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贼曹(賊曹) 拼音:zéi cáo
职官名。汉代郡太守之属吏,掌逐捕盗贼之事。
《漢語大詞典》:邦事
国家动用人工兴办的事。亦泛指国事。
《周礼·地官·乡师》:“凡邦事,令作秩叙。” 郑玄 注:“事,功力之事。” 贾公彦 疏:“邦,国也。凡国家有功作之事,故云邦事也。” 汉
韦孟 《讽谏》诗:“邦事是废,逸游是娱。”
《國語辭典》:委国(委國) 拼音:wěi guó
将国家委托他人治理。《史记。卷六十六。伍子胥传》:「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求委国为臣妾。」
《漢語大詞典》:帝事
犹王事。古代用以称国事。 汉
蔡邕 :“公允廸厥德,宣力肆勤,战战兢兢,以役帝事。”
《國語辭典》:女祸(女禍) 拼音:nǚ huò
由女子所引起的祸害。多指君主宠信女子,或由于女主执政而败坏国事。含贬义。《新唐书。卷五。玄宗本纪》:「呜呼,女子之祸于人者甚矣!自高祖至于中宗,数十年间,再罹女祸,唐祚既绝而复续。」
《漢語大詞典》:临国(臨國)
谓治理国事。
《晏子春秋·问上二九》:“ 景公 问 晏子 曰:‘临国蒞民,所患何也?’”:“ 秦 圣临国,始定刑名,显陈旧章。”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薄太后 母德慈仁, 孝文皇帝 贤明临国,子孙赖福,延祚至今。”
《漢語大詞典》:归祭(歸祭)
归去祭祀。谓回去治理国事。
《左传·昭公三十一年》:“﹝ 荀躒 ﹞退而谓 季孙 :‘君怒未怠,子姑归祭。’” 杜预 注:“归摄君事。”
《国语辞典》:鼎折足 拼音:dǐng zhé zú
比喻大臣不能胜任国事,以致国家倾覆。语出《易经。鼎卦》:「《象》曰:『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漢語大詞典》:属邦(屬邦)
付托国事。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春申君》:“ 女环 谓 春申君 曰:‘妾闻王老无嗣,属邦於君。’”
附属国。 清
薛福成 《与法兰西立约通商议》:“因其为我属邦,而与西洋诸国平行也。” 清 马建忠
《巴黎复友人书》:“ 日尔曼 王率属邦先与 瑞典 有 奥斯纳勃卢克 之约,继与 法国 復有 孟斯德 之约。” 范文澜 蔡美彪 等
《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二章第六节:“这实际上是在 宋 军得胜的形势下,把 南宋 变成和 齐国 一样的属邦。”
《漢語大詞典》:营国(營國)
(1).营建国都。
《周礼·考工记·匠人》:“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贾公彦 疏:“ 郑 云国家谓城方,公之城,盖方九里,侯、伯七里,子、男五里。”
(2).治理国事。 汉
张衡 :“ 景 三虑以营国兮,荧惑次於他辰。”
《漢語大詞典》:死政
死于国事。
《周礼·地官·司门》:“凡财物犯禁者举之,以其财养死政之老与其孤。” 郑玄 注:“死政之老,死国事者之父母也。” 唐
元稹 :“古者公卿之子,代为公卿,所以贵贵也。况贤者之后,死政之孤,寧繫班资,以碍升奬?”
《漢語大詞典》:庭问(庭問)
指天子上朝询问国事。庭,通“ 廷 ”。:“防壅閼,则莫若凡奏边防,陛见庭问。”
《漢語大詞典》:总署(總署)
清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别称。 郑观应 《盛世危言·游历》:“方今朝廷创办一事,聚讼盈庭,非无深达时务之臣,而每建一言,輒多格於羣议,诚如总署所谓同心少、异议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