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762,分118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四履
四通
四道
四厢
望四
四邑
四言
四辈
四韵
四来
廿四桥
四庙
四向
四回
四辟
《漢語大詞典》:四履
(1).谓四境的界限。语本左传·僖公四年:“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 周 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 河 ,南至于 穆陵 ,北至于 无棣 。” 杜预 注:“履,所践履之界。” 南朝 梁 任昉 《宣德皇后令》:“元功茂勋,若斯之盛,地狭乎四履,势卑乎九伯,帝有恧焉。” 唐 杜牧 《原十六卫》:“四履所治,指为别馆。”
(2).四方。 唐 卢照邻 《释疾文·粤若》:“有 太公 兮卷舒龙豹,奄经营乎四履;有先生兮乘骑日月,期汗漫乎九垓。” 唐 储光羲 《观范阳递俘》诗:“四履封元戎,百金酬勇夫。”
《漢語大詞典》:四通
谓与四方相通。战国策·魏策一:“﹝ 魏 ﹞埊四平,诸侯四通。”史记·天官书:“仓府廏库,四通之路。”汉书·律历志:“绳者,上下端直,经纬四通也。”
《骈字类编》:四道
北史魏大武帝纪太平真君四年九月辛丑行幸汉南甲辰舍辎重以轻骑袭蠕蠕分军为四道唐书韦云起传契丹寇营州诏云起护突厥兵讨之启民可汗以二万骑受节度云起使离为二十屯屯相联络四道并引令曰鼓而行角而止非公使毋走马三喻五复之既而纥斤一人犯令即斩以徇于是突厥酋长入谒者皆膝而进莫敢仰视又又永王璘传安禄山反帝至扶风诏璘即日赴镇俄 领山南江西岭南黔中四道节度使以少府监窦昭为副行又吐蕃传见三州下 元史世祖纪壬辰设四道巡 劝农司
又百官志陜西诸道行御史台统汉中陇北四川云南四道有又晋书食货志献帝作五铢钱而有四道连于边缘识者尤之曰岂京师破坏此钱四出也已又石勒载记有一老父谓勒曰君鱼龙发际上四道 成当贵为人主甲戌之岁王彭祖可图勒曰若如公言弗敢忘德忽然不见
又宋史选举志见一科下
又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复有四道是解脱道谓四念处道云笈七签思想不能复还反于道便入五道何谓五 一道者神上天为天神二道者神入骨肉形为人神三道者神入禽兽为禽兽神四道者神入薜荔薜荔者饿鬼名也五道者神入泥犁泥犁者地狱名也
《國語辭典》:四厢(四廂)  拼音:sì xiāng
1.京城的四郊。《文献通考。卷六三。职官一七。都厢》:「熙宁三年五月,诏以京朝官曾历通判知县者四人,分治京城四厢。」
2.四周。唐。张籍〈学仙〉诗:「先生坐中堂,弟子跪四厢。」
3.朝会奏乐的地方。《南齐书。卷一一。乐志》:「右一曲,皇帝当阳,四厢奏。」
《高级汉语词典》:望四
接近四十岁
《骈字类编》:四邑
诗维禹甸之疏见一匹下轸周礼小司徒见一都下 左传楚屈瑕将盟贰 郧人军于蒲骚将与随绞州蓼伐楚师莫敖患之斗廉曰郧人军其郊必不诫且日虞四邑之至也注四邑随绞州郧也邑亦国也
《漢語大詞典》:四言
(1).四个字。多指诗句的字数。宋书·乐志一:“ 魏 氏哥诗,或二言,或三言,或四言,或五言,与古诗不类。” 明 吴讷 文章辨体·序说:“《国风》《雅》《颂》之诗,率以四言成章;若五、七言之句,则间出而仅有也。”
(2).指四言诗。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 汉 初四言, 韦孟 首唱;匡諫之义,继轨 周 人。”
《漢語大詞典》:四辈(四輩)
(1).主持四时助祭的诸侯之长。《公羊传·桓公元年》“诸侯时朝乎天子” 汉 何休 注:“王者亦贵得天下之欢心,以事其先王,因助祭以述其职,故分四方诸侯为五部,部有四辈,辈主一时。”
(2).众人,四方之人。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僧竺昙盖》:“ 汉 沙门 竺曇盖 , 秦郡 人也。真确有苦行,持鉢振锡,取给四辈。” 唐 刘禹锡 《袁州萍乡县杨岐山故广禅师碑》:“十方四辈,瞻礼於斯。” 元 范梈 《奉寄翰林邓侍讲》诗:“闭门读书古都市,四辈冠盖方隆隆。”
(3).佛教语。指佛、菩萨、圆觉、声闻。资治通鉴·宋孝武帝大明六年:“夫佛以谦卑自牧,忠虔为道,寧有屈膝四辈而简礼二亲,稽顙耆腊而直体万乘者哉!” 胡三省 注:“释氏有所谓戒外四圣:佛,一也;菩萨,二也;圆觉,三也;声闻,四也。亦谓之四辈。”
(4).佛教语。指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即僧、尼及在家奉佛的男、女。百喻经·三重楼喻:“譬如世尊四辈弟子,不能精勤修敬三宝,懒惰懈怠。”
《漢語大詞典》:四韵(四韻)
亦称“ 四韵诗 ”。 由四韵八句构成的诗,即近体诗中的五言、七言律诗。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 潘 江,各倾 陆 海云尔。” 唐 韩愈 《送温造处士赴河阳军序》:“留守相公为四韵诗歌其事。 愈 因推其意而叙焉。”宋史·五行志三:“ 大观 初,甘露降於 九成宫 帝鼐室。三年冬,降于尚书省及六曹,御製七言四韵诗赐执政已下。”
《骈字类编》:四来(四来)
宋 范成大 中岩 夜深山四来,人静天一握。
《韵府拾遗 灰韵》:田锡杨花赋乍若谢家深院寒景相催暮云方密飘飘四来
《漢語大詞典》:廿四桥(廿四橋)
在 江苏 扬州市 境。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冈西录》谓:“ 廿四桥 即 吴家砖桥 ,一名 红药桥 ,在 熙春臺 后。”一说谓二十四座桥。 清 赵翼 《陈绳武司马招同春农寓斋讌集即事纪胜》诗:“春情盎盎夜迢迢,占尽烟花廿四桥。”详“ 二十四桥 ”。
《國語辭典》:二十四桥(二十四橋)  拼音:èr shí sì qiáo
位于江苏省江都县西门外的名胜。祝穆方舆胜览谓桥有二十四,隋置,桥名多废,已不可考。李斗《扬州画舫录》则谓二十四乃桥名,相传古有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漢語大詞典》:四庙(四廟)
指高祖、曾祖、祖父、父四代祖庙。《礼记·丧服小记》:“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庙。” 郑玄 注:“高祖以下。与始祖而五。” 孔颖达 疏:“而立四庙者,既有配天始祖之庙,而更立高祖以下四庙,与始祖而五也。” 清 方苞 《教忠祠规序》:“古者建国始得立五庙, 北宋 以前犹有四庙、三庙、二庙之制。”
《漢語大詞典》:四向(四嚮)
(1).向着四面;四出。史记·项羽本纪:“ 项王 自度不得脱……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嚮。 汉 军围之数重。”南齐书·孔稚珪传:“吉日於静屋,四向朝拜,涕泗滂沱。”新唐书·韩愈传:“执兵之卒,四向侵掠。”
(2).四周;四方。《北史·牛弘传》:“堂高三尺,以应三统;四向五色,各象其行。” 唐 孟郊 《北郭贫居》诗:“三年失意归,四向相识疏。” 宋 范仲淹 《知郡职方》:“有饥民自四向乡下萃来。”
(3).佛教谓须陀洹(预流)向、斯陀含(一来)向、阿那含(不还)向、阿罗汉(无生)向为“四向”。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为小乘四果,向其果位进修,故谓之“向”。 南朝 梁 王僧孺 《忏悔礼佛文》:“四向四果,八贤八圣。”
《骈字类编》:四回
唐 罗隐 初夏寄顾绍宗 江上偶分袂,四回寒暑更。
《漢語大詞典》:四辟(四闢)
亦作“ 四闢 ”。 四方开通。一说指春夏秋冬。庄子·天道:“明於天,通於圣,六通四辟於帝王之德者,其自为也。” 陆德明 释文:“四辟,毗赤反,谓四方开也。” 成玄英 疏:“四辟者,谓春秋冬夏也。” 宋 黄庭坚 《和邢惇夫秋怀》诗之四:“六通而四闢,玉烛四时和。” 任渊 注:“庄子曰:‘六通四闢於帝王之德。’此借用以言当如 舜 之闢四门,广致众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