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25,分35页显示 上一页 29 30 31 32 33 35 下一页
守囊
沙迦懑囊
阿迦囊
浮囊
惜囊
智囊
嗟袜囊
嗟袜囊法天子受三归依获免恶道经
钵囊
漉水囊
滤水囊
罗怛囊计度
囊莫三曼多没驮南
臭皮囊
佛类词典(续上)
衣囊守囊
沙迦懑囊
阿迦囊
浮囊
惜囊
智囊
嗟袜囊
嗟袜囊法天子受三归依获免恶道经
钵囊
漉水囊
滤水囊
罗怛囊计度
囊莫三曼多没驮南
臭皮囊
衣囊
【佛学大辞典】
(物名)纳三衣之囊。又谓之衣袋。五分律廿一曰:「时诸比丘在路行,不收摄衣曳地污裂,以是白佛。佛言:不应尔,犯者突吉罗,应作囊盛。诸比丘作囊太长,以是白佛。佛言:不应尔,极长使前至脐后至腰,乃至应用粗物作。」萨婆多部律摄五曰:「三衣袋法三肘广一肘半,长牒两重缝之为袋,两头缝合当中开口,长内其衣搭在肩上,口安带勿令虫入。」Ci^varabi^sika%。
(物名)纳三衣之囊。又谓之衣袋。五分律廿一曰:「时诸比丘在路行,不收摄衣曳地污裂,以是白佛。佛言:不应尔,犯者突吉罗,应作囊盛。诸比丘作囊太长,以是白佛。佛言:不应尔,极长使前至脐后至腰,乃至应用粗物作。」萨婆多部律摄五曰:「三衣袋法三肘广一肘半,长牒两重缝之为袋,两头缝合当中开口,长内其衣搭在肩上,口安带勿令虫入。」Ci^varabi^sika%。
守囊
【佛学大辞典】
(物名)书佛天之像或陀罗尼,盛以囊,著之于身者。阿吒婆拘鬼神大将陀罗尼经曰:「世尊此神咒,应付贤德有智善人,若不能诵者,应以好纸书写,盛以䌽囊,蓄种种香常持随身。」
(物名)书佛天之像或陀罗尼,盛以囊,著之于身者。阿吒婆拘鬼神大将陀罗尼经曰:「世尊此神咒,应付贤德有智善人,若不能诵者,应以好纸书写,盛以䌽囊,蓄种种香常持随身。」
沙迦懑囊
【佛学大辞典】
(杂名)(参见:沙门)
(杂名)(参见:沙门)
阿迦囊
【佛学大辞典】
(异类)又名阿伽,阿揭多。电神名。译曰无厚。见消除一切闪电障难随求如意陀罗尼经。
(异类)又名阿伽,阿揭多。电神名。译曰无厚。见消除一切闪电障难随求如意陀罗尼经。
浮囊
【佛学大辞典】
(物名)渡海人所带免没溺之物也。名义集七曰:「五分云:自今听诸比丘畜浮囊,若羊皮若牛皮,传闻,西域渡海之人多作鸟翎毛袋,或齐巨牛脬,海船若失,吹气浮身。」慧琳音义三曰:「浮囊者,气囊也。欲渡大海,凭此气囊轻浮之力也。」经中以譬戒律,护持菩萨之戒,犹如海人之于浮囊也。涅槃经十一曰:「譬如有人带持浮囊欲渡大海。尔时海中有一罗刹,即从其人乞索浮囊,其人闻已即作是念:我今若与必定没死。答言:罗刹,汝宁杀我,浮囊叵得。(中略)菩萨摩诃萨护持禁戒亦复如是。如彼渡人护惜浮囊。」
(物名)渡海人所带免没溺之物也。名义集七曰:「五分云:自今听诸比丘畜浮囊,若羊皮若牛皮,传闻,西域渡海之人多作鸟翎毛袋,或齐巨牛脬,海船若失,吹气浮身。」慧琳音义三曰:「浮囊者,气囊也。欲渡大海,凭此气囊轻浮之力也。」经中以譬戒律,护持菩萨之戒,犹如海人之于浮囊也。涅槃经十一曰:「譬如有人带持浮囊欲渡大海。尔时海中有一罗刹,即从其人乞索浮囊,其人闻已即作是念:我今若与必定没死。答言:罗刹,汝宁杀我,浮囊叵得。(中略)菩萨摩诃萨护持禁戒亦复如是。如彼渡人护惜浮囊。」
惜囊
【佛学大辞典】
(杂语)谓比丘之受戒以后也。取所谓比丘护戒如护惜浮囊之故事。(参见:浮囊)
(杂语)谓比丘之受戒以后也。取所谓比丘护戒如护惜浮囊之故事。(参见:浮囊)
浮囊
【佛学大辞典】
(物名)渡海人所带免没溺之物也。名义集七曰:「五分云:自今听诸比丘畜浮囊,若羊皮若牛皮,传闻,西域渡海之人多作鸟翎毛袋,或齐巨牛脬,海船若失,吹气浮身。」慧琳音义三曰:「浮囊者,气囊也。欲渡大海,凭此气囊轻浮之力也。」经中以譬戒律,护持菩萨之戒,犹如海人之于浮囊也。涅槃经十一曰:「譬如有人带持浮囊欲渡大海。尔时海中有一罗刹,即从其人乞索浮囊,其人闻已即作是念:我今若与必定没死。答言:罗刹,汝宁杀我,浮囊叵得。(中略)菩萨摩诃萨护持禁戒亦复如是。如彼渡人护惜浮囊。」
(物名)渡海人所带免没溺之物也。名义集七曰:「五分云:自今听诸比丘畜浮囊,若羊皮若牛皮,传闻,西域渡海之人多作鸟翎毛袋,或齐巨牛脬,海船若失,吹气浮身。」慧琳音义三曰:「浮囊者,气囊也。欲渡大海,凭此气囊轻浮之力也。」经中以譬戒律,护持菩萨之戒,犹如海人之于浮囊也。涅槃经十一曰:「譬如有人带持浮囊欲渡大海。尔时海中有一罗刹,即从其人乞索浮囊,其人闻已即作是念:我今若与必定没死。答言:罗刹,汝宁杀我,浮囊叵得。(中略)菩萨摩诃萨护持禁戒亦复如是。如彼渡人护惜浮囊。」
智囊
【佛学大辞典】
(杂名)称多智之人曰智囊。释氏要览中曰:「吴支谦字恭明,号智囊。高僧传云:祇园寺三千僧,皆号奘法师为智囊。」
(杂名)称多智之人曰智囊。释氏要览中曰:「吴支谦字恭明,号智囊。高僧传云:祇园寺三千僧,皆号奘法师为智囊。」
嗟袜囊
【佛学大辞典】
(天名)忉利天一天子之名。翻名不详。
(天名)忉利天一天子之名。翻名不详。
嗟袜囊法天子受三归依获免恶道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法天译天子当死堕猪身。帝释教以三归,乃生于兜率陀天。
(经名)一卷,赵宋法天译天子当死堕猪身。帝释教以三归,乃生于兜率陀天。
钵囊
【佛学大辞典】
(物名)又云钵袋。盛铁钵之囊也。四分律五十二曰:「手捉钵难护持,佛言:听作钵囊盛。不系囊口,钵出。佛言:应系。手捉钵囊护持,佛言:应作带络肩。」毗奈耶杂事四曰:「时有苾刍手擎钵去,在路脚跌,钵堕遂破。因斯阙事,以缘白佛。佛言:苾刍不应手擎其钵。便以衣角裹钵而去,废阙同前。佛言:应作钵袋盛去。苾刍手携,招过如上。佛言:不应手持而去。应可作襻挂肩持行。」
(物名)又云钵袋。盛铁钵之囊也。四分律五十二曰:「手捉钵难护持,佛言:听作钵囊盛。不系囊口,钵出。佛言:应系。手捉钵囊护持,佛言:应作带络肩。」毗奈耶杂事四曰:「时有苾刍手擎钵去,在路脚跌,钵堕遂破。因斯阙事,以缘白佛。佛言:苾刍不应手擎其钵。便以衣角裹钵而去,废阙同前。佛言:应作钵袋盛去。苾刍手携,招过如上。佛言:不应手持而去。应可作襻挂肩持行。」
漉水囊
【佛学大辞典】
(物名)比丘六物之一。又曰漉水袋,滤水囊。漉水去虫之具也。行事钞下一之二曰:「漉水袋法,物虽轻小所为极大。」
【佛学常见辞汇】
比丘六物之一,即滤水去虫的器具。
【三藏法数】
会正记云:西方用白,东土宜用密绢。若是生绢,小虫直过,可取熟绢为之。此护生之具,故比丘用之。(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物名)比丘六物之一。又曰漉水袋,滤水囊。漉水去虫之具也。行事钞下一之二曰:「漉水袋法,物虽轻小所为极大。」
【佛学常见辞汇】
比丘六物之一,即滤水去虫的器具。
【三藏法数】
会正记云:西方用白,东土宜用密绢。若是生绢,小虫直过,可取熟绢为之。此护生之具,故比丘用之。(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滤水囊
【佛学大辞典】
(物名)与漉水囊同。律家谓之漉水囊。禅家谓之泸水囊。滤漉义同。(参见:漉水囊)
(物名)与漉水囊同。律家谓之漉水囊。禅家谓之泸水囊。滤漉义同。(参见:漉水囊)
漉水囊
【佛学大辞典】
(物名)比丘六物之一。又曰漉水袋,滤水囊。漉水去虫之具也。行事钞下一之二曰:「漉水袋法,物虽轻小所为极大。」
【佛学常见辞汇】
比丘六物之一,即滤水去虫的器具。
【三藏法数】
会正记云:西方用白,东土宜用密绢。若是生绢,小虫直过,可取熟绢为之。此护生之具,故比丘用之。(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物名)比丘六物之一。又曰漉水袋,滤水囊。漉水去虫之具也。行事钞下一之二曰:「漉水袋法,物虽轻小所为极大。」
【佛学常见辞汇】
比丘六物之一,即滤水去虫的器具。
【三藏法数】
会正记云:西方用白,东土宜用密绢。若是生绢,小虫直过,可取熟绢为之。此护生之具,故比丘用之。(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罗怛囊计度
【佛学大辞典】
(佛名)Ratnaketu,佛名。译曰宝幢。见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
(佛名)Ratnaketu,佛名。译曰宝幢。见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
囊莫三曼多没驮南
【佛学大辞典】
(术语)Namah! Samanta-Buddha%na%m%,佛部之归命句也。曩莫者归命,三曼多者平等,没驮者佛,南者诸。即归命平等诸佛也。见诸尊真言句义钞上。囊似曩字之误。
(术语)Namah! Samanta-Buddha%na%m%,佛部之归命句也。曩莫者归命,三曼多者平等,没驮者佛,南者诸。即归命平等诸佛也。见诸尊真言句义钞上。囊似曩字之误。
臭皮囊
【俗语佛源】
「皮囊」又称「革囊」,就是皮革制成的袋子,比喻人身。「臭皮囊」这句俗语源于较早译出的《四十二章经》:「天神献玉女于佛,欲以试佛意、观佛道。佛言:革囊众秽,尔来何为!以可诳俗,难动六通。去,吾不用尔。天神愈敬佛,因问道意。佛为解释,即得须陀洹(小乘初果)。」佛把天仙美女视为盛满污秽之物的皮袋子,这叫做「不净观」,专用以破除淫欲。明·屠隆《昙花记·超度沉迷》:「任他天女,觑为革囊;岂放摩登,毁吾戒体。」即为直用此典。佛教还认为,人身是地水火风「四大」假合而成的,虚幻不实,污秽不净,不值得贪恋,故喻之为「臭皮囊」。(可参见隋·智顗《禅波罗密次第法门》卷二。)俗语中应用例如《红楼梦》第八回:「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新旧臭皮囊。」亦可作「臭皮袋」。如清·王世《池北偶谈·谈异四·善庆庵老僧》:「(老僧)遂升座而寂,壁间留偈云:者个臭皮袋,撇下无挂碍。洪炉烈焰中,明月清风在。」(李明权)
「皮囊」又称「革囊」,就是皮革制成的袋子,比喻人身。「臭皮囊」这句俗语源于较早译出的《四十二章经》:「天神献玉女于佛,欲以试佛意、观佛道。佛言:革囊众秽,尔来何为!以可诳俗,难动六通。去,吾不用尔。天神愈敬佛,因问道意。佛为解释,即得须陀洹(小乘初果)。」佛把天仙美女视为盛满污秽之物的皮袋子,这叫做「不净观」,专用以破除淫欲。明·屠隆《昙花记·超度沉迷》:「任他天女,觑为革囊;岂放摩登,毁吾戒体。」即为直用此典。佛教还认为,人身是地水火风「四大」假合而成的,虚幻不实,污秽不净,不值得贪恋,故喻之为「臭皮囊」。(可参见隋·智顗《禅波罗密次第法门》卷二。)俗语中应用例如《红楼梦》第八回:「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新旧臭皮囊。」亦可作「臭皮袋」。如清·王世《池北偶谈·谈异四·善庆庵老僧》:「(老僧)遂升座而寂,壁间留偈云:者个臭皮袋,撇下无挂碍。洪炉烈焰中,明月清风在。」(李明权)