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仿偟
亦作“ 仿徨 ”。
(1).因心神不安或犹豫不决而来回走动。国语·吴语:“王亲独行,屏营仿偟於山林之中。”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帝感悟之,夜起仿偟,为思所纳,卒多有所降宥。” 清 唐景煌 《出塞》诗:“坚冰不可渡,駑马停仿偟。”
(2).指心神不安或犹豫不决。《楚辞·九叹·思古》:“旦徘徊於长阪兮,夕仿偟而独宿。” 王逸 注:“夕暮独宿山谷之閒,忧且惧也。”新唐书·藩镇传·朱滔:“初, 滔 以 刘怦 忠力,使留守,及败,疑图己,仿徨不敢入。” 茅盾 《幻灭》十一:“在苦闷仿徨的时候, 静 一定要去找她的‘慧姊姊’,因为 慧 的刚毅有决断,而且通达世情的话语,使她豁然超悟,生了勇气。”
(3).周游;流荡。汉书·司马相如传上:“观乎 成山 ,射乎 之罘 ,浮 勃澥 ,游 孟诸 ……秋田乎 青丘 ,仿偟乎海外。”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初,太子之捨家也,仿偟山泽,栖息林泉,时 浄饭王 乃命五人随瞻侍焉。”
《國語辭典》:丁老  拼音:dīng lǎo
丁年与老年。唐制,年二十一为丁,六十为老,丁年须服役,老年才免役。
《國語辭典》:叹气(嘆氣)  拼音:tàn qì
心中忧闷或不快而吐出长气。如:「一想到这项工程困难重重,他不禁连连叹气。」《水浒传》第四五回:「那妇人也不应,自坐在踏床上,眼泪汪汪,口里叹气。」
《國語辭典》:叹气(歎氣)  拼音:tàn qì
呼出长气,以舒散心中的烦闷和悲伤。《红楼梦》第六○回:「探春便叹气说:『这是什么大事,姨娘也太肯动气了。』」
《国语辞典》:影中蛇  拼音:yǐng zhōng shé
因心存疑虑而产生的幻象。参见「杯弓蛇影」条。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五四出:「小姐,你香魂逗出了梦儿蝶,把亲娘肠断了影中蛇。」
《国语辞典》:心脏节律器(心脏节律器)  拼音:xīn zàng jié lǜ qì
一种当心脏因心律不整等问题以致无法正常跳动时,所使用的携带型治疗器材。此种器材可透过模拟正常心律的脉术放电刺激心脏,强迫其跳动。
《国语辞典》:问题少年(问题少年)  拼音:wèn tí shào nián
因心理上或生理上有缺陷,或社会适应欠佳,而违反少年规范、不为社会所接受的偏差行为的少年。有的可能受违警处分,有的可能受司法程序处理。
《国语辞典》:展转反侧(展转反侧)  拼音:zhǎn zhuǎn fǎn cè
形容因心事重重而翻来覆去,或有所思念而不得安眠。《三国志。卷六○。吴书。周鲂传》:「每独矫首西顾,未尝不寤寐劳叹,展转反侧也。」也作「辗转反侧」、「转辗反侧」。
《国语辞典》:异常行为(异常行为)  拼音:yì cháng xíng wéi
泛指不正常的行为。通常指因心理失常或情绪困扰而表现的各种行为。
《国语辞典》:疑心疑鬼  拼音:yí xīn yí guǐ
因心中恐惧不安,而以为有鬼怪作祟。形容因心中怀疑不安而妄加揣测,无中生有。如:「你不要整天疑心疑鬼的,根本没有人想陷害你。」
《国语辞典》:幼稚园病(幼稚园病)  拼音:yòu zhì yuán bìng
孩童太早入幼稚园就读,或因心理适应问题,或因免疫机能较弱,容易产生不平衡心理或感染疾病,称为「幼稚园病」。
《国语辞典》:板著脸(板著脸)  拼音:bǎn zhe liǎn
因心中不愉快而显现冷淡、严肃的表情。如:「他成天板著脸,不知谁得罪他了?」《官场现形记》第五回:「三荷包此时虽是满肚皮的不愿意,也是没法,只得板著脸,硬著头,狠獗獗的叫了声『大哥』。」
《漢語大詞典》:纳闷儿
因心里不清楚而发闷。例如:他的话真叫人纳闷儿。
苦闷;烦闷
《国语辞典》:捧心西子  拼音:pěng xīn xī zǐ
西子,春秋越国美女西施。「捧心西子」指西施因心痛而捧胸皱眉,更加显得十分美丽。后用以比喻别具风姿或病困愁苦之态。明。汪廷讷《狮吼记》第九出:「娘子,我看你云鬟虽乱,意态更妍,恍如宿酲太真,绝胜捧心西子。」
《漢語大詞典》:面若死灰
形容因心情极度沮丧或惊恐而脸色灰暗。《淮南子·修务训》:“﹝ 申包胥 ﹞昼吟宵哭,面若死灰,颜色霉墨,涕液交集。”亦作“ 面如死灰 ”。太平广记卷三四八引《传异记·李全质》:“西走 百歇桥 二十里,水深而冰薄……行从等面如死灰,信轡委命而行。”《上海滩》1990年第1期:“只见柜里空空如也,他登时面如死灰,大叫:‘上当了,上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