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因论生论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因论而生论,自本论涉于支论之谓也。探玄记四曰:「后三品因论,别问别答。」
因缘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物之生,亲与强力者为因,疏添弱力者为缘。例如种子为因,雨露农夫等为缘。此因缘和合而生米。大乘入楞伽经二曰:「一切法因缘生。」楞严经二曰:「彼外道等,常说自然,我说因缘。」长水之楞严经疏一之上曰:「佛教因缘为宗,以佛圣教自浅至深,说一切法,不出因缘二字。」维摩经佛国品注:「什曰:力强为因,力弱为缘。肇曰:前后相生因也,现相助成缘也。诸法要因缘相假,然后成立。」止观五下曰:「招果为因,缘名缘由。」辅行一之三曰:「亲生为因,疏助为缘。」【又】梵语尼陀那之译意。十二部经之一。又云缘起。(参见:尼陀那)。【又】四缘之一。因即缘之意。此非因与缘各别而论,亲因即名为缘。俱舍论七,谓:「因缘者,五因之性。」六因中,除能作因,馀五因虽总为因缘,而唯识论七唯名同类因为因缘。六因四缘及十二因缘,各(参见:本)
【佛学常见辞汇】
凡一事一物之生,本身的因素叫做因,旁助的因缘叫做缘。例如稻谷,种子为因,泥土、雨露、空气、阳光、肥料、农作等为缘,由此种种因缘的和合而生长谷子。
【佛学次第统编】
就因之义分之,说有因缘。因缘者,于一物之生,赋与强力曰因,旁添弱力曰缘。例如种子因也,雨露农夫等缘也。
虽辨因果,应识因缘。若但知因,则惑于缘,因果之义缺矣。
【俗语佛源】
佛教以「正因缘」遍破古代印度盛行的邪因缘,无因缘两种法执。正因缘说一切法由内因外缘而生,邪因缘说一切法从时、方、梵天等而生,无因缘说一切法自然而生。既然一切法从因缘而生,生必有灭,故无常;生灭相异,故非一;非一则不自在,不能为主,故必无我;正报既非是我,则依报亦必非我所。以此由浅入深,最后导归:「万法是真如(宇宙万有的终极实在),由不变故;真如万法,由随缘故。」因与缘的涵义:《摩诃止观》卷五下:「招果为因,缘名缘由。」《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一之三:「亲生为因,疏助为缘。」后来诗文中以「因缘」泛指原因、缘故。唐·白居易《新丰折臂翁诗》:「问翁臂折来几年,兼问致折何因缘。」也用因缘来表示缘分,泛指人与人或人与事物之间发生的联系。如唐·韩愈《答张籍书》:「因缘幸会,遂得所图。」(无名氏)
【三藏法数】
谓六根为因,六尘为缘也。如眼根对于色尘时,识即随生;馀根亦然,是名因缘。(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尼陀那
【佛学大辞典】
(术语)Nida%na,译曰因缘,缘起。十二分经之一。说佛之说法缘起由序者。诸经多有通别二序,所谓别序者,尼陀那也。智度论三十二曰:「尼陀那者,说诸佛法本起因缘,佛何因缘说此事。有人问:故说是事。毗尼中有人犯是事,故结是戒。一切佛语缘起事,皆名尼陀那。」慧苑音义上曰:「尼陀那,此云因缘。然有三类:一说请而语,二因犯制戒,三因事说法也。」开宗记一本曰:「尼陀那,此云缘起,或云因缘。」
因缘生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无始无明)
因缘依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一切诸法发生所亲依者。唯识论规定诸心心所为有所依之法,举三种所依,此即其中之一也。对于增上缘依及等无间缘依而言,谓一切诸法各自之种子也。一切有为法,皆依各自之种子而生起,若离种子之因缘,则决无生者。斯一切种子,为诸法之原因,又为诸法依生之所依法,故名之曰因缘依。成唯识论四所谓:「诸心心所,皆有所依。然彼所依总有三种:一因缘依,谓自种子,诸有为法皆托此依。离自因缘,必不生故。」即其事也。虽然详究论文之意,因缘依之体,不止于种子,又熏生种子之现行法,亦因种子为因缘依。若单以种子为因缘依,则与瑜伽论等所云之种子依何异。故同论述记四,释此论文,谓:「约识而论,唯种子识。今汎说诸有为法,皆托此依,据通依(因缘依)故也。一切有为法,无无因缘者。」瑜伽论之种子依,其名义限于种子生现行之一面,不能更示种子生种子及现行熏种子时互为因缘之义。故唯识论悉摄此等所依法,名为因缘依,以代瑜伽论所谓种子依。要之因缘依之语,有自体办生本据之意,以狭义解之,与种子依同,为单指诸法之种子者。若以广义解之,则生种子之现行法,并生后念种子之前念种子,亦为因缘依也。小乘不言种现等法,唯言心心所法,总依四缘,六因中除能作之一因,馀因皆为因缘之性云。
因缘性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为诸法生起原因又为依托之性也。四缘性之一。大乘小乘,其解不同。(一)小乘于诸法之原因六因中,除能作因外,馀五因为因缘性。如此因缘性,义既通于六因中五因,故其意颇广,且举一例,如眼识之起,以有发识取境作用之眼根为因,所对之色境为缘而生。故眼根与色境,为眼识生起,有为因缘之性云。(二)大乘于六因中,唯以同类因为因缘之性,馀五因总为增上缘之性。详言之,则同类因通于因缘性与增上缘性。馀五因唯为增上缘之性。因类因为引生等流果之原因,又名自种因。即过去之善法,于现在之善法为因,现在之善法,于未来之善法为因。恶法无记法亦然。如此诸法之亲因缘种子,为因缘性,又熏生此种子之现行法,为种子之因缘性,更生后自类种子之前念种子,为后起种子之因缘性,毕竟离为诸法原因之种子,不可立因缘性也。
因缘周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周之一。(参见:三周)
三周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说法华经于其迹门度声闻人,分正说,领解,述成,授记四段,以之为一周。而于其声闻人以上中下之三根有为前后三周。是曰三周说法:一、法说周,当舍利弗一人之上根直说妙法之实理,使之悟入一乘者。涉于方便品与譬喻品。二、譬喻周,当大迦叶等四人之中根。说三车之譬喻,使之悟入一乘者。涉于譬喻品,信解品,药草喻品,授记品之四品。三、因缘周,当其他一切声闻人之下根,说过去大通智胜佛时之因缘,使之悟入一乘者。化城喻品,五百授记品,人记品是也。如此三段次第度上中下根周足。而迹门法华之正宗分毕于此矣。法华玄义十曰:「如法华三周说法断奠声闻,咸归一实。」
因缘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观十二因缘之道理而悟生死流转之理也。由此观而开悟者名缘觉。宋高僧传曰:「接飞花坠叶,作因缘观。」大乘义章十二曰:「因缘观者,于彼生死十二因缘,分别观察。」
【佛学常见辞汇】
观十二因缘的道理而了悟生死流转的真相。由此观而开悟者,名缘觉。
因缘合成
【佛学大辞典】
(术语)森罗万象,必自因(亲因),与缘(助缘)而成,此二者相合而生结果,谓之因缘合成。
因缘释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台四大释例之一。(参见:四释)附录天台四释项。
因缘释义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论宗四种释义之一。(参见:四释)附录三论四释项。
因缘说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说经中事物由来之处。十二部经之一。(参见:十二部经)
因缘生死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七种生死之一。
【三藏法数】
谓初欢喜地已后诸位菩萨,皆以所观不思议理为因,能观真无漏智为缘,共破无明之惑。复为化众生故,示现生死,是为因缘生死。(真无漏智者,即菩萨智慧也。由此智慧,断诸惑业,而不漏落生死,以对二乘之智,名为真耳。)
因缘舞
【佛学大辞典】
(行事)以神佛之因缘为文句而舞也。
因缘轮
【佛学大辞典】
(譬喻)因缘运物如车轮,故云轮。因缘相继生起而无限极故以轮为譬。【又】(术语)约阿等十二摩多于缘觉之十二因缘观,称为因缘轮。详见义释十一。
因缘僧护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说因缘僧护经,失译,一卷。五百商人入海时,请僧护为说法者。迨至海中,龙王乞僧护去授四龙子以四阿含经。商人还时,僧护自海出同还。途中相失。见地狱中五十六事。次至五百仙人处一宿济度之。来见佛,问因缘。佛一一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