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因循  拼音:yīn xún
1.遵循旧习而无所改动。《后汉书。卷三四。梁统传》:「自高祖之兴,至于孝宣,君明臣忠,谟谋深博,犹因循旧章,不轻改革。」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及班固述汉,因循前业,观司马迁之辞,思实过半。」
2.敷衍慢怠。唐。韩愈酬裴十六功曹巡府西驿涂中见寄〉诗:「多才自劳苦,无用祗因循。」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我这里傍边侧立索慇勤,怎敢道怠因循!」
3.悠游閒散。唐。罗隐 寄第五尊师诗:「苕溪烟月久因循,野鹤衣裘独茧纶。」唐。韩偓 拥鼻诗:「却要因循添逸兴,若为趋竞怆离忧。」
4.蹉跎、延误。唐。白居易和微之诗。和栉沐寄道友〉诗:「因循掷白日,积渐凋朱颜。」
《國語辭典》:因循守旧(因循守舊)  拼音:yīn xún shǒu jiù
沿袭旧习,不求改革。清。康有为〈上书清帝第五书〉:「如徘徊迟疑,苟且度日,因循守旧,坐失事机,则外患内讧,间不容发。」
《国语辞典》:因循苟且  拼音:yīn xún gǒu qiě
沿续旧习,敷衍草率,不思改革。如:「由于公司主其事者的因循苟且,造成了新大楼施工效率的低落及工程品质的粗糙。」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卷八二:「夫因循苟且,逸豫而无为,可以侥倖一时,而不可以旷日持久。」
《国语辞典》:因循坐误(因循坐误)  拼音:yīn xún zuò wù
依循旧规,以致耽误了事情。《孽海花》第二四回:「威毅伯还在梦里,要等英、俄公使调停的消息哩!照这样因循坐误,无怪有名的御史韩以高约会了全台,在宣武门外松筠庵开会,提议参劾哩!」
《漢語大詞典》:苟且因循
得过且过,不求进取。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臣愿陛下鑑 汉 、 唐 、 五代 之所以乱亡,惩 晋武 苟且因循之祸,明詔大臣,思所以陶成天下之才。” 郭沫若 《羽书集·把精神武装起来》:“烂熟的封建文明持续了过分长久的年代,没有得到蜕变,更加以 清 朝三百年的无理的统制,养成了一种苟且因循的习惯,毫无积极进取的精神。”
《國語辭典》:相袭(相襲)  拼音:xiāng xí
1.相继。《文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圣帝明王,累起相袭。」《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夫寒暑递进,盛衰相袭,或前荣而后悴,或始富而终贫。」
2.相连。《文选。潘岳。西征赋》:「街衢如一,庭宇相袭。」
《漢語大詞典》:循习(循習)
因循;沿袭。新唐书·吴士矩传:“陛下擢任 士矩 ,非私也; 士矩 负陛下而治之,亦非私也。请遣御史至 江西 即讯,使杜 江 淮 它镇循习意。”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山谷下》:“学诗亦然,若循习陈言,规摹旧作,不能变化,自出新意,亦何以名家。”《元典章·吏部六·令史》:“其各处行省令史,尚在循习旧弊,从各官自行踏逐,恐非所宜。”明史·外戚传·钱贵:“循习至今,有一门数贵者,岁縻厚禄,踰分非法。”
分類:因循沿袭
《國語辭典》:蹈袭(蹈襲)  拼音:dào xí
因袭成规,而不能自辟途径。《金史。卷一二六。文艺传下。李经传》:「喜出奇语,不蹈袭前人。」
《國語辭典》:刻板  拼音:kè bǎn
1.在木、石、金属板面上雕刻文字、图案,做成印刷用的底版。《宋史。卷二○二。艺文志一》:「周显德中,始有经籍刻板,学者无笔札之劳,获睹古人全书。」《资治通鉴。卷二九一。后周纪二。太祖广顺三年》:「蜀毌昭裔出私财百万营学馆,且请刻板印九经。」
2.比喻固定、呆板而缺乏变化。《官场现形记》第二回:「一年之内,我一个生日,我们贱内一个生日,这两个生日,是刻板要做的。」
《漢語大詞典》:循仍
犹因循。新唐书·董晋传:“ 晋 谦愿俭简,事多循仍,故军粗安。”
分類:因循
《漢語大詞典》:汉制(漢制)
汉 代的制度。 汉 制因循 秦 制。 汉 初, 萧何 定律令, 韩信 定军法, 张苍 定历法及度量衡, 叔孙通 定礼仪, 汉 朝制度很快建立起来。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诸侯拘迫 汉 制,牧相执持之也。”晋书·职官志:“ 孙吴 、 刘蜀 ,多依 汉 制,虽復临时命氏,而无忝旧章。”
《漢語大詞典》:缘情(緣情)
(1).抒发感情。 唐 独孤及 《送开封李少府勉自江南还赴京序》:“缘情者莫近于诗,二三子盍咏歌以为赠?”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五:“后人陋《花间》《草堂》之恶习,而并忘缘情托兴之旨归,岂非操选政者加之厉乎?” 朱自清 《文学的标准与尺度》:“载道或言志的文学以‘儒雅’为标准,缘情与隐逸的文学以‘风流’为标准。”
(2).借指作诗。 唐 杜甫 《偶题》诗:“缘情慰漂荡,抱疾屡迁移。” 王嗣奭 释:“‘缘情’用 陆机 语,谓作诗也。”参见“ 缘情体物 ”。
(3).因循人情;顺乎人情。 唐 张九龄 《上姚令公书》:“曩之用才,非无知人之鉴,其所以失溺,在缘情之举。”旧唐书·文苑传中·贾曾:“ 曾 奏议:‘请於南郊方丘,设皇地祇及从祀等坐,则礼惟稽古,义得缘情。’” 宋 范仲淹 《〈赋林衡鉴〉序》:“缘古人之意者,谓之缘情。”
(4).缘分;情意。 明沈鲸《双珠记·赴婚遇兄》:“涉水登山来路远,缘情应不浅。”
《國語辭典》:缘情体物(緣情體物)  拼音:yuán qíng tǐ wù
抒发情感,铺陈事物。唐。王勃《平台秘略论十首。文艺三》:「故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能事;而君子所役心劳神,宜于大者远者,非缘情体物,雕虫小技而已。」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九。杜少陵四》:「诗语固忌用巧太过,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工巧,而不见其刻削之痕。」
《國語辭典》:缘法(緣法)  拼音:yuán fǎ
1.沿用成法。《史记。卷六八。商君传》:「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
2.遵循法度。汉。贾谊《新书。卷八。道术》:「缘法循道谓之轨,反轨为易;袭当缘道谓之道,反道为辟。」
《國語辭典》:缘法(緣法)  拼音:yuán fa
缘分。《儒林外史》第四回:「人生万事,都是个缘法,真个勉强不来的。」《红楼梦》第九七回:「李纨在旁解说道:『当真这林姑娘和这丫头也是前世的缘法儿。』」
《國語辭典》:清祀  拼音:qīng sì
1.祭祀。南朝宋。孔欣祠太庙〉诗:「束带从王事,结缨奉清祀。」《元史。卷六十九。礼乐志三》:「礼成文备,歆受清祀。」
2.殷代称腊月为「清祀」。
《國語辭典》:沿习(沿習)  拼音:yán xí
依循向来的习惯。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士大夫家祭多不同,盖五方风俗沿习,与其家法所从来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