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97,分74页显示  上一页  18  19  20  21  22  24  25  26  27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四重出体
四重秘释
四重圣众
四重圆坛
四重曼荼罗
四律
四律五论
四信
四信五行
四信五品
四品学法
四品法门经
四度加行
四度行用
四度传授
四重出体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相宗所说。(参见:出体)
四重秘释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言一宗之四重释义也。(参见:四释)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密教就此悉昙为四重之秘释。(参见:真言)
真言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曼怛罗Mantra。是如来三密之随一语密也,总谓法身佛之说法。假令经中有显言,而其声名句文以大日如来之秘密加持为体性,故总为真言秘密藏也。演密钞一曰:「释曰:密宗一一文言无非字门,秘密加持而为体性。虽有显言,从宗体俱属秘藏。」别云陀罗尼。译云总持。又云秘密号,密言,密语。又云咒明。日本东密谓假令依于总门,而真言者限于两部之大经(此摄一切之真言经)。东密立理秘密教,释迦所说之法华华严楞伽仁王等诸经总说一乘教之真如法性者为真言((参见:四秘密教))。大日经疏一曰:「真言者,梵曰漫怛罗,即是真语如语不妄不异之音,龙树释论谓之秘密号。旧译曰咒,非正翻也。」同义释一曰:「真如语言,故名真言。」是释摩诃衍论中所说五种言语之第五如义语也。显教虽谓真如为言语道断,而依前四种之语则真言即以如义语真如尚说也。然则真语者说真如之语也(是日本台密之义),真实之语也,又真率正直之语也(是日本东密之义),如语者又说真如也。真实如常之语也。此二者对于显教之假名语而言,不妄者诚实不虚之语,不异者决定不二之语。此二者对于凡夫之虚语两舌而言,大日经疏三曰:「一一真言皆如来妙极之语也。」金刚顶瑜伽分别圣位修證法门曰:「夫真言陀罗尼宗者,一切如来秘奥之教。」秘藏记本曰:「真言者,如来真实言无虚妄,故曰真言。」金刚寿命经略赞曰:「不空三藏云:于真言密教中说如是四种,名陀罗尼真言明。」大日经二曰:「一切法界力,随顺众生,如其种类,开示真言教法。」同经疏七曰:「如来一切言说无非真言故。」又曰:「一一声字即是入法界门故,得名为真言法教也。至论真言法教,应遍一切随方诸趣名言,但以如来出世之始迹于天竺,传法者且约梵文作一途明义耳。」而显教诸宗依印度古来相传以为梵语系大梵天创造者。然密教就之立三重之秘密释以解之。第一秘密释大日如来说之,大日如来于色究竟天成道,始于此说阿字之言,后梵天降世说之,世人不知其本以为梵天创造也。第二秘密中之秘释阿字自说之。第三秘秘中之秘释,真如理智自说之。大日经供养疏下曰:「问:谁说阿字?答:秘密释毗卢遮那佛说本不生故,二秘中秘密释阿字自说本不生故。秘秘中秘释,本不生理自有理智自觉本不生故。」大日经一曰:「此真言相非一切诸佛所作,不令他作,亦不随喜。何以故?是诸法法尔如是故。若诸如来出现,若诸如来不出现,诸法法尔如是住,谓诸真言真言法尔故。」同疏七曰:「此真言相,声字皆常。常故不流,无有变易。法尔如是,非造作所成。」东密依此文谓梵文本有常住也。愚案密教之宗意由本不生言之,故一切诸法,悉为本有常住,不独梵文,即汉语和语,亦皆本有常住。然东密诸师独于梵许本有常住,馀以为人为之妄作何也(秘藏记钞等)?余私解之,有二义,一据本不生之理言之。依此义则一切诸方诸趣之言语亦得谓为本有常住。一由如来于印度出世,假梵文说诸法不生言语不可得等之深义,称其深义之本有常住。依此义则其义理本有常住,梵文独言为本有常住。是密教所谓法门身,馀宗所谓法言,岂得为人造耶?【又】于显教称赞佛菩萨之言教,谓之真言。安乐集上曰:「采集真言,助修往益。」五会法事赞曰:「三世诸佛诚谛之真言。」教行信證序曰:「诚哉摄取不舍真言,超世希有正法。」
【佛学常见辞汇】
真实的言语,又是神圣的言语的意思,为如来三密中之语密。
四重圣众
【佛学大辞典】
(杂名)胎藏界曼荼罗四重圆坛之诸尊也。
四重圆坛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与四重曼荼罗同。
四重曼荼罗
【佛学大辞典】
(术语)第一中胎,八叶九尊也。第二遍智院等谓之第一重,又云第一院。第三文殊院等谓之第二重,又云第二院。第四释迦院,并二乘八部等,谓之第三重,又云第三院。已上以中胎与三院为四重曼荼罗,亦云四重圆坛。是经疏所说阿阇梨所传之义,非现图曼荼罗之义也。(参见:现图曼陀罗)
四律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四律五论)。
四律五论
【佛学大辞典】
(名数)四律者:一、十诵律Sarva%stiva%da-vinaya,六十一卷,后秦弗若多罗译。是五部中之萨婆多部也。二、四分律Dharmagupta-vinaya,六十卷,姚秦佛陀耶舍译,是五部中之昙无德部也。三、僧祇律Sa%n%ghika-vinaya,四十卷,东晋佛陀跋陀罗等译。本名摩诃僧祇律Maha%sa%n%gha,是根本窟内之上座部也。四、五部律Mahis/a%saka-vinaya,三十卷,宋佛陀什等译,具名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Mahi^s/a%sakanika%ya-pan^cavarga-vinaya,是五部中之弥沙塞部也。其他五部中之迦叶遗部,唯传戒本(解脱戒经)广律未传,又五部中之婆苏富多罗部,戒律广本皆未传,五论者:一、毗尼母论Vinaya-ma%trika%-s/a%stra八卷,失译。本名毗尼母经。二、摩得勒伽论,十卷。宋僧伽跋摩译。具名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Sarva%stiva%danika%ya-vinaya-ma%trika%,此二论是依萨婆多者。三、善见论Samanta-pa%sa%dika%,十八卷,萧齐僧伽跋陀罗译。本名善见律毗婆沙Sudars/ana-vibha%s!a%-vinaya,此解四分律者,四、萨婆多论。九卷,失译。本名萨婆多毗尼毗婆沙Sarva%stiva%da-vinaya-vibha%s!a%,此释十诵律者。五、明了论。一卷,陈真谛译。本名律二十二明了论Vnaya-dva%vim%sati-prasanna%rtha-s/a%stra,此依十八部中之正量部者。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四字部四律五论)
四信
【佛学大辞典】
(名数)起信论之四种信心也。(参见:四种信心)。【又】法华所说之四信也。(参见:四信五品)
四信五品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台家之名目。佛为明法华之功德,于分别功德品,约在世之弟子,明四信之功德,约灭后之弟子,明五品之功德。四信者:一一念信解,二略解言趣,三广为人说,四信深观成也。五品者:一随喜品,二读诵品,三说法品,四兼行六度品,五正行六度品也(此五行品类差别,故名品,非篇章之名也)。此四信与五品为同体异名,但在世者,无色尘之经卷,故缺读诵品之一云。
四信五行
【佛学大辞典】
(名数)起信论之法相也。四信者,为信真如与三宝之四种信心。五行者:一施门,二戒门,三忍门,四进门,五止观门。是六波罗蜜也。合禅定智慧之二波罗蜜而为一止观门者,以止观合修。双运不二也。见起信论义记下末。
四信五品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台家之名目。佛为明法华之功德,于分别功德品,约在世之弟子,明四信之功德,约灭后之弟子,明五品之功德。四信者:一一念信解,二略解言趣,三广为人说,四信深观成也。五品者:一随喜品,二读诵品,三说法品,四兼行六度品,五正行六度品也(此五行品类差别,故名品,非篇章之名也)。此四信与五品为同体异名,但在世者,无色尘之经卷,故缺读诵品之一云。
四品学法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说曰:一戒行备具,二多知经法,三能化度人,是号真学,上品也。纯行五戒,号承法,中品也。但持四戒(五戒中之前四者),号依福学,下品也。一持身所护法,二持供养法,三持同学法,号散持,外品也。
四品法门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法贤译。经说法有四品类:一界法,六界十八界等也。二处法,十二处也。三缘起法,十二缘起也。四处非处法,道理非道理也。了此四品类,则为智人,不了则为愚人。
四度加行
【佛学大辞典】
(名数)四度加行者,密法之传授,分为四番,复续之为一,皆传之法也。此事非上古之正规,乃末法之略式。四度者:一十八道,二胎藏,三金刚,四护摩也。论其次第,其初皆为十八道,其馀三度,次第不同。或依胎,金,护摩之次第,或依胎,护摩,金之次第,或依金,胎,护摩之次第,而授与之。授与四度加行,后有传法灌顶之授与。其日数,先就十八道而言,其为十八道禀受,于前行一百日间,使写十八道次第,已后,受者蒙次第之传授而谙诵之,又教以印结之方而谙练之,其间又一百日。最后之三七日乃为十八道之正行,其馀三度之传授,亦如此,各二百日,统合为八百日,由是传法灌顶之前行等,又二百日,前后共一千日,事乃毕。是乃四度加行创设当时诸流一般之通规也。其后阿阇梨简略日数,诸流均于百九十九日内满足四度。十八道前行五十日,其次一七日为十八道之正行,其次五十日为金之前行,次七日为金之正行,次五十日为胎之前行,次七日为胎之正行,次三七日为护磨之前行,次七日为护磨之正行,共经百九十九日也。更有减一度之行为三七日即满者。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密家传授十八道,金刚界,胎藏界。护摩等四法之四度修行也。(参见:四度加行本)
四度行用
【佛学大辞典】
(书名)记四度加行之次第者也。又名次第。
四度传授
【佛学大辞典】
(杂语)四度加行之传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