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伏惑行因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藏教之菩萨虽伏见思之惑,然修行三祇之因,惑未断尽也。以断此三界之惑,即不能再生于三界,化益众生也。
因地倒者还因地起
【佛学大辞典】
(譬喻)譬逆缘即顺缘也。大方等如来秘密藏经下曰:「迦叶!假有人天坠堕于地,堕大地已,还依大地而得起住。如是!迦叶!是众生等,于如来所,生不善故,堕在恶道。堕恶道已,还缘如来,速得出离。云何名为缘如来?于如来所生慇重心。」大庄严经论二曰:「如人因地跌,还扶而得起,因佛得过愆,亦因佛灭。」付法藏传五曰:「佛陀蜜多告曰:尼乾,如因地倒,还扶而起。汝若归佛,此罪可灭。」法华文句曰:「其无善因,不谤亦堕。因谤堕恶,心由得益。如人倒地,还从地起。」
地动三因
【佛学大辞典】
(名数)般泥洹经谓:「一者地依水,水依风,风依空,大风起时,水扰地动。二者得道之沙门及神妙之天现感应,故动。三佛成道时动。」
【佛学常见辞汇】
大地震动的三种原因。般泥洹经谓:「一者地依水,水依风,风依空,大风起时,水扰地动;二者得道之沙门,反神妙之天现感应,故动;三佛成道时动。」
地动七因
【佛学大辞典】
(名数)佛将说法,而现地动,有七因。华严经疏六谓:「一为使诸魔怖,二为使众生心不散乱,三为使放逸者生觉知,四为使众生警悟,觉了微妙法相,五为使众生观佛之说法遍一切智,六为使根熟之众生得解脱,七为使随顺而问正义。」
【佛学常见辞汇】
佛欲说法时地动的七种原因,即为使诸魔怖、为使众生心不散乱、为使放逸者生觉知、为使众生觉悟微妙法相、为使众生观佛之说法遍一切智、为使根熟之众生得解脱、为使随顺而问正义。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令诸魔生怖〕,魔有多种,故曰诸魔。令生怖者,谓佛成道时,必须地动,令邪魔恐怖,而回正念也。
〔二、令众生心不散乱〕,令众生心不散乱者,谓佛欲说法时,必先地动,令诸众生恭敬严谨,心不散乱,而能信受也。
〔三、令放逸者生觉知〕,令放逸生觉知者,谓佛说法时,或有放逸之人,不能毕集,必须地动,令其觉知,皆来谛听也。
〔四、令众生知法相〕,令众生知法相者,谓佛说法,微妙难知,必先地动,普令一切众生,心生警悟,觉了诸法之相也。
〔五、令众生观说法处〕,令众生观说法处者,谓佛说法时,欲令十方世界统为一佛国土,必须地动,令诸众生得见说法殊胜之处也。
〔六、令成熟者得解脱〕,令成熟得解脱者,谓佛说法时,若有根缘成熟众生来闻正法,必须地动,令其觉悟而得解脱也。
〔七、令随顺问正义〕,令随顺问正义者,谓佛说法时,为诸众生不解正义,必须地动,令其警觉,随顺请问,各得开解也。
地狱因
【佛学大辞典】
(术语)堕于地狱之业因也。法华文句四曰:「普曜曰:十恶堕地狱。」
如是因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华经所说十如是之一。因,即习因也。下自地狱界,上至佛界,各习成善恶之性分,而如法生善恶之果,谓之如是因。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十如是)
【三藏法数】
因即习因,谓始自地狱,终至佛界,善恶业因,皆由自种而生,习续不断,是名如是因。
十如是
【佛学大辞典】
(术语)略云十如。(参见:十如)
【佛学常见辞汇】
天台宗认一切法,皆是真如实相,或名为如,或称如是。十法界中,一、外显的形相,名如是相;二、内具的理性,名如是性;三、所具的体质,名如是体;四、由体所生的力用,名如是力;五、所造的作业,名如是作;六、由所种的因,名如是因;七、助因生果的助缘,名如是缘;八、由缘发生的结果,名如是果;九、所招的报应,名如是报;十、以上相为本,报为末,最后的归趣即究竟,名如是本末究竟。十法界中的每一界,情与无情,色心万法,皆具此十如是。
【三藏法数】
(出法华经玄义)
不异名如,无非曰是。谓十法界,始自地狱,终至佛界,各具十如是因果之法。天台大师依义读文,凡有三转。一云:是相如,是性如,乃至是报如。如名不异,即空之义也。二云:如是相,如是性,乃至如是报,名字施设,各各不同,即假之义也。三云:相如是,性如是,乃至报如是,如于中道实相之是,即中之义也。(十法界者,地狱界、畜生界、饿鬼界、修罗界、人界、天界、声闻界、缘觉界、菩萨界、佛界也。空假中者,离性离相谓之空,无法不具谓之假,非空非假谓之中也。)
〔一、如是相〕,相即相貌,相以据外览而可别。谓始自地狱,终至佛界,各各相貌不同,是名如是相。(相据外者,谓相在外而可依据也。)
〔二、如是性〕,性即性分,性以据内自分不改,谓始自地狱,终至佛界,其性各各不同,是名如是性。
〔三、如是体〕,体即体质,谓始自地狱,终至佛界,俱以色身而为体质,是名如是体。
〔四、如是力〕,力即力用,谓始自地狱,终至佛界,皆有力用功能,是名如是力。
〔五、如是作〕,作即造作,谓始自地狱,终至佛界,皆能运为造作,是名如是作。
〔六、如是因〕,因即习因,谓始自地狱,终至佛界,善恶业因,皆由自种而生,习续不断,是名如是因。
〔七、如是缘〕,缘即缘助,谓始自地狱,终至佛界,各有缘起之法,助成习因,是名如是缘。
〔八、如是果〕,果即习果,谓始自地狱,终至佛界,皆由习因习续于前,习果剋获于后,是名如是果。
〔九、如是报〕,报即报果,谓始自地狱,终至佛界,皆由习因习果,而感其报,是名如是报。
〔十、如是本末究竟等〕,谓初相为本,后报为末,此之本末,皆同实相,一理平等无二,是名如是本末究竟等。
戒因缘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鼻奈耶之异名,十卷,姚秦竺佛念译。小乘律。
戒果因缘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鼻奈耶之异名。
佛因
【佛学大辞典】
(术语)得佛果之因。一切之善根功德是也。
【佛学常见辞汇】
成佛之因,即一切善根功德是。
似因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因明三似之一。
作像因缘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说作佛形像经之异名。
妙色王因缘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义净译。说佛昔为妙色王时,求法忘劳,舍妻子并自身,奉食于夜叉,依此因缘,今成佛,一切大众至心听闻法要。
妙因
【佛学大辞典】
(术语)绝妙之行因。菩萨之大行也。法华文句会本十曰:「妙因斯满,极果顿圆。」
邪因外道
【佛学大辞典】
(流派)十种外道之一。(参见:外道)附录。
外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佛教外立道者。为邪法而在真理之外者。资持记上之一曰:「言外道者,不受佛化,别行邪法。」天台净名疏一之本曰:「法外妄解,斯称外道。」三论玄义上曰:「至妙虚通,目之为道。心游道外,故名外道。」圆觉经集注中曰:「心行理外,故名外道。」梵网经上曰:「天魔外道,相视如父母。」法华经譬喻品曰:「未曾念外道典籍。」圆觉经曰:「汝善男子,当护末世是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身心。」外道之种类不一。百论有「二天三仙」,四宗论及入大乘论有「四外道」,维摩经,涅槃经等有「六师」,唯识论有「十三外道」,瑜伽论有「十六外论师」,外道小乘涅槃论有「二十种」,大日经有「三十种」,涅槃经,僧祇律等有「九十五种」,华严经,智度论等有「九十六种」。以下逐项详说之。
【佛学常见辞汇】
于佛教以外立道,或道外之道,称为外道,亦即真理以外的邪教。
邪因邪果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四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