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深信因果,知佛不灭
【三藏法数】
所作为因,感报为果。谓若信因果不虚,则无造恶之过;若知法身常住,则无断灭之见。是即忏悔也。
因缘观善根发相
【三藏法数】
谓修禅之人,于其定中,忽然觉悟心生,推寻三世无明、行等诸因缘中,不见人我之相,即离断常,破诸邪见,得定安隐,解慧开发,心生法喜,是为因缘观善根发相。(三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无明、行者,即十二因缘中之二名也。断常者,即断常二见也。)
因果比量
【三藏法数】
谓因果相比。如见物行,比有所至;见有所至,比先有行。若见有人,如法事王,比知当获广大禄位;见大禄位,比知先已如法事王。若见备善作业,比知必当获大财富;见大财富,比知先已备善作业。若见修道,比知当获圣果;见获圣果,比知先已修道。如是等类,名因果比量。
因义
【三藏法数】
谓诸佛于无量无数劫中,修习胜果之因,是名因义。(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当有因
【三藏法数】
谓现在六根,对于六尘所作之法为因,此因能招未来当有之果,故名当有因。(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相续因
【三藏法数】
谓因一念之心,攀缘根尘,以成善恶之业,而招未来之果。于未来果,复起善恶之业,展转无有断绝,故名相续因。
相因
【三藏法数】
谓以所作善恶业相为因,由因感果,无有断绝,故名相因。
作因
【三藏法数】
谓作胜因,已获胜报,于胜报上,更作胜因,故名作因。
待因
【三藏法数】
待即对也。谓妄想灭时还作,作时还灭,若相续念断,则妄想不生;以妄对不妄,故名待因。
摩诃迦叶,圆明了知,不因心念
【三藏法数】
梵语摩诃迦叶,华言大饮光。谓其修灭尽定,意根已灭,虽灭意根,而能了知一切诸法。故云:圆明了知,不因心念。(灭尽定者,受想心灭,身證此定也。)
因语
【三藏法数】
谓如来于现在因中,说未来果。如云众生乐杀,乃至乐行邪见,以此为因,是人当受地狱果报。若不乐杀生,乃至不行邪见,以此为因,是人当受天人果报,是名因语。
因果语
【三藏法数】
谓如来说众生现在六入触等之果,乃由过去之业为因。如来亦说六入触等,能起惑业,为未来之因,而招未来之果,是名因果语。(六入者,眼入色、耳入声、鼻入香、舌入味、身入触、意入法也。)
华是心因
【三藏法数】
华即喻也,因即行也。谓以种种万行之因华,皆由此心而能开觉。故云华是心因。
因性自性
【三藏法数】
因即能生为因。谓前所證大种之果,必有所起之因,即是第一义因心也,是名因性自性。
因缘不可避
【三藏法数】
能生为因,助成为缘。由前生依如是因,则今世遇如是缘。所谓父母兄弟,妻子田宅产业等,或得如意,或不如意,皆由前生作善恶业因,今世则招贫富苦乐业缘之报。故云因缘不可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