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文书管理(文书管理)  拼音:wén shū guǎn lǐ
对机关团体的文书资料,用科学方法加以处理及保管的制度。
《国语辞典》:战犯法庭(战犯法庭)  拼音:zhàn fàn fǎ tíng
专为审判战犯所设立的国际法庭。国际战犯法庭有权指控某些组织、团体或个人的罪行,并加以审判,而被告也有事先获得起诉书副本及聘请辩护律师等权利。历史上最著名的战犯法庭成立于西元一九四五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纽伦堡大审(Nuremberg trials),主要的审判对象为德国纳粹分子,可惜因缺乏先例及审判过程的公平性受到质疑,故此一案例并未得到一致认同。
《国语辞典》:阵脚大乱(阵脚大乱)  拼音:zhèn jiǎo dà luàn
军队或团体原先的布置、安排失去秩序。如:「台风吹垮了晚会的舞台,使得筹备小组一时阵脚大乱,急忙设法恢复。」
《国语辞典》:职业工会(职业工会)  拼音:zhí yè gōng huì
同一职业的工人为谋求其福祉所组成的团体。
《国语辞典》:职业团体(职业团体)  拼音:zhí yè tuán tǐ
由从事同一种职业的人所组成的团体。如劳工团体、农民团体等。
《国语辞典》:渔民团体(渔民团体)  拼音:yú mín tuán tǐ
以渔捞为生活要件的渔民所组织的团体,如各级渔会。
《国语辞典》:补习班(补习班)  拼音:bǔ xí bān
短期补习学校,由学校、机关、团体或私人办理,分技艺补习班及文理补习班二类;修业期限为一个月至一年六个月不等。
《国语辞典》:次文化  拼音:cì wén huà
1.社会中,各团体的价值、规范及信念而与主流文化有所差异者。
2.对社会主流文化提出异议的文化与符号表达,常为主流社会企图压抑与排除,但也常成为影响社会变迁的动力,并形塑未来的主流文化。如对古典菁英文化提出挑战的青少年次文化、流行与大众文化等。也称为「副文化」、「亚文化」。
《国语辞典》:出版界  拼音:chū bǎn jiè
泛称以出版图书、刊物等为主的组织团体为「出版界」。
《国语辞典》:布告栏(布告栏)  拼音:bù gào lán
1.学校或机关团体张贴布告的地方。如:「学校走廊上大多设有布告栏。」也作「布告栏」。
2.电子布告栏。参见「电子布告栏」条。
《国语辞典》:采购团(采购团)  拼音:cǎi gòu tuán
1.为平衡国与国之间贸易逆差而组成具有特殊目的的采构团体。组成方式多半由政府单位居中协调,邀请公民营事业参加采购,并共同协商采购项目和金额。
2.谑称以采买购物为目的的旅行团。
《国语辞典》:团康(团康)  拼音:tuán kāng
团体的康乐活动。如:「这次露营,除了烤肉外,还有内容精彩的团康活动。」
分类:团体
《国语辞典》:观光团(观光团)  拼音:guān guāng tuán
游览参观他国风景习俗、文物制度的团体。
《国语辞典》:伙食团(伙食团)  拼音:huǒ shí tuán
承办团体伙食的组织。如:「学校里由伙食团包办全校师生的午餐。」
《国语辞典》:合唱团(合唱团)  拼音:hé chàng tuán
1.由若干人分成几个声部所组成的演唱团体。以演唱多声部的曲调为主。
2.由若干人组成的小型乐团。通常有一位主唱,其他团员则负责和音与演奏乐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