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97,分74页显示 上一页 24 25 26 27 28 30 31 32 33 下一页
四曼
四曼四身配属
四曼摄二种世间
四净定
四真
四真谛
四问
四欲
四眼
四唱
四舍
四假
四蛇
四执
佛类词典(续上)
四处问讯四曼
四曼四身配属
四曼摄二种世间
四净定
四真
四真谛
四问
四欲
四眼
四唱
四舍
四假
四蛇
四执
四处问讯
【佛学大辞典】
(术语)僧堂之四板头烧香问讯,谓之四处问讯。见象嚣笺十。
(术语)僧堂之四板头烧香问讯,谓之四处问讯。见象嚣笺十。
四曼
【佛学大辞典】
(名数)是真言所立三大中之相大也。为大,三法,羯之四种曼荼罗。此四相圆融相即事相谓之四曼相即。又曰四曼不离。(参见:曼荼罗)
【佛学常见辞汇】
四种曼荼罗。一、大曼荼罗,指佛菩萨之庄严色身而言,如雕刻塑绘之像皆是,若广义言之,则十界有情之身乃至万法色相,都是大曼荼罗。二、三昧耶曼荼罗,指佛菩萨所持之标帜而言,若广义言之,则摄一切器世间。三、法曼荼罗,指佛菩萨之种子及真言等而言,又佛菩萨之名号,经典之文义,推而至于一切言语、文字、名称、记号,都是法曼荼罗。四、羯磨曼荼罗,指佛菩萨之一切威仪动作而言,若广义言之,则吾人乃至万物之业用动作皆是。
【佛学次第统编】
六大缘起所成一切法,散居于宇宙之现象为三、大、法、羯之四种曼荼罗,曷谓大、三、法、羯、曼荼罗。
一、大曼荼罗 地狱、畜生、饿鬼、修罗、人、天、之六凡,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四圣,合之则为十法界。总此十法界之有情曰大曼荼罗,以其能显了六大之所成也,故与以大名也。
二、三昧耶曼荼罗 总十法界中之山河草木国土器具等非情之物,曰三昧耶曼荼罗。三昧耶者,平等之义,非情之事物,虽相相各别,而示其性之融会无碍,是谓平等曼荼罗。
三、法曼荼罗 总十界之有情非有情,其音声言语风林河水等之声,及色尘之文字,曰法曼荼罗,何以故?六尘为教体故,在在六尘所铨表者,皆法曼荼罗也。曷谓法,铨表其物之义理,而使生知觉,是谓法。
四、羯磨曼荼罗 于十法界之大三法曼荼罗上,而为取舍屈伸等之动作,曰羯磨曼荼罗,羯磨者动作义也。
合此三大法羯之曼荼罗而言之,是谓四种曼荼罗,于是四中各各之事法,虽极纤秒,而皆圆具无尽法界了无缺者,何以故?融会故。盖曼荼罗云者,固轮圆具足之义也。
复次曼荼罗又作曼陀罗、满荼逻、漫怛罗、蔓陀啰、曼拿罗、略曼拿、曼荼。新旧之译,有种种:旧译多曰坛,又云道场;新译多曰轮圆具足,又云聚集。此中就体而言,以坛或道场为正意。就意而言,以轮圆具足或聚集为本意。即筑方圆之土坛,安置诸尊于此,以祭供者,是为曼荼罗之本体。而此坛中,聚集具足诸尊诸德,成一大法门,如毂辋辐,具足而成圆满之车轮,是曼荼罗之义也。而常称为曼荼罗者,是图画者。
一、大曼荼罗 总集诸尊之坛场,及其诸尊之形体,并图画其坛场之全体,及诸尊一一者是也。是为曼荼罗之总体,故云大。大者五大之义,又广大之义,他三种虽亦系五大所成,而此为总体,且最广大,故独名为大。
二、三昧耶曼荼罗 画诸尊手所持之器杖及印契者是也。三昧耶为本誓之义,此以表诸尊之本誓,天魔波旬勿论,诸尊自身,亦不能违越誓约之标帜也。
三、法曼荼罗 画诸尊之种子真言,及一切经之文字义理是也。
四、羯磨曼荼罗 羯磨者,作业之义,铸造之形像是也。此乃诸尊身上一切之威仪事业,及铸像泥塑等之作业。
此四曼中,前一为总体,后三为别德。大曼荼罗,是诸尊之人体。此诸尊所说之法门,是法曼。此诸尊所持之器杖,是三昧耶曼。此诸尊之所作,是羯磨曼。此四曼又云四智印、大智印、三昧耶印、法智印、羯磨智印。密教分别万有,常用六大、四曼、三密之言。依此深秘之释而论,四曼即一切现象之分类。大曼荼罗,总摄十法界中一切之有情,六大所成显故,附以大之名。三摩耶曼荼罗,总摄十法界一切非情之法,三摩耶乃平等之义,示非情真实皆平等也。法曼荼罗摄音声言语,即风浪之声,色尘之文字,六尘上所表诠者之一切法者,所以染体使生知觉者也。羯磨曼荼罗,摄上述三曼上所有之一切动作。
(名数)是真言所立三大中之相大也。为大,三法,羯之四种曼荼罗。此四相圆融相即事相谓之四曼相即。又曰四曼不离。(参见:曼荼罗)
【佛学常见辞汇】
四种曼荼罗。一、大曼荼罗,指佛菩萨之庄严色身而言,如雕刻塑绘之像皆是,若广义言之,则十界有情之身乃至万法色相,都是大曼荼罗。二、三昧耶曼荼罗,指佛菩萨所持之标帜而言,若广义言之,则摄一切器世间。三、法曼荼罗,指佛菩萨之种子及真言等而言,又佛菩萨之名号,经典之文义,推而至于一切言语、文字、名称、记号,都是法曼荼罗。四、羯磨曼荼罗,指佛菩萨之一切威仪动作而言,若广义言之,则吾人乃至万物之业用动作皆是。
【佛学次第统编】
六大缘起所成一切法,散居于宇宙之现象为三、大、法、羯之四种曼荼罗,曷谓大、三、法、羯、曼荼罗。
一、大曼荼罗 地狱、畜生、饿鬼、修罗、人、天、之六凡,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四圣,合之则为十法界。总此十法界之有情曰大曼荼罗,以其能显了六大之所成也,故与以大名也。
二、三昧耶曼荼罗 总十法界中之山河草木国土器具等非情之物,曰三昧耶曼荼罗。三昧耶者,平等之义,非情之事物,虽相相各别,而示其性之融会无碍,是谓平等曼荼罗。
三、法曼荼罗 总十界之有情非有情,其音声言语风林河水等之声,及色尘之文字,曰法曼荼罗,何以故?六尘为教体故,在在六尘所铨表者,皆法曼荼罗也。曷谓法,铨表其物之义理,而使生知觉,是谓法。
四、羯磨曼荼罗 于十法界之大三法曼荼罗上,而为取舍屈伸等之动作,曰羯磨曼荼罗,羯磨者动作义也。
合此三大法羯之曼荼罗而言之,是谓四种曼荼罗,于是四中各各之事法,虽极纤秒,而皆圆具无尽法界了无缺者,何以故?融会故。盖曼荼罗云者,固轮圆具足之义也。
复次曼荼罗又作曼陀罗、满荼逻、漫怛罗、蔓陀啰、曼拿罗、略曼拿、曼荼。新旧之译,有种种:旧译多曰坛,又云道场;新译多曰轮圆具足,又云聚集。此中就体而言,以坛或道场为正意。就意而言,以轮圆具足或聚集为本意。即筑方圆之土坛,安置诸尊于此,以祭供者,是为曼荼罗之本体。而此坛中,聚集具足诸尊诸德,成一大法门,如毂辋辐,具足而成圆满之车轮,是曼荼罗之义也。而常称为曼荼罗者,是图画者。
一、大曼荼罗 总集诸尊之坛场,及其诸尊之形体,并图画其坛场之全体,及诸尊一一者是也。是为曼荼罗之总体,故云大。大者五大之义,又广大之义,他三种虽亦系五大所成,而此为总体,且最广大,故独名为大。
二、三昧耶曼荼罗 画诸尊手所持之器杖及印契者是也。三昧耶为本誓之义,此以表诸尊之本誓,天魔波旬勿论,诸尊自身,亦不能违越誓约之标帜也。
三、法曼荼罗 画诸尊之种子真言,及一切经之文字义理是也。
四、羯磨曼荼罗 羯磨者,作业之义,铸造之形像是也。此乃诸尊身上一切之威仪事业,及铸像泥塑等之作业。
此四曼中,前一为总体,后三为别德。大曼荼罗,是诸尊之人体。此诸尊所说之法门,是法曼。此诸尊所持之器杖,是三昧耶曼。此诸尊之所作,是羯磨曼。此四曼又云四智印、大智印、三昧耶印、法智印、羯磨智印。密教分别万有,常用六大、四曼、三密之言。依此深秘之释而论,四曼即一切现象之分类。大曼荼罗,总摄十法界中一切之有情,六大所成显故,附以大之名。三摩耶曼荼罗,总摄十法界一切非情之法,三摩耶乃平等之义,示非情真实皆平等也。法曼荼罗摄音声言语,即风浪之声,色尘之文字,六尘上所表诠者之一切法者,所以染体使生知觉者也。羯磨曼荼罗,摄上述三曼上所有之一切动作。
四曼四身配属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即身义有三义:一法,大,羯,三如其第次配于自性,受用,变化,等流之四身。二大,三,法,羯如其次第配于四身。三三,法,大,羯如其次第配于四身。今非谓此义未尽,四身之中各有四曼。十住断结经曰法性有二:一事法性,二实法性,金刚顶经谓三十七尊各有十二神变,一一神变各有种子之字,三昧耶形,如来之身,行愿之事业,是二受用身之四曼也。守护国教观释迦月轮唵字,为佛身之事业,是变化身之四曼也。大日经谓三乘六道普门之身各有种子三昧耶身相事业,是等流身之四曼也。
(术语)即身义有三义:一法,大,羯,三如其第次配于自性,受用,变化,等流之四身。二大,三,法,羯如其次第配于四身。三三,法,大,羯如其次第配于四身。今非谓此义未尽,四身之中各有四曼。十住断结经曰法性有二:一事法性,二实法性,金刚顶经谓三十七尊各有十二神变,一一神变各有种子之字,三昧耶形,如来之身,行愿之事业,是二受用身之四曼也。守护国教观释迦月轮唵字,为佛身之事业,是变化身之四曼也。大日经谓三乘六道普门之身各有种子三昧耶身相事业,是等流身之四曼也。
四曼摄二种世间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即身义云,世间出世间内外之教法摄于法曼荼罗,世间出世间一切之人摄于大曼荼罗,世间出世间所依之器界,摄于三昧耶曼荼罗,世间出世间一切之事业,摄于羯磨曼荼罗。今谓此义求融非也。三种世间所有之六大五大五色等是大曼,三种世间之显色形色是三昧耶曼,三种世间之文字言音是法曼,三种世间之事业,是羯磨曼。一切凡夫三种世间之四曼是性得,一切圣人三种世间之四曼是修得。见菩提凡义三。
(术语)即身义云,世间出世间内外之教法摄于法曼荼罗,世间出世间一切之人摄于大曼荼罗,世间出世间所依之器界,摄于三昧耶曼荼罗,世间出世间一切之事业,摄于羯磨曼荼罗。今谓此义求融非也。三种世间所有之六大五大五色等是大曼,三种世间之显色形色是三昧耶曼,三种世间之文字言音是法曼,三种世间之事业,是羯磨曼。一切凡夫三种世间之四曼是性得,一切圣人三种世间之四曼是修得。见菩提凡义三。
四净定
【佛学大辞典】
(名数)四禅四无色八地之定,有味定,净定,无漏定之三种。其中净定有四种之别:一顺退分定,随顺味定将退本定时之位也。二顺住分定,为住于定之当分而不退不进之位也。三顺胜进分定,定力增进,顺于上地之定之位也。四顺决择分定。决择者以无漏智而名,净定之力愈增进,而顺于无漏智起无漏定所依之位也。如已上次第,顺于烦恼,自地,上地,无漏也。八地之净定有此四分,但有顶地之净定除顺决择分定,因彼定昧劣,不生无漏定故也。见俱舍论二十八。
(名数)四禅四无色八地之定,有味定,净定,无漏定之三种。其中净定有四种之别:一顺退分定,随顺味定将退本定时之位也。二顺住分定,为住于定之当分而不退不进之位也。三顺胜进分定,定力增进,顺于上地之定之位也。四顺决择分定。决择者以无漏智而名,净定之力愈增进,而顺于无漏智起无漏定所依之位也。如已上次第,顺于烦恼,自地,上地,无漏也。八地之净定有此四分,但有顶地之净定除顺决择分定,因彼定昧劣,不生无漏定故也。见俱舍论二十八。
四真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真谛也。四十二章经有「四真道行」之语。(参见:圣谛)
(术语)四真谛也。四十二章经有「四真道行」之语。(参见:圣谛)
四真谛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云四圣谛。苦集灭道之四谛也。其理真正,故云真谛,为圣者之所见,故云圣谛。涅槃经十五曰:「我昔与汝等,不见四真谛,是故又流转生死大苦海。若能见四谛,则得断生死。」知度论二曰:「佛为五比丘初开甘露门,说四真谛法苦集灭道谛。」(参见:四圣谛)
(术语)又云四圣谛。苦集灭道之四谛也。其理真正,故云真谛,为圣者之所见,故云圣谛。涅槃经十五曰:「我昔与汝等,不见四真谛,是故又流转生死大苦海。若能见四谛,则得断生死。」知度论二曰:「佛为五比丘初开甘露门,说四真谛法苦集灭道谛。」(参见:四圣谛)
四问
【佛学大辞典】
(故事)佛将入灭时,阿难悲叹呜咽,举体烦闷。时阿泥楼豆安慰阿难曰:如来灭度时至,汝依我语,咨启四问。阿难从教问佛,佛答之。一问:佛灭度后,恶性车匿比丘,云何共住?佛答:车匿比丘,其性鄙恶,我灭度后,如梵天法可治。若心调伏,应教那陀迦旃延经,即当得道。二问:佛灭度后,我等以何为师?佛答:解脱戒经是汝等大师,戒经说身业口业,应如量行。三问:佛灭度后,我等依何法住?佛答:若现在,若灭后,应依止四念处,馀不依止。四问:一切经首当安何等语?佛答:一切经初当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方某国土某处与某等大众俱。见后分涅槃经上,智度论二,集法藏经。
(故事)佛将入灭时,阿难悲叹呜咽,举体烦闷。时阿泥楼豆安慰阿难曰:如来灭度时至,汝依我语,咨启四问。阿难从教问佛,佛答之。一问:佛灭度后,恶性车匿比丘,云何共住?佛答:车匿比丘,其性鄙恶,我灭度后,如梵天法可治。若心调伏,应教那陀迦旃延经,即当得道。二问:佛灭度后,我等以何为师?佛答:解脱戒经是汝等大师,戒经说身业口业,应如量行。三问:佛灭度后,我等依何法住?佛答:若现在,若灭后,应依止四念处,馀不依止。四问:一切经首当安何等语?佛答:一切经初当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方某国土某处与某等大众俱。见后分涅槃经上,智度论二,集法藏经。
四欲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情欲,欲界众生,多于男女情爱之境起贪欲,谓之情欲。二色欲,欲界众生多于男女娇美等之色起贪欲,谓之色欲。三食欲,欲界众生多于美味饭食起贪欲,谓之食欲。四淫欲,欲界众生多于男女之相互染著起贪欲,谓之淫欲。见法苑珠林二。
【佛学常见辞汇】
情欲、色欲、食欲、淫欲。
【三藏法数】
(出法苑珠林)
〔一、情欲〕,谓欲界众生,多于男女情爱之境而起贪欲,故名情欲。
〔二、色欲〕,谓欲界众生,多于男女娇媚等色而起贪欲,故名色欲。
〔三、食欲〕,谓欲界众生,多于美味饮食而起贪欲,故名食欲。
〔四、淫欲〕,谓欲界众生,多于男女互相染著行于欲事,故名淫欲。
(名数)一情欲,欲界众生,多于男女情爱之境起贪欲,谓之情欲。二色欲,欲界众生多于男女娇美等之色起贪欲,谓之色欲。三食欲,欲界众生多于美味饭食起贪欲,谓之食欲。四淫欲,欲界众生多于男女之相互染著起贪欲,谓之淫欲。见法苑珠林二。
【佛学常见辞汇】
情欲、色欲、食欲、淫欲。
【三藏法数】
(出法苑珠林)
〔一、情欲〕,谓欲界众生,多于男女情爱之境而起贪欲,故名情欲。
〔二、色欲〕,谓欲界众生,多于男女娇媚等色而起贪欲,故名色欲。
〔三、食欲〕,谓欲界众生,多于美味饮食而起贪欲,故名食欲。
〔四、淫欲〕,谓欲界众生,多于男女互相染著行于欲事,故名淫欲。
四眼
【佛学大辞典】
(杂语)五眼中就菩萨所得而除佛眼,谓之四眼。因菩萨未得佛眼也。仁王经上曰:「四眼五通。」同天台疏曰:「四眼者叹眼,菩萨行未圆,义当无佛眼也。」又,密教中立四眼。(参见:四种眼)
(杂语)五眼中就菩萨所得而除佛眼,谓之四眼。因菩萨未得佛眼也。仁王经上曰:「四眼五通。」同天台疏曰:「四眼者叹眼,菩萨行未圆,义当无佛眼也。」又,密教中立四眼。(参见:四种眼)
四唱
【佛学大辞典】
(名数)法华地涌菩萨之上首,上行菩萨等四唱导师也。法华经涌出品曰:「是菩萨众中,有四导师:一名上行,二名无边行,三名净行,四名安立行。是四菩萨,于其众中最为上首唱导之师。」秘藏宝钥下曰:「娑界震裂,四唱一处。」
(名数)法华地涌菩萨之上首,上行菩萨等四唱导师也。法华经涌出品曰:「是菩萨众中,有四导师:一名上行,二名无边行,三名净行,四名安立行。是四菩萨,于其众中最为上首唱导之师。」秘藏宝钥下曰:「娑界震裂,四唱一处。」
四舍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财舍,以财物舍与人也。二法舍,以法舍与人也。三无畏舍,以无畏舍与人也。四烦恼舍,自己舍弃烦恼也。此四舍皆为檀波罗蜜。智度论十一曰:「四种舍名为檀Da%na,所谓财舍,法舍,无畏舍,烦恼舍。」
(名数)一财舍,以财物舍与人也。二法舍,以法舍与人也。三无畏舍,以无畏舍与人也。四烦恼舍,自己舍弃烦恼也。此四舍皆为檀波罗蜜。智度论十一曰:「四种舍名为檀Da%na,所谓财舍,法舍,无畏舍,烦恼舍。」
四假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三论玄义谓一切诸法皆是假,然其要用,凡有四门:一因缘假,如空有二禅,是非自有,由空故有,空非自空,由有故空,是因缘假之义也。二随缘假,如随三乘之根性说三乘之教门是也。三对缘假,如对治常而说无常,对治无常而说常是也。四就缘假,外人说诸法实有,诸佛菩萨就彼诸法推求,竟不可得,是名就缘假。此四假总收十二部经八万之法藏,四谛具用四假。但智度论多用因缘假(为释经也),中论十二门论多用就缘(为破外计也),百论多用对缘假(为破常无常之二边也)。【又】成实论亦说四假。(参见:假)
【佛学大辞典】
(名数)成实论中又明四假:一因生假,一切之有为法,由因而生皆为无性,故名因生假,如六因四缘生诸法。是前三假中之法假。二缘成假,如揽五蕴成人,捉四境成家。是前三假中之受假。三相待假,如长短等相待而立。四相续假,如一念之色声,不成身语业,色声相续,方成身语业。见大乘义章一,俱舍光记三十。
(名数)三论玄义谓一切诸法皆是假,然其要用,凡有四门:一因缘假,如空有二禅,是非自有,由空故有,空非自空,由有故空,是因缘假之义也。二随缘假,如随三乘之根性说三乘之教门是也。三对缘假,如对治常而说无常,对治无常而说常是也。四就缘假,外人说诸法实有,诸佛菩萨就彼诸法推求,竟不可得,是名就缘假。此四假总收十二部经八万之法藏,四谛具用四假。但智度论多用因缘假(为释经也),中论十二门论多用就缘(为破外计也),百论多用对缘假(为破常无常之二边也)。【又】成实论亦说四假。(参见:假)
【佛学大辞典】
(名数)成实论中又明四假:一因生假,一切之有为法,由因而生皆为无性,故名因生假,如六因四缘生诸法。是前三假中之法假。二缘成假,如揽五蕴成人,捉四境成家。是前三假中之受假。三相待假,如长短等相待而立。四相续假,如一念之色声,不成身语业,色声相续,方成身语业。见大乘义章一,俱舍光记三十。
假
【佛学大辞典】
(术语)假者借之义,诸法各无实体借他而有,故名假。如借诸蕴而有众生,借栋梁而有家屋。故假者,虚妄不实之义也。
【佛学常见辞汇】
1。借的意思,诸法无实体,借他而有,故名假,如借五蕴而有众生是。2。虚妄不实之义,诸法因缘和合而有,幻生幻灭,虚妄而无实体。
【佛学次第统编】
谓诸法各无体,借他故有,是名为假。说假有三:
一、因成假 因他而成,是因成假。
二、相续假 相续而有,是相续假。
三、相待假 与他对待而有,是相待假。
(术语)假者借之义,诸法各无实体借他而有,故名假。如借诸蕴而有众生,借栋梁而有家屋。故假者,虚妄不实之义也。
【佛学常见辞汇】
1。借的意思,诸法无实体,借他而有,故名假,如借五蕴而有众生是。2。虚妄不实之义,诸法因缘和合而有,幻生幻灭,虚妄而无实体。
【佛学次第统编】
谓诸法各无体,借他故有,是名为假。说假有三:
一、因成假 因他而成,是因成假。
二、相续假 相续而有,是相续假。
三、相待假 与他对待而有,是相待假。
四蛇
【佛学大辞典】
(譬喻)以喻地水火风之四大也。仁王经下曰:「识神无形,假乘四蛇,无明保养,以为乐车。」智度论十二曰:「箧中有四蛇,王敕罪人令看礼养育。(中略)四毒蛇者,四大。」最胜王经曰:「地水火风共成身,随彼因缘招异果。同在一处相违害,如四毒蛇居一箧。于此四种毒蛇中,地水二蛇多沈下,风火二蛇性轻举,由此背违众病生。」
(譬喻)以喻地水火风之四大也。仁王经下曰:「识神无形,假乘四蛇,无明保养,以为乐车。」智度论十二曰:「箧中有四蛇,王敕罪人令看礼养育。(中略)四毒蛇者,四大。」最胜王经曰:「地水火风共成身,随彼因缘招异果。同在一处相违害,如四毒蛇居一箧。于此四种毒蛇中,地水二蛇多沈下,风火二蛇性轻举,由此背违众病生。」
四执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名四邪,四迷,四术。有种种之四执。
(名数)又名四邪,四迷,四术。有种种之四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