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禅天
【佛学大辞典】
(界名)新云四静虑天,修四种禅定所生之色界四天处也。分别之以受与观觉(新曰寻伺):一、初禅天,初禅已上,不须分段食,故无鼻舌二识,唯就眼耳身意四识有喜受,而与意识相应,有乐受而与三识相应,且有觉观之二者。此地萨婆多部立梵众梵辅之二天,经部与上座部,加大梵天为三天(萨婆多以之于梵辅天中摄),故初禅天有三天。二、二禅天,二禅已上,亦无眼耳身之三识,仅有意识之一,因而惟有喜舍二受,与意识相应,无眼等五识,故无乐受,又意识之怡悦粗大,故是喜受而非乐受。但无觉观二者,此地有少光,无量光,极光净(光音)之三天。三、三禅天,是亦仅有意识。有乐舍二受与上相应。此地意识怡悦之相,至极净妙,故立为乐受。此地亦有少净,无量净,遍净之三天。四、四禅天,此亦仅有意识,唯有舍受与之相应。此地萨,经二部立无云,福生,广果,无烦,无热,善见,善现,色究竟之八天,上座部于此加无想天为九天(萨经二部摄之于广果中),故萨婆多部有十六天,经部有十七天,上座部有十八天,大乘唯识与上座部之义同为十八天。
【佛学常见辞汇】
色界诸天分为四禅,即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一、清净心中,诸漏不动,名为初禅,即梵众、梵辅、大梵等三天,此三天已不须段食,故无鼻舌二识,惟有乐受,与眼耳身三受相应,喜受与意识相应。二、清净心中,粗漏已伏,名为二禅,即少光、无量光、光音等三天,此三天无前五识,仅有意识,因之惟有喜舍二受,与意识相应。三、安稳心中,欢喜毕具,名为三禅,即少净、无量净、遍净等三天,此三天识受皆与二禅略同,但意识怡悦之相,较为净妙。四、前五识俱无,亦无喜受,仅有舍受,与意识相应,名为四禅,即无云、福生、广果、无想、无烦、无热、善见、善现、色究竟等九天。根据大涅槃经说,初禅天人,因他们心中有粗细的思想,所以外面有火灾;二禅天人,他们对于禅定,生喜乐心,所以外面有水灾;三禅天人,他们呼吸粗重,所以外面有风灾;惟独第四禅,所有内外过患,一切均无,所以诸灾不能到达那里。
(界名)新云四静虑天,修四种禅定所生之色界四天处也。分别之以受与观觉(新曰寻伺):一、初禅天,初禅已上,不须分段食,故无鼻舌二识,唯就眼耳身意四识有喜受,而与意识相应,有乐受而与三识相应,且有觉观之二者。此地萨婆多部立梵众梵辅之二天,经部与上座部,加大梵天为三天(萨婆多以之于梵辅天中摄),故初禅天有三天。二、二禅天,二禅已上,亦无眼耳身之三识,仅有意识之一,因而惟有喜舍二受,与意识相应,无眼等五识,故无乐受,又意识之怡悦粗大,故是喜受而非乐受。但无觉观二者,此地有少光,无量光,极光净(光音)之三天。三、三禅天,是亦仅有意识。有乐舍二受与上相应。此地意识怡悦之相,至极净妙,故立为乐受。此地亦有少净,无量净,遍净之三天。四、四禅天,此亦仅有意识,唯有舍受与之相应。此地萨,经二部立无云,福生,广果,无烦,无热,善见,善现,色究竟之八天,上座部于此加无想天为九天(萨经二部摄之于广果中),故萨婆多部有十六天,经部有十七天,上座部有十八天,大乘唯识与上座部之义同为十八天。
【佛学常见辞汇】
色界诸天分为四禅,即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一、清净心中,诸漏不动,名为初禅,即梵众、梵辅、大梵等三天,此三天已不须段食,故无鼻舌二识,惟有乐受,与眼耳身三受相应,喜受与意识相应。二、清净心中,粗漏已伏,名为二禅,即少光、无量光、光音等三天,此三天无前五识,仅有意识,因之惟有喜舍二受,与意识相应。三、安稳心中,欢喜毕具,名为三禅,即少净、无量净、遍净等三天,此三天识受皆与二禅略同,但意识怡悦之相,较为净妙。四、前五识俱无,亦无喜受,仅有舍受,与意识相应,名为四禅,即无云、福生、广果、无想、无烦、无热、善见、善现、色究竟等九天。根据大涅槃经说,初禅天人,因他们心中有粗细的思想,所以外面有火灾;二禅天人,他们对于禅定,生喜乐心,所以外面有水灾;三禅天人,他们呼吸粗重,所以外面有风灾;惟独第四禅,所有内外过患,一切均无,所以诸灾不能到达那里。
第四禅天五变化
【三藏法数】
第四禅天五变化者,一者能于四禅天中变化,二者能于三禅天中变化,三者能于二禅天中变化,四者能于初禅天中变化,五者能于欲界变化也。
第四禅天五变化者,一者能于四禅天中变化,二者能于三禅天中变化,三者能于二禅天中变化,四者能于初禅天中变化,五者能于欲界变化也。
四禅天定
【三藏法数】
谓既得三禅天定已,又觉三禅乐法扰心,令不清净,一心厌离,加功不止,即得安隐,出入息断,空明寂静,如明镜离垢,净水无波,湛然而照,万像皆现;绝诸妄想,正念坚固,是名四禅天定。
谓既得三禅天定已,又觉三禅乐法扰心,令不清净,一心厌离,加功不止,即得安隐,出入息断,空明寂静,如明镜离垢,净水无波,湛然而照,万像皆现;绝诸妄想,正念坚固,是名四禅天定。
四禅天为四有
【三藏法数】
谓色界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也。
谓色界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