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45,分83页显示 上一页 64 65 66 67 68 70 71 72 73 下一页
勒回文铭
鲁戈回日
鲁人回日
鲁阳回日
龙蟠马回
领取春回
六道轮回
六趣轮回
流风回雪
二回向四愿
二种回向
十回向
三种回向
词典(续上)
两回事勒回文铭
鲁戈回日
鲁人回日
鲁阳回日
龙蟠马回
领取春回
六道轮回
六趣轮回
流风回雪
佛类词典
一回忌二回向四愿
二种回向
十回向
三种回向
《漢語大詞典》:鲁人回日(魯人迴日)
同“ 鲁阳挥戈 ”。 南朝 梁 江淹 《萧拜太尉扬州牧表》:“徒怀 汉 臣伏闕之诚,竞无 鲁 人迴日之感。”
《漢語大詞典》:鲁阳回日(魯陽迴日)
见“ 鲁阳挥戈 ”。
《國語辭典》:鲁阳挥戈(魯陽揮戈) 拼音:lǔ yáng huī gē
战国时楚国鲁阳公曾与韩激战,时值黄昏,鲁阳公为挽颓势,舞戈令太阳逆升的传说。典出《淮南子。览冥》。后用以称扬人坚强勇敢,能挽回危局。如:「年轻人要有力挽狂澜、鲁阳挥戈的气魄。」
分類:危局
《國語辭典》:六道轮回(六道輪迴) 拼音:liù dào lún huí
佛教用语。一切尚未證得解脱的众生,由于业力的关系,永远在天道、人道、阿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六种范围内转化不休。元。无名氏〈点绛唇。道妙玄微套。混江龙〉曲:「全不怕上天照察,也不怕六道轮回。」
《漢語大詞典》:六趣轮回(六趣輪迴)
见“ 六道轮迴 ”。
《國語辭典》:流风回雪(流風迴雪) 拼音:liú fēng huí xuě
落雪在风中飘摇、回旋。语本三国魏。曹植〈洛神赋〉:「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后用以形容轻逸飘摇,姿态美妙。亦指文词清新婉约。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梁卫将军范云梁中书郎邱迟》:「范诗清便宛转,如流风回雪。」
分類:飘摇
一回忌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名一周忌。死后满一年之忌日也。此日多请僧行佛事。儒家曰小祥。十王经曰:「一年过此转苦辛,男女修斋福业因,六道轮回仍未定,造经造佛出迷津。」(参见:年忌)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一周忌,即人死后满一周年的忌日。
(术语)又名一周忌。死后满一年之忌日也。此日多请僧行佛事。儒家曰小祥。十王经曰:「一年过此转苦辛,男女修斋福业因,六道轮回仍未定,造经造佛出迷津。」(参见:年忌)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一周忌,即人死后满一周年的忌日。
年忌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人亡后三年等修佛事追荐其人谓之年忌,又云年回。盖佛教吊祭亡者止于中阴七七日也(大灌顶经梵网经等)。故支那称为累七斋又称七七斋。每七日修斋会也(释氏要览下),然百日已后之佛事,于佛教无本据,其中百日与一周忌三年忌依支那之儒礼也,百日即儒之卒哭,一周忌者小祥,三年忌者大祥也。释门正统曰:「若百日与大小祥之类,皆托儒礼因修出世法耳。」
(术语)人亡后三年等修佛事追荐其人谓之年忌,又云年回。盖佛教吊祭亡者止于中阴七七日也(大灌顶经梵网经等)。故支那称为累七斋又称七七斋。每七日修斋会也(释氏要览下),然百日已后之佛事,于佛教无本据,其中百日与一周忌三年忌依支那之儒礼也,百日即儒之卒哭,一周忌者小祥,三年忌者大祥也。释门正统曰:「若百日与大小祥之类,皆托儒礼因修出世法耳。」
二回向四愿
【佛学大辞典】
(名数)净土真宗,谓众生之往相,还相,为弥陀之本愿力所回向也。往还二回向配于四愿。
(名数)净土真宗,谓众生之往相,还相,为弥陀之本愿力所回向也。往还二回向配于四愿。
二种回向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回向)
【佛学大辞典】
(名数)净土门所立。一往相回向,以己之功德回施一切众生愿同往生阿弥陀如来之安乐世界也。二还相回向,生彼土已,成就一切功德,愿回来生死稠林而教化一切众生使向净土也。见往生论注下。【又】众生与佛果也。天台仁王经疏上曰:「回向二种:一者所作回施众生,二者所作回向佛果。」【又】一正回向,二邪回向也。上所述者是正回向,若以此功德,期望为未来恶鬼神,则为邪回向,古今来其例甚多。
(名数)(参见:回向)
【佛学大辞典】
(名数)净土门所立。一往相回向,以己之功德回施一切众生愿同往生阿弥陀如来之安乐世界也。二还相回向,生彼土已,成就一切功德,愿回来生死稠林而教化一切众生使向净土也。见往生论注下。【又】众生与佛果也。天台仁王经疏上曰:「回向二种:一者所作回施众生,二者所作回向佛果。」【又】一正回向,二邪回向也。上所述者是正回向,若以此功德,期望为未来恶鬼神,则为邪回向,古今来其例甚多。
十回向
【佛学大辞典】
(名数)以大悲心救护一切众生。谓之回向:一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二不坏回向,三等一切物回向,四至一切处回向,五无尽功德藏回向,六随顺平等善根回向,七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八真如相回向,九无缚解脱回向,十法界无量回向。见楞严经。
【佛学常见辞汇】
菩萨五十二位修行中,第四个十位名十回向,因以大悲心,救护一切众生,故名为回向。前之住行,出俗心多,大悲心少,此则济以悲愿,处俗利生,回此善行,向彼万类。一、化度众生,离众生相,回无为心,向涅槃道,名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二、正显中道,归趣本觉,回入法身,无能坏者,名不坏回向。三、本觉之理,湛然常住,能觉之智,齐于诸佛,名等一切佛回向。四、觉智周圆,无所不遍,名至一切处回向。五、一切世界,过恒沙佛,自性功德,重重无尽,名无尽功德藏回向。六、于诸佛地,起万行因,依因趣果,取涅槃道,名随顺平等善根回向。七、十方众生,皆我性具,本际平等,无有高下,名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八、即一切法,离一切相,缘生无性,体即真如,名真如相回向。九、诸法本空,心无缚著,于根尘中,得大解脱,名无缚无著解脱回向。十、性海圆成,心等法界,含摄周遍,量等虚空,名等法界无量回向。
【佛学次第统编】
三藏法数云:回即回转,向即趣向,谓起大悲之心,救度众生,回转十行之善,向于三处:
一、真如实际是所證。二、无上菩提是所求。三、一切众生是所度。
以能回之心,及所回善行,向彼万类圆满梵行等入法界也。
一、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谓由前修十行,神通满足,成就诸佛所行事已,又当修此回向之行,然回向之行,以悲愿之心为最,化度众生,而无能度之相,回此无为之心,趣向寂灭之地。经云:「当度众生,灭除度相,回无为心,向涅槃路,名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二、不坏回向 谓前离众生相,则是可坏,今复坏前可坏,离于能离,则是不坏,坏即空,不坏即假,空假不二,正显中道,而归趣于本觉矣。经云:「坏其可坏,远离诸离,名不坏回向。」
三、等一切佛回向 谓所向本觉之性,湛然常住,而能觉之智,齐于佛觉。经云:「本觉湛然,觉齐佛觉,名等一切佛回向。」
四、至一切处回向 谓前能觉之智,无处不遍,既齐佛觉,则所證真如之理地,如佛不异。经云:「精真发明,地如佛地,名至一切处回向。」
五、无尽功德藏回向 谓前至一切处是世界,等一切佛是如来,然如来则一切世界之如来,世界即一切如来之世界,世界如来,涉入无碍,功德无尽。经云:「世界如来,互相涉入,得无挂碍,名无尽功德藏回向。」
六、随顺平等善根回向 谓于诸佛理地,起万行真因,显證一乘寂灭之道,行从理起,故曰随顺平等。能生道果,故曰善根。经云:「于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净因,依因发辉,取涅槃道,名随顺平等善根回向。」
七、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 设既修真因,善根成就,则知十方众生,皆我本性,性既平等,故能成就一切众生善根,无有遗失,亦无高下。经云:「真根既成,十方众生,皆我本性,性圆成就,不失众生,名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
八、真如相回向 离妄曰真,不异曰如,谓一切法性本真如,不即不离,二俱无著,则真如相现。经云:「即一切法,离一切相,惟即与离,二无所著,名真如相回向。」
九、无缚解脱回向 谓真如之相现前,则智慧明了,十界依正等法,互摄圆融,自在无碍。经云:「真得所如,十方无碍,名无缚解脱回向。」
十、法界无量回向 谓所證性德真如之理,圆满成就,含摄遍周,其量无外,十界差别之相,了不可得。经云:「性德圆成,法界量灭,名法界无量回向。」
【三藏法数】
(出楞严经)
回即回转,向即趣向。谓起大悲之心,救度众生,回转十行之善,向于三处:一、真如实际是所證,二、无上菩提是所求,三、一切众生是所度。以能回之心,及所回善行,向彼万类,圆满梵行,等入法界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谓由前修十行,神通满足,成就诸佛所行事已,又当修此回向之行;然回向之行,以悲愿之心为最,化度众生,而无能度之相。回此无为之心,趣向寂灭之地。经云:当度众生,灭除度相;回无为心,向涅槃路,名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不坏回向〕,谓前离众生相,则是可坏;今复坏前可坏,离于能离,则是不坏。坏即空;不坏即假。空假不二,正显中道,而归趣于本觉矣。经云:坏其可坏,远离诸离,名不坏回向。(一念无相谓之空,无法不具谓之假,不一不异谓之中。本觉者,谓一切众生所具真如之性,本来是觉也。)
〔三、等一切佛回向〕,谓所向本觉之性,湛然常住,而能觉之智,齐于佛觉。经云:本觉湛然,觉齐佛觉,名等一切佛回向。
〔四、至一切处回向〕,谓前能觉之智,无处不遍;既齐佛觉,则所證真如之理地,如佛不异。经云:精真发明,地如佛地,名至一切处回向。
〔五、无尽功德藏回向〕,谓前至一切处是世界,等一切佛是如来;然如来则一切世界之如来,世界即一切如来之世界;世界、如来,涉入无碍,功德无尽。经云:世界、如来,互相涉入,得无挂碍,名无尽功德藏回向。
〔六、随顺平等善根回向〕,谓于诸佛理地,起万行真因,显證一乘寂灭之道。行从理起,故曰随顺平等;能生道果,故曰善根。经云:于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净因,依因发辉,取涅槃道,名随顺平等善根回向。
〔七、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谓既修真因,善根成就,则知十方众生,皆我本性;性既平等,故能成就一切众生善根,无有遗失,亦无高下。经云:真根既成,十方众生皆我本性,性圆成就,不失众生,名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
〔八、真如相回向〕,离妄曰真,不异曰如。谓一切法,性本真如,不即不离,二俱无著,则真如相现。经云:即一切法,离一切相,惟即与离,二无所著,名真如相回向。
〔九、无缚解脱回向〕,谓真如之相现前,则智慧明了,十界依正等法,互摄圆融,自在无碍。经云:真得所如,十方无碍,名无缚解脱回向。(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脩罗界、饿鬼界、畜生界、地狱界也。依正者,依即所依之国土,正即十界能依之色身也。)
〔十、法界无量回向〕,谓所證性德真如之理,圆满成就,含摄遍周,其量无外,十界差别之相,了不可得。经云:性德圆成,法界量灭,名法界无量回向。
(名数)以大悲心救护一切众生。谓之回向:一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二不坏回向,三等一切物回向,四至一切处回向,五无尽功德藏回向,六随顺平等善根回向,七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八真如相回向,九无缚解脱回向,十法界无量回向。见楞严经。
【佛学常见辞汇】
菩萨五十二位修行中,第四个十位名十回向,因以大悲心,救护一切众生,故名为回向。前之住行,出俗心多,大悲心少,此则济以悲愿,处俗利生,回此善行,向彼万类。一、化度众生,离众生相,回无为心,向涅槃道,名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二、正显中道,归趣本觉,回入法身,无能坏者,名不坏回向。三、本觉之理,湛然常住,能觉之智,齐于诸佛,名等一切佛回向。四、觉智周圆,无所不遍,名至一切处回向。五、一切世界,过恒沙佛,自性功德,重重无尽,名无尽功德藏回向。六、于诸佛地,起万行因,依因趣果,取涅槃道,名随顺平等善根回向。七、十方众生,皆我性具,本际平等,无有高下,名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八、即一切法,离一切相,缘生无性,体即真如,名真如相回向。九、诸法本空,心无缚著,于根尘中,得大解脱,名无缚无著解脱回向。十、性海圆成,心等法界,含摄周遍,量等虚空,名等法界无量回向。
【佛学次第统编】
三藏法数云:回即回转,向即趣向,谓起大悲之心,救度众生,回转十行之善,向于三处:
一、真如实际是所證。二、无上菩提是所求。三、一切众生是所度。
以能回之心,及所回善行,向彼万类圆满梵行等入法界也。
一、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谓由前修十行,神通满足,成就诸佛所行事已,又当修此回向之行,然回向之行,以悲愿之心为最,化度众生,而无能度之相,回此无为之心,趣向寂灭之地。经云:「当度众生,灭除度相,回无为心,向涅槃路,名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二、不坏回向 谓前离众生相,则是可坏,今复坏前可坏,离于能离,则是不坏,坏即空,不坏即假,空假不二,正显中道,而归趣于本觉矣。经云:「坏其可坏,远离诸离,名不坏回向。」
三、等一切佛回向 谓所向本觉之性,湛然常住,而能觉之智,齐于佛觉。经云:「本觉湛然,觉齐佛觉,名等一切佛回向。」
四、至一切处回向 谓前能觉之智,无处不遍,既齐佛觉,则所證真如之理地,如佛不异。经云:「精真发明,地如佛地,名至一切处回向。」
五、无尽功德藏回向 谓前至一切处是世界,等一切佛是如来,然如来则一切世界之如来,世界即一切如来之世界,世界如来,涉入无碍,功德无尽。经云:「世界如来,互相涉入,得无挂碍,名无尽功德藏回向。」
六、随顺平等善根回向 谓于诸佛理地,起万行真因,显證一乘寂灭之道,行从理起,故曰随顺平等。能生道果,故曰善根。经云:「于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净因,依因发辉,取涅槃道,名随顺平等善根回向。」
七、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 设既修真因,善根成就,则知十方众生,皆我本性,性既平等,故能成就一切众生善根,无有遗失,亦无高下。经云:「真根既成,十方众生,皆我本性,性圆成就,不失众生,名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
八、真如相回向 离妄曰真,不异曰如,谓一切法性本真如,不即不离,二俱无著,则真如相现。经云:「即一切法,离一切相,惟即与离,二无所著,名真如相回向。」
九、无缚解脱回向 谓真如之相现前,则智慧明了,十界依正等法,互摄圆融,自在无碍。经云:「真得所如,十方无碍,名无缚解脱回向。」
十、法界无量回向 谓所證性德真如之理,圆满成就,含摄遍周,其量无外,十界差别之相,了不可得。经云:「性德圆成,法界量灭,名法界无量回向。」
【三藏法数】
(出楞严经)
回即回转,向即趣向。谓起大悲之心,救度众生,回转十行之善,向于三处:一、真如实际是所證,二、无上菩提是所求,三、一切众生是所度。以能回之心,及所回善行,向彼万类,圆满梵行,等入法界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谓由前修十行,神通满足,成就诸佛所行事已,又当修此回向之行;然回向之行,以悲愿之心为最,化度众生,而无能度之相。回此无为之心,趣向寂灭之地。经云:当度众生,灭除度相;回无为心,向涅槃路,名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不坏回向〕,谓前离众生相,则是可坏;今复坏前可坏,离于能离,则是不坏。坏即空;不坏即假。空假不二,正显中道,而归趣于本觉矣。经云:坏其可坏,远离诸离,名不坏回向。(一念无相谓之空,无法不具谓之假,不一不异谓之中。本觉者,谓一切众生所具真如之性,本来是觉也。)
〔三、等一切佛回向〕,谓所向本觉之性,湛然常住,而能觉之智,齐于佛觉。经云:本觉湛然,觉齐佛觉,名等一切佛回向。
〔四、至一切处回向〕,谓前能觉之智,无处不遍;既齐佛觉,则所證真如之理地,如佛不异。经云:精真发明,地如佛地,名至一切处回向。
〔五、无尽功德藏回向〕,谓前至一切处是世界,等一切佛是如来;然如来则一切世界之如来,世界即一切如来之世界;世界、如来,涉入无碍,功德无尽。经云:世界、如来,互相涉入,得无挂碍,名无尽功德藏回向。
〔六、随顺平等善根回向〕,谓于诸佛理地,起万行真因,显證一乘寂灭之道。行从理起,故曰随顺平等;能生道果,故曰善根。经云:于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净因,依因发辉,取涅槃道,名随顺平等善根回向。
〔七、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谓既修真因,善根成就,则知十方众生,皆我本性;性既平等,故能成就一切众生善根,无有遗失,亦无高下。经云:真根既成,十方众生皆我本性,性圆成就,不失众生,名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
〔八、真如相回向〕,离妄曰真,不异曰如。谓一切法,性本真如,不即不离,二俱无著,则真如相现。经云:即一切法,离一切相,惟即与离,二无所著,名真如相回向。
〔九、无缚解脱回向〕,谓真如之相现前,则智慧明了,十界依正等法,互摄圆融,自在无碍。经云:真得所如,十方无碍,名无缚解脱回向。(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脩罗界、饿鬼界、畜生界、地狱界也。依正者,依即所依之国土,正即十界能依之色身也。)
〔十、法界无量回向〕,谓所證性德真如之理,圆满成就,含摄遍周,其量无外,十界差别之相,了不可得。经云:性德圆成,法界量灭,名法界无量回向。
三种回向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三心具足之回向心也。观无量寿经曰:「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菩提回向,回己之功德而趣求菩提也。二众生回向,愿回己之功德而施于一切众生也。三实际回向,以己之功德趣求无为之涅槃也。大乘义章九曰:「回向不同,一门说三:一菩提回向,二众生回向,三实际回向。」修忏要旨曰:「修回向者,所谓回事向理,回自向他,回因向果。」华严大疏钞二十三曰:「回者转也,向者趣也,转自万行趣向三处故名回向。(中略)三处谓众生菩提及以实际。」
【佛学常见辞汇】
三种的回向心。观无量寿经说:「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
(名数)三心具足之回向心也。观无量寿经曰:「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菩提回向,回己之功德而趣求菩提也。二众生回向,愿回己之功德而施于一切众生也。三实际回向,以己之功德趣求无为之涅槃也。大乘义章九曰:「回向不同,一门说三:一菩提回向,二众生回向,三实际回向。」修忏要旨曰:「修回向者,所谓回事向理,回自向他,回因向果。」华严大疏钞二十三曰:「回者转也,向者趣也,转自万行趣向三处故名回向。(中略)三处谓众生菩提及以实际。」
【佛学常见辞汇】
三种的回向心。观无量寿经说:「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