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5,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香火因缘
信心正因
后世修因
相违因
相应因
斫迦罗因陀罗
耆域因缘经
耆婆为医王因缘
骨节烦疼因缘经
息诤因缘经
真因
迷悟因果
起世因本经
俱有因
佛类词典(续上)
恶生王灭释种往昔因缘香火因缘
信心正因
后世修因
相违因
相应因
斫迦罗因陀罗
耆域因缘经
耆婆为医王因缘
骨节烦疼因缘经
息诤因缘经
真因
迷悟因果
起世因本经
俱有因
恶生王灭释种往昔因缘
【佛学大辞典】
(本生)毗奈耶杂事九详说之。兴起行经上曰:「过去久远世,于罗阅祇大城中时谷贵饥馑,(中略)其时罗阅祇有大村数百家,名曰吱越。村东不远有池名曰多鱼,吱越村人将妻子诣多鱼池,止于池边捕鱼食之。时捕鱼人采鱼著岸上,在于陆跳。我尔时为小儿,年适四岁,见鱼跳而喜。时池中有两种鱼:一种名麸,一种名多舌。此自相谓曰:我等不犯人,横被见食,我等后世要当报此。佛语舍利弗:汝识尔时吱越村人男女大小不?则今迦毗罗越国诸释种是,尔时小儿者我身是,尔时麸鱼者毗楼勒王是,尔时多舌鱼者今毗楼勒王相师婆罗门恶舌者是(即苦母)。」
(本生)毗奈耶杂事九详说之。兴起行经上曰:「过去久远世,于罗阅祇大城中时谷贵饥馑,(中略)其时罗阅祇有大村数百家,名曰吱越。村东不远有池名曰多鱼,吱越村人将妻子诣多鱼池,止于池边捕鱼食之。时捕鱼人采鱼著岸上,在于陆跳。我尔时为小儿,年适四岁,见鱼跳而喜。时池中有两种鱼:一种名麸,一种名多舌。此自相谓曰:我等不犯人,横被见食,我等后世要当报此。佛语舍利弗:汝识尔时吱越村人男女大小不?则今迦毗罗越国诸释种是,尔时小儿者我身是,尔时麸鱼者毗楼勒王是,尔时多舌鱼者今毗楼勒王相师婆罗门恶舌者是(即苦母)。」
香火因缘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古人盟誓。多设香火告神。故佛家谓彼此契合曰香火因缘。谓如结盟于宿世。故逾分相爱也。北史曰:「与主上有香火因缘,故相救援耳。」白居易诗曰:「香火因缘久愿同。」
【俗语佛源】
「香火」指香烛或指香与灯火,泛指一切供佛之物。同信佛法,同在佛门,彼此往来的契合者,称为香火因缘。如唐·白居易《祭中书韦相公文》:「长庆初,俱为中书舍人,日寻诣普济寺宗律师所,同受八戒,各持十斋,由是香火因缘,渐相亲近。」也可省为「香火缘」。如清·袁枚《子不语·王莽时蛇冤》:「先生辞光武之聘,早登仙道,与吾有香火缘,故来相救。」至于佛门道友共同结合而成的念佛修持团体,则称为「香火社」。如白居易在「会昌中,请罢太子少傅,以刑部尚书致仕,与香山僧如满结香火社」,自称「香山居士」(见《旧唐书》本传)。(李明权)
(杂语)古人盟誓。多设香火告神。故佛家谓彼此契合曰香火因缘。谓如结盟于宿世。故逾分相爱也。北史曰:「与主上有香火因缘,故相救援耳。」白居易诗曰:「香火因缘久愿同。」
【俗语佛源】
「香火」指香烛或指香与灯火,泛指一切供佛之物。同信佛法,同在佛门,彼此往来的契合者,称为香火因缘。如唐·白居易《祭中书韦相公文》:「长庆初,俱为中书舍人,日寻诣普济寺宗律师所,同受八戒,各持十斋,由是香火因缘,渐相亲近。」也可省为「香火缘」。如清·袁枚《子不语·王莽时蛇冤》:「先生辞光武之聘,早登仙道,与吾有香火缘,故来相救。」至于佛门道友共同结合而成的念佛修持团体,则称为「香火社」。如白居易在「会昌中,请罢太子少傅,以刑部尚书致仕,与香山僧如满结香火社」,自称「香山居士」(见《旧唐书》本传)。(李明权)
信心正因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宗又于前条。真谛门中分为二,谓之信心正因称名报恩。
(术语)真宗又于前条。真谛门中分为二,谓之信心正因称名报恩。
后世修因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为后世往生善所而修之善因也。
(杂语)为后世往生善所而修之善因也。
相违因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因之一。为法将生而障碍之使不生者。
【三藏法数】
谓三界系缚之法及不系缚法,将得生时,若障碍现前,便不得生,是名相违因。
(术语)十因之一。为法将生而障碍之使不生者。
【三藏法数】
谓三界系缚之法及不系缚法,将得生时,若障碍现前,便不得生,是名相违因。
相应因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因之一。心王与心所互相应,以心王为因,而起心所,以心所为因,而起心王,故彼此相应,名为相应因。其相应之义,心王与心所有平等之义五种也。是云五义平等。俱舍论六曰:「由五平等共相应义立相应因。」又曰:「唯心心所,是相应因。」
【三藏法数】
应,当也。谓心王与心所共相应,故如亲友知识和合成事,故名相应因。(心王,即第八识也。心所,即受想行也。)
(术语)六因之一。心王与心所互相应,以心王为因,而起心所,以心所为因,而起心王,故彼此相应,名为相应因。其相应之义,心王与心所有平等之义五种也。是云五义平等。俱舍论六曰:「由五平等共相应义立相应因。」又曰:「唯心心所,是相应因。」
【三藏法数】
应,当也。谓心王与心所共相应,故如亲友知识和合成事,故名相应因。(心王,即第八识也。心所,即受想行也。)
斫迦罗因陀罗
【佛学大辞典】
(天名)又作赊羯罗因陀罗。帝释名。(参见:释提桓因)
(天名)又作赊羯罗因陀罗。帝释名。(参见:释提桓因)
耆域因缘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奈女耆域因缘经之略称。
(经名)奈女耆域因缘经之略称。
耆婆为医王因缘
【佛学大辞典】
(本生)善见律毗婆沙十七叙,耆婆之本生。
(本生)善见律毗婆沙十七叙,耆婆之本生。
骨节烦疼因缘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说佛今生感受骨节疼之宿世因缘。摄于兴起行经上。
(经名)说佛今生感受骨节疼之宿世因缘。摄于兴起行经上。
息诤因缘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施护译。中阿含周那经之别译。
(经名)一卷,赵宋施护译。中阿含周那经之别译。
真因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实之正因也。教行信證三本曰:「證大涅槃之真因。」
(术语)真实之正因也。教行信證三本曰:「證大涅槃之真因。」
迷悟因果
【佛学大辞典】
(术语)迷与悟之因果也。就四谛之法而言,迷妄之因为集谛,其果则苦谛也。證悟之因为道谛,其果则灭谛也。
【佛学常见辞汇】
迷与悟的因果。以四谛来说,迷妄的因是集谛,共果是苦谛;證悟的因是道谛,果是灭谛。
(术语)迷与悟之因果也。就四谛之法而言,迷妄之因为集谛,其果则苦谛也。證悟之因为道谛,其果则灭谛也。
【佛学常见辞汇】
迷与悟的因果。以四谛来说,迷妄的因是集谛,共果是苦谛;證悟的因是道谛,果是灭谛。
起世因本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十卷,隋达摩笈多等译。与长阿含经中起世经,佛说楼炭经,起世经同本。品次稍异。说世界之形状者。
(经名)十卷,隋达摩笈多等译。与长阿含经中起世经,佛说楼炭经,起世经同本。品次稍异。说世界之形状者。
俱有因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因之一。俱时有之法,互为因,谓之俱有因。例如地水火风之四大。必四大相依而生者,彼为我之因,我为彼之因,恰如三叉之相依而立。是名俱有因。此法因果同时,故得相对而谓为俱有因。亦得相望而谓为互为果也。四大之中一大为因,则他三大为果,他三大为因,则此一大为果,以互为因者,必互为果故也。其果名称为士用果。即俱有因之法,互为士用果,互为士用果者,必为俱有因之法也。俱舍论六曰:「若法更互为士用果,彼法更互为俱有因,其相云何?如四大种更互相望为俱有因。」梵Sahabhu%hetu。
【三藏法数】
俱有因,亦名共因,谓心与心所更相佐助,如兄弟同生互相成济,故名俱有因。
(术语)六因之一。俱时有之法,互为因,谓之俱有因。例如地水火风之四大。必四大相依而生者,彼为我之因,我为彼之因,恰如三叉之相依而立。是名俱有因。此法因果同时,故得相对而谓为俱有因。亦得相望而谓为互为果也。四大之中一大为因,则他三大为果,他三大为因,则此一大为果,以互为因者,必互为果故也。其果名称为士用果。即俱有因之法,互为士用果,互为士用果者,必为俱有因之法也。俱舍论六曰:「若法更互为士用果,彼法更互为俱有因,其相云何?如四大种更互相望为俱有因。」梵Sahabhu%hetu。
【三藏法数】
俱有因,亦名共因,谓心与心所更相佐助,如兄弟同生互相成济,故名俱有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