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155,分211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四周
四寸
四照
四极
四散
四女
四三
四边
四卦
四蹄
四书
四六
四聪
四支
四溟
《國語辭典》:四周  拼音:sì zhōu
周围四面。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谷水注》:「池东西千步,南北千一百步,四周有塘。」也称为「四周遭儿」。
分類:四周周围
《骈字类编》:四寸
诗鱼丽于罶鲿鲨传庶人不数罟罟必四寸然后入泽梁 周礼考工记天子执冒四寸以朝诸侯故仪礼士丧礼髺笄用桑长四寸纋中注长四寸不冠 也 尔雅桃枝四寸有节注今桃枝节间相去多四寸丘家语孔子初仕为中都宰为四寸之棺五寸之椁因 陵为坟不封不树行之一年而四方之诸侯则焉黄管子庆忌者其状若人其长四寸衣黄衣冠黄冠戴 盖乘小马好疾驰以其名呼之可使千里外一日反报此涸泽之精也四老子中经丹田之中中赤左青右黄上白下黑方圆 寸之中所以在脐下三寸者言法天地人天一地二人三时四故曰四寸
分类:四寸
《漢語大詞典》:四照
(1).(光华)照耀四方。山海经·南山经:“﹝ 招摇之山 ﹞有木焉,其状如榖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 郭璞 注:“言有光燄也。” 南朝 梁 沈约 《郊居赋》:“开丹房以四照,舒翠叶而九衢。”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乌仗那国:“雪霏五彩,光流四照。”
(2).指光华四照的花。 南朝 宋 鲍照 《芙蓉赋》:“冠五华於仙草,超四照於灵木。”北齐书·文苑传序:“开四照于春华,成万寳于秋实。”
《國語辭典》:四极(四極)  拼音:sì jí
1.四方极远的地方。《汉书。卷二二。礼乐志》:「大矣孝熙,四极爰轃。」唐。杨烱〈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历三辰而玉步,照四极而金声。」
2.四方边境。《管子。问》:「官府之藏,彊兵保国,城郭之险,外应四极。」
3.古代神话传说中四方的擎天柱。《淮南子。览冥》:「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國語辭典》:四散  拼音:sì sàn
向四周分散。《三国演义》第二回:「俊与玄德、关、张率三军掩杀,射死韩忠,馀皆四散奔走。」《儒林外史》第一回:「这是些逃荒的百姓,官府又不管,只得四散觅食。」
《骈字类编》:四女
明一统志四女树在东昌府恩县西北五十里有古槐一章俗传为四女同植
《漢語大詞典》:四三
犹三四。表示为数不多。《书·无逸》:“自时厥后,亦罔或克寿;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宋史·李穀昝居润等传论:“ 五季 为国,不四三传輒易姓,其臣子视事君,犹佣者焉,主易则他役,习以为常。”
《國語辭典》:四边(四邊)  拼音:sì biān
1.东、南、西、北四方。《南齐书。卷一二。天文志上》:「月正掩日,日光从四边出,故言从中起也。」唐。李白〈上留田行〉:「悲风四边来,肠断白杨声。」
2.方形物体的四周边缘。
《骈字类编》:四卦
易乾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疏或有直举两体上下相对者天与水违行讼也上天下泽履也天与火同人也上火下泽暌也凡此四卦或取两体相违或取两体相合或取两体上下相承而为卦也 参同契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坎离匡郭运毂正辐牝牡四卦以为橐籥
《骈字类编》:四蹄
唐 沈佺期 骢马 四蹄碧玉片,双眼黄金瞳。
唐 杜甫 骢马行 岂有四蹄疾于鸟,不与八骏俱先鸣。
唐 韩翃 汉宫曲二首 其一 骏马绣障泥,红尘扑四蹄。
唐 顾况 露青竹杖歌 江面昆明洗刷牵,四蹄踏浪头蘖天。
唐 元稹 塞马 何由当阵面,从尔四蹄轻。
唐 曹唐 病马五首呈郑校书章三吴十五先辈 其一 四蹄不凿金砧裂,双眼慵开玉箸斜。
唐 曹邺 赠道师 一马无四蹄,顷刻行千里。
元 杨载 神马歌次韵陈元之 绿鬉半散插双耳,赤汗交流攒四蹄。
《韵府拾遗 齐韵》:沈佺期诗四蹄碧玉片双眼黄金瞳
分类:四蹄
《國語辭典》:四书(四書)  拼音:sì shū
宋朱熹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二篇,合以《论语》、《孟子》,称为「四书」,并为之章句集注。也称为「四子书」。
分類:理学家
《漢語大詞典》:四子书(四子書)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部儒家的经典。此四书是 孔子 、 曾子 、 子思 、 孟子 的言行录,故合称“四子书”。 清 邵懿辰 《仪宋堂后记》:“ 明太祖 既一海内,与其佐 刘基 ,以‘四子书’章义试士。行之五百年不改,以至於今。”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九:“余撰《文勤神道碑》,即据其子 儒卿 等所撰行状,言公年十有一,‘四子书’、‘十三经’皆卒读。”亦省作“ 四子 ”。朱子语类卷一○五:“‘四子’,‘六经’之阶梯;近思録,‘四子’之阶梯。” 清 薛福成 《选举论中》:“常科以待天下佔毕之士,试策论;论仍以‘四子’、‘五经’命题,特易其体格而已;策则参问古今事。”参见“ 四书 ”。
《漢語大詞典》:四部书(四部書)
中国 古代书籍统分为四大类,故称。 晋 荀勗 将群书分为四部:六艺、小学为甲部;诸子、兵书、术数为乙部;历史记载和杂著为丙部;诗赋、图赞、《汲冢书》为丁部。 东晋 李充 加以调整,以五经为甲部,历史记载为乙部,诸子为丙部,诗赋为丁部。 隋 唐 以后沿用此种分法,称为经、史、子、集。后亦用以泛指群书。 宋 刘敞 《六月二十六日雨阁昼寝》诗:“食有万钱膳,架多四部书。”参阅隋书·经籍志一
《國語辭典》:四六  拼音:sì liù
文体名。多以四字六字为对偶,故称为「四六」。始于六朝的骈文,盛行于唐宋。多颂扬酬应之作,而缺乏真情实感。唐。李商隐〈樊南甲集序〉:「作二十卷,唤曰『樊南四六』。」也称为「四六体」。
《國語辭典》:骈文(駢文)  拼音:pián wén
文体名。对散文而言,字句骈俪,注重声色藻绘,盛行于六朝及初唐,为当时文章正格。参见「骈体文」条。
《漢語大詞典》:四聪(四聰)
(1).能远闻四方的听觉。书·舜典:“明四目,达四聪。” 孔颖达 疏:“达四方之聪,使为己远听四方也。”《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闢四门而开四聪,采狂夫之瞽言,纳芻蕘之谋虑。” 唐 刘禹锡 《贺赦表》:“耳达四聪。”
(2).指 三国 魏 夏侯玄 等四人。三国志·魏志·诸葛诞传“ 明帝 恶之,免 诞 官。” 裴松之 注引 晋 郭颁 《世语》:“当世俊士散骑常侍 夏侯玄 ,尚书 诸葛诞 、 邓颺 之徒,共相题表,以 玄 畴 四人为四聪, 诞 备 八人为八达。”
《漢語大詞典》:四支
四肢。易·坤:“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於四支,发於事业,美之至也。” 孔颖达 疏:“四支,犹人手足,比於四方物务也。” 唐 陆龟蒙 《和新秋即事三首韵》:“愁寻冷落惊双鬢,病得清凉减四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嫦娥:“四支已冰,焉有生理!” 鲁迅 《坟·我之节烈观》:“虽然是他发声,却和四支五官神经内脏都有关系。”
分類:四肢
《漢語大詞典》:四溟
亦作“ 四冥 ”。
(1).四海,四方之海。 三国 魏 阮籍 《答伏义书》:“四冥之深,幽鳞不能测其底。”《文选·张协〈杂诗〉之十》:“云根临八极,雨足洒四溟。” 李善 注:“四溟,四海也。” 唐 秦韬玉 《问古》诗:“深作四溟何浩渺,高为五岳太峥嶸。”《宋史·乐志十一》:“四溟广矣,八紘是纪。”
(2).指全国、天下。宋书·孝武帝纪:“ 周王 驥迹,实穷四溟。”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骠骑让封第三表》:“车轨共文,四溟同宅。” 唐 施肩吾 《海边远望诗》:“扶桑枝边红皎皎,天鸡一声四溟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