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97,分74页显示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20 21 22 23 下一页
四波罗夷
四波罗蜜
四波罗蜜菩萨
四金刚
四事
四事经
四事法门
四事供养
四事不可思议
四所戒坛
四空
四空天
四空定
四空处
佛类词典(续上)
四波四波罗夷
四波罗蜜
四波罗蜜菩萨
四金刚
四事
四事经
四事法门
四事供养
四事不可思议
四所戒坛
四空
四空天
四空定
四空处
四波
【佛学大辞典】
(杂语)四波罗蜜菩萨也。
(杂语)四波罗蜜菩萨也。
四波罗夷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波罗夷)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曰四重,四弃,四极重感堕罪,比丘犯四戒之罪也:一淫戒,梵云非梵行Abrahmacarya。向人,畜生,鬼神等而行淫事也,男者大便处及口之二道,女者大小便处及口之三道是淫处。二盗戒,梵云不与取Adatta%da%na。盗取人,畜生及三宝等之五钱及直五钱之杂物(限于五钱者,因彼王法满五则至死,故佛制之)也。三杀人戒Vadha(Ahin%sa%),杀害人命也,杀畜生者,名杀畜生戒,是九十单提中之第六十一。四大妄语戒,梵云妄说上人法Uttaramanus!yadharma。贪利养自言得圣法我是圣人也,他妄语名之为小妄语戒,是九十单提中之第一。已上四重罪,为五篇中之第一,故云初篇。见行事钞中之一。
(名数)(参见:波罗夷)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曰四重,四弃,四极重感堕罪,比丘犯四戒之罪也:一淫戒,梵云非梵行Abrahmacarya。向人,畜生,鬼神等而行淫事也,男者大便处及口之二道,女者大小便处及口之三道是淫处。二盗戒,梵云不与取Adatta%da%na。盗取人,畜生及三宝等之五钱及直五钱之杂物(限于五钱者,因彼王法满五则至死,故佛制之)也。三杀人戒Vadha(Ahin%sa%),杀害人命也,杀畜生者,名杀畜生戒,是九十单提中之第六十一。四大妄语戒,梵云妄说上人法Uttaramanus!yadharma。贪利养自言得圣法我是圣人也,他妄语名之为小妄语戒,是九十单提中之第一。已上四重罪,为五篇中之第一,故云初篇。见行事钞中之一。
四波罗蜜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四波罗蜜菩萨)。
(名数)(参见:四波罗蜜菩萨)。
四波罗蜜菩萨
【佛学大辞典】
(名数)金刚界大日如来之四亲近女菩萨也。是皆由大日如来流出,为四方四佛能生之母。一金刚波罗蜜菩萨,为黑青色,左手莲华上有函,右手结阿閦如来之印。金刚者,金刚坚固菩提心也。此菩萨为东方阿閦如来能生养育之母。二宝波罗蜜菩萨,为白黄色,左手莲华上有宝珠,右手持四角金轮,宝者,万善所成之功德也。此菩萨为南方宝生如来能生养育之母。三法波罗蜜菩萨,为赤肉色,结无量寿之印,莲华上有函。法者智慧门说法之德也。此菩萨为西方无量寿佛能生养育之母。四业波罗蜜菩萨,为青色。左手莲华上有函。右手取羯磨杵,业者众生利益之事业也,此菩萨为北方释迦如来能生养育之母。见两部曼荼罗钞上。
(名数)金刚界大日如来之四亲近女菩萨也。是皆由大日如来流出,为四方四佛能生之母。一金刚波罗蜜菩萨,为黑青色,左手莲华上有函,右手结阿閦如来之印。金刚者,金刚坚固菩提心也。此菩萨为东方阿閦如来能生养育之母。二宝波罗蜜菩萨,为白黄色,左手莲华上有宝珠,右手持四角金轮,宝者,万善所成之功德也。此菩萨为南方宝生如来能生养育之母。三法波罗蜜菩萨,为赤肉色,结无量寿之印,莲华上有函。法者智慧门说法之德也。此菩萨为西方无量寿佛能生养育之母。四业波罗蜜菩萨,为青色。左手莲华上有函。右手取羯磨杵,业者众生利益之事业也,此菩萨为北方释迦如来能生养育之母。见两部曼荼罗钞上。
四金刚
【佛学大辞典】
(名数)四金刚之名,见于释典。通俗编载王业燕在阁知新录云:凡寺门金刚,各执一物,俗谓风调雨顺字。执剑者风也,执琵琶者调也,执伞者雨也,执蛇者顺也。按唐书礼仪志,武王伐纣,五方神受事,各以其职名焉。既而克殷,风调雨顺。见杨复吉梦兰琐笔。
(名数)四金刚之名,见于释典。通俗编载王业燕在阁知新录云:凡寺门金刚,各执一物,俗谓风调雨顺字。执剑者风也,执琵琶者调也,执伞者雨也,执蛇者顺也。按唐书礼仪志,武王伐纣,五方神受事,各以其职名焉。既而克殷,风调雨顺。见杨复吉梦兰琐笔。
四事
【佛学大辞典】
(名数)衣服,饮食,卧具,汤药也。或房舍,衣服,饮食,汤药也。法华经安乐行品曰:「衣服卧具饮食医药。」无量寿经下曰:「常以四事供养恭敬一切诸佛。」盂兰盆经疏上曰:「年年僧自恣日,四事供养三尊。」
【佛学常见辞汇】
1。衣服、饮食、卧具、汤药。2。房舍、衣服、饮食、汤药。
【佛学常见辞汇】
1。衣服、饮食、卧具、汤药。2。房舍、衣服、饮食、汤药。
(名数)衣服,饮食,卧具,汤药也。或房舍,衣服,饮食,汤药也。法华经安乐行品曰:「衣服卧具饮食医药。」无量寿经下曰:「常以四事供养恭敬一切诸佛。」盂兰盆经疏上曰:「年年僧自恣日,四事供养三尊。」
【佛学常见辞汇】
1。衣服、饮食、卧具、汤药。2。房舍、衣服、饮食、汤药。
【佛学常见辞汇】
1。衣服、饮食、卧具、汤药。2。房舍、衣服、饮食、汤药。
四事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阿难四事经之略名。
(经名)阿难四事经之略名。
四事法门
【佛学大辞典】
(名数)菩萨有四事之入法门:一入禅思门,菩萨将说法,先入禅定观察众生之根器也。二智慧门,菩萨将说法,以智慧照了义理,令闻者生法喜之心也。三入总持门,菩萨将说法,于诸善法持而不使忘,于诸恶法持而不使生,以此心生众生之善,遮众生之恶也。四入辩才门,菩萨将说法于诸佛法义辩说无碍,开发一切众生之心,令皆入正道也。见大宝积经十三。
【佛学常见辞汇】
入禅思门、入智慧门、入总持门、入辩才门。入禅思门是菩萨将要说法时,先入于禅定以观察众生的根机;入智慧门是菩萨将要说法时,先以智慧照了义理,以令听者生起法喜的心;入总持门是菩萨将要说法时,对诸善法持之不使忘失,对诸恶法持之不使产生,以此心生众生之善及遮止众生之恶;入辩才门是菩萨将要说法时,对一切佛法的义理,辩说无碍,以便开发一切众生的心,共入正道。
(名数)菩萨有四事之入法门:一入禅思门,菩萨将说法,先入禅定观察众生之根器也。二智慧门,菩萨将说法,以智慧照了义理,令闻者生法喜之心也。三入总持门,菩萨将说法,于诸善法持而不使忘,于诸恶法持而不使生,以此心生众生之善,遮众生之恶也。四入辩才门,菩萨将说法于诸佛法义辩说无碍,开发一切众生之心,令皆入正道也。见大宝积经十三。
【佛学常见辞汇】
入禅思门、入智慧门、入总持门、入辩才门。入禅思门是菩萨将要说法时,先入于禅定以观察众生的根机;入智慧门是菩萨将要说法时,先以智慧照了义理,以令听者生起法喜的心;入总持门是菩萨将要说法时,对诸善法持之不使忘失,对诸恶法持之不使产生,以此心生众生之善及遮止众生之恶;入辩才门是菩萨将要说法时,对一切佛法的义理,辩说无碍,以便开发一切众生的心,共入正道。
四事供养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四事)
【佛学大辞典】
(名数)饮食,衣服,卧具,汤药也。
【三藏法数】
(出增一阿含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为波斯匿王说法,王即请佛及比丘僧三月供养,遂于宫门之外,作大讲堂,悬缯幡盖,及办一切供给所须衣被、饮食、卧具、医药,故云四事供养。(梵语舍卫,华言丰德。祇树给孤独园者,谓祇陀太子舍树,给孤长者买园,建立精舍。请佛而住也。梵语波斯匿,华言胜军。)
〔一、衣被〕,衣即袈裟,而有三品。上品二十五条及九条,中品七条,下品五条。被即覆身之物,此皆可以蔽形骸,禦寒暑,严肃威仪,以成道业,是以供养佛僧也。(梵语袈裟,华言不正色。)
〔二、饮食〕,饮即种种浆水,如果浆、蜜浆、醍醐、甘蔗、蒲萄等浆;食即米面酥酡肴馔等味,此皆可以资色身,进道业,而證菩提,是以供养佛僧也。
〔三、卧具〕,卧具即床褥枕席之类,此可以调摄身心,将养劳苦,以进道行,是以供养佛僧也。
〔四、医药〕,医药即冷热甘苦辛酸草木诸剂,及金石丹砂之类,此皆可以治温寒湿燥之病,藉以固身延命,成就道业,是以供养佛僧也。
(名数)(参见:四事)
【佛学大辞典】
(名数)饮食,衣服,卧具,汤药也。
【三藏法数】
(出增一阿含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为波斯匿王说法,王即请佛及比丘僧三月供养,遂于宫门之外,作大讲堂,悬缯幡盖,及办一切供给所须衣被、饮食、卧具、医药,故云四事供养。(梵语舍卫,华言丰德。祇树给孤独园者,谓祇陀太子舍树,给孤长者买园,建立精舍。请佛而住也。梵语波斯匿,华言胜军。)
〔一、衣被〕,衣即袈裟,而有三品。上品二十五条及九条,中品七条,下品五条。被即覆身之物,此皆可以蔽形骸,禦寒暑,严肃威仪,以成道业,是以供养佛僧也。(梵语袈裟,华言不正色。)
〔二、饮食〕,饮即种种浆水,如果浆、蜜浆、醍醐、甘蔗、蒲萄等浆;食即米面酥酡肴馔等味,此皆可以资色身,进道业,而證菩提,是以供养佛僧也。
〔三、卧具〕,卧具即床褥枕席之类,此可以调摄身心,将养劳苦,以进道行,是以供养佛僧也。
〔四、医药〕,医药即冷热甘苦辛酸草木诸剂,及金石丹砂之类,此皆可以治温寒湿燥之病,藉以固身延命,成就道业,是以供养佛僧也。
四事
【佛学大辞典】
(名数)衣服,饮食,卧具,汤药也。或房舍,衣服,饮食,汤药也。法华经安乐行品曰:「衣服卧具饮食医药。」无量寿经下曰:「常以四事供养恭敬一切诸佛。」盂兰盆经疏上曰:「年年僧自恣日,四事供养三尊。」
【佛学常见辞汇】
1。衣服、饮食、卧具、汤药。2。房舍、衣服、饮食、汤药。
【佛学常见辞汇】
1。衣服、饮食、卧具、汤药。2。房舍、衣服、饮食、汤药。
(名数)衣服,饮食,卧具,汤药也。或房舍,衣服,饮食,汤药也。法华经安乐行品曰:「衣服卧具饮食医药。」无量寿经下曰:「常以四事供养恭敬一切诸佛。」盂兰盆经疏上曰:「年年僧自恣日,四事供养三尊。」
【佛学常见辞汇】
1。衣服、饮食、卧具、汤药。2。房舍、衣服、饮食、汤药。
【佛学常见辞汇】
1。衣服、饮食、卧具、汤药。2。房舍、衣服、饮食、汤药。
四事不可思议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不可思议)
【三藏法数】
(出增一阿含经)
〔一、众生不可思议〕,谓世间众生,为从何来,复从何起;从此命终,当从何生;皆不可思议,故云众生不可思议。
〔二、世界不可思议〕,谓一切世界,皆由众生业力而成,成而复坏,坏而复成,始终相续,无有断绝,故云世界不可思议。
〔三、龙境界不可思议〕,谓龙降雨,非从口出,亦不从眼耳鼻出,但龙有大神力,意之所念,若善若恶,皆能作雨,故云龙境界不可思议。
〔四、佛境界不可思议〕,谓如来之身,清净无染,不可漠测,不可言长,不可言短;与夫梵音深远,智慧辩才,现通说法,一切人天二乘等众皆莫能测,故云佛境界不可思议。(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名数)(参见:不可思议)
【三藏法数】
(出增一阿含经)
〔一、众生不可思议〕,谓世间众生,为从何来,复从何起;从此命终,当从何生;皆不可思议,故云众生不可思议。
〔二、世界不可思议〕,谓一切世界,皆由众生业力而成,成而复坏,坏而复成,始终相续,无有断绝,故云世界不可思议。
〔三、龙境界不可思议〕,谓龙降雨,非从口出,亦不从眼耳鼻出,但龙有大神力,意之所念,若善若恶,皆能作雨,故云龙境界不可思议。
〔四、佛境界不可思议〕,谓如来之身,清净无染,不可漠测,不可言长,不可言短;与夫梵音深远,智慧辩才,现通说法,一切人天二乘等众皆莫能测,故云佛境界不可思议。(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四所戒坛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戒坛)
(名数)(参见:戒坛)
四空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云四无色。无色界之四空处也。菩萨本业璎珞经上曰:「上至四空。」(参见:四空处)与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法相空,言有法之空无。二无法空,言无法之空无。三自法空,言自性之空无。四他法空。言他法之空无。见大乘义章二。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四无色,即无色界的四空处。(参见:四空处)
(名数)又云四无色。无色界之四空处也。菩萨本业璎珞经上曰:「上至四空。」(参见:四空处)与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法相空,言有法之空无。二无法空,言无法之空无。三自法空,言自性之空无。四他法空。言他法之空无。见大乘义章二。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四无色,即无色界的四空处。(参见:四空处)
四空天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四空处)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空处天,即空无边、识无边、无所有、非想非非想等四天。此四天但有定果色,无业果色,故无身质,又正报无有色蕴,依报亦无国土宫殿,故曰无色界。
(名数)(参见:四空处)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空处天,即空无边、识无边、无所有、非想非非想等四天。此四天但有定果色,无业果色,故无身质,又正报无有色蕴,依报亦无国土宫殿,故曰无色界。
四空定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云四无色定(梵名四空处之各名加Dhya%na),十二门禅中之四禅也。一空无边处定,行人厌患色笼如牢如狱,心欲出离之,舍色想而缘无边之虚空心,与空无边相应,故名空无边定。二识无边处定,行人更厌前外之空,舍其虚空缘内识为心识无边之解,心与识无边相应,故名识无边处定。三无所有处定,行人更厌其识,而观心识无所有,心与无所有相应,故名无所有处定。四非想非非想处定,前之识处是有想,无所有处是无想,至此舍前之有想故名非想,舍前之无想,故名非非想。又无粗想,故曰非想,非无细想,故曰非非想。行者于此如痴如醉如眠如暗,无所爱乐,泯然寂绝,清净无为,谓之非想非非想定。见法界次第上,俱舍颂疏世品一。是乃内法之修法也。若于外道则以六行观而修得之。于此四定复加四定为八定,于此加中间定与未至定(有部义),或加欲界定(成实义)为十定。凡禅定有味定净定无漏定三种((参见:禅)),此十种禅定中为非想非非想定之心想微细,故无无漏定,有味定净定也。未至中间之二定及四禅之六定,有见道之无漏定(有部),欲界中间之二定及四禅之六定与前相同,有见道之无漏(成实),下三无色有修道无学道之无漏定,味净之二定,通于十定,二宗相同。见俱舍论十八,辅行九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四无色定,即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空无边处定是修行人心想出离患难重重的色(色蕴物质)的牢笼,于是舍色想而缘无边的虚空,做到心与空无边相应;识无边处定是行人又厌弃外在的虚空,于是舍虚空而缘内在的识,做到心与识无边相应;无所有处定是行人又厌弃其识,而观心识无所有,做到心与无所有相应;非想非非想处定是无粗想(非想)又非无细想(非非想),做到无所爱乐与清净无为的境界。
(名数)又云四无色定(梵名四空处之各名加Dhya%na),十二门禅中之四禅也。一空无边处定,行人厌患色笼如牢如狱,心欲出离之,舍色想而缘无边之虚空心,与空无边相应,故名空无边定。二识无边处定,行人更厌前外之空,舍其虚空缘内识为心识无边之解,心与识无边相应,故名识无边处定。三无所有处定,行人更厌其识,而观心识无所有,心与无所有相应,故名无所有处定。四非想非非想处定,前之识处是有想,无所有处是无想,至此舍前之有想故名非想,舍前之无想,故名非非想。又无粗想,故曰非想,非无细想,故曰非非想。行者于此如痴如醉如眠如暗,无所爱乐,泯然寂绝,清净无为,谓之非想非非想定。见法界次第上,俱舍颂疏世品一。是乃内法之修法也。若于外道则以六行观而修得之。于此四定复加四定为八定,于此加中间定与未至定(有部义),或加欲界定(成实义)为十定。凡禅定有味定净定无漏定三种((参见:禅)),此十种禅定中为非想非非想定之心想微细,故无无漏定,有味定净定也。未至中间之二定及四禅之六定,有见道之无漏定(有部),欲界中间之二定及四禅之六定与前相同,有见道之无漏(成实),下三无色有修道无学道之无漏定,味净之二定,通于十定,二宗相同。见俱舍论十八,辅行九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四无色定,即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空无边处定是修行人心想出离患难重重的色(色蕴物质)的牢笼,于是舍色想而缘无边的虚空,做到心与空无边相应;识无边处定是行人又厌弃外在的虚空,于是舍虚空而缘内在的识,做到心与识无边相应;无所有处定是行人又厌弃其识,而观心识无所有,做到心与无所有相应;非想非非想处定是无粗想(非想)又非无细想(非非想),做到无所爱乐与清净无为的境界。
四空处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云四无色,无空界之四处也。是乃修四空处定所得之正报。梵名Catuaru%pa一空无边处A^ka%s/a%nanta%yatana,略名虚空处,又云空处。修虚空无边定所生之天处也。二识无边处Vijn^a%na%nanta%yatana,略云识处。修心识无边定所生之天处也。三无所有处A^kin^canya%yatana,修心识无所有定所生之天处也。四非想非非想处Naivasan^jn^a%na%san^jn^a%yatana,又名非有想非无想处。生此天处之人,定心深妙,想念最为昧劣,无粗想,故云非想,非细想,故曰非非想。此四处于五蕴无色蕴,正报唯为受想行识四蕴之假和合而无色身,又无依报之国土宫殿,故曰无色界,又名曰空处。因之非可以国土分四处,故由因行之禅定而说果以立四处之别也。其中前三者从所修之因行而立名,第四处从当体而立名,见俱舍论八,法界次第上。然依部宗而有不同。有部,经部,唯识,总无色法,有之者皆为变现,大众部有细色而无粗色。又,涅槃经有细色之说。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四无色,或无色界,即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乃修四空处定的人所得的正报,因此四处的众生于五蕴中无色蕴,只有受想行识的四蕴,亦即无物质的色身,而只有微妙的精神存在,亦无依报的国土宫殿,故名无色界,或四空处。
(名数)又云四无色,无空界之四处也。是乃修四空处定所得之正报。梵名Catuaru%pa一空无边处A^ka%s/a%nanta%yatana,略名虚空处,又云空处。修虚空无边定所生之天处也。二识无边处Vijn^a%na%nanta%yatana,略云识处。修心识无边定所生之天处也。三无所有处A^kin^canya%yatana,修心识无所有定所生之天处也。四非想非非想处Naivasan^jn^a%na%san^jn^a%yatana,又名非有想非无想处。生此天处之人,定心深妙,想念最为昧劣,无粗想,故云非想,非细想,故曰非非想。此四处于五蕴无色蕴,正报唯为受想行识四蕴之假和合而无色身,又无依报之国土宫殿,故曰无色界,又名曰空处。因之非可以国土分四处,故由因行之禅定而说果以立四处之别也。其中前三者从所修之因行而立名,第四处从当体而立名,见俱舍论八,法界次第上。然依部宗而有不同。有部,经部,唯识,总无色法,有之者皆为变现,大众部有细色而无粗色。又,涅槃经有细色之说。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四无色,或无色界,即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乃修四空处定的人所得的正报,因此四处的众生于五蕴中无色蕴,只有受想行识的四蕴,亦即无物质的色身,而只有微妙的精神存在,亦无依报的国土宫殿,故名无色界,或四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