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文学社
清末湖北革命团体。1911年1月由振武学社改组而成,蒋翊武任社长。借“研究文学”为名,在新军中开展革命活动,吸收社员五千余人。后与共进社组成起义领导机关,发动了武昌起义。
《漢語大詞典》:未名社
二十年代文学团体名。1925年成立于 北京 ,因主办《未名丛刊》《未名》半月刊,故称。初由 鲁迅 创始,后得其大力支持。主要成员有 韦素园 、 李霁野 、 曹靖华 等。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曹靖华译〈苏联作家七人集〉序》:“未名社一向设在 北京 ,也是一个实地劳作,不尚叫嚣的小团体。”
《漢語大詞典》:拓都
英语total之译音。总体:团体;社会。 梁启超 《论私德》一:“羣者谓之拓都,一者谓之幺匿。拓都之性情形制,幺匿为之;幺匿之所本无者,不能从拓都而成。”自注:“拓都者,东译所称团体也。” 郭沫若 《初出夔门》二:“他对我们说:‘这是totalandunit的对译,是 严几道 的译语。’……他曾经读过 严几道 译的 斯宾塞 的《群学肄言》。他说:‘拓都大约是指社会,幺匿是指个人。’”
《國語辭典》:同乐会(同樂會)  拼音:tóng lè huì
有娱乐节目表演的集会。如:「放暑假前,班上将举办一次同乐会。」
《國語辭典》:兴中会(興中會)  拼音:xīng zhōng huì
国父孙中山先生最初组织的革命团体。光绪二十年(西元1894)创立于美国檀香山。入会者须宣誓「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合众政府。」
《漢語大詞典》:协领(協領)
(1). 清 代武官名,位在副都统下,佐领上。《清会典·兵部三·尚书侍郎职掌》:“ 盛京 、 吉林 、 黑龙江 、 福州 水师别为营,将军辖焉,凡总管二人,协领二人。”
(2). 清 末革命团体光复会领导人员名称,犹言副首领。 清 陶成章 《浙案纪略·列传三》:“分‘光復会’职员为十六级……例如黄字为首领,首领五人,即以推 锡麟 ( 徐锡麟 )等。祸字为协领,无定员, 瑾 ( 秋瑾 )自居协领。”
《漢語大詞典》:小公务员(小公務員)
旧时机关、团体中地位低的职员。 巴金 《谈〈寒夜〉》:“我想起了我的主人公 汪文宣 ,一个患肺病死掉的小公务员。”
《漢語大詞典》:小分队(小分隊)
某些单位或团体派出执行特定任务的组织,一般人数较少,灵活机动,能力较强。
《漢語大詞典》:小刀会(小刀會)
清 代民间秘密团体。起自19世纪中叶,与三合会(即天地会)、白莲教有源流上的关系,主要活动在我国东南沿海及 山东 一带,各地小刀会曾多次起义,抗击 清 军和外国侵略者。
《漢語大詞典》:小金库(小金庫)
指为了小团体的利益,违反国家财经纪律而非法设置的公款保管和出纳部门。《人民日报》1981.8.19:“ 辽宁省 营口市 镀锌薄板厂非法设立‘小金库’,大搞吃喝招待,严重违反财经纪律,有关人员受到党纪处分和经济制裁。”
《国语辞典》:偏差行为(偏差行为)  拼音:piān chā xíng wéi
在一个社会团体或文化体系内,有其共同承认或接受的行为标准,凡违反这个标准或与它冲突的行为方式,通称为「偏差行为」。
《国语辞典》:领袖人物(领袖人物)  拼音:lǐng xiù rén wù
能够领导国家或团体的人。如:「吴先生天生就是一位领袖人物,本基金会在他的领导之下,业务蒸蒸日上。」
《国语辞典》:另立门户(另立门户)  拼音:lìng lì mén hù
脱离原来的组织或团体,独当一面,别创新局。如:「经过三年拜师学艺,她已经另立门户,开了一家美容院。」
《国语辞典》:秘密结社(秘密结社)  拼音:mì mì jié shè
多人结合的团体,其目的、规约、组织、活动均秘而不宣。
《国语辞典》:秘密社会(秘密社会)  拼音:mì mì shè huì
不让非会员知晓其组织方式与活动内容的团体。通常以誓言彼此规约,强调互助互信的情谊与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