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字类编》:四将(四将)
元 杨维桢 毗陵行 孟冬四将发句吴,弯弓誓落双髡颅。
《骈字类编》:四间(四间)
周语:伶州鸠曰:四间林钟,和展百事,俾莫不任,肃纯恪也。
《漢語大詞典》:四神
(1).指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星之精。 前蜀 杜光庭 《道门为皇帝醮太一并点金箓灯词》:“昨者以四神行运,在咸池之宫。”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四神四灵四祥》:“天有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星之精,降而在地则为龙、虎、鸟、龟四兽之象,兵家为之四神。”
(2).指南海 祝融 、北海 玄冥 、东海 勾芒 、西海 蓐收 四神。 唐 骆宾王 《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故得 河 浮五老,启赤文於帝期;海荐四神,奉丹书于王会。” 陈熙晋 注引 师尚父 曰:“南海神名 祝融 ,北海神名 玄冥 ,东海神名 勾芒 ,西海神名 蓐收 。”
(2).指南海 祝融 、北海 玄冥 、东海 勾芒 、西海 蓐收 四神。 唐 骆宾王 《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故得 河 浮五老,启赤文於帝期;海荐四神,奉丹书于王会。” 陈熙晋 注引 师尚父 曰:“南海神名 祝融 ,北海神名 玄冥 ,东海神名 勾芒 ,西海神名 蓐收 。”
《骈字类编》:四重
后汉书舆服志:术氏冠前圆,吴制,差池逦迤四重,赵武灵王好服之。 宋史仪卫志见二重下。 法言或问:何为四重。曰:言重则有法,行重则有德,貌重则有威,好重则有观。
《骈字类编》:四幅
南北朝 刘缓 杂咏和湘东王诗三首 其三 冬宵 无怜四幅锦,何须辟恶香。
《國語辭典》:四相 拼音:sì xiàng
佛教用语。佛教谓无常现象的四种特徵。如生、住、异、灭;生、老、病、死;离、合、违、顺。南朝梁。简文帝〈庄严旻法师成实论义疏序〉:「四相乃无常之刀,三聚为苦家之质。」
分類:诸葛亮
《骈字类编》:时四(时四)
云笈七签:太上老君开天经:天一地二,人三时四音五律六星七风,八州九合,有四十五。子午卯酉,中央各有九算中。又丹田之中,中赤,左青右黄,上白下黑。方圆四寸之 所以在脐下三寸者,法天地人。天一地二,人三时四,故曰四寸。
分类:时四
《漢語大詞典》:四花
亦作“ 四华 ”。
(1).佛教语。法华六瑞中,雨华瑞之四花,即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一说四花为分陀利(白莲华)、优钵罗(青莲华)、钵特摩(红莲华)、拘物投(黄莲华)。见《翻译名义集》卷三。 南朝 梁 刘孝绰 《〈昭明太子集〉序》:“是以徧动六地,普雨四花。” 唐 李邕 《大相国寺碑》:“云廓八景,雨散四花。国土威神,塔庙崇丽,此其极也。” 唐 灵澈 《送鉴供奉归蜀宁亲》诗:“双树欲辞金锡冷,四花犹向玉阶飞。”
(2).佛教语。仿大般涅槃时的娑罗双树,在棺椁四方各竖一对白莲花或白造花,称为四花。 前蜀 杜光庭 《上元玉局化众修黄箓斋词》:“备玉籩金豆之仪,陈十极四华之礼。”
(1).佛教语。法华六瑞中,雨华瑞之四花,即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一说四花为分陀利(白莲华)、优钵罗(青莲华)、钵特摩(红莲华)、拘物投(黄莲华)。见《翻译名义集》卷三。 南朝 梁 刘孝绰 《〈昭明太子集〉序》:“是以徧动六地,普雨四花。” 唐 李邕 《大相国寺碑》:“云廓八景,雨散四花。国土威神,塔庙崇丽,此其极也。” 唐 灵澈 《送鉴供奉归蜀宁亲》诗:“双树欲辞金锡冷,四花犹向玉阶飞。”
(2).佛教语。仿大般涅槃时的娑罗双树,在棺椁四方各竖一对白莲花或白造花,称为四花。 前蜀 杜光庭 《上元玉局化众修黄箓斋词》:“备玉籩金豆之仪,陈十极四华之礼。”
《國語辭典》:四杰(四傑) 拼音:sì jié
1.唐代王勃、杨烱、卢照邻、骆宾王四大文人,号「初唐四杰」。《旧唐书。卷一九○。文苑列传上。杨烱》:「烱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2.元代四大文豪柳贯、虞集、揭傒斯、黄溍。《元史。卷一八一。列传。黄溍列传》:「贯字道传,与溍及临川虞集、豫章揭傒斯齐名,人号为儒林四杰。」
3.明初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四人。《明史。卷二八五。文苑列传一。高启列传》:「明初,吴下多诗人,启与杨基、张羽、徐贲称四杰。」
4.明弘正年间四大文家李梦阳、何景明、边贡、徐祯卿。《明史。卷二八六。文苑列传二。何景明》:「天下语诗文必并称何、李,又与边贡、徐祯卿并称四杰。」
2.元代四大文豪柳贯、虞集、揭傒斯、黄溍。《元史。卷一八一。列传。黄溍列传》:「贯字道传,与溍及临川虞集、豫章揭傒斯齐名,人号为儒林四杰。」
3.明初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四人。《明史。卷二八五。文苑列传一。高启列传》:「明初,吴下多诗人,启与杨基、张羽、徐贲称四杰。」
4.明弘正年间四大文家李梦阳、何景明、边贡、徐祯卿。《明史。卷二八六。文苑列传二。何景明》:「天下语诗文必并称何、李,又与边贡、徐祯卿并称四杰。」
《骈字类编》:四升
诗:我姑酌彼兕觥。疏:韩诗说:四升曰角。角,触也。不能自适,触罪过也。 礼记间传见三升下。
又为母疏衰四升下左传见六斛。
又为母疏衰四升下左传见六斛。
《漢語大詞典》:四临(四臨)
四面逼近。《南史·宋纪上·武帝》:“公蒐乘秣马,敻入远疆,衝櫓四临,万雉俱溃,拓土三千,申威龙漠。” 唐 陆贽 《安抚淮西归顺将士百姓赦》:“今王师四临,所至剋捷,将士百姓,款附甚多。”《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请加戍 剑南 、 西山 、 涇原 等州, 安西 镇守,扬兵四临……可以立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