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09,分2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因袭
水因
苦因
三因
恶因
因机
因方
仍因
佛因
因国
因习
贵因
因败
天因
等因
《國語辭典》:因袭(因襲)  拼音:yīn xí
沿用旧例而不改变。《史记。卷一二八。褚少孙补龟策传。序》:「孝文、孝景因袭掌故,未遑讲试。」《文选。刘歆。移让太常博士书》:「汉兴,去圣帝明王遐远,仲尼之道又绝,法度无所因袭。」也作「因仍」。
《骈字类编》:水因
传灯录:我等于俗僧时,忽悟水因。既不洗尘,亦不洗体,中间安得无所有。
分类:水因
《高级汉语词典》:苦因  拼音:kǔ yīn
肉体或思想上持续痛苦或失望(如疾病或损失)的原因
《骈字类编》:三因
楞严经:汝但不随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三缘断故,三因不生。注:三缘三因,皆指淫杀盗守护国界主。陁罗尼经:复次善男子,如来知眼界。色界眼识界,当云何知。有三因故,谓知内空外空内外空故。如是遍知。乃至知意界法界意识界。内空外空内外空故。
《国语辞典》:恶因(恶因)  拼音:è yīn
不善的种子。如:「种恶因,得恶果。」
《韵府拾遗 微韵》:因机(因机)
汉书高帝纪:张良、陈平曰:汉有天下大半,而诸侯皆附楚,兵罢食尽,此天亡之时,不因其机而遂取之,所谓养虎自遗患也。汉王从之。
九州春秋:圣人常顺时而动,智必因机以发。
分类:因机
《韵府拾遗 阳韵》:因方
张说诗:䌽旄八佾成行,时龙五色因方。
《漢語大詞典》:仍因
依托;凭借。 程善之 《赠陈子松藤》诗:“浮萍无根亦无蒂,但有风水相仍因。”
分類:依托凭借
《国语辞典》:佛因  拼音:fó yīn
得佛果之因。谓一切的善根功德。
《國語辭典》:因国(因國)  拼音:yīn guó
1.已灭亡的前代国家,因其地为今国所承袭,故称为「因国」。《礼记。王制》:「天子、诸侯祭因国之在其地而无主后者。」
2.可倚为内应的国家。《谷梁传。庄公三十年》:「桓内无因国,外无从诸侯。」
《國語辭典》:因习(因習)  拼音:yīn xí
因循成习。《魏书。卷一一四。释老志》:「终恐因习滋甚,有亏恒武。」
《骈字类编》:贵因(贵因)
管子:变化则为生,为生则乱矣。故道贵因。吕氏春秋:凡兵贵其因也。因也者,因敌之险以为己固。因敌之谋以为己事。
《韵府拾遗 卦韵》:因败(因败)
宋书王元谟传:义恭与元谟书曰。闻因败为成。臂上金疮。得非金印之徵也。
《骈字类编》:天因
阮籍大人先生传:往者天尝在下,地尝在上,反覆颠倒,未之安固,焉得不失度式而常之。天因地动,山陷川起,云散震坏,六合失理。汝又焉得择地而行,趋步商羽。
《漢語大詞典》:等因
旧时公文用语。常用于叙述上级官署的令文结束时。但叙述平行机关及地位在上的不相隶属机关的来文,为表示尊敬,也间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