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驷马(駟馬)
(1).指驾一车之四马。《老子》:“虽有拱璧,以先駟马,不如坐进此道。”《史记·管晏列传》:“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駟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宋 王安中 《次韵和彭少逸送晁以道》:“轻车驾駟马,邂逅 王良 造 。”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十九》:“但如到星期二夜为止并无痛哭流涕之抗议,即以默认论,虽驷马也难于追回了。”
(2).指显贵者所乘的驾四匹马的高车。表示地位显赫。 唐 许浑 《将赴京师留题孙处士山居》诗之一:“应学 相如 志,终须駟马回。” 宋 苏舜钦 《韩忠宪公挽词》之一:“他年还駟马,餘德在高门。” 明 高启 《东门行》:“仗剑当远去,不乘駟马不復迴。”
(2).指显贵者所乘的驾四匹马的高车。表示地位显赫。 唐 许浑 《将赴京师留题孙处士山居》诗之一:“应学 相如 志,终须駟马回。” 宋 苏舜钦 《韩忠宪公挽词》之一:“他年还駟马,餘德在高门。” 明 高启 《东门行》:“仗剑当远去,不乘駟马不復迴。”
《漢語大詞典》:一乘
(1).古时一车四马谓乘,故凡物之四数皆名一乘。《管子·乘马》:“一乘者,四马也。”《仪礼·既夕礼》:“翭矢一乘,骨鏃短卫。” 郑玄 注:“四矢曰乘。”
(2).表数量。用于马、车、轿子等。《左传·昭公二十年》:“使 祝鼃 寘戈於车薪以当门,使一乘从 公孟 以出。”《汉书·马援传》:“赐 援 兵车一乘,朝见位次九卿。”《新唐书·陆长源传》:“吾祖罢 魏州 ,有车一乘,而图书半之,吾愧不及先人。”《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河台早把自己新得的一乘八人大轿并自己新作全副执事送来。”京剧《锁麟囊》第十三场:“那日 春秋亭 中避雨,就是你一乘花轿,还有第二?”
(3).古以方六里为一乘之地。《管子·乘马》:“方六里,一乘之地也;方一里,九夫之田也。”按,方六里,即六里见方,亦即三十六平方里。
佛教语。谓引导教化一切众生成佛的唯一方法或途径。《法华经》首倡此说。乘,指车乘,比喻能载人到达涅槃境界。《法华经·方便品》:“十方佛土之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説。” 唐 玄奘 《谢敕赉经序启》:“搜扬三藏,尽龙宫之所储;研究一乘,穷 鷲岭 之遗旨。” 唐 白居易 《爱咏诗》:“辞章讽咏成千首,心行归依向一乘。”我国佛教宗派如 华严宗 等对此还有一些说法。参见“ 一乘显性教 ”。
(2).表数量。用于马、车、轿子等。《左传·昭公二十年》:“使 祝鼃 寘戈於车薪以当门,使一乘从 公孟 以出。”《汉书·马援传》:“赐 援 兵车一乘,朝见位次九卿。”《新唐书·陆长源传》:“吾祖罢 魏州 ,有车一乘,而图书半之,吾愧不及先人。”《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河台早把自己新得的一乘八人大轿并自己新作全副执事送来。”京剧《锁麟囊》第十三场:“那日 春秋亭 中避雨,就是你一乘花轿,还有第二?”
(3).古以方六里为一乘之地。《管子·乘马》:“方六里,一乘之地也;方一里,九夫之田也。”按,方六里,即六里见方,亦即三十六平方里。
佛教语。谓引导教化一切众生成佛的唯一方法或途径。《法华经》首倡此说。乘,指车乘,比喻能载人到达涅槃境界。《法华经·方便品》:“十方佛土之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説。” 唐 玄奘 《谢敕赉经序启》:“搜扬三藏,尽龙宫之所储;研究一乘,穷 鷲岭 之遗旨。” 唐 白居易 《爱咏诗》:“辞章讽咏成千首,心行归依向一乘。”我国佛教宗派如 华严宗 等对此还有一些说法。参见“ 一乘显性教 ”。
《漢語大詞典》:文驷(文駟)
毛色有文彩的马。驷,古代一车的四马。《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祕寳盈於玉府,文駟列乎华厩。” 李善 注:“《周书》曰: 犬戎 文马,赤鬣白身。” 唐 韩愈 《楚国夫人墓志铭》:“文駟雕轩,往来有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