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155,分21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典故(续上)
一朝符瑞,四十万人同
阳关第四声(又作:四叠阳关)
絷骥四足
词典
四海
四方
四十
四时
十四
四月
四面
四壁
四人
四百
三四
四日
典故
一朝符瑞,四十万人同


《汉书》卷九十九上〈王莽列传上〉~4046~
始,风益州令塞外蛮夷献白雉,元始元年正月,莽白太后下诏,以白雉荐宗庙。群臣因奏言太后「委任大司马莽定策安宗庙。故大司马霍光有安宗庙之功,益封三万户,畴其爵邑,比萧相国。莽宜如光故事。」太后问公卿曰:「诚以大司马有大功当著之邪?将以骨肉故欲异之也?」于是群臣乃盛陈「莽功德致周成白雉之瑞,千载同符。圣王之法,臣有大功则生有美号,故周公及身在而托号于周。莽有定国安汉家之大功,宜赐号曰安汉公,益户,畴爵邑,上应古制,下准行事,以顺天心。」太后诏尚书具其事。……莽既尊重,欲以女配帝为皇后,以固其权,奏言:「皇帝即位三年,长秋宫未建,液廷媵未充。乃者,国家之难,本从亡嗣,配取不正。请考论五经,定取礼,正十二女之义,以广继嗣。博采二王后及周公孔子世列侯在长安者适子女。」事下有司,上女名,王氏女多在选中者。莽恐其与己女争,即上言:「身亡德,子材下,不宜与女并采。」太后以为至诚,乃下诏曰:「王氏女,朕之外家,其勿采。」庶民、诸生、郎吏以上守阙上书者日千馀人,公卿大夫或诣廷中,或伏省户下,咸言:「明诏圣德巍巍如彼,安汉公盛勋堂堂若此,今当立后,独奈何废公女?天下安所归命!愿得公女为天下母。」莽遣长史以下分部晓止公卿及诸生,而上书者愈甚。太后不得已,听公卿采莽女。莽复自白:「宜博选众女。」公卿争曰:「不宜采诸女以贰正统。」莽白:「愿见女。」太后遣长乐少府、宗正、尚书令纳采见女,还奏言:「公女渐渍德化,有窈窕之容,宜承天序,奉祭祀。」有诏遣大司徒、大司空策告宗庙,杂加卜筮,皆曰:「兆遇金水王相,卦遇父母得位,所谓『康强』之占,『逢吉』之符也。」信乡侯佟上言:「春秋,天子将娶于纪,则褒纪子称侯,安汉公国未称古制。」事下有司,皆曰:「古者天子封后父百里,尊而不臣,以重宗庙,孝之至也。佟言应礼,可许。请以新野田二万五千六百顷益封莽,满百里。」莽谢曰:「臣莽子女诚不足以配至尊,复听议,益封臣莽。伏自惟念,得托肺腑,获爵土,如使子女诚能奉称圣德,臣莽国邑足以共朝贡,不须复加益地之宠。愿归所益。」太后许之。有司奏「故事,聘皇后黄金二万斤,为钱二万万。」莽深辞让,受四千万,而以其三千三百万予十一媵家。群臣复言:「今皇后受聘,踰群妾亡几。」有诏,复益二千三百万,合为三千万。莽复以其千万分予九族贫者。……五年正月,祫祭明堂,诸侯王二十八人,列侯百二十人,宗室子九百馀人,徵助祭。礼毕,封孝宣曾孙信等三十六人为列侯,馀皆益户赐爵,金帛之赏各有数。是时,吏民以莽不受新野田而上书者前后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及诸侯、王公、列侯、宗室见者皆叩头言,宜亟加赏于安汉公。
典故 
唱渭城
     
渭城歌
 
听阳关
 
渭城朝雨
 
西出阳关
 
阳关第四声
 
三叠曲
 
渭城柳
 
渭城诗
 
阳关一杯酒
 
阳关西出
 
四叠阳关
 
阳关无故人
 
泣渭城
 
更尽一杯别酒
 
千万遍阳关
 
渭城风雨
 
阳关声苦
  
渭城挹轻尘


《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案:渭城一曰阳关。王维之所作也。本送人使安西诗,后遂被于歌。刘禹锡与歌者诗云。旧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慇勤唱渭城。白居易对酒诗云。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也。渭城、阳关之名。盖因辞云。】〉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杨柳春【客舍依依柳色新】【客舍青青柳色新】【客舍依依杨柳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苏轼文集》卷六七〈题跋·书阳关第四声〉
旧传阳关三叠,然今歌者,每句再叠而已,通一首言之,又是四叠。皆非是。或每句三唱,以应三叠之说,则丛然无复节奏。余在密州,有文勋长官,以事至密,自云得古本阳关,其声宛转凄断,不类向之所闻,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叠乃知唐本三叠盖如此。及在黄州,偶读乐天《对酒》诗云:「相逢且莫推辞醉,新唱阳关第四声。」注:「第四声:『劝君更尽一杯酒。』」以此验之,若第一句叠,则此句为第五声矣,今为第四声,则第一不叠审矣。
典故
絷骥四足


《淮南子》卷二《俶真训》
故世治则愚者不能独乱,世乱则智者不能独治。身蹈于浊世之中,而责道之不行也,是犹两绊骐骥,而求其致千里也。

例句

断鹤两翅鸣何哀,絷骥四足气空横。 韩愈 寒食日出游

《國語辭典》:四海  拼音:sì hǎi
1.古代认为中国四周环海,因而称四方为「四海」。泛指天下各处。《书经。禹贡》:「四海会同,六府孔修。」《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上》:「皇帝倾国来救敬瑭之急,四海之人,皆服皇帝信义。」
2.中医上指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的总称。
《國語辭典》:四海  拼音:sì hai
称人的性情豪爽慷慨。《金瓶梅》第七回:「你老人家不知,如今知府、知县相公来往,好不四海,结识人宽广。」《文明小史》第一八回:「这位四海兄是浦东丝厂里的总帐房,最爱朋友,为人极其四海。」
《國語辭典》:四方  拼音:sì fāng
1.东、南、西、北。泛指四处各地。《论语。子路》:「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三国演义》第八回:「招贤纳士,屈己待人,四方豪杰,渐渐投之。」
2.四境的诸侯国。《诗经。大雅。下武》:「受天之祜,四方来贺。」《论语。子路》:「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3.呈正方形或正方体的。《西游记》第一四回:「有块四方大石,石上贴著一封皮。」《儿女英雄传》第一五回:「劣兄在此地住了冒冒的七十年了,也没见过那豪杰,是四方脑袋,八楞儿脑袋。」
《骈字类编》:四十
唐 杜甫 八哀诗 其五 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 独步四十年,风听九皋唳。
唐 杜甫 杜位宅守岁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唐 杜甫 上韦左相二十韵 凤历轩辕纪,龙飞四十春。
唐 王昌龄 河上老人歌 至今八十如四十,口道沧溟是我家。
唐 元稹 酬乐天江楼夜吟稹诗因成三十韵 五千诚远道,四十已中年。
唐 白居易 归田三首 其三 四十为野夫,田中学锄谷。
唐 李洞 叙旧游寄栖白 吟诗五岭寻无可,倏忽如今四十霜。
唐 李涉 题温泉 能使时平四十春,开元圣主得贤臣。
唐 皮日休 醉中即席赠润卿博士 谢安四十馀方起,犹自高闲得数年。
分类:四十
《國語辭典》:四时(四時)  拼音:sì shí
1.春、夏、秋、冬四季。《论语。阳货》:「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唐。韦庄 晚春诗:「万物不如酒,四时唯爱春。」
2.一天中的朝、夕、昼、夜。《左传。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脩令,夜以安身。」
《漢語大詞典》:四时舞(四時舞)
汉 祭宗庙时所用的乐舞之一。汉书·礼乐志:“ 孝文 庙奏《昭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四时舞》者, 孝文 所作,以明示天下之安和也。”
分類:宗庙乐舞
《骈字类编》:十四
唐 白居易 龙花寺主家小尼 头青眉眼细,十四女沙弥。
元 顾瑛 欸歌二首 其二 锦筝弹尽鸳鸯曲,都在秋风十四弦。
分类:十四
《国语辞典》:四月  拼音:sì yuè
《诗经。小雅》的篇名。共八章。根据〈诗序〉:「四月,大夫刺幽王也。」或亦指遭乱自伤之诗。首章二句为:「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國語辭典》:四面  拼音:sì miàn
东、南、西、北四方。也泛指四周围。《礼记。乡饮酒义》:「四面之坐,象四时也。」晋。陶渊明〈挽歌诗〉:「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
《國語辭典》:四壁  拼音:sì bì
四边的墙。《战国策。秦策二》:「妾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何爱馀明之照四壁者?」
《漢語大詞典》:四人
四民。 唐 李白 《虞城县令李公去思颂碑》:“公酌以钓道,和之琴心,於是安四人,敷五教。”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四年:“农於四人之中,最为勤苦。” 胡三省 注:“士农工商,是谓四民。 唐 避 太宗 讳,率谓民为人。”详“ 四民 ”。
分類:四人四民
《國語辭典》:四民  拼音:sì mín
旧称士、农、工、商为「四民」。《国语。齐语》:「管子对曰:『四民者勿使杂处。』」《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故四民有业,各以得志为乐。」
分類:旧称四民
《骈字类编》:四百
唐 徐夤 忆潼关 须知皇汉能扃鐍,延得年过四百馀。
唐 皮日休 太湖诗 其三 入林屋洞 幽塘四百里,中有日月精。
元 杨维桢 三阁图 红尘巴马四百秋,五城步障五花毬。
分类:四百
《漢語大詞典》:三四
(1).犹言再三再四。北齐书·崔逻传:“握手殷勤,至于三四。”
(2).表示为数不多。 宋 欧阳修 《归自谣》词:“春艳艳,江上晚山三四点。”
《骈字类编》:四日
书益稷娶于涂山辛壬癸甲传禹娶涂山之国历辛壬癸甲四日而即往治水 诗抱衾与裯疏内则注云诸侯取九女侄娣两两而御则三日也次两媵则四日也次夫人专夜则五日也是五日之中一夜夫人四夜媵妾夫人御后之夜则次御者抱衾而往其后三夜御者因之不复抱也四夜既满其来者又抱之而还以后夜夫人所专不须帐也师左传子叔声伯使叔孙豹请逆于晋师为食于郑郊 逆以至声伯四日不食以待之食使者而后食上汉书陈汤传西域都护段会宗为乌孙兵所围驿骑 书愿发城郭燉煌兵以自救上召汤示以会宗奏汤曰兵法曰客倍而主人半然后敌今围会宗者人众不足以胜会宗唯陛下勿忧上曰奈何其解可必乎度何时解汤知乌孙瓦合不能久攻故事不过数日因对曰已解矣诎指计其日曰不出五日当有吉语闻居四日军书到言已解四北史魏收传见一日下 水经注平都县有市肆 日一会
分类:四日
《国语辞典》:一曲阳关(一曲阳关)  拼音:yī qǔ yáng guān
阳关,曲调名,为古人送行时所唱诵之曲。一曲阳关比喻离别。宋。苏轼〈渔家傲。一曲阳关情几许〉词:「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白马皂貂留不住。」元。无名氏〈端正好。本是对美甘甘锦堂欢套。尾〉:「三杯别酒肝肠断,一曲阳关离恨添。」
《漢語大詞典》:三叠阳关(三疊陽關)
《阳关三迭》。琴曲。琴谱以 唐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诗为主要歌词,并引申诗意,增添词句,抒写离别之情。因全曲分三段,原诗反复三次,故称“三叠”。后泛指送别之曲。 宋 周邦彦 《苏幕遮》词:“《三叠阳关》声渐杳。断雨残云,只怕 巫山 晓。” 元 宋方壶 《斗鹌鹑·送别》套曲:“肺腑,恨怎舒,《三叠阳关》愁万缕。”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四折:“凄愴似和半夜 楚 歌声,悲切似唱《三叠阳关令》。” 元 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三折:“本弹的是一曲《凤求凰》,倒做了《三叠阳关令》。”
《国语辞典》:唱阳关(唱阳关)  拼音:chàng yáng guān
阳关三叠,为古人的送别曲。唱阳关比喻离别。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别时容易见时难,怕唱阳关,莫唱阳关。」
分类:送别离别
《國語辭典》:渭城  拼音:wèi chéng
1.位于渭水北岸,本秦都咸阳,汉武帝时复置,改称为「渭城」,约今陕西咸阳东北。
2.乐曲名。又称〈渭城曲〉。本为唐。王维 送人使安西七言绝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后入乐府,遂以「渭城」名曲。它描写一种最普遍性的离别,具有深挚的惜别之情,适合大多数离别宴席演唱而成为流行、传唱最久的古曲。
《國語辭典》:阳关三叠(陽關三疊)  拼音:yáng guān sān dié
乐曲名。本为唐朝王维所作〈渭城曲〉诗,后人将之谱为送别之曲。今仅存琴歌谱,因「西出阳关无故人」句重复三次,故称为「阳关三叠」。今亦有纯粹演奏谱。
《漢語大詞典》:阳关曲(陽關曲)
(1).琴曲名。即《阳关三迭》。详“ 阳关三叠 ”。
(2).词牌名。因 唐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诗“西出 阳关 无故人”句而得名。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韵。 宋 苏轼 有《阳关曲》词。
《國語辭典》:阳关三叠(陽關三疊)  拼音:yáng guān sān dié
乐曲名。本为唐朝王维所作〈渭城曲〉诗,后人将之谱为送别之曲。今仅存琴歌谱,因「西出阳关无故人」句重复三次,故称为「阳关三叠」。今亦有纯粹演奏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