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言归(言歸)
(1).回归。言,助词。《诗·周南·葛覃》:“言告师氏,言告言归。”一说为我归。 毛 传:“言,我也。” 唐 道宣 续高僧传·译经四·玄奘:“ 奘 少离桑梓,白首言归,访问亲故,零落殆尽。” 清 万寿祺 《答武进刘十》诗:“乱瘼何畤已?言归耕墓田。” 清 方文 《舟次三山》诗:“泊泊岁将暮,言归尚未能。”
(2).《诗·周南·葛覃》有“言告言归”之句,因以“言归”指诗·葛覃篇。 宋 苏轼 《集英殿秋宴教坊词·放队》:“羽觴湛湛,方陈《既醉》之诗,鼉鼓渊渊,復奏‘言归’之曲。”
《漢語大詞典》:旋归(旋歸)
回归。语出诗·小雅·黄鸟:“言旋言归,復我邦族。”《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唐 韩愈 《南山诗》:“旋归道回睨,达枿壮復奏。” 宋 章炳文搜神秘览:“ 旻 之妻已私謁隣比,欲讲终身之好,候旋归,将致毒谋。”
分類:回归
《漢語大詞典》:归复(歸復)
(1).回归;回还。汉书·刘向传:“骨肉归復於土,命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二班:“两儿遣逆先生,尚未归復,必迷途矣。”
(2).归服。《三国志·吴志·孙登传》:“五年之外,十年之内,远者归復,近者尽力。”资治通鉴·唐宣宗大中十年:“ 己厖歷 今为可汗,尚寓 安西 ,俟其归復牙帐,当加册命。”
《漢語大詞典》:返驾(返駕)
车驾回驶;回归。 晋 王嘉 拾遗记·前汉下:“﹝ 汉成帝 ﹞每乘舆返驾,以爱幸之姬宝衣珍食,捨於道傍,国人之穷老者皆歌‘万岁’。” 清 蒲松龄 《念奴娇·挽袁宣四》词:“返驾无朝,人道是,萌水松篱逝矣。”《豆棚闲话·陈斋长论地谈天》:“日将暮矣,余将返驾入城。”
《漢語大詞典》:归思(歸思)
回归的念头。 晋 陶潜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诗:“眇眇孤舟游,緜緜归思紆。”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佐》:“因暇登楼远望,忽有归思。” 元 萨都剌 《送张都台还京》诗:“而今江海多归思,白髮慈亲暮倚閭。”
《漢語大詞典》:无归(無歸)
(1).不回去;不回归。《诗·小雅·湛露》:“厌厌夜饮,不醉无归。” 唐 李洞 《和刘驾博士赠庄严律禅师》:“尘刼自营还自坏,禪门无住亦无归。”
(2).无所归宿。 汉 刘向 说苑·贵德:“ 景公 覩婴儿有乞於途者。公曰:‘是无归夫。’ 晏子 对曰:‘君存,何为无归!’”
(3).指不出嫁。 宋 叶适 《陈处士姚夫人墓志铭》:“终以豫治,而不使其女之无归也。”
《國語辭典》:复命(復命)  拼音:fù mìng
执行命令后回报。《儒林外史》第三回:「我复命之后,在京专候。」也作「覆命」。
《漢語大詞典》:归航(歸航)
回归的船。 唐 皎然 《同李司直题武丘寺》诗:“还将 陆居士 ,晨发泛归航。”
分類:回归
《漢語大詞典》:鸣环(鳴環)
(1).指身上佩带的环珮碰击有声。 南朝 梁 王淑英 妇《赠答》诗:“妆铅点黛拂轻红,鸣环动珮出房櫳。”
(2).古人衣带上所系的环形佩玉。 唐 崔颢 《卢姬篇》:“君王日晚下朝归,鸣环珮玉生光辉。”
(3).指出任外使的官员回归朝廷。 明 唐顺之 《奉敕视军情升通政司右通政谢表》:“建牙责重,敢忘枕甲於师中,恋闕情深,犹冀鸣环於门下。”
《国语辞典》:收归(收归)  拼音:shōu guī
收回归属。如:「收归国营」。清。徐珂《清稗类钞。教育类。王子江设义塾》:「光绪初,某京兆上其事于朝,当事者邀虚誉,将其所办各义塾收归官办,遂日见废弛矣。」
《漢語大詞典》:敛翮(斂翮)
收拢翅膀。指回归。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四:“厉响思清晨,远去何所依;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唐 元稹 《雉媒》诗:“敛翮远投君,飞驰势奔蹙。”
《国语辞典》:归子(归子)  拼音:guī zǐ
原已离开本族本宗,后又回归本宗族的人。宋。岳珂《桯史。卷九。鲁公拜后》:「会韩平原有归子曰葎先铃,吴门兵时出,妾方娠,鬻当湖巨室鲁氏,得男焉,葎也既贵,无他子,遂以重币请于鲁而归之。」
《漢語大詞典》:来舍(來舍)
回归而有所定止。表示安定而集中。庄子·知北游:“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摄汝知,一汝度,神将来舍。” 成玄英 疏:“收摄私心,令其平等,专一志度,令无放逸,汝之精神自来舍止。”
《漢語大詞典》:回星(迴星)
(1).回旋运转的星。 唐 李贺 《天上谣》:“天河夜转漂迴星,银浦流云学水声。” 王琦 汇解:“天河与星皆随天运转,处其下者观之,觉星之迴似天河漂之而迴者然。”
(2).星体运行一周,回归原处。表示年岁更始。语本《礼记·月令》:“﹝季冬之月﹞是月也,日穷于次,月穷于纪,星回于天,数将几终,岁且更始。” 郑玄 注:“言日月星辰运行,于此月皆周匝於故处也。” 南朝 梁 刘孝标 《答郭峙书》:“变燧迴星,亦云劳止。”
《漢語大詞典》:还民(還民)
(1).回归的老百姓。三国志·魏志·卫觊传:“时四方大有还民, 关中 诸将多引为部曲。”
(2).犹还俗。《魏书·释老志》:“或有不安寺舍,游止民间,乱道生过,皆由此等。若有犯者,脱服还民。”周书·武帝纪上:“丙子,初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
(3).还给百姓。《南齐书·郁林王纪》:“公宜权禁,一以还民,关市征赋,务从优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