年,拜同平章事兼枢密使。七年,罢相判大名府。英宗即位,徙凤翔节度使,进封魏国公。卒谥文元。博学善论说。有《群经音辨》、《通纪》、《本朝时令》、《奏议》及文集等。全宋诗
贾昌朝(九九八~一○六五),字子明,开封(今属河南)人。真宗天禧元年(一○一七)赐同进士出身,补常州晋陵县主簿。累进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仁宗庆历元年(一○四一),迁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三年,拜参知政事。四年,为枢密使。五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数与参知政事吴育争事,出判大名府兼北京留守司、河北安抚使。嘉祐元年(一○五六),又兼侍中,寻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枢密使。英宗治平元年(一○六四),拜凤翔节度使、左仆射。二年,以观文殿大学士判尚书都省,卒,年六十八。谥文元。有文集三十卷,不传。事见宋王圭《华阳集》卷五六《贾昌朝墓志铭》,《宋史》卷二八五有传。今录诗三首。全宋文·卷四八一
贾昌朝(九九八——一○六五),字子明,真定获鹿(今河北鹿泉)人。天禧元年献颂,赐同进士出身,授晋陵主簿。历知宜兴、东明县。迁尚书礼部郎中、史馆修撰,擢知制诰、权判吏部流内铨兼侍讲,进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庆历三年,拜参知政事。次年,以工部侍郎充枢密使。五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仍兼枢密使。七年,出判大名府,移山南东道节度使。后除尚书右仆射、观文殿大学士、判尚书都省。嘉祐元年,进封许国公。英宗即位,进封魏国公。治平二年卒,年六十八。著《群经音辨》十卷(今存本为七卷)、《春秋要论》十卷、《通纪》八十卷、《本朝时令》十二卷,奏议、文集各三十卷。见王圭《华阳集》卷三七《贾文元公昌朝墓志铭》,《宋史》卷二八五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9—1078 【介绍】: 宋泉州晋江人,字明仲。曾会子。仁宗天圣二年进士。知会稽县,立斗门,泄镜湖水,民受其利。历知制诰、翰林学士、判三班院。出知郑州,有能声。嘉祐初,擢参知政事,除枢密使。六年,拜同平章事。神宗即位,加尚书左仆射。曾荐王安石可大用,后又暗助其变法。熙宁三年,罢相。次年,判永兴军,旋以太傅致仕。卒谥宣靖。尝与丁度编《武经总要》。全宋诗
曾公亮(九九九~一○七八),字明仲,晋江(今福建泉州)人。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知会稽县。累迁知制诰兼史馆修撰,为翰林学士、判三班院。嘉祐元年(一○五六),除给事中、参知政事。五年,除枢密副使,兼群牧制置使。六年,拜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英宗即位,依旧执政。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进昭文馆大学士,累封鲁国公。三年,以老避位。六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谥宣靖。有文集三十卷,《元日唱和诗》一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五二《曾太师公亮行状》,《宋史》卷三一二有传。今录诗四首。全宋文·卷五四八
曾公亮(九九九——一○七八),字明仲,泉州晋江(今福建晋江)人,曾会之子。天圣二年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后擢知制诰兼史馆修撰,为翰林学士、判三班院。以端明殿学士出知郑州,复入知开封府,迁给事中、参知政事,加礼部侍郎,除枢密使。嘉祐六年,拜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神宗时累封鲁国公。熙宁三年以年老辞相位,拜司空兼侍中,判永兴军。元丰元年卒于京师,年八十,谥宣靖,尝奉敕撰《武经总要》四十卷(存)。见曾肇《曾太师公亮行状》(《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五二),《宋史》卷三一二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4—1083 【介绍】: 宋洛阳人,字彦国。仁宗天圣八年举茂才异等。庆历二年为知制诰,使契丹,力拒其割地之挟索,然许增岁币。三年,迁枢密使,与范仲淹等推行“庆历新政”。至和二年,拜中书门下平章事,务守成,号贤相。神宗问边事,曰“愿二十年口不言兵”。次年拜相。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判亳州,复以抵制青苗法被劾降官。以韩国公致仕。卒谥文忠。有《富郑公诗集》。全宋诗
富弼(一○○四~一○八三),字彦国,河南(今河南洛阳)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举茂才异等,授签书河阳判官。通判绛州,迁直集贤院,开封府推官、知谏院。庆历二年(一○四二),为知制诰。三年,拜枢密副使,与杜衍、范仲淹等主持庆历新政。四年,出知郓州。历知青、郑、蔡、河阳、并等州府。至和二年(一○五五),召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即位,为枢密使。居二年,出判扬州,封祁国公,进封郑。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判汝州。二年,以左仆射、门下侍郎拜同平章事。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判河南,改亳州。后因阻青苗法受责,求归洛阳养疾,不久即致仕。元丰六年卒,年八十。有奏议、安边策、文集等,今存《富郑公集》一卷。《宋史》卷三一三有传。 富弼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两宋名贤小集》卷四九《富郑公集》为底本,酌校他书引诗。另从《伊川击壤集》等书中辑得集外诗若干,编于卷末。全宋文·卷五九九
富弼(一○○四——一○八三),字彦国,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天圣八年,举茂材异等,授将作监丞,迁直集贤院、知谏院、史馆修撰。庆历二年,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曾两使契丹。次年,拜枢密副使。至和二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嘉祐六年,以母忧去位。英宗立,召拜枢密使,封祁国公,进封郑。熙宁二年,以左仆射、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时王安石用事,弼与之不合,求退,以同平章事出判河南,改亳州。复以诋青苗法被劾,以仆射判汝州。遂请老,拜司空,进韩国公致仕。元丰六年卒,年八十,赠太尉,谥文忠。弼谙熟边事,与范仲淹分主西、北边务,又尝与仲淹推行「庆历新政」。有奏议十二卷、劄子十六卷等,今存《富郑公诗集》一卷。见《范忠宣集》卷一七《富郑公行状》,《东坡集》卷三七《富郑公神道碑》,《韩南阳集》卷二九《富文忠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一三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6—1097 【介绍】: 宋汾州介休人,字宽夫。仁宗天圣五年进士。累迁殿中侍御史。庆历七年,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以镇压贝州王则起义,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皇祐三年被劾罢相,出知许、青、永兴等州军。至和二年复相。嘉祐三年,出判河南等地,封潞国公。神宗朝,反对王安石变法,极论市易损国体,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元丰六年以太师致仕。哲宗元祐初,因司马光荐,为平章军国重事。五年,复致仕。历仕四朝,任将相五十年。卒谥忠烈。有《潞公集》。全宋诗
文彦博(一○○六~一○九七),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进士。历御史、转运副使、知州判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平章军国事,拜太师,封潞国公。哲宗绍圣四年卒,年九十二。徽宗崇宁间预党籍,后追复太师,谥忠烈。一生更事仁、英、神、哲四朝,荐跻二府,七换节钺,出将入相五十馀年。著有《潞公集》四十卷。《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三、《宋史》卷三一三有传。 文彦博诗六卷,以明嘉靖五年平阳王溱刻《文潞公文集》四十卷本为底本(藏北京图书馆)。参校明嘉靖五年王溱刻,清季锡畴、瞿熙邦校本(简称季校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嘉靖五年王溱刻、傅增湘校补本(简称傅校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另从《施注苏诗》、《舆地纪胜》等辑得集外诗九首、附于卷末。全宋文·卷六四一
文彦博(一○○六——一○九七),字宽夬,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天圣五年进士。历殿中侍御史、河东转运副使、都转运使,擢龙图阁、枢密直学士,知秦州、益州,召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庆历八年拜同平章事。皇祐三年罢,出知许、青、永兴等州军。至和二年复相。嘉皊三年出判河南、大名、太原等府,封潞国公。英宗朝入为枢密使。熙宁中因极论新法之害,力引去。拜司空,河东节度使,寻以太师致仕。元祐初平章军国重事,居五年,复致仕。绍圣四年卒,年九十二。逮事仁、英、神、哲四朝,任将相五十年。有《文潞公文集》四十卷(存)。《宋史》卷三一三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8—1075 【介绍】: 宋相州安阳人,字稚圭,号赣叟。仁宗天圣五年进士。累迁右司谏,疏罢王随、陈尧佐、韩亿、石中立等四人。益、利岁饥,为体量安抚使,缓赋调、逐贪吏、汰冗役,活饥民九十万。宝元间进枢密直学士、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久在兵间,名重一时,天下称韩范。后召为枢密副使,与范仲淹、富弼同时登用。庆历新政败,出知扬州,徙郓州、定州。嘉祐中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仁宗有疾,琦力请立皇嗣。英宗即位,拜右仆射,封魏国公。英宗病重,又力请建储。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寻改判永兴军、相州等地。卒谥忠献。有《安阳集》。全宋诗
韩琦(一○○八~一○七五),字稚圭,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进士。初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不久入直集贤院、监左藏库,历开封府推官、三司度支判官、右司谏。宝元初西夏事起,为陕西安抚使,久在兵间,功绩卓著,与范仲淹并称“韩范”。庆历三年(一○四三)为枢密副使,与范仲淹、杜衍共主持新政,庆历五年新政失败,出知扬州,徙郓州、成德军、定州、并州。嘉祐元年(一○五六)为枢密使,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即位,仍为相,封魏国公。神宗立,琦坚辞相位,出判相州,建昼锦堂。不久再次经略陕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复请归相州。河北地震、黄河决口,徙判大名府,充安抚使。后因反对青苗法,与王安石不合,熙宁六年还判相州。八年卒,年六十八,谥忠献。有《安阳集》五十卷。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四八宋李清臣《韩忠献公琦行状》,《宋史》卷三一二有传。 韩琦诗二十一卷,以明正德九年安阳张士隆河东行台刻《安阳集》为底本,校以明安成尹仁校本(简称明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又从《吴礼部诗话》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附于卷末。词学图录
韩琦(1008-1075) 字稚圭。相州人。弱冠举进士第二名。蚤有盛名,识量英伟,论者以重厚比周勃,政事比姚崇。有《安阳集》,词存五首,见《能改斋漫录》及《青箱杂记》。全宋文·卷八三二
韩琦(一○○八——一○七五),字稚圭,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天圣五年擢进士甲科,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累迁起居舍人、知制诰。元昊反,历陕西安抚使,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秦凤经略安抚使、观察使,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同除枢密副使,时称「韩、范」。以资政殿学士出知扬州,徙郓、定、并、相等州。嘉祐元年除枢密使,三年以本官同平章事,封仪国公。立英宗,加门下侍郎兼兵部尚书、平章事,进封卫国公,再进封魏国公。英宗崩,又被顾命立神宗。固请罢相,乃以节度使兼侍中判相州,复为陕西、河北等路安抚使,判永兴军、大名府兼北京留守。后极言青苗不便,请解四路安抚,还判相州。熙宁八年六月卒,年六十八,谥忠献。政和五年,加封魏郡王。著有《二府忠论》五卷、《谏垣存稿》三卷、《陕西奏议》五十卷、《河北奏议》三十卷、《杂奏议》三十卷、《安阳集》五十卷等。事迹详神宗御制《两朝顾命定策元勋碑》、佚名《韩魏王家传》(《安阳集》附录),《宋史》卷三一二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