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09,分2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胜因
因问
夙因
因便
因高
为因
常因
良因
来因
宿因
因声
净因
因子
正因
旧因
《漢語大詞典》:胜因(勝因)
佛教语。善因。 隋 智顗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序》:“止是禪定之胜因,观是智慧之由藉。” 唐 岑参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诗:“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诵佛经论:“佛於鬼神为近,端诚诵经者,自当留胜因矣。”
分類:佛教语
《韵府拾遗 问韵》:因问(因问)
北史周高祖纪帝深沉有远识非因问终无所言
《漢語大詞典》:夙因
前世因缘;前世的根源。 明杨珽《龙膏记·错媾》:“有缘千里能相见,这其间夙因不浅,看锦帐流香度百年。”儒林外史第十九回:“ 郑老爹 迎了出来,翁婿一见,才晓得就是那年回去同船之人,这一番结亲,真是夙因。”《黑籍冤魂》第二四回:“问:‘转世后復须食烟乎?’曰:‘然。是有夙因,哪得不吸?’” 鲁迅 《坟·论睁了眼看》:“有时遇到彰明的史实,瞒不下,如 关羽 、 岳飞 的被杀,便只好别设骗局了。一是前世已造夙因,如 岳飞 ;一是死后使他成神,如 关羽 。”
《漢語大詞典》:因便
顺便。 宋 张齐贤 洛阳搢绅旧闻记·陶副车求荐见忌:“今夜领二三十人入驛,斫取蕃使头,因便入衙杀了蕃王所差使长。” 宋 苏轼 《乞令高丽僧从泉州归国状》:“差人船送到 明州 ,附因便船舶归国。”
分類:顺便
《分类字锦》:因高(因高)
张良器集灵台赋乃因高为台顺时谋筑
分类:因高
《漢語大詞典》:为因(爲因)
因为。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为因路阻,不能得去。”《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老僧是 五臺山 僧人,为因佛殿坍损,下山来抄化修造。” 李大钊 《国情》:“稽近世政变之由来,直可谓为因赋税之加重而起也。”
分類:为因因为
《漢語大詞典》:常因
一定的因缘。 晋 支遁 《咏利城山居》:“苟不宴出处,託好有常因。”
分類:常因因缘
《漢語大詞典》:良因
(1).佛教语。好因缘。 南朝 齐 王融 《净行诗》之六:“令名且云重,岂若树良因。”参见“ 因缘 ”。
(2).可靠的依托。 唐 刘长卿 《题灵佑上人法华院木兰花》诗:“高柯儻为檝,渡海有良因。”
(3).好机会。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蔡少霞:“﹝鹿幘人﹞谓 少霞 曰:‘召君书此,贺遇良因。’”
《國語辭典》:因缘(因緣)  拼音:yīn yuán
1.机会。《史记。卷一○四。田叔传》:「少孤贫困,为人将车之长安,留,求事为小吏,未有因缘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就是因缘了,时辰未到,要早一日,也不能够。」
2.缘分。如称夫妻婚姻结合为「因缘」。
3.佛教根本理论之一。指构成一切现象的原因。因指主因,缘谓助缘。佛教以此说明事物赖以存在的各种因果关系。《中论》卷一:「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
4.依此、据此。《汉书。卷二二。礼乐志》:「今幸有前圣遗制之威仪,诚可法象而补备之,经纪可因缘而存著也。」
《國語辭典》:来因(來因)  拼音:lái yīn
1.来的目的。《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主人王老儿见金老揖坐了,问其来因。」
2.缘由。事情的始末。《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一出》:「占断东瓯盛事,诸宫调唱出来因。厮罗响,贤门雅静,仔细说教听。」
《國語辭典》:宿因  拼音:sù yīn
前世的因缘。宋。陆游 苦贫诗:「此穷正坐清狂尔,莫向瞿昙问宿因。」也作「宿缘」。
《漢語大詞典》:因声(因聲)
犹言寄语。指托人带话。 唐 杜甫 《缆船苦风戏题四韵》:“因声置驛外,为觅酒家壚。” 仇兆鳌 注:“因声,犹云寄语。”
分類:寄语托人
《漢語大詞典》:净因
(1).佛缘。 明 唐顺之 《闻石屋彭君置生棺有感为赋四诗》之一:“青山结浄因,回首跡俱陈。” 清 赵翼 《自幸》诗:“只应独领閒中味,趺坐蒲团结浄因。”
(2).寺名。在 江苏省 丹徒县 五州山 。 晋 永熙 中建。又名 因胜寺 , 宋 代改称 显慈寺 。寺中有 观石 、 卧云 二亭。
《國語辭典》:因子  拼音:yīn zǐ
1.若一整数能除尽另一整数,则前者称为后者的因子。如1、3、5、15都是15的因子。也称为「因数」。
2.若一多项式能整除另一多项式,前者称为后者的因子。如m-1为㎡-1的因子。也称为「因式」。
3.原素。如:「保湿因子」、「保丽因子」。
分類:因子因素
《分类字锦》:正因
传灯录佛祖不立文字以心传心有僧辞上座云某甲亲附三年正因中也未尝闻一字曰若是正因一字也无
分类:正因释教
《漢語大詞典》:旧因(舊因)
同“ 旧姻 ”。 《白虎通·嫁娶》:“不惟旧因。”今本《诗·小雅·我行其野》作“不思旧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