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回中
(1). 秦 宫名。故址在今 陕西 陇县 西北。 秦始皇 二十七年出巡 陇西 、 北地 (今 宁夏 和 甘肃 东部),东归时经过此处。 汉文帝 十四年 匈奴 从 萧关 (今 宁夏 固原 东南)深入,烧毁此宫。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诗:“君王多乐事,何必向 回中 。”
(2).古道路名。南起 汧水 河谷,北出 萧关 ,因途经 回中 得名。为 关中平原 与 陇东高原 间的交通要道。 西汉 元封 四年 武帝 自 雍县 (今 陕西 凤翔 南)经 回中道 ,北出 萧关 。 东汉 建武 八年 来歙 由此攻取 隗嚣 割据下的 略阳 (今 甘肃 秦安 东北)。 唐 卢照邻 《上之回》诗:“ 回中 道路险, 萧关 烽候多。”
《國語辭典》:人身  拼音:rén shēn
1.人的身体。清。李渔《閒情偶寄。卷三。词曲部。宾白》:「就人身论之,则如肢体之于血脉。」
2.当事人本身。南朝梁。沈约〈南郊恩诏〉:「人身及家口质系,悉散还私家。」
3.人品才识。《南史。卷六一。陈伯之传》:「临川内史王观,僧虔之孙,人身不恶,可召为长史,以代元冲。」
4.佛教用语。指在轮回中转世投生为人。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但当兼脩戒行,留心诵读,以为来世津梁,人身难得勿虚过也。」
《漢語大詞典》:苦趣
(1).佛教指地狱、饿鬼、畜生这三种“恶道”。均为轮回中的受苦之处。趣,同“ 趋 ”。 前蜀 杜光庭 《黄齐助黄箓斋并然灯词》:“尽超苦趣,永出冥津。” 宋 洪迈 《夷坚丙志·南岳判官》:“﹝婢﹞谓 赵 曰:‘已蒙道力,得脱苦趣,犹当为异类,只在郡城某桥下。’” 明 屠隆 《昙花记·遍游地狱》:“罪根既灭,福慧自生,岂止永免于苦趣,便可修证乎道果。”
(2).泛指苦处。 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想到生的乐趣,生固然可以留恋;但想到生的苦趣,无常也不一定是恶客。”
《漢語大詞典》:中阴(中陰)
佛教语。谓轮回中死后生前的过渡状态。其间虽离形躯,仍有五阴(色、受、想、行、识)。佛教徒认为中阴身如小儿,以七天为一期而生于本处。若在七日末了仍未得生缘,则更续中阴七天,最长的到第七期之终,必然往生于一处。后世俗演变为七七追荐的法事。正法念处经·畜生品一:“此中阴有分,若本不行布施持戒,是人则生煖水之中,口常乾燥,如触灰汁,以本业故。”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梵衍那国:“ 商诺迦 缚娑 者, 阿难 弟子也,在光身中,以设诺迦草衣,於解安居日,持施众僧。承兹福力,於五百身中阴、生阴,恆服此衣,以最后身,从胎俱出。” 章炳麟 《狱中闻沈禹希见杀》诗:“中阴当待我,南北几新坟。”
《国语辞典》:篦头师傅(篦头师傅)  拼音:bì tóu shī fù
明代对理发师傅的称呼。如在《金瓶梅》第五二回中提到替西门庆梳头理发的「篦头小周儿」。篦头即梳头。但除了梳头外,还兼挖耳朵和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