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维基
回长廉(1836年—?),字介甫,号心泉,一号乐园,盛京内务府镶黄旗汉军人,同进士出身。光绪十二年(1886年),参加光绪丙戌科殿试,登进士三甲60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
五果回心
【三藏法数】
(出涅槃经)
五果,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所證之果也,谓此五人,经劫不等,断尽烦恼,回心向大,證取菩提,故名五果回心。(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菩提,华言道。)
〔初果八万劫回心〕,初果即须陀洹也。谓断三结之惑,而得此果。超四恶趣,于人天中七返受生,方断诸苦,入于涅槃,过八万劫,当得无上正等菩提,是名初果回心。(梵语须陀洹,华言预流,谓出凡流而预圣流也。三结者,身见、戒取、疑,即三界见惑也。四恶趣者,脩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七返者,天上人间,共七番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果六万劫回心〕,二果即斯陀含也。谓断欲界六品思惑,而得此果,于天人中一番受生,方断诸苦,入于涅槃,过六万劫,当得无上正等菩提,是名二果回心。(梵语斯陀含,华言一往来,谓一生天上,一生人间,得證涅槃也。六品思惑者,眼、耳、鼻、舌、身五根对色、声、香、味、触五尘而起贪爱之心曰思。此惑有九品,今云六品者,谓断九品中前之六品也。)
〔三果四万劫回心〕,三果即阿那含也。谓断五下分结,而得此果,更不受生,过四万劫,当得无上正等菩提,是名三果回心。(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谓不来欲界受生也。五下分结者,即欲界贪、瞋、身见、戒取、疑也。)
〔四果二万劫回心〕,四果即阿罗汉也。谓永断三界贪欲瞋恚愚痴之惑,而得此果,过二万劫,当得无上正等菩提,是名四果回心。(梵语阿罗汉,华言无生。谓断见、思惑尽,更不受三界生也。)
〔五果十千劫回心〕,五果即辟支佛也。谓永断三界贪欲瞋恚愚痴之惑,而得此果,过十千劫,当得无上正等菩提,是名五果回心。(辟支,梵语具云辟支迦罗,华言缘觉。)
初果八万劫回心
【三藏法数】
初果即须陀洹也。谓断三结之惑,而得此果。超四恶趣,于人天中七返受生,方断诸苦,入于涅槃,过八万劫,当得无上正等菩提,是名初果回心。(梵语须陀洹,华言预流,谓出凡流而预圣流也。三结者,身见、戒取、疑,即三界见惑也。四恶趣者,脩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七返者,天上人间,共七番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果六万劫回心
【三藏法数】
二果即斯陀含也。谓断欲界六品思惑,而得此果,于天人中一番受生,方断诸苦,入于涅槃,过六万劫,当得无上正等菩提,是名二果回心。(梵语斯陀含,华言一往来,谓一生天上,一生人间,得證涅槃也。六品思惑者,眼、耳、鼻、舌、身五根对色、声、香、味、触五尘而起贪爱之心曰思。此惑有九品,今云六品者,谓断九品中前之六品也。)
三果四万劫回心
【三藏法数】
三果即阿那含也。谓断五下分结,而得此果,更不受生,过四万劫,当得无上正等菩提,是名三果回心。(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谓不来欲界受生也。五下分结者,即欲界贪、瞋、身见、戒取、疑也。)
四果二万劫回心
【三藏法数】
四果即阿罗汉也。谓永断三界贪欲瞋恚愚痴之惑,而得此果,过二万劫,当得无上正等菩提,是名四果回心。(梵语阿罗汉,华言无生。谓断见、思惑尽,更不受三界生也。)
五果十千劫回心
【三藏法数】
五果即辟支佛也。谓永断三界贪欲瞋恚愚痴之惑,而得此果,过十千劫,当得无上正等菩提,是名五果回心。(辟支,梵语具云辟支迦罗,华言缘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