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1,分17页显示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文达(字 味书 号 聪四 )
马文禄(别称 马忠良 四 )
张福枢(字 景遐 号 四未轩、甪里 )
任熊(字 渭长 号 湘浦 世称 四任 )
罗汉( 维翰 字 麟阁、四峰 )
谢道隆(字 颂臣 行第 四 世称 之为 )
霍元甲(字 俊卿 行第 四 世称 霍四爷 )
林馨兰(字 湘沅、湘远、湘畹 号 六四居士、寿星 )
李四光(字 仲揆 )
钱穆(字 宾四 )
其它辞典(续上)
潘德舆(字 彦辅、四农 )文达(字 味书 号 聪四 )
马文禄(别称 马忠良 四 )
张福枢(字 景遐 号 四未轩、甪里 )
任熊(字 渭长 号 湘浦 世称 四任 )
罗汉( 维翰 字 麟阁、四峰 )
谢道隆(字 颂臣 行第 四 世称 之为 )
霍元甲(字 俊卿 行第 四 世称 霍四爷 )
林馨兰(字 湘沅、湘远、湘畹 号 六四居士、寿星 )
李四光(字 仲揆 )
钱穆(字 宾四 )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维基
文达(1793年—?),字味书,号聪四,费莫氏,满洲正蓝旗人。嘉庆庚午举人,甲戌进士。历任云南东川府会泽县知县,军功赏戴蓝翎。诰授朝议大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73 【介绍】: 即马忠良,清甘肃河州人,回族。原名马四。本为小军官。同治四年,在肃州领导回民起义。十二年,为左宗棠部将徐占彪所破,投降后被杀。
人物简介
简介
朝鲜人,字景遐,号四未轩、甪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3—1857 【介绍】: 清浙江萧山人,字渭长,号湘浦。少时在家乡学画肖像。后至苏州,又迁居上海,卖画有盛名。画宗陈洪绶,所画人物,衣褶如银勾铁划,直入陈氏之室,而独开生面。亦善山水,所绘《山水人物册》,人物与景色协调,尤具特色。弟任薰、子任预均以画名。任颐曾从之学画。世称四任。
人物简介
简介
罗汉,原名维翰,字麟阁,一字四峰。广东番禺人。清末湖北候补道。长期居留武汉。辛亥革命后弃官从商,在汉口黄陂街开仁寿堂药肆。
人物简介
全台诗
谢道隆(1852~1915),字颂臣,又作颂丞;因排行第四,人称「谢四」。原籍广东大埔,乾隆年间曾祖来台开垦,卜居于田心仔庄(今台中县丰原市),以务农为业。至其父谢树棠习岐黄之术,以医药活人。谢氏为丘逢甲表兄,早年从苗栗文人谢锡朋受书,后入广东寓台文人吴子光门下,与筱云山庄吕汝修、吕汝玉兄弟交谊颇深。光绪元年(1875)以第五名入府学;光绪十六年(1890)在自宅设「养閒轩」,傅锡祺、张丽俊于此时受业门下。光绪二十年(1894)应大雅张家之请,授学于「学海轩」。张书炳、张德林、张晓峰,皆为其弟子。台湾割让之际,谢氏募集义勇军,率「诚」字正中营驻扎头前庄(今桃园县芦竹乡);后因义军节节败退,遂西渡避难。明治二十九年(1896)始再度返台,隐于医。曾与林痴仙、林资修、连雅堂等文士交游唱和,酒酣耳热之馀,往往痛陈时事。明治卅九年(1906)自营生圹于大甲溪右锅底窝(俗称「睦督科」);又于风景幽美处筑草堂,称为「小东山」。春秋佳日,招友朋,携名妓,为文酒之会。如是数年,竟抑郁以终。谢氏著有《小东山诗存》,民国三十四年(1945)九月,由其子谢秋涛刊印;民国六十三年(1974)再由其孙谢文昌二度刊印,共收古今体诗一百一十首。另收丘逢甲、林痴仙等唱和诗三十四首。后又有友人题谢氏咏生圹之诗,集为《科山生圹诗集》,录有当时名流洪弃生、连雅堂、蔡启运、陈基六之诗作 。兹以谢文昌刊印的《小东山诗存》为底本,参照郑鹏云《师友风义录》、王松《台阳诗话》、连横《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及王建竹《台中诗乘》等编校。全台诗
谢道隆(1852~1915),字颂臣,又作颂丞;因排行第四,因此友人称之为「谢四」。光绪年间秀才。原籍广东大埔,乾隆年间曾祖来台开垦,卜居于田心仔庄(今台中县丰原市),以务农为业;至其父谢树棠始习岐黄之术,以医药活人。谢氏为丘逢甲表兄,早年从苗栗谢锡朋受书,后入吴子光门下,与筱云山庄吕汝修、吕汝玉兄弟交谊颇深。光绪元年(1875)以第五名入府学;光绪十六年(1890)应大雅张家之请授学于「学海轩」。傅锡祺、张书柄、张德林皆为其弟子。台湾割让之际,谢氏募集义勇军,率「诚」字正中营驻扎头前庄(今桃园县芦竹乡);后因义军节节败退,遂西渡避难。明治二十九年(1896)始再度返台。隐于医,与林痴仙、林资修、连横等人过往甚密。酒酣耳热之馀,往往痛陈时事。晚年自营生圹于大甲溪右锅底窝;又于风景幽美处筑草堂,称为「小东山」。春秋佳日,招友朋,携名妓,为文酒之会。如是数年,遂抑郁而终。 谢氏著有《小东山诗存》,民国三十四年(1945)九月,由其子谢秋涛刊印;民国六十三年(1974)再由其孙谢文昌二度刊印。共收古今体诗一百一十首。另收丘逢甲、林痴仙等唱和诗三十四首。后来又有题谢氏咏生圹之诗,集为《科山生圹诗集》,当时名流洪弃生、连雅堂、蔡启运、陈基六均有诗收录其中〖参考王国璠《台湾先贤著作提要》,新竹:新竹社教馆,1958年。〗。以下所收诗作,据谢文昌刊印的《小东山诗存》,及其后所附《科山生圹诗集》进行编校。(施懿琳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68—1909 【介绍】: 清直隶静海人,字俊卿。家传武术迷踪艺。父霍恩第有三子,元甲居次,合叔伯兄弟计之,排行第四,人称霍四爷。天津有俄国大力士狂妄称霸,元甲击败之,逐其出境。在上海与英国大力士奥比音相约比武,奥比音至期胆怯逃匿。元甲以国势积弱,外人讥我为“东亚病夫”,欲提倡武术,在上海创建精武体育会。成立仅两月而逝。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林馨兰(1870~1924),字湘沅,又作湘远、湘畹,号六四居士,又号寿星。台南(辜妇妈街)人。少好吟咏,与赖文安、罗秀惠等人同受教于台南举人蔡国琳。光绪十三年(1887)取中生员,后于光绪十七年辛卯(1891)及二十年甲午(1894)两度参与秋试,不第。乙未割台(1895)后,举家内渡祖籍同安。越两年局势稍定,始返台南设帐授徒。曾先后担任《全台日报》、《台南新报》记者,明治三十三年(1900)移居台北,担任《台湾日日新报》汉文部记者,曾以「劳劳生」笔名于该报撰写「意园诗话」专栏。林氏在诗坛颇为活跃,明治三十九年(1906)加入「南社」,明治四十二年(1909)与谢汝铨等人共组「瀛社」,大正四年(1915)与张纯甫、林述三、骆香林等人创设「研社」,后改为「星社」。大正六至十一年间(1917~1922)多次参与瀛桃竹联吟会、全台诗社联吟会等活动,并曾为「崇文社」诗文评议员。大正七年(1918)任教于台北市太平公学校,夜则设塾育才,多有裁成。大正十三年(1924)逝世。林氏诗工近体,对律齐整,句多感慨。门人蔡敦辉辑其遗诗为《湘沅吟草》,未及梓行,蔡氏遽逝,其稿遂多散佚。〖参考赖子清〈诗社特辑。星社〉,《台北文物》4卷4期,1956年2月;赖子清〈台南诗文社〉,《台南文化》新6期,1980年1月;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3年12月,页287;许学姬《台湾历史辞典》,台北:远流出版社,2004年5月,页579;吴毓琪《南社研究》,台南:台南市文化中心,1999年。〗《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台南新报》、《台湾时报》、卢嘉兴〈日据时期为台湾倡设诗社的林湘沅〉等仍存其诗作四百馀首,兹据以辑录编校。(黄文车撰)
人物简介
维基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字仲揆,原名李仲揆,蒙古族人,男,湖北黄冈人,中国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大清工科进士,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四光是中国古生物学、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开拓者,创立大地构造理论地质力学,对亚欧大陆东部山脉体系的形成原因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是现代板块构造理论出现之前的大地构造理论之一。然而其对不同学术观点的压制,特别是在1949年以后利用权力对其地质力学理论和第四纪冰川理论进行的推广和对其他观点的压制,也被认为是政治对科学发展和传播产生负面影响的典型例子。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钱穆(1895-1990) 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无锡人。历史学家。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香港,创办新亚书院,任院长。有专著达80种以上,代表作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文化史导论》、《文化学大义》、《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历史精神》、《中国思想史》、《宋明理学概述》、《中国学术通义》、《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民族性及中国文化》、《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中国文化丛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