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异品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因明异喻所备之条件与因异品类也。例如内阁总理亦应守中华民国法律(宗),为中华民国人民故(因),如外国人(异喻),之论式中,外国人之异喻,与中华民国人民之因,全异品类是也。
(术语)因明异喻所备之条件与因异品类也。例如内阁总理亦应守中华民国法律(宗),为中华民国人民故(因),如外国人(异喻),之论式中,外国人之异喻,与中华民国人民之因,全异品类是也。
因能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果能变之语而言。八识种子在第八阿赖耶识,种子生种子,念念相续之前因后果转变。又,八识种子各生八识现行之转变,此二种转变谓之因能变,自其种子生之八识,各从自体分变现见相二分,谓之果能变。唯识述记二末曰:「因能变即是种子,转变生果,果通种子及与种子,自类种子亦相生故。」同三本曰:「变有二种:一者生变,即转变。变谓因果生熟差别,等流异熟二因习气,名因能变。所生八识现种种相,是果能变,故能生因说名能变。二缘名变,即变现义。是果能变,且第八识唯变种子及有根身等,眼等转识变色等是也。」
【佛学常见辞汇】
对果能变而言,八识种子在阿赖耶识中,种子生种子,念念相续之前因后果转变,名因能变。又从八识种子各生八识的现行之转变,亦名因能变。
(术语)对于果能变之语而言。八识种子在第八阿赖耶识,种子生种子,念念相续之前因后果转变。又,八识种子各生八识现行之转变,此二种转变谓之因能变,自其种子生之八识,各从自体分变现见相二分,谓之果能变。唯识述记二末曰:「因能变即是种子,转变生果,果通种子及与种子,自类种子亦相生故。」同三本曰:「变有二种:一者生变,即转变。变谓因果生熟差别,等流异熟二因习气,名因能变。所生八识现种种相,是果能变,故能生因说名能变。二缘名变,即变现义。是果能变,且第八识唯变种子及有根身等,眼等转识变色等是也。」
【佛学常见辞汇】
对果能变而言,八识种子在阿赖耶识中,种子生种子,念念相续之前因后果转变,名因能变。又从八识种子各生八识的现行之转变,亦名因能变。
因曼陀罗
【佛学大辞典】
(术语)胎藏界之曼陀罗也。是对于金刚界之曼陀罗而言。金刚界者,为显修得之智之法门,故配于果。胎藏界者为示本有之理之法门,故属于因。因而复配之于东西,胎藏界之方,谓之东曼陀罗,金刚界之方,谓之西曼陀罗。见金刚曼陀罗大钞一。
(术语)胎藏界之曼陀罗也。是对于金刚界之曼陀罗而言。金刚界者,为显修得之智之法门,故配于果。胎藏界者为示本有之理之法门,故属于因。因而复配之于东西,胎藏界之方,谓之东曼陀罗,金刚界之方,谓之西曼陀罗。见金刚曼陀罗大钞一。
因提
【佛学大辞典】
(天名)又作因坻。(参见:因坻)
(天名)又作因坻。(参见:因坻)
因坻
【佛学大辞典】
(天名)可洪音义一曰:「因坻,音迟,亦言因提。此云主,谓天主帝释也。」(参见:因陀罗)
(天名)可洪音义一曰:「因坻,音迟,亦言因提。此云主,谓天主帝释也。」(参见:因陀罗)
因提梨
【佛学大辞典】
(天名)(参见:因坻)
(天名)(参见:因坻)
因坻
【佛学大辞典】
(天名)可洪音义一曰:「因坻,音迟,亦言因提。此云主,谓天主帝释也。」(参见:因陀罗)
(天名)可洪音义一曰:「因坻,音迟,亦言因提。此云主,谓天主帝释也。」(参见:因陀罗)
因集生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六行相中之四行相。观集谛之境而为四种之观解。即观集谛者迷因之惑业也,惑业者生苦果之因也,集积苦果而使现者集也,使苦果相续不绝者生也,助缘者使苦果成办之缘也。
(术语)十六行相中之四行相。观集谛之境而为四种之观解。即观集谛者迷因之惑业也,惑业者生苦果之因也,集积苦果而使现者集也,使苦果相续不绝者生也,助缘者使苦果成办之缘也。
因等起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刹那等起而言。因等引起业之意。申言之,即表业及无表业,必于其前念,有善恶之心心所,因之而发。谓动机也。此有远因等起,与近因等起之二种。远因等起者,思惟之思,即思业,当于唯识所谓审虑思,决定思,谓豫思惟所作之事,间接为业之因也。近因等起者,作事之思,即思已业,当于唯识之动发胜思,谓随思而为所作之事,动身发语也。所作业之三性别,由近因等起而判之。出于俱舍论及记第十三。
(术语)对于刹那等起而言。因等引起业之意。申言之,即表业及无表业,必于其前念,有善恶之心心所,因之而发。谓动机也。此有远因等起,与近因等起之二种。远因等起者,思惟之思,即思业,当于唯识所谓审虑思,决定思,谓豫思惟所作之事,间接为业之因也。近因等起者,作事之思,即思已业,当于唯识之动发胜思,谓随思而为所作之事,动身发语也。所作业之三性别,由近因等起而判之。出于俱舍论及记第十三。
因揭陀尊者
【佛学大辞典】
(人名)十六罗汉之一,(参见:罗汉)
(人名)十六罗汉之一,(参见:罗汉)
因圆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可得佛果之因圆满也。
(术语)可得佛果之因圆满也。
因圆果满
【佛学大辞典】
(术语)修行之因具足而佛果之德圆满也。心地观经一曰:「三僧祇劫度众生,勤修八万波罗蜜。因圆果满成正觉,住寿凝然无去来。」
【佛学常见辞汇】
谓修行的因具足时,则佛果的功德亦圆满。
(术语)修行之因具足而佛果之德圆满也。心地观经一曰:「三僧祇劫度众生,勤修八万波罗蜜。因圆果满成正觉,住寿凝然无去来。」
【佛学常见辞汇】
谓修行的因具足时,则佛果的功德亦圆满。
因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因者对果之语,为得果而修之道,谓之因道。
(术语)因者对果之语,为得果而修之道,谓之因道。
因源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果而谓为因,对末而谓为源也。华严经疏四曰:「因该果海,果彻因源。」
(术语)对果而谓为因,对末而谓为源也。华严经疏四曰:「因该果海,果彻因源。」
因业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因者有亲生结果之力,业者为生果助缘之所作,即因与缘。此二相和而诸法生。大日经二曰:「诸法无形像,清澄无垢浊,无执离言说,但从因业起。」大日经疏十九曰:「因如镜,业如身,对镜而影现也。」
(术语)因者有亲生结果之力,业者为生果助缘之所作,即因与缘。此二相和而诸法生。大日经二曰:「诸法无形像,清澄无垢浊,无执离言说,但从因业起。」大日经疏十九曰:「因如镜,业如身,对镜而影现也。」
因达罗大将
【佛学大辞典】
(天名)Indra,药师十二神将之一。因达罗,译曰帝释。见大孔雀咒王经。(参见:因陀罗)
(天名)Indra,药师十二神将之一。因达罗,译曰帝释。见大孔雀咒王经。(参见:因陀罗)
因论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因明论也。大日经疏三曰:「声论因论。」演密抄四曰:「因论因明也。」探玄记十二曰:「因论治邪见,以格量正理。」又,因于论也。
【佛学常见辞汇】
因明论。
(术语)因明论也。大日经疏三曰:「声论因论。」演密抄四曰:「因论因明也。」探玄记十二曰:「因论治邪见,以格量正理。」又,因于论也。
【佛学常见辞汇】
因明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